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春談股論經

    在以前,銀行理財產品幾乎都是保本保息的,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投資者獲取的收益是確定的。然而,隨著資管新規出臺以後,所有的銀行理財由預期收益類的理財轉為淨值型理財,從而形成了一個過渡,這也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投資者需要承擔的風險比以前較大,因此在業內引起或多或少的震動。當然,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後,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前要擦亮眼睛,儘可能避免那些較高風險或者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因為通常這類理財產品出現虧損的可能性較大。

    當然,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前面說過需要自己承擔投資過程中出現的相對應風險,也從而導致以後預期收益類產品將退出市場,但從總體上而言,打破剛兌也是對投資者負責誠實的一種做法,有利有弊,但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問題,毫無疑問,打破剛兌肯定是利大於弊,因為市場上部分銀行的理財產品其實本身存在較大的風險,但之前很多銀行可能並沒有充分對該方面做出解釋,從而讓不少投資者誤以為部分理財產品屬於低風險,而且能夠100%保本保息,然而最後發現實際收益與預期不符時出現一些不愉快。 除此之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打破剛兌其實有一種“開啟天窗說亮話”的感覺,對於是否保本保息公開說明,這也是對投資者負責任的態度,從而讓購買者做好心理準備,並且在購買理財產品前擦亮眼睛,時刻抱著謹慎、理性的態度理財,並在較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和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

    再者,銀行理財打破剛兌是一個去槓桿、防風險的措施,並且禁止發行分級理財產品、非標投資受限等,因此是更好的保護投資者的資金安全與合法權益,而打破剛兌也對投資者理財敲響了一個警鐘,對於厭惡風險的人,那麼可以選擇一些風險較低的,收益相對不錯的穩健型理財產品,並且在投入資金前可以仔細覆盤。 總的來說,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後保本理財會退出市場,部分銀行會發行保本的結構性存款作為替代品,而投資者需要將風險降到最低,那麼就需要提高對風險的把控能力並且在買理財產品前要擦亮眼睛,不被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所誘惑,並且在碰到承諾100%保本保息或剛兌的理財產品的時候需要提高警惕。另外,在購買理財產品前最好多次確認,因為投資者一旦買錯後出現了虧損現象,通常銀行是不會負任何責任的

  • 2 # 彩虹種子

    投資、理財、資產配置,請關注邱超投資頻道。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打破剛性兌付,是趨勢。

    過去信託,銀行理財等固定收益類產品都穿著保本的外衣,也確實有很多已經出現風險的產品,被保本了。

    這讓投資者誤以為是常態。而其實,剛性兌付才是非常態。

    所以投資者必須慢慢接受這個現實。並且為此做準備和應對措施。

    銀行理財和信託本質上是債權類產品。

    所以可以尋找一定的替代品,債券型基金,報價回購,收益憑證等。還有國債,企業債,貨幣基金等。

    當然不同的替代產品有不同的替代效果,有的是淨值型產品,有波動。有的安全性高,但收益率低。

    當然現在還是有固定收益類的產品的,只不過,會越來越少,保本的也越來越少。

  • 3 # 睿思天下

    現在市場上面可以投資的產品很多了,如果感覺銀行理財產品打破了剛兌,風險有點大,那麼也可以投資國債,定期存款,或者是新型短期存款,這些都是規避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的好辦法。

    投資儲蓄式國債

    國債是以國家信用未擔保發行的債券,又被稱為金邊債券,可以說非常安全。現在發行的儲蓄式國債3年期年利率為4%,5年期國債年利率為4.27%。現在國債投資非常簡單,可以到大型銀行營業廳隨到隨買,起購金額為100元,可以說非常方便大家投資。

    存定期存款

    現在中小銀行的定期存款年利率也不算低。一般中小銀行為了攬儲的需要,會提升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以此來吸引客戶存款。比如下面某城市銀行的存款利率表,從中可以看出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達到了4.229%,而五年期年利率達到了5.036%。

