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給時間一個空間

    古村落,並不是空有原始房子,石磨盤,古井等古建築這些表面的文化,我認為更重要的要有原住民,原生活,原文化,原手藝。不是說把原建築保留下來,修繕一下就行了。現在我們國家古鎮,古村落較多,模型類同,商業化較重,千篇一律。遊客來,更重要的是體驗融入原生活的一種狀態,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古村落都適合搞旅遊,要有內在的東西。比如,有的村落,至今還有衲鞋墊,做布鞋,下紅薯粉條等,在不影響原住民的日常生活的情況下,遊客來到這裡,能真實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可以和村民一起實踐,學習一些古老的手工方法,帶走一些產品,政府再加以合適的引導,不要過多幹預,太過商業化,這樣最好。個人愚見。

  • 2 # 鋒哥帶你玩

    現在的各村落基本失去原始的味道,只要粘上商業開發就會變,原來很純樸的民風一下就消失了。真要保留原始味道,就不能太商業化,商業化打亂了古村落裡面生活的原住民的生活節奏,規律等,最後就剩下一些仿古的房子了,核心蕩然無存。商業開放追逐的是利潤,如何獲取高額利潤是他們的價值取向,至於其他都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所以很多原生態的風景都只在人少,商業開放沒涉足的地方

  • 3 # 古今文明之光

    “傳統文化”這個概念太寬泛了,和提問者想要表達的應該是兩碼事。從提問者字面意思來看,提問者是想表達傳統民俗和旅遊發展的關係。

    “民俗”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對千百年來先民生活方式、宗族文化、祭祀文化、建築居住文化、飲食文化等民間文化的概括。

    “民俗”也分為原生民俗和遷移民俗,很多地域民俗是當地原生民俗與外地遷移民俗雜糅演化而生的。對於不同民俗特徵的地域發展民俗旅遊業應當審時度勢,結合自身情況,量身打造。

    1.原生民俗景區:應保持景區建築人文特色的統一性和溯源性,善於發掘原生民俗的根本。此外,加強遊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在保證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增強民俗活動與遊客的互動性。

    2.多樣性民俗:不僅要打造民俗多樣化,還有善於發掘單一民俗的文化內涵。做到既要精,又要廣,讓遊客可以在一個地方體驗到不同的文化差異。

    許多地方都有很多志願者以及原住民,在保護本地原聲民俗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政府和景區應該大力支援保護原生民俗的活動,以民俗為名片,發現旅遊業,傳承自己的文化。

  • 4 # 山西旅遊志

    我個人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景區加強管理,遊客來到景點也要多加愛護這些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傳統文化正在一點一點流逝,如果想要更好的保護傳統文化,不光是景區需要行動,社會各界都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意識,只有大家一起行動,才能讓傳統文化一直留在我們身邊。

  • 5 # 徐大腸de旅行

    從古村落到旅遊景區,要想留住傳統文化,要避免“喬家大院”的模式,合理的商業化,要做到全真、保真、存真、傳真。

    一、如何全真?有生活,有煙火。

    古村落的旅遊開發,不能完全“騰籠換鳥”,讓村民全部遷移出去,然後全部植入商戶,這是不可取的,遊客不會喜歡的。

    好的古村落景區都是留下了原有的“生活方式”。遊客真正喜歡也是古村那種慢悠悠的、閒適的生活狀態,弄的商戶拉客人,不長久。

    二、如何保真?有魅力,有錢賺。

    對於古老的建築,特別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嚴格按照國家文物保護制度,文物不受損。同時,在保護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非物質文化更加重要,在保護傳承人的同時,不能僅僅給他們談“奉獻”,更要看到“有錢可賺”。

    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就是相對來說比較好的案例,非遺人一開始在院內售賣或者表演,管理方每月發工資支援,直到後來非遺人能夠創收,現在非遺人需要向管理方交錢了,為什麼呢?因為賺錢了,而且賺的不少。但是若沒有一開始的工資扶持制度,這些非遺人就很難支撐,說不定都回去搬磚去了。

    三、如何存真?有錢賺,有管制。

    傳統文化在傳承的同時,不能過度商業化,政府方需要管制,對於脫離傳統文化、過度商業行為要打壓,不能為了滿足一時招商,影響了品牌。喬家大院就是因為對商戶的縱容,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

