-
1 # 海豚巫女973
-
2 # 拉帝斯
一年級可能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才一年級,還小著呢,以後長大了在好好管。其實這樣認為才是大錯特錯呢,因為一年級才是養成孩子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具體表現在以下當面:
一年級的小朋友因為剛入學不久,對小學生活既有新鮮感,但又不習慣,因而一時難以適應。
對學習有好奇感,卻很難做到專心聽講,不能獨立完成作業。
很樂意和同學進行接觸、交談卻不懂禮貌,有些還比較自私。
特別信任老師,相信老師的話,尊重老師的行為和評價,很多小朋友生活不能自理,沒有相應的勞動習慣,對其父母的依賴性很強。
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變化無常,容易疲倦,行為動搖不定,不善於控制,容易衝動和特別敏感。對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都很強烈,有當好學生的願望,只是不熟悉學校的生活,不瞭解學校常規,常會無意中做錯事。他們渴望參加光榮的少先隊組織,他們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並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
我們做家長的為了孩子能夠茁壯成長可畏什麼都能付出,但總是因為不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往往矯枉過正,適得其反。
應該怎麼做呢?其實非常簡單,一年級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家長一定不能偷懶。一定要督促孩紙,記住一定是督促,而不是你做幫孩子做!要讓他/她按時起床,獨立洗漱,獨立穿衣(女孩頭髮媽還是需要媽媽梳的),獨立吃飯,按時到校,按時完成作業,字型要求工整,不斷糾正錯誤的書寫方式,一定要按照學校老師要求完成。這時候好的習慣養成,以後就很輕鬆了,孩子在每一個階段的性格都會有所區別,但只要我們家長在最初的時候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相信孩子一定會茁壯成長起來的!
-
3 # 陪伴學習課堂
一年級剛入學,最基本的是需要熟悉校園生活,養成適合學習生活的作息時間習慣。具體孩子的情況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和基礎來看。不能一概而論。
-
4 # 明副其實
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實際意思是:看一個人小時候的行為表現,性格品德,就可以大概預測這個人的將來。 這說明小的時候特別關鍵,要注意培養,過了這個年齡,基本就定下以後了。
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
中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眾生受其累。所以,好習慣的養成很重要,但是家長也不能急以求成,這些都是要慢慢來的,太過著急會適得其反
從小培養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消費觀這些都很重要,只有從小培養,大了才能有更好的發展。一個孩子的習慣同樣也是從小培養的,比如說孝順、尊重師長,一個好的安全意識;再比如說培養孩子愛學習的習慣,要讓他看到學習的興趣,多讓他看看書,去圖書館等地感受這種文化氣息。
孩子現在還小,其實也不用過於著急,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些孩子會性格膽小內向,有些會叛逆,有些會厭學之類的,這些都是家長的溺愛和忽視家庭教育的結果。沒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正確的引導。所以題主在孩子還小就有這樣的意識是難能可貴的。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的一定要他自己做,比如個人衛生習慣:洗漱、洗澡、洗腳,洗手之類的;同樣也可以讓他自己洗衣服,洗鞋子之類的。總之是力所能及的事。
其次,可以讓孩子幫著做些家務。比如說:讓孩子丟垃圾,洗菜,做飯,或者去買買菜之類的(這個必須要注意下安全,因為有些距離遠的就等大點再說),讓孩子跑跑腿,讓他知道幫家裡也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再次,就是學習。學習在中國家庭來說是干涉最多的了,尤其是現在讀書,孩子的作業家長的參與程度最高,到最後,孩子的學習能力估計沒上來,家長的學習卻提高的很快,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應試教育就是這樣。但是家長也可以不干涉那麼多,儘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實在是不能解決的家長在從中引導,讓他知道,學習就是自己分內事,不能老是依賴別人。同時要讓他安排好自己的學習計劃。比如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了,或者說寫幾個單詞,寫幾個字母之類的。多聯絡,多讀書。
最後,要培養孩子懂禮貌的習慣。孩子懂禮貌,彬彬有禮外人對他的影響都會好很多,在以後無論是工作還是社交都有好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想培養孩子好的習慣,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然怎麼去引導孩子呢?
-
5 # 布衣學堂
可以說,孩子上一年級,能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孩子今後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在我們身邊,在很多一年級孩子身上,還存在一些讓家長頭疼的壞習慣:
⒈做作業時間“隨心所欲”。
“我和你說,我家孩子現在剛上一年級,一回家就看電視,作業到晚上很晚的時候才寫,每天都被老師批評,我真想把家裡的電視砸了!”曾經有一名一年級的學生家長向我吐槽這麼一個問題。孩子做作業的時間“隨心所欲”,孩子所做的作業估計也是馬虎應付,被老師批評,自己也火冒三丈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⒉學習時間“一心兩用”或“一心多用”。
有些溺愛型的家長,往往對孩子學習上的一些細節不太在意。舉個例子,我親戚家有一個小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這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基本上是這樣的——電視開著,他左手的手機遊戲也開著,嘴裡還含著零食……在學習時間“一心兩用”或“一心多用”,別說一年級孩子,就是我們家長這樣做,學習效率能有保障嗎?