    民營銀行新型存款

    現在民營銀行依託網際網路推出了很多新型存款產品,不僅有長期存款,還有很多短期存款產品。這些存款產品都屬於普通存款,受到國家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只要是50萬元以下就可以受到全額的保障,可以說比較安全。

    下面是民營銀行短期存款產品,從中可以看到一款30天期限的存款產品,年利率為4%,起存金額為100元。一款90天的產品,年利率為4.1%,起存金額為100元。

    綜上所述,如果感覺銀行理財產品打破了剛兌,風險有點大。那麼就可以多研究一下更穩健投資產品,比如中小銀行定期存款產品,儲蓄式國債,以及民營銀行新型存款。

    感謝閱讀!

  • 4 # 鑫財經

    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前些年,在銀行理財營銷宣傳上,有一些不合規的現象,比如為了完成指標以及盈利,把理財產品與儲蓄存款混淆,比如營銷人員可能跟客戶說,這款產品和存款一樣,沒什麼風險,您就放心買吧,而實際上,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而且按照合同約定,銀行是不承擔這個風險,風險是要由客戶自行承擔的,很多客戶輕信了營銷人員不合規的宣傳,買了理財產品,如果理財產品投資於債券還好,因為風險比較低,而一些理財產品投資的是外匯、股票等風險較高的產品,我們都知道這個波動很大的,很有可能會虧損,不要以為銀行理財的投資水平就比個人更強,碰到行情不好的時候都一樣,去年股票型基金沒有一隻取得正收益,基金經理水平都不行嗎?如出現了虧損或者沒達到預期收益,很多人都去銀行去理論,銀行為了安撫客戶更是為了名譽,往往自掏腰包給客戶補齊收益和本金,否則擔心以後沒有客戶再去這家銀行辦業務了,這就叫做剛性兌付,就是不論出現什麼情況銀行都兜底。但是從理論上說這是不合規的,首先從合同上來說,雙方的責任和義務都白字黑字的寫清,這就像買房子,降價了去開發商要求補償,但漲價了你還補給開發商嗎?沒這個道理。再者,從監管部門來說,一定要讓來百姓把無風險的存款和有風險的理財產品區分開來,否則都剛性兌付,存款保險制度有什麼意義?

    所以說打破剛性兌付,只是釐清了理財產品本身的性質,不必過分解讀。

    而且現在很多銀行,仍然有保本理財。只是保本理財因為安全性較高,跟非保本理財產品比收益率較低,因為從投資上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風險越低收益越低,風險越高收益越高。而且,現在結構性存款有取代保本理財的趨勢,其由低風險低收益的存款和高風險高收益的期貨等產品按一定結構比例組成,經過妥善的設計,既可以保證本金不受損失(就是存款本息正好達到或超過整體本金),又有希望獲得較高的收益(由高收益產品獲得),現在十分流行,很多人感覺比傳統的保本理財合適,不過要強調一下,結構性存款是也是理財產品而非存款,不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所以打破剛性兌付,只是銀行不能無條件為客戶保本了,並不代表理財產品就一定不保本了,也不代表買不到保本理財產品了,況且,銀行理財產品的運作有嚴格的監管,並不會出現翫忽職守刻意坑客戶的現象。

  • 5 # 慕青曦

    在北京地區,有部分投資者在觀望和等待。有投資者還想等到2019年12月31日的過渡期結束後,看是否有新的類似保本理財產品的出現。可以說,出現這樣類似的產品的情況幾乎為零,打破剛兌已是勢在必行的事情。在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讓違約事件自然發生,培養投資者風險意識,這樣才能強化市場紀律、消除市場扭曲。

    打破剛性兌付後,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就要重點考慮風險因素,不能僅僅看收益率水平的高低。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差一點的投資者,可以選擇銀行明確保本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期望值也不要太高,只要超過銀行定期存款收益就是賺到了。資金量比較大的投資者還可以考慮銀行的大額可轉讓存單,對於能夠熟練使用網際網路的投資者也可以選擇各種“寶寶”進行理財,也能取得超過銀行儲蓄的投資收益,風險性也相對較低。

    剛性兌付有什麼危害?

