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尚文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國不成國,家不成家;各路諸侯蜂蛹而起,以救國扶漢的口號,各自擁兵自立;從此,東漢大家庭開始支離破碎,戰亂不斷;戰爭多了,俘虜大將的事件自然少不了;這些被俘虜的大將們,大多都選擇了投敵自救,只有有極其少數的人選擇了寧死不降;

    文天祥曾說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雄武之士,身處亂世之中,應該視死如歸,寧可拋頭顱灑熱血,也不可苟活於世;危難面前,方顯英雄本色;每一位寧死不降的英雄人物,都應該為歷史所推崇,應該得到後生們的肯定;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見證一下,東漢三國時期,有哪些大將被俘虜之後,不懼刀斧,寧願捨棄性命,也要保住“忠節”,成就其軍人的榮譽!

    第一位:龐德

    很多人因為龐德與關羽對立,又因龐德的後人殺了關羽的後人,故而帶著個人的感情色彩,想要把英雄平冤作賊人,這種不看事實,只帶臉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龐德被關羽俘虜之後,寧死不降,他“寧做國家鬼,不做賊人將”的精神,應該得到後世的推崇;

    有人說龐德寧死不降,是因為他的的家人在曹操的手中,在我看來,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空話;于禁的家人也在曹操手中,三萬降卒的家人,都在曹操手中;為什麼偏偏只有龐德一人不降,而其他的人都投降了呢?龐德怕家人被殺,難道其他人就不怕嗎?曹操是那種不分青紅皂白,以砍殺家小來出氣的人嗎?顯然不是,于禁的家人沒事,三萬降卒的家人都沒事;

    第二位:傅肜

    傅肜為蜀漢將領,一身表現不多,甚至連名將都算不上;但是!他在劉備得夷陵之戰中的表現,卻非常精彩;視死如歸,寧願以身殉國,也不做階下之囚;

    公元222年,劉備在猇亭被陸遜擊敗,劉備只好收縮兵將,回防至馬鞍山;可是,陸遜則得理不饒人,一刻也不鬆懈,領大軍復攻劉備於馬鞍山;劉備選擇在深夜突圍,以傅肜為斷後將軍;為了掩護劉備撤退,傅肜奮死拼殺,手下將士無一倖免;吳將包圍傅肜,命令傅肜投降,傅肜大怒道“吳狗!怎麼會有投降的漢將呢?”終於戰死沙場,以性命成就忠義名節;

    據我所知,寧死不降的將領,應該就這二位了;陳宮、沮授等人也是寧死不降,但他們是謀士,這裡就不多說了;至於高順、張任,正史對這二位的記載,這二人應該是沒有投降的機會;

  • 2 # 宇宙裡的銀杏樹

    第一位、高順

    呂布手下當日有兩員大將,一個叫張遼,一個叫高順。三國時期呂布計程車兵很強悍,關鍵在於張遼和高順的隊伍。張遼的精騎兵、高順的陷陣營都是當時的精銳。

    風雲變幻的東漢末年,各地軍閥混戰,各路英雄匯聚,名將輩出,縱橫當世。那些個神奇的名字和一場場神奇的戰役讓無數後人心馳神往:呂奉先勇戰曹魏六將、關雲長水淹七軍、趙子龍橫槍長坂、張文遠威震合淝...而在這中間,有一個名字被太多人所忽視。論武勇,他曾經擊敗關羽、夏侯惇等名將;論戰績,他為呂布東征西戰,攻郝萌、敗劉備,戰無不勝;論貢獻,他曾經數次救呂布於危難之時,忠誠不二;論地位,在呂布營中卓爾不群,即使名將張遼也得屈居其後。

    他就是高順!高順早年即為呂布帳下中郎將。為人忠正清白且有威嚴,最難得的一點是在當時的武將中,高順不好飲酒,這使得他總是能夠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統率軍隊,為當時諸多名將中所難得之處。裴松之注呂布傳引英雄記記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遺。\"其所統率的部隊精銳非常,號稱“陷陣營”,是呂布旗下戰鬥力最為強大的一支精銳。高順曾經屢次向呂布進言一些忠誠之事,可惜呂布雖然知道高順的忠誠卻一直無法絕對信任他。

