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知了

    川普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把華為政治化,試圖壓制中國,真是痴人說夢。

    路透社5月15日的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再度延長華為的臨時許可到8月13日,但同時,他們更改了一項出口規則,意圖切斷華為在全球的晶片供應。

    規則:即使晶片本身不是美國開發設計,但只要外國公司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裝置,就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才能向華為或其附屬公司提供晶片。

    特朗普身為一屆商人,竟然做出這樣的舉動,他的智商真的掉線了。

    雖然華為還是得依靠美國的科技企業,特別是半導體的供應,但美國如果禁止這些企業出口產品給華為,那美國企業的損失無疑更大。

    別忘記了,華為還可以自主生產,雖然和美國企業有差距,但華為用上國貨晶片,一切都有可能變為現實。

    而且,華為方面透漏,華為已經利用有限的120天緩衝期,備足了麒麟晶片過冬,完全不受此次制裁影響到生產。

    國家也採取更多措施去反制美國公司

    2019年中方“不可靠實體清單”的概念已經出爐,主要是針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中國可採取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將相關美國企業納入中國“不可靠實體名單”,依據《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限制或調查高通、思科、蘋果等美國企業,暫停購買波音飛機等。

    拿斷供威脅了華為,但美國科技企業們在全球找不到第二個合適的市場,去吃掉他們的產能。

    可以說,特朗普這一招對美國企業的傷害遠大於華為。

    若坐實斷供,那麼中國以及華為等企業會進一步發力自建供應鏈,可能的結果是,美國企業失去的市場,大部分再也沒法拿回來了!

    結語

    5月16日,華為透過心聲社群發文稱: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一向是華為的行事作風,也是鐵骨錚錚的華為面對挫折的傲氣。

    華為,你是中國的驕傲,國家在支援你,14億的華人也在支援你。

    川普的制裁政策,無疑就是損人不利己的陰招,咱們不怕。

  • 2 # 企業戰略諮詢顧問董坤

    作為一個資訊科技領域的老兵,雖然畢業之後十多年,很少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但由於科班的基因,時常關注這個領域的變化。

    如今,美國又對華為出手制裁,壓制華為半導體的生產,雖然表面上這種壓制是以技術為核心的,但其目的,很明顯是針對市場領域的。

    華為無論從終端還是基礎通訊裝置,如基站,交換機等領域,市場佔有率都到了讓美國“害怕”的地步。

    所以,技術壓制是手段,市場打壓是根本目的。

    這是核心!在我看來,也是華為等中國資訊產業公司所尋求突破的核心。從晶片製造的核心環節來看,華為和其他公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晶片設計能力。比如海思的麒麟基本上都是自主設計的。雖然還依賴於ARM的架構,但畢竟ARM是一家智慧財產權公司,如果因為美國的威脅就停止對海思的授權,會產生極大的損失。

    同時,被軟銀收購的ARM目前是一家日本公司,並不在美國的掌控之中。雖然,美國曾經發起過一項命名為《瓦森納協議》的不買賣條款,意思是美國的小兄弟們,包括日本,要聽話,美國說不能賣技術給誰,就要一起執行。

    但即便是日本人孫正義真的遵守了這項協議,還有其他開源的晶片架構可以用-RISC V。

    總而言之,在晶片設計這一方面,華為和其他中國企業,有其他的備選方案。但目前7nm以下的晶片製造能力,華為們無從選擇。

    目前,國內最好的中國產光刻機,也只能做到90nm,網上呼聲最高的中芯國際的工藝水平在14nm,而麒麟晶片的高階型號,如麒麟980,990都是7nm的工藝。

    因此,美國這招打中了要害,全球能以7nm工藝生產晶片的,只有臺積電。如果臺積電聽了美國的話,那麼,一時間我們很難找到它的替代者。

    這是大家都看到的技術上的威脅。有人會問,為啥非要7nm的工藝呢?答案是,尺寸越小,越能夠在同樣尺寸的晶片上,集合更多的功能。

    這就好比周星馳電影中有個致命武器-要你命3000系統,集合了刀叉,毒藥,狼牙棒等等一堆武器,但並不好用,主要是因為太大了;如果能做成更小的,更致命的武器,那才真的有用。

    現在,市場上對手機的尺寸(比如薄)功耗(待機時間)等等都有要求,如果華為拿出要你命3000這樣的手機,是沒有買家的。

    所以,所謂技術制裁,最終的著眼點其實是市場。特別是華為早早地讓5G手機上市,同時,無論美國怎麼脅迫,歐洲大部分國家依然表示,不會拒絕華為5G基站在本國的招標。這意味著,價效比極高的華為產品,無論是從基站到終端,都可能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所將採用的產品。

    但如今,華為要建公路,這是讓美國公司無法忍受的。當然,這種所謂的,狹隘的“無法忍受”不僅僅是針對中國。去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美國陷阱》,就講述了美國利用世界警察的身份和一些見不得光的司法操作,逼迫法國能源巨頭阿爾斯通公司出售給GE集團。

    孟晚舟事件,毫無懸念地證明美華人想以同樣的方法“黑”中國的通訊巨頭華為一次。但任正非的智慧和堅忍,讓美華人政客和資本家發現,自己打錯了算盤。

    總而言之,對基礎設施市場的爭奪,才是制裁的主要目的。產品價效比上,我打不過你,只要用專利技術和政治影響力黑你。這就是美國政客和商人的如意算盤。

    那麼,華為等中國公司,真的就會被這一招要了命麼?我覺得,這可能僅僅是美華人的異想天開。為什麼這麼說呢?