    以剛性兌付為前提,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會完全不考慮風險因素,只看收益高低,一旦發生風險就到銀行“維權”,最後銀行迫於壓力下只好替客戶承擔損失。久而久之,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便失去了自身優勢,理財資金集中流向高風險領域,扭曲了市場利率,不利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為投資者來說,必須要知道,今後凡是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發行人都不會承諾保本保息了,包括大家經常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

    表面上看,這個新規對我們普通投資人來說好像並不友好,但實際上,打破剛性兌付可以規範金融市場亂象,推動市場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長遠來看,對投資人來說是利好的。

    而且,實際上打沒打破剛性兌付,對我們廣大投資者來說影響並不大。

    如果你是一個謹慎型的投資者,其實還有很多風險較低的產品可以選擇:

    1.國債

    可以說是風險最低的理財產品了,有國家信用做擔保,安全性極高,而且國債利率比傳統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高,2019年發行的儲蓄式國債,3年期收益4%,5年期收益4.27%,在固收類理財產品中,這個收益也是可以的。

    2.大額存單

    資管新規出臺後,保本理財將逐漸退出市場,為了緩解攬儲壓力,很多銀行開始在大額存單上發力。

    所謂大額存單,其實就是一次性金額較大的存款(20萬元以上),本質是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能承諾50萬以內保本。

    利率上,一般會較基準利率上浮50%,甚至更高。目前市場中,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基本都在3.85%~4.18%之間。起購金額越高,利率和上浮幅度也越高。

    3.創新型存款

    多數由民營銀行發行,收益率一般在4%左右,最高可達5.8%,遠遠高於傳統銀行一年期存款約1.95%的利率。收益率一般在4%左右,最高可達5.8%,遠遠高於傳統銀行一年期存款約1.95%的利率。

    創新型存款的底層資產是銀行定期存款,所以它受存款保險保障,50萬以內100%賠付。

    4.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被視為資管新規後“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最佳替代品,本質是存款+金融衍生工具的組成,簡單說就是,我們存到結構性存款裡的錢,一部分用作存款,一部分用於衍生品投資,以博取高收益。

    目前市場上的結構性存款風險普遍偏低,多數能做到保本,而且產品結構中有存款部分,所以也受存款制度保護。

    5.銀行理財(R2型)

    按照資管新規規定,銀行理財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保本理財將逐漸消失。

    去銀行買過理財的人應該知道,銀行理財是有不同的風險等級的,從PR1到PR5,風險級別依次遞增,PR1是保本的,剩下的PR2-PR5是非保本型的。其中,PR2(穩健型)的銀行理財,雖然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但是虧損機率極低,絕大部分產品都能達到預期收益率,因此這型別的理財產品,投資人仍可繼續投資。

    6.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券商理財

    說到風險等級,大家需要了解的是,任何一種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都不是單一的,比如上面說的,銀行理財的風險跨度是1-5級,而養老保障產品跨度為1-3級,以2級為主,券商理財跨度為2-3級,以2級為主。從目前市場發售的這些理財產品來看,2級產品的定位多為中低風險型,本金虧損的機率比較低。

    總之,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這件事,對我們普通投資人實際投資行為並沒有太大影響。而且,不能剛兌並不是說不能達到預期收益,或資金不能保障。

  • 6 # 心靈深處烏雞湯

    大家對“保本理財”還是戀戀不忘的。就像孩子突然斷奶,心情焦慮,還期盼著能失而復得。

    在北京地區,有部分投資者在觀望和等待。有投資者還想等到2019年12月31日的過渡期結束後,看是否有新的類似保本理財產品的出現。可以說,出現這樣類似的產品的情況幾乎為零,打破剛兌已是勢在必行的事情。在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讓違約事件自然發生,培養投資者風險意識,這樣才能強化市場紀律、消除市場扭曲。

    打破剛性兌付後,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就要重點考慮風險因素,不能僅僅看收益率水平的高低。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差一點的投資者,可以選擇銀行明確保本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期望值也不要太高,只要超過銀行定期存款收益就是賺到了。資金量比較大的投資者還可以考慮銀行的大額可轉讓存單,對於能夠熟練使用網際網路的投資者也可以選擇各種“寶寶”進行理財,也能取得超過銀行儲蓄的投資收益,風險性也相對較低。

    剛性兌付有什麼危害?

