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焦藝術

    方式有很多,可以按作曲家、或者時期事件、或者樂曲體裁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解。

    古典主義時期的時間劃分即文化特質。時間一般為1750-1820年,社會文化主要受到啟蒙運動的營銷,強調自由平等博愛。

    古典音樂的整體風格特徵。包括以主調音樂形式為主、主題動機的發展、曲式結構、音樂更為市民化、明確的月奇蹟普、新型的器樂體裁等。

    古典主義時期歌劇的發展,包括格魯克格局改革以及喜歌劇的產生與發展。

    古典主義時期器樂的發展,包括室內樂、絃樂四重奏、奏鳴曲的發展、奏鳴曲與奏鳴曲式的區別、協奏曲的發展、交響曲的產生、發展及其特徵。

    三個重要樂派:曼海姆樂派、柏林樂派、維也納古典樂派。

    最重要的三位作曲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 2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海頓創作的數量和所涉領域都非常驚人。他創作了百餘部交響曲,為各種樂器寫的協奏曲,不同型別的室內樂(奏鳴曲、三重奏、四重奏),小型器樂曲(嬉遊曲、小夜曲、小步舞曲),30多部歌劇,以及大量的彌撒曲、康塔塔、清唱劇、獨唱聲樂曲等等。

    海頓最重要的創作在於他的交響曲和四重奏,這兩個領域體現出其音樂風格和技法成熟到發展的過程。這兩種體裁也最終在海頓手裡確立了典型範式。海頓也因此被世人稱為“交響樂之父”和“絃樂四重奏之父”。

    海頓的108部交響曲奠定了古典交響套曲創作的基本原則(結構及樂章性質、樂隊編制等)。這些古典交響曲採用四個樂章的結構,第一樂章為快板,採用奏鳴曲式,第二樂章為行板、慢板或廣板,常用奏鳴曲式或用主題與變奏形式,第三樂章為小步舞曲,第四樂章為快板或更快的急板,常用迴旋曲式或奏鳴曲式,或迴旋奏鳴曲式。其中的首、尾兩個樂章常用展開主題短小動機的發展手法,後來這種手法被貝多芬充分發揮。海頓的交響曲代表作有“告別”(No.45,1772年)、6首巴黎交響曲(No.82~87,1785年)、“牛津”(No.92,1789年)、12首“倫敦”交響曲(No.93~104,1791年- 1795年,其中的No.94“驚愕”、第100“軍隊”、第101“時鐘”更為知名),“倫敦”交響曲為其頂峰之作。

    在海頓的交響樂中,樂隊編制:以絃樂四聲部為基礎,使用了雙管制的管絃樂隊編制,被看作是近代管絃樂隊的開端。雙管制是指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法國號、小號、定音鼓以及各類絃樂器各配備兩支。

    海頓被後人尊稱為“絃樂四重奏之父”,其68首絃樂四重奏將這種形式加以完善。海頓將四重奏的結構確立為四個樂章,奏鳴曲式中音樂展開的手法更加突出,內涵的張力有所增加,確立了各聲部的平等地位,四個聲部之間更協調、均衡,四件樂器(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都能得到獨立而充分的發展。絃樂四重奏代表作為Op.20(1771年)、Op.33(六首,1781年)、Op.64(六首,1790年)、Op.76(六首,1797年)。其中Op.76的第三首被稱作“皇帝”四重奏,第二樂章採用主題和變奏的形式,主題採用海頓獻給皇帝弗朗茲的頌歌,這首歌曲後來成為奧地利國歌,現在已成為了德國國歌。

    圖5.2.2 指揮絃樂四重奏排練的海頓

    此外,宗教作品在海頓的創作中也佔據著不小的比重,包括大量的彌撒曲、康塔塔和清唱劇。在各類宗教體裁中,有兩部偉大的傑作完全可以和海頓晚期的交響曲和四重奏相媲美,那就是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

    清唱劇《創世紀》採用英國詩人彌爾頓根據舊約聖經寫的《失樂園》的詞句,用德語講述了上帝創造世界的故事。作品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敘述神創造世界的頭四天;第二部分敘述神創造世界的第五天和第六天;第三部分寫伊甸園中的亞當和夏娃。其中第19首《威武的主》,歌詞大意為:威武的主,他力量巨大無邊,他的榮耀持續永遠。而全曲都突出了這個主題。清唱劇《四季》根據英國作家湯姆森的同名長詩而創作,分四個部分,就像是歌劇的四幕,描繪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象,以及農民一年四季的勞動和快樂。