    1:臺積電是能否執行美國的決定?

    華為2019年晶片出貨量佔臺積電的份額是14%,僅次於蘋果的23%。但從增長率上來看,華為從8%增長到14%,而蘋果雖然是第一名,但相比於2018年,僅僅增長了1%。

    此外,5G手機的推出,華為領先與蘋果。華為的5G手機已經推出了好幾款了,比如MATE30、P40等,但蘋果的5G手機還遙遙無期。

    5G新科技對已經疲軟的智慧手機市場,無疑是一次革命性的改變,勢必帶來更大的晶片需求量。而臺積電的7nm生產線投資巨大,戰略佈局的目標正是5G的崛起。如果失去華為的訂單,臺積電能不能受得了?蘋果的5G在美國疫情失控的情況下,能否推出,什麼時候推出?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臺積電能否等得了?是否等得起?都是未知數。

    2:此外,除了7nm的工藝之外,中芯國際已經具有了14nm的生產條件,三星公司有6nm的生產工藝。因此,除非市場使用者堅持必須使用最薄,待機時間最久的手機,7nm工藝的優勢並不特別明顯。當然,就CPU主晶片本身來說,7nm和14nm的區別還是蠻大的。密度增加一倍,功耗有望下降一半。

    但使用者使用手機的待機時間和功耗是對電池使用時間的感受,而不是感受CPU的功耗。這就意味著,只要在軟體系統,比如鴻蒙系統中加入功耗控制技術,CPU省下的那點電,無關緊要。

    這並非說,我們可以長期忍受工藝上的差別,但短期內,市場上和使用者手上的手機產品,並沒有如此敏感的效能差異。

    而基站和伺服器使用的CPU晶片,多數是X86核心的14nm的產品,基本不受此次制裁的影響。網傳華為釋出的5G基站晶片天罡採用的7nm的臺積電工藝,這可能是一個威脅。但是否真的如網上所說,目前並沒有華為官方的說明。

    3:大力發展自主技術。

    比如積極推進量子計算。傳統半導體技術無論如何將面臨巨大的工藝天花板。7nm工藝之後,雖然還有5nm和3nm的工藝作為下一代技術,但實際上,這已經是延續性創新技術了;未來更有發展的還是顛覆式的量子計算技術。目前,量子計算,中國是領先的。

    此外,要加強半導體技術的生產。在生產裝置上,目前控制著最高階光刻機的是荷蘭公司。我們可以和荷蘭政府和相應公司加強溝通,積極投資和引進相關晶片生產技術。光刻機的研發投資巨大,因此,從商業上和政治上,不可能因為第三方國家(相對於荷蘭來說,美國是第三方國家)的要求,就放棄具有足夠吸引力和市場的訂單和需求。此外,我們可以大力投資自己的光刻機技術。

    國家層面上要有一定的介入,畢竟,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資訊和通訊技術將是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

    技術上的提升,無外乎也就是這麼幾樣。對於華為來說,除了技術上的研發和升級,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市場戰略,獲得持續的利潤來源。畢竟,美國對技術的限制,關鍵在於動搖市場地位。如果華為等公司能利用現有的技術水平,在市場上持續獲利並保持市場佔有率的增長,美國對技術的限制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那麼在市場戰略上,華為等公司有什麼出路呢?

    1:以現有技術,充分滿足市場需求。

    歐洲仍然是市場重心。但亞非拉等落後地區,也應是市場重心。從中國的發展經驗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技術持續發展時,某個國家和地區可能會產生跳躍式發展。

    比如,目前幾乎沒有任何企業在亞非拉(除中國外)地區佈局雲計算中心。原因是這些地區過於落後,智慧手機和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尚未完善。

    但這並不意味著相關的地區沒有資訊化、網路化的需求。因此,可以有條件地選擇一些國家和地區,按照周密的戰略,開啟相關的市場。服務窮人,也不是不可以盈利的。價效比極高的華為等中中國產品,在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創新上,有更大的運作空間。

    2:持續推進現有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在技術創新上,無論是終端技術還是基站技術,按照目前的正規化,基本上都開始進入了一個接近天花板的位置。單純追求7nm還是5nm未來將不具有突破性和實質性的意義。

    作為公司,更大的意義在於將現有技術,以應用場景和客戶需求深挖等手段,增加市場佔有率,進行生態化運營。這樣,公司可以在已有市場獲得巨大的收益,無論是將此收益投資於未來產品的研發還是市場的開拓,都會帶來新一波的發展動力。

    3:積極向對手學習。

    網上有人說,任正非表態我們落後美國很多,要積極向美國學習,是客氣客氣,是低調,是品格的表現。但實際上,我認為並非全然如此。

    美國的確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對基礎研發的投入,對市場和商業戰略的管理和創新,都是值得學習的地方。不能因為出了幾個不靠譜的政客,就認為美國不行了,還是要虛心學習,師夷長技。

    4:積極提升國家和企業的綜合能力。

    國家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未來會越來越激烈。以我十多年的戰略諮詢顧問經驗來看,國家、企業的競爭,都是綜合能力的競爭,而非單純的技術、或者單純的市場競爭。

    從《孫子兵法》,到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以及布蘭登伯格的《競合策略》等事關競爭的著作當中,也都可以解讀出“綜合能力的競爭以及為了提升綜合能力而進行的合作”這一核心觀點來。

    真正有實力了,是不需要大聲說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漢時,梁孝王劉武為什麼正值壯年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