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山毒雞湯

    千萬別相信幼小銜接的鬼話。孩子學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玩!一切形式的數學英語都是在害孩子!孩子保持想象力和好奇心,擁有良好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有較強專注力,那麼在上學後自然會表現出優勢。

  • 2 # 熊娃大變身

    上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孩子們會出現離別焦慮。

    離別焦慮:是指孩子要和親人分開而產生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離別焦慮是親子依戀導致的,依戀是指孩子家長或其他主要看護人之間形成的強烈的情感連線。每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離別焦慮,這是正常現象

    如果孩子突然與父母分開,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導致離別焦慮

    依戀關係主要有安全型、抵抗型、迴避型等三種

    安全性依戀關係的孩子:

    在分別時會有哭鬧,但在父母和老師的安慰下會有很大的轉變,再次見到家長時也會表現得很開心,這樣的孩子,與家長的相處中,能夠充分感受到來自家長的關心和愛,獲得心裡的安全感,在與外界接觸時會更主動,長大後也容易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

    抵抗型依戀關係的孩子:

    在入園時會長時間的大哭大鬧,比較難安撫,再次見到家長了,雖然想親近但也不會表現的很開心,相反會表現出無理取鬧的行為,家長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來安撫孩子的情緒,這樣的孩子特別粘人,長大後在人際關係中會過度的尋求認同,渴望建立親密關係但又憂心忡忡

    迴避型依戀關係的孩子:

    入園時離別焦慮很少,離開家長時都會大哭大鬧,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見到家長時,也不太在意,雖然看上去很適應幼兒園,但家長需要格外注意,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常常表現出懼怕親密關係,和拒絕信賴別人的傾向

    不同依戀型別離別焦慮程度和表現的都不太一樣。家長的不恰當做法會導致孩子離別焦慮情緒更嚴重了

    如:家長表現得很焦慮,會讓孩子產生緊張情緒

    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入園離別焦慮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

    為預防孩子得強力反應階段持續時間太長,父母可以讓孩子提前瞭解幼兒園的生活,如果孩子提前熟悉幼兒園知道來這個地方做什麼?那麼到孩子真正上幼兒園時,就不會感到陌生,心裡也不會太排斥,

    可以提前瞭解幼兒園生活的方法

    1、 帶孩子常去附近的幼兒園裡轉轉玩玩滑梯等等2、 提前認識一些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邀請他們分享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3、 開放日帶孩子深入瞭解幼兒園的生活,4、 入園前提前瞭解幼兒園裡一日的作息情況,在家養成與幼兒園作息一致的生活鍾,提前提前演練

    除了和孩子一起準備一些幼兒園必備的物品外,有的孩子特別喜歡一些物品

    比如:布娃娃,小毛毯,睡覺的枕頭等等

    比如:上廁所,尿床了怎麼辦等

    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先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處理能力

    比如:穿脫衣服,獨立上廁所等

    送到幼兒園後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會第一時間去接他,爸爸媽媽是愛你的,並且要說道做到

    調整波動階段

    在這一階段,孩子會出現一天好一天壞的情況,偶爾出現哭鬧的情緒,父母要容忍孩子的反覆做到三要三不要

    二次適應階段

    父母提前告訴孩子什麼時候開學,並做好準備,每次幼兒園放假都要和孩子講清楚,放幾天,什麼時候開學,與孩子在日曆上標註好具體時間,假期裡儘量不打破幼兒園的作息。

  • 3 # 晴天小太陽M

    學前教育是指從出生到入學前的兒童的教育,受教育物件的年齡為0~6,7歲

    一、首先是0-3歲這一階段的幼兒主要受家庭教育的影響

    1、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我們做父母的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因此,我們精心的在家裡營造一個和諧、歡樂、健康、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氛圍。首先是精心合理的佈置家居環境,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健康的居住場所;其次是在平時家人與孩子聊一些令孩子感興趣的有利於其成長的輕鬆快樂的話題;最後我們也在孩子面前進行學習活動並對孩子進行教育與引導。我們就是想透過使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處於這種有利於培養其活潑、健康、開朗、積極進取性格的家庭氛圍中來達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順著健康的道路成長。透過這些方法的開展我們發現孩子正在我們所期望的道路上進步成長。

    2、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及時瞭解其思想動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與教育

    孩子現在正處於一個求知強的時期,因此,在平時我們要和孩子進行經常性的聊天交流,鼓勵孩子對我們多問一些問題,在這一問一答的交流中而我們透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然後我們再透過聊天和講一些與之相應的孩子熟悉的小故事、寓言、典故,或播放一些孩子喜歡的動畫的形式來引導他並進行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我們在他將問題改正後及時的對他進行語言表揚或用親密的動作給予表揚與鼓勵。

    3、加強對小孩的獨立性的培養與引導

    現在的孩子由於生活條件的優越而造成比較嬌氣和缺乏獨立性,為此,在家裡我們有意識的用自己的行動來引導和培養他做一些自己的能力所能及的事情,比方整理自己的書櫃、自己用完的東西放置原處、自己穿衣褲鞋、在吃飯前後自己擺放椅子和碗筷等一系列生活中力所能及的瑣碎小事;在外走路時儘量讓他自己走路,我們在旁照看;在他遇到事情是先讓他自己找解決的方法,實在不行我們再在旁引導他一步一步的找出解決辦法,並在他每做完一件事後對他進行有針對性的適當表揚與引導。