⒊主動學習的習慣存在短板。
很多一年級的孩子,無論是複習老師當天講過的功課,還是預習老師第二天要教的內容,包括回家後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等方面,基本上沒有家長的督促,這些孩子很難主動去完成自己本分的學習任務,也就是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還存在比較嚴重的短板。學習沒有主動性,學習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⒋一些家長重成績,輕習慣。
一些家長可能自己平時比較忙一些,當他們看到自己家一年級的孩子考九十多分或者一百分的時候,就非常高興,至於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有沒有問題,他們一概不重視。其實,一年級的成績是非常具有欺騙性的,一年級平時考試的成績考到一百分或九十多分,其實難度係數是非常低的。一年級階段,習慣的培養其實比成績的拔尖更為重要,畢竟一個班級中,九十多分的孩子,可能是墊底的存在。
孩子上一年級,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聰明的家長一般這樣做:
(一)從“扶”到“放”,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⑴對孩子學習的指導,重在方法。
孩子在預習、複習或者做作業之前,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進行一些方法的指導,比如做作業的時候要儘量做到從易到難,不會的題目留到最後再請教家長;再比如學習之前讓孩子對自己提出類似於字要認真書寫、做作業把題目看兩三遍的具體要求,給孩子打好“預防針”之後讓孩子再去做作業。
⑵要讓孩子的主動學習意識成為“火車頭”。
有些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幾乎是家長全程都在“嚴防死守”。這樣一來,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一旦失去家長的監督,孩子馬上就不把作業當回事。家長監督孩子做作業是好事,但物極必反,一旦家長在督促孩子做作業變成了祥林嫂式的嘮叨,變成了每一個環節都是家長在起“火車頭”的作用,這樣的做法就是家長“扶”的成份過多,而“放”的重要性被家長忽略,這對孩子今後學習習慣的培養來說是最大的“絆腳石”。家長必須讓孩子搞清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任務,因作業沒完成而被老師批評或者責罰,家長只會站在老師這一邊。不管用這種倒逼的方式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逼出來,還是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孩子在學習上多一些積極性和主動性,其實都算是殊途同歸,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孩子的主動學習意識成為孩子學習方面的“火車頭”。
⑶讓孩子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放學時候第一件事情要做什麼?雙休日的作息時間如何安排?梳理類似的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比如說,為了讓自己寫的字能比以前更好看一些,應該如何制定與寫字相關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的實現,在時間保障上如何落實?同時,孩子在學習上存在哪些短板?一年級的拼音能否過關?這些細節上的問題,家長都可以為孩子出謀劃策。當目標意識形成的時候,孩子的責任心就會在“服務區”,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遮蔽干擾源,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心無旁騖。
⒈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關掉電視,管好自己的手機。
當孩子在做作業或者看課外書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先把電視的插頭拔掉,把自己的智慧手機裝在自己的褲兜裡,這一點要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做好,否則孩子一心撲在電視劇或手機遊戲上,哪來的心思去學習呢?有些家長可能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沒有電視和手機都不肯做。我只想說,孩子的這種邊做作業邊看電視或者邊玩手機的習慣,就是家長自己“培養”出來的。“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她)一部智慧手機”,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讓孩子在年紀尚小的時候就讓其不受手機或者電視的“奴役”,其實難度是最小的。
⒉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少一些嘮叨,管住自己的嘴。
一些家長,特別是女性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經常喜歡嘮嘮叨叨。這種嘮叨的行為雖然可以釋放家長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壓力,但對孩子的學習來說無異於一種“雜音”。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要儘量管住自己那張喜歡嘮叨的嘴,如果真的想嘮叨,可以把自己想要嘮叨、想要發牢騷的話寫在自己的日記裡,或者寫在自媒體平臺釋出,這樣不僅可以釋放自己的情緒,還能給孩子的學習少帶來一些“雜音”,甚至還能帶來不菲的收益。
⒊儘可能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
我們知道,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旦窗外有風吹草動,孩子就會放棄手中的活兒“聞聲而動”。所以,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要儘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上一屆我們班有一名女同學,她的家長在其做作業的時候就提供了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後來,這位女同學考入我們市最好的中學,現在在中學裡就讀,其成績也是名列前茅。
(三)聚焦課外閱讀,培養孩子以書為侶的習慣。
①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課外讀物。
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同時家長也可以向孩子推薦一些感興趣的課外書,或者在老師的指導下為孩子尋覓一些比較“有營養”的課外讀物。當然,作為一年級的孩子,應該儘量選擇那種注音版的、有趣、有料、內容淺顯一些的課外讀物。
②鼓勵孩子在課外閱讀方面的點滴進步。
孩子在完成一天當中的課外閱讀任務之後,家長可以讓孩子聊一聊書中的內容,只要孩子的表達具有一定的條理性,或者在語言表達方面具有可圈可點之處,家長都應該第一時間表揚孩子,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這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有百利而無一害。
有些家長在孩子看書或者做作業的時候以手機為伴,甚至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我覺得家長的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因為家長做出了樣子,孩子就有樣學樣,依葫蘆畫瓢。在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共讀同一本書,這樣家長在與孩子聊課外書的內容時就有一定的共同語言,孩子在課外閱讀興趣的提高方面就有更大的空間。當然,家長讀自己的書,孩子也同樣會對課外閱讀有一定的興趣,畢竟很多時候,孩子是家長的“影印件”。
回覆列表
定規矩…執行…根據情況調整…執行…
在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下定規矩,規矩要適合自己家的孩子,獎懲制度合理,接下來就是堅持執行了。有人說,堅持是件難事,相比五六年級叛逆期再立規矩,在孩子反抗的時候講道理甚至動武力,還要超心成績問題…低年級只需要操心習慣而不用過度操心成績已經是非常輕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