    這方面陝西的袁家村做的不錯。袁家村成立很多相關的協會,實施標準化運營,管理好豆腐技藝等不變味,遊客的好評率也大大增強。如果沒有管制,商人都是驅利的,農民商人更是如此,過分的驅利的行為,最終都走向了反面。

    四、如何傳真?有錢賺,有師傅。

    非遺傳承人最主要的是“傳承”,過去很多家族式傳承都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了,更多的需要廣撒網,才能找到真正的傳承人。

    不得不說,愛好傳統文化人很多,但是願意以此為職業的人很少。這時候就需要擴大受眾群體,讓真正喜歡的人看到,讓真正願意以此為生的人看到。例如抖音、西瓜影片等新媒體都是非常好的方式,師傅收到好徒弟,徒弟找到好師傅。另外,在一定區域之內的中小學教育,開設相關課程,總會有孩子喜歡的。孩子都不接觸,“傳承”也就無從談起。

    從古村落到旅遊景區,要想留住傳統文化,必須做到全真、保真、存真和傳真,才能使古村景區不變味,得以長久持續發展。

  • 6 # zhongguo夤露心語

    古村落旅遊開發是雙刃劍,但總體利大於弊

    一:我個人認為古村落大量消亡的主要原因是城鎮化的大勢所趨,現在全國各地出現大量的“空殼村”就是現實表現。旅遊開發難免對古村落保護產生影響,但造成嚴重破壞的情況並不多見。旅遊開發可以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提高社會各界對古村落的保護意識,在客觀上對古村落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能起到保護作用。而如果村子裡沒有了原住民,其非物質文化形態,即原有的生活方式是誰也無法保留的。在城鎮化、商業化的大潮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不太難,“記得住鄉愁”卻十分不易,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旅遊對古村落的利用至少從建築形態上儲存了古村落的傳統風貌,在保護的同時發揮古村落教育、審美、休閒等方面的功能,一定比把它們棄之山林自生自滅是更好的選擇。

    二:正確看待古村落的發展與變化

    我們對古村落的關注主要著眼於建築風貌和生活方式兩個方面,都希望傳統的形態能夠永遠儲存下去,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村落文化是活態傳承延續的,傳承過程中有遺傳也有變異,在當今時代,變異還較為劇烈。對大多數古村落來說,記錄下包括古代、近代、當代各個歷史階段的資訊都很正常。當抗戰口號、毛主席語錄、計劃生育標語出現在同一座古村時,我們不必為了復古而刻意去清理當代的痕跡,抹掉它濃濃的生活氣息。

    三:旅遊區不是所有古村落共同的歸宿

    從保護的目的上來說,保護古村落不僅僅是為了開發旅遊,延續傳統文化、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都是保護的目的。我們對所有古村落都有保護的責任,不論其是否具有旅遊開發的價值。一看見古村落就想開發旅遊的觀念存在兩個誤區:一是功利性太強,沒有考慮古村落保護的公益功能;二是市場意識太弱,並不是所有的古村落都適合進入旅遊市場。旅遊區不是所有古村落共同的歸宿。

    把古村內的居民全部搬遷,對古村進行博物館式的保護曾經是旅遊開發的主要方式,這在一些地方是可行和必要的,但這種方式僅單方面儲存了建築而遺失了傳統生活形態,作為旅遊產品也已越來越不適應市場需求,不宜大範圍推廣。如果古村裡本身已經沒有或剩餘很少原住民,對古村進行民宿改造也是較好地利用與保護的方式。在磧口古鎮、良戶古村等地,古今風貌並存,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並存,旅遊業態與其他業態並存,這是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的理想狀態