    二、其次3-6,7歲主要受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影響

    這一階段需要家長和幼兒園加強聯絡,注意和幼兒園配合,實現家園共育,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習慣與良好品質。

    最後,不管幼兒在幼兒園還是在家庭中都要先以幼兒保育為主,在保證幼兒安全、身體健康情、緒安定愉快的基礎上再對幼兒進行教育,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

  • 4 # 親子聯盟成長

    我是一位五歲孩子的媽媽,專注於研究孩子的養育問題,在正面管教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

    明年我家孩子也要上小學了,這也正是我所關心的問題。身邊有很多家長已經開始行動了,有的每天教孩子認字寫字,有的教孩子做簡單的算術題,還有的送孩子去各種幼小銜接班。家長們都鉚足了勁,想讓自家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是我並沒有這麼做,我覺得,人生是一場長跑,起跑線反而不是關鍵因素。我覺得伴隨孩子一生的軟實力才是需要家長重視的,也應該從現在開始培養的。

    一是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個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作息規律、衛生習慣及飲食習慣等,這將帶給孩子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良好的狀態,而這將有助於孩子在學習道路上勇往直前。

    二是要培養自理能力。小學階段,老師不可能再像幼兒園裡那樣,對孩子生活方面關注太多。因此孩子如果提前掌握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就能減少在學校裡的麻煩。而這些自理能力不但有助於增長孩子的自信心,還將會遷移到孩子的學習中去,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自主性。

    三是要培養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及時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才能愛上學習。可以透過給孩子閱讀繪本、故事書、探討孩子感興趣的內容等方式來逐漸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

  • 5 # 使用者4745869405

    孩子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希望與未來,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放開,二胎家庭逐漸增加,學前教育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優質的學前教育不僅僅是民眾關心的問題,也是政府不斷努力的目標。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將“幼有所育”排在7項民生要求首位。

    學前教育一直是教育體系中的短板,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眾的關心點逐漸從學前教育的數量轉移到學前教育的質量上來,但目前中國學前教育還存在管理不夠規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等問題,幼兒中毒、虐童等幼兒園因監管不嚴產生的問題在網上引起熱烈討論。要真正實現幼有所育,學前教育是重要一環,要提供優質的學前教育,必須要規範學前教育管理、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目前學前教育的重要程度還未引起真正的重視,學前教育關於人的一生,是接受教育的開端。隨著二胎家庭的不斷增加,學前教育的需求不斷擴大,公立幼兒園的數量遠不能滿足需求,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大量資本湧入其中,私立幼兒園的數量也在逐年增長,但是由於管理不嚴,幼兒園問題頻發。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對學前教育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政府應該在學前教育管理中起到主導作用,一方面要加大公共財政對學前教育的投入,要出臺優惠政策,支援、鼓勵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另一方面對私立幼兒園也要加強監管,雙管齊下嚴管學前教育質量。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一個好的老師至關重要。現在的學前教師群體更多的被視為是“帶孩子的保姆”,從事幼師行業的人大多數是職高或大專畢業,文化水平較低,在幼兒教育方面專業素質和能力不足。要提升學前教育教師整體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加強師資建設,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職業素養,同時依法保障教師地位和薪酬,鼓勵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進入學前教育行業。

    學前教育是一生學習的開端,辦好學前教育,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才能真正實現幼有所育,做到教育從娃娃抓起。

  • 6 # 幼兒教師牛牛

    我認為,培養好孩子的學前教育,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是最重要的!那麼具體的要培養孩子的什麼習慣呢?

    1.禮貌用語的習慣;

    2.要有集體意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為習慣;

    3.生活自理能力;

    4.衛生習慣;

    5.學習習慣。

    其次,作為家長我們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讓孩子學會與其他小朋友交流溝通,家長是溝通學校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樑,所以一定要做好家園共育的工作。

    總之,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讓我們攜手共同努力!

  • 7 # 小小思維家

    健康的體魄

    科學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環境以及定期的身體檢查,這將有助於減少疾病影響入學以後的學習和生活。多做些手工操作遊戲,鍛鍊小肌肉,鍛鍊眼手協調,如剪紙、摺疊、穿針線等等。

    生活習慣

    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並逐漸縮短午睡時間,以使能夠適應小學作息;自己穿脫衣服;整理床鋪,一人單獨睡小床;能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等等。從獨立意識到生活自理能力,決定著孩子能否順利適應小學生活的作息制度。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參觀小學可以激發幼兒的入學熱情,透過遊戲或完成某項作品等途徑,提高幼兒的專注力、控制力和堅持力,開闊孩子的視野,激發幼兒求知慾和探索欲,使其能夠入學後對各門學科感興趣並喜歡學習。

    提高融入集體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尊重別人,鼓勵孩子多和小朋友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可以感受到合作、分享的樂趣,多帶孩子參加聚會等活動,學會在公開場合介紹自己,問候別人,有助於幼兒自信樂觀大方地適應新環境。

  • 8 # 喵小羅老師

    首先,要培訓孩子的語言能力,形成良好的表達能力。其次,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再次,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思考。最後,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 9 # 葉子老師00

    建議孩子在6歲以前儘量不要有認知性的學習,六歲之前的孩子以玩為主,多多的去接觸大自然。只有觀世界才世界觀!

    超前教育的危害不容小覷。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學齡前兒童也就是6歲以前的兒童學習主要是機械式記憶,以無意識記憶為主。如果過早的進行認知性的學習,會限制孩子的想象能力,固化孩子的思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工現場作業應注意哪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