    呂布連續戰敗只能據守下邳不出。呂布本欲出城求援,又因為妻子擔心高順、陳宮反叛而作罷,最終功虧一簣,被侯成、魏續等背叛捉拿獻給曹操。與呂布在被俘之後的卑躬屈膝不同,與張遼最終投誠於曹操旗下也不同,面對曹操的勸降,高順默然不語,執意不降,最終被曹操斬首,一代名將就這樣消失在了東漢末年這紛繁複雜、大展身手的舞臺,讓人不勝嘆息。

    第二位、傅肜

    劉備起兵伐吳,先鋒從巫縣擊敗吳將李異等,一直推進到秭歸。二年(公元222年)二月,劉備親率諸將自秭歸進軍至夷道縣猇亭,以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傅肜、輔匡、趙融、廖化等各為別督,與陸遜率領的吳軍相對峙。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閏六月,劉備被陸遜擊敗於猇亭,劉備收兵至馬鞍山,陸遜復攻破之,劉備於夜間突圍。傅肜率部力戰拒後,手下兵士都死盡了,吳國將領令傅肜投降,傅肜罵道:\"吳狗!怎麼會有投降的漢將軍!\"於是戰死。

    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劉備殿東偏殿的東廊中,塑有14尊塑像,以紀念季漢一朝的文官,稱文臣廊。傅肜塑像在其中排第四,塑於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14文臣塑像排名依次是龐統、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

    第三位、張任

    張任於小說《三國演義》中出場於第60至64回,形象較歷史上豐富許多,以忠勇著稱。劉備入蜀時,張任等文武官員出言勸諫劉璋提防劉備,劉璋不聽。宴會之際,劉備手下謀士龐統策劃讓將軍魏延舞劍,趁機除掉劉璋,張任見勢,出面對舞,解救劉璋。劉備攻打劉璋,張任與諸將引兵對抗,並在落鳳坡埋伏射死龐統。後諸葛亮從荊州前來支援劉備,用計擒獲張任,張任寧死不降,遂被處斬。劉備感嘆不已,令收其屍首,葬於金雁橋側,以表其忠。

    另外張繡:封“宛城侯”,人稱“北地槍王”,使一杆虎頭金槍。張繡是武術名家童淵的大徒弟。戰宛城時由胡車兒偷走典韋的雙戟,然後得以槍挑典韋。他的“百鳥朝凰槍”威震天下。後來與趙雲大戰三百回合,被趙雲的七探蛇盤槍殺死。從此趙雲成了真正的槍王。評書中還說,張任,張繡均師從童淵,趙雲是童淵的關門弟子,童淵是張繡、張任、趙雲的師父。童淵本來只收徒兩人,一人是“宛城侯”張繡,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張任。兩人均學了他的“百鳥朝凰槍”,並且闖下了極高的名望。童淵晚年隱居深山,後經趙雲求拜,收了趙雲為關門弟子。趙雲藝成下山後,自創了一套“七探蛇盤槍”。而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並沒有這樣的描述。

    第四位、關羽

    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 3 # 青史回聲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腦海裡出現的第一個人物就是張任。張任何許人也?相信大家對他沒什麼印象,在三國裡有這麼一號人物嗎?有,不過出場的次數很少,此人一生乾的最驚天動地的事,那就是在落鳳坡埋伏,射死了替代劉備的“鳳雛”龐統(《三國演義裡》的故事)。

    原來是殺死龐統的兇手啊!還是不認識。不認識,沒關係,我講了之後,你們就曉得嘍。

    張任,出生年月不詳,只知道他死於213年,出場的時候,他就已經是益州牧劉璋的屬下,官至益州從事,相當於現在的省委辦公室主任。劉備統軍出兵西川時,他被劉璋派往綿竹抵禦劉備大軍,不過綿竹護軍李嚴突然率領部下投降了劉備,綿竹就這樣落入了劉備手中,於是張任被迫與劉璋之子劉循共同在雒城抵禦。其後,劉備進軍包圍雒城,張任與之在金雁橋決戰,最後兵敗被擒。

    劉備念其有才,想要招降於他,不過張任嚴詞拒絕,“我是終究是不會侍奉二主的”。言外之意,我只有一個主公,那就是劉璋!不得已,劉備將其處斬。

    羅貫中先生在他的《三國演義》裡,也不禁感嘆:“老將安能扶二主?張任忠勇死猶生。高明正似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張任不愧是一個忠勇之士!