    海頓的音樂中充滿著樂觀、質樸、輕鬆、幽默的情趣,這一方面源自海頓個人對人生豁達而樂天知命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與當時奧地利寬鬆自由的思想氛圍有很大關聯。海頓音樂中那種樂觀情趣和質樸民間氣息都深深打動著我們。

    三、莫扎特生平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 1791年)1756年生於奧地利薩爾斯堡的一個宮廷樂師家庭,幼年時即顯示出過人的音樂才華,6歲開始由父親陪同遊歷歐洲,並開始了創作生涯。許多宮廷都對這個音樂神童讚賞有加。旅行使莫扎特領略到歐洲各地的不同音樂,並快速吸納。然而,常年的旅行也對莫扎特的身體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從1772年至1781年的近十年時間,莫扎特在薩爾斯堡主教宮廷擔任管風琴師,1777年~1778年期間曾出國旅行求職,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薩爾斯堡進行音樂創作。然而就在那次出國旅行中,陪莫扎特出行的母親不幸客死他鄉,這給了莫扎特很大的打擊。1781年,莫扎特不能忍受新任主教的欺辱,憤然辭職遷至維也納,成為歐洲第一個自由的音樂家。1781年~1791年是莫扎特生命的最後十年,也是其一生音樂創作的輝煌時期,完成近300部作品,現今常聽到作品多出於此時期。這十年,生活在維也納的莫扎特十分忙碌。他在到達維也納的第二年,不顧父親的反對,與自己喜愛的姑娘結婚。成家後的莫扎特,雖忙著教學、開音樂會、創作作品等工作,但經濟上的壓力始終存在。他不僅為自己每週的音樂會創作鋼琴協奏曲,還經常參與貴族家的音樂聚會,工作生活異常忙碌。長期的超負荷勞累,致使莫扎特在年僅35歲時就撒手人寰。

    圖5.2.3 莫扎特

    莫扎特逝世後,並沒有得到與他的音樂天才相稱的葬禮。當時的皇帝反對葬禮鋪張,而且只有貴族才能埋在市政墳墓中。莫扎特最終被埋在沒有標記的貧民墓地中,這個大墓坑當時已經有了5具其他人的棺木。直到今天,仍舊沒有人知道莫扎特究竟被安葬在何處。

    四、莫扎特創作

    莫扎特一生共創作了600多首作品,包括21部歌劇、15首彌撒曲、41首交響曲、27首鋼琴協奏曲、5首小提琴協奏曲、17首鋼琴奏鳴曲、35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23首絃樂四重奏等等。其中最突出的貢獻在於歌劇、協奏曲、交響曲領域。

    歌劇是莫扎特音樂創作中最重要的體裁。莫扎特11歲就開始創作歌劇,他的歌劇創作包含了各種格局型別:義大利正歌劇、義大利喜歌劇、德奧歌唱劇、幕間劇等等。其中優秀的歌劇代表作品有:義大利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女人心》,義大利正歌劇《伊多美紐》、《仁慈的狄多》,德奧歌唱劇《魔笛》、《後宮誘逃》等。

    莫扎特在歌劇創作中把音樂的旋律和戲劇情節完美地結合,使歌劇成為名副其實的歌唱戲劇藝術。音樂在歌劇中佔據著支配地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旋律優美流暢,宣敘調也富有歌唱性。重唱被莫扎特作為安排戲劇性衝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刻畫不同人物的性格;序曲簡練、個性化,在性格上與全劇有了更多的聯絡。

    《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眾多歌劇中最著名的一部,作於1785年~1786年,首演於1786年5月1日。歌劇內容根據法國戲劇家博馬舍的同名喜劇譜寫,採用義大利詩人達·蓬特寫的歌劇指令碼。歌劇中描寫了平民出身的男僕費加羅透過一連串的妙計,捉弄了好色的貴族主人,捍衛了自己和未婚妻蘇珊娜的婚姻,頌揚了以費加羅、蘇珊娜為代表的“第三等級”人民正直、機智、勇敢的品質。