  • 7 # 悠然智在UNIJOY

    古村落旅遊從最初開始的桂林山水,到而後的江南水鄉、雲南古鎮,再到後來的徽商、晉商大院,越來越受到關注,並吸引著國內外的旅遊者。

      一、古村落旅遊發展中文化與品牌建構的緊迫性

      (一)旅遊市場發展的需要

      旅遊供給的壓力與不斷理性的旅遊需求使得旅遊市場的競爭越發顯得激烈。三十年來,中國的旅遊風景名勝區得到了飛速發展。許多古村落經過相對合理的改造與建設,列入到了4A或5A級的風景名勝區,有的甚至列入到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這些承載著凝重的中國文化的古村落已經卷入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各類旅遊供給主體以及同類旅遊供給主體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在品目繁多的旅遊供給中的成熟理性的旅遊消費者,無疑加劇了旅遊市場競爭。因此,要迎合並滿足旅遊者的消費需求,古村落旅遊加快文化與品牌建構勢在必行。

      (二)古村落旅遊轉型升級的需要

      目前,中國古村落旅遊的主要形式仍是以參觀為主,停留在旅遊活動的表象和初始階段。旅遊收入主要是門票收入。事實上,古村落旅遊遠不止參觀欣賞。豐富多彩的古村落旅遊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古村落旅遊煥然一新的基礎。如何推動古村落旅遊走向新的發展階段,如何實現古村落旅遊經營轉型,當務之急需要應當解決文化與品牌建構的問題。

      (三)適應後現代旅遊者的需要

      在新的歷史時期,旅遊者的旅遊需求在本質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以前所崇尚的功利旅遊的思想逐漸地被“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取代。後現代旅遊體現了旅遊的個性化、多元化、權宜性、非延續性、隨即變化性和地方性。後現代旅遊者則表現出思想的解放性、追求的多樣性、旅遊活動強烈的參與和體驗性以及旅遊活動的純粹與原始性。因此,適應後現代旅遊者的需要,簡單原始的古村落參觀旅遊必須重新整和旅遊資源,挖掘古村落旅遊文化新的表述和表現形式。

      (四)形成品牌資產,提升產品檔次的需要

      品牌是對時尚、流行、熱點商品的詮釋,同時品牌也是對優質產品的詮釋。好的品牌有助於形成品牌資產,增加產品的內在價值。目前,在中國眾多的古村落中,形成完整的品牌或完成品牌建構的旅遊供給主體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古村落僅僅充當了旅行社的配角,成為旅遊線路的一個組成部分,大大降低了古村落在旅遊業中的討價還價的能力。因此,加快形成古村落旅遊品牌資產,提升產品檔次,從而增強其競爭力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古村落旅遊文化與品牌的建構

      (一)古村落旅遊文化與品牌的關係

      1.古村落文化是旅遊品牌建構的基礎

      古村落凝聚了中國農業文明上千年的文化,並且這種文化的載體與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能夠表達這種文化的形式具體如下:生活習慣、農耕模式與工具、風俗民俗、民居建築、村落佈局、種姓來源與構成、祠堂、道路、牌坊等等。這些文化是可以透過凝練並藉助某種統一的標誌或是形式來陳述與表達。因此,構建古村落品牌從內涵上講,是可行的,是有深厚文化基礎的。

      2.構建旅遊品牌是古村落旅遊文化傳播的手段

      品牌具有社會共鳴性與被認知性。雖然品牌不具有獨立的實體,不佔用空間,但它卻可以達到讓人們透過一個比較容易的記憶形式記住某一產品。透過文字、圖案和符號的形式,品牌向旅遊者傳遞出旅遊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從而在旅遊市場上引起共鳴,繼而被認知與認可。

     

      四、政策建議

      在當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鄉村旅遊發展更具有現實意義。但目前所開發的相當多的“古村落”由於地理位置與經濟等方面的制約,僅僅依賴當地居民的力量不能進行良好和有效的旅遊開發。如何既能促進旅遊事業的發展,又不至於在開發中造成文化與資源的破壞?如何長效發展?如何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與方法加快鄉村旅遊發展?需要多方面尤其是政府的引導與政策激勵。

      首先,要為鄉村“古村落”旅遊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利於人員、資金等的交流;其次,提供鄉村旅遊發展的相關模式培訓,在管理理念與方法上,比如在開發與發展的起始階段就規劃好品牌建設與宣傳,進行引導;第三,促進鄉村旅遊開發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形成旅遊產品與旅遊資源的共享;選擇出“古村落”旅遊發展中的現實問題進行特別試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說,俄羅斯與敘利亞古巴是盟友關係,而與委內瑞拉只能算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