  • 4 # 剛日讀史

    寧死不降是一種可貴的節操,是對自己信仰的忠誠。

    三國時期,雖然軍閥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但也有不少忠於舊主,視死如歸的良臣,在身敗之後保持節操,寧死不降,顯示出了可貴的品格。

    第一位:沮授

    沮授是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

    史載他"少有大志,擅於謀略"。

    袁紹奪取冀州後,闢沮授為從事,沮授曾向袁紹獻安定天下的計策,他說:

    “您過河向北,勃海百姓稽首歸順。您聚集冀州的人馬控制黃河以北,假使發兵向東,便可掃除黃巾;然後滅掉張燕,捉住公孫瓚便能平定匈奴。到時合併四州,網羅英雄,擁有百萬人馬,到長安迎接皇帝,向天下發號施令,征討不服從的人。有誰能夠抵擋?”

    沮授是第一個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只可惜袁紹不聽。

    後來曹操在荀彧的建議下迎獻帝遷都許縣,成功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此時後悔不迭。

    袁紹:

    官渡之戰時,沮授反對顏良獨自領軍深入白馬,袁紹又不採用,結果導致顏良被殺。

    袁紹被曹操打敗後,沮授被俘,見到曹操後,沮授大呼不降,曹操深感可惜,嘆息道,若早點得到沮授,那天下現在應該大定了。

    曹操成全了沮授的名節,讓他面北而死。

    史學家何茲全評價道:“沮授、荀彧和諸葛亮一樣,都是三國時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

    第二位:張任

    劉備入蜀時,張任勸諫劉璋提防劉備,劉璋不聽。在劉璋的宴會上,龐統讓魏延舞劍,欲趁機除掉劉璋,張任出面對舞,救下劉璋。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劉備入川進攻劉璋,張任堅守綿竹。並在落鳳坡埋伏射死龐統。

    但劉璋手下大將李嚴卻投降劉備,綿竹落入劉備之手。

    張任退至雒城,與劉璋之子劉循共同在此抵禦劉備的進攻。

    其後,劉備進軍包圍雒城,張任勒兵戰於金雁橋,卻戰敗被擒。

    劉備聽聞張任之忠勇,令軍士勸降張任,張任厲聲答道:

    “老臣我終究是不會侍奉二主的。”

    於是被殺,劉備為之嘆息。

    第三位:劉諶

    劉諶是劉備之孫,後主劉禪第五子,被封為北地王。

    景耀六年(263年)冬,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劉禪準備向鄧艾投降,劉諶堅決反對,他憤怒地說:

    “國家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自然會有亡國之災,這時候應該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後的努力,為蜀漢的江山而死,這樣也可以去見先帝了!”

    劉禪不聽其言,將劉湛呵斥一頓,仍然向鄧艾投降。 劉諶為國家滅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憤,於是劉諶來到祭祀劉備的昭烈廟中痛哭,隨後先殺妻、後殺子,然後自殺在劉備靈前,年僅三十七。

    第四位:龐德

    龐德原為馬騰麾下武將,曹操平定漢中後,龐德投奔了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龐德與關羽戰於樊城,用箭射中關羽前額。

    龐德喜乘白馬,蜀軍皆謂之“白馬將軍”。 關羽設計水淹七軍,沒死的魏軍都投降了。

    龐德箭矢用盡,欲乘小船逃走。但不幸小船覆沒,弓矢盡失,龐德為關羽所擒。 關羽勸道:

    “你的哥哥在漢中,你的故主馬超也在蜀,將軍何不投降呢?”

    龐德大罵道:

    “你這豎子,說什麼屁話!魏王雄兵百萬,威震天下,所向無敵。劉備算什麼東西?哪裡是我們魏王的對手!我龐德寧願做賊人的鬼,也不做賊人的將!"

    關羽大怒,將龐德推出斬首。 三國中奸臣不少,忠臣也很多,除了以上幾位,還有關羽、陳宮、田豐、審配、高順、王累、傅彤等等,這些忠臣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詮釋了“忠義”的含義,值得後人學習。

    信義高於生命,這種氣節就是後來每次華夏族危險的時候,都有無數可敬的先輩,飛蛾撲火般的去守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買的小狗不吃東西拉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