    莫扎特在歌劇中賦予了人物鮮活的個性,用音樂語言刻畫出費加羅的機智、蘇珊娜的活潑、伯爵的居高自傲、伯爵夫人的無奈和憂傷、凱魯比尼(伯爵夫人的侍童)的單純懦弱等等。

    《唐璜》,作於1787年,同年10月在布拉格劇院首演。指令碼仍舊由作家達·蓬塔創作。唐璜是中世紀西班牙傳奇中的一個專愛尋花問柳、玩世不恭、膽大妄為的花花公子。劇中敘述了唐璜為了和他心愛的姑娘私奔,謀殺了姑娘的父親。不久,他拋棄了姑娘又去尋找新歡,終於自食其果,被他殺害的那個父親從墳墓中走出來把他置於死地。莫扎特的音樂對人物的心理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歌劇中的人物形象被表現得更加真實。

    《魔笛》寫作於莫扎特逝世前幾個月。歌劇主題是為了追求理想,主人公透過艱苦努力,最終獲得成功。歌劇使人堅信光明必將戰勝黑暗。《魔笛》劇情大意如下:王子利用魔笛拯救被祭司拐跑的夜後的女兒(公主),祭司把公主囚禁起來,不是要害她,而是使她免於迷失智慧。王子在祭司的幫助下,經受種種考驗,終於和公主結為夫妻。這部歌劇與莫扎特的共濟會理想密切相關,共濟會是一個具有資產階級啟蒙主義思想的秘密宗教團體。莫扎特於1784年加入共濟會。莫扎特對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十分推崇。歌劇中的一些主要角色被認為隱喻當時現實中的人物。在這部歌劇中,莫扎特採用德語對白,同時綜合了義大利正歌劇、喜歌劇,及德奧歌唱劇的因素,例如採用義大利正歌劇常見的花腔演唱技巧,使用帶民歌風格的曲調等。

    莫扎特共創作約50部交響曲,其中的41首有編號,以《第35交響曲“哈夫那”》(K.385,1782年)、《第36交響曲“林茨”》(K.425,1783年)、《第39交響曲“布拉格”》(K.504,1786年)、《第40交響曲“維特”》(K.550,1788年)、《第41交響曲“朱位元”》(K.551,1788年)最有代表性。

    這些交響曲有共同的特徵:去掉了海頓交響曲的引子,加強了奏鳴曲式中兩個主題之間的對比,促進了戲劇性的發展。和聲、調性大膽構思,展開部的不穩定因素加大,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後來貝多芬交響曲創作的新傾向。

    【作品選介】第40交響曲“維特”

    第一樂章以快板開始。絃樂奏出激動不安的背景,緊接著小提琴演奏出如歌如訴的旋律主題。主部主題還具有海頓式的動機展開的特徵,三個音的主題動機貫穿整個樂章。調性、和聲手法的大膽使第一樂章具有海頓的作品中所沒有的激情衝動和戲劇性張力。

    譜例5.2.1:

    第40交響曲的主部主題

    譜例5.2.2:

    第40交響曲的副部主題

    第二樂章為行板,大調性,充滿維也納式的優雅風格。第三樂章回到小調,第一樂章的那種熱情衝動再次出現。儘管仍然使用小步舞曲的名稱,但情緒已經遠遠超越了這個貴族舞曲的範疇。第四樂章,速度更快,充滿著緊迫和不安。

    莫扎特被看作近代協奏曲的創始人,其協奏曲的獨創性、豐富性幾乎無人能比。他完善了18世紀古典主義協奏曲的正規化,採用快—慢—快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第二樂章為抒情性的歌唱樂章,第三樂章具有舞蹈性特點。莫扎特在第一樂章中採用“雙呈示部”,即獨奏樂器和協奏樂隊各有一次呈示。此外,他還在第一樂章中加入技巧性的華彩樂段。這些手法的使用,都使得獨奏樂器的地位得以加強。其中的優秀作品有:《d小調第20鋼琴協奏曲》(K.466,1785年)、《A大調第23鋼琴協奏曲》(K.488,1786年)、《c小調第24鋼琴協奏曲》(K.491,1786年)、《G大調第3小提琴協奏曲》(K.216,1755年)、《D大調第4小提琴協奏曲》(K.218,1755年)、《A大調第5小提琴協奏曲》(K.488,1755年)、《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1791年)等。

    此外,莫扎特還創作了大量室內樂作品,鋼琴、小提琴奏鳴曲,許多宗教音樂作品。這些作品都堪稱藝術寶庫中的藏品。

    莫扎特的音樂具有兼收幷蓄的特點,音樂語言平易近人,作品結構清晰嚴謹,高度對稱和均衡。他的音樂中充滿歡樂、Sunny、純淨、天真,反映出樂觀向上的積極精神狀態,體現了對光明的不懈追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要考消防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