    以剛性兌付為前提,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會完全不考慮風險因素,只看收益高低,一旦發生風險就到銀行“維權”,最後銀行迫於壓力下只好替客戶承擔損失。久而久之,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便失去了自身優勢,理財資金集中流向高風險領域,扭曲了市場利率,不利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 7 # 聯聯粵食粵好玩

    結合資管新規和銀行理財細則來看,普通投資者受到的影響主要有:一是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向淨值化發展,以後預期收益類產品將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淨值型理財產品;二是保本理財退出市場,部分銀行會發行保本的結構性存款作為替代品,不過前提條件是銀行需要具備衍生品交易資格;三是90天以內的封閉式理財退出市場,以後封閉式理財產品的期限將會逐漸拉長,普遍在6個月以上甚至更長;四是區分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面向普通投資者發售的公募產品門檻由5萬元大幅降至1萬元。

    “監管的目的主要在於去槓桿、防風險,雖然理財產品打破剛兌,但從投資的角度而言,公募理財產品要回歸穩健理財的本質,比如禁止發行分級理財產品、非標投資受限等,所以以後銀行理財控風險的能力會更強,投資者的資金也會更加安全。

  • 8 # 黑妞不姓黑

    2018年4月一份對投資理財市場影響重大的檔案下發,這份檔案被稱為《資管新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揭示理財產品風險,非保本理財必須打破剛性兌付。

    作為投資者來說,必須要知道,今後凡是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發行人都不會承諾保本保息了,包括大家經常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

    表面上看,這個新規對我們普通投資人來說好像並不友好,但實際上,打破剛性兌付可以規範金融市場亂象,推動市場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長遠來看,對投資人來說是利好的。

    而且,實際上打沒打破剛性兌付,對我們廣大投資者來說影響並不大。

    如果你是一個謹慎型的投資者,其實還有很多風險較低的產品可以選擇:

    1.國債

    可以說是風險最低的理財產品了,有國家信用做擔保,安全性極高,而且國債利率比傳統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高,2019年發行的儲蓄式國債,3年期收益4%,5年期收益4.27%,在固收類理財產品中,這個收益也是可以的。

    2.大額存單

    資管新規出臺後,保本理財將逐漸退出市場,為了緩解攬儲壓力,很多銀行開始在大額存單上發力。

    所謂大額存單,其實就是一次性金額較大的存款(20萬元以上),本質是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能承諾50萬以內保本。

    利率上,一般會較基準利率上浮50%,甚至更高。目前市場中,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基本都在3.85%~4.18%之間。起購金額越高,利率和上浮幅度也越高。

    3.創新型存款

    多數由民營銀行發行,收益率一般在4%左右,最高可達5.8%,遠遠高於傳統銀行一年期存款約1.95%的利率。收益率一般在4%左右,最高可達5.8%,遠遠高於傳統銀行一年期存款約1.95%的利率。

    創新型存款的底層資產是銀行定期存款,所以它受存款保險保障,50萬以內100%賠付。

    4.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被視為資管新規後“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最佳替代品,本質是存款+金融衍生工具的組成,簡單說就是,我們存到結構性存款裡的錢,一部分用作存款,一部分用於衍生品投資,以博取高收益。

    目前市場上的結構性存款風險普遍偏低,多數能做到保本,而且產品結構中有存款部分,所以也受存款制度保護。

    5.銀行理財(R2型)

    按照資管新規規定,銀行理財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保本理財將逐漸消失。

    去銀行買過理財的人應該知道,銀行理財是有不同的風險等級的,從PR1到PR5,風險級別依次遞增,PR1是保本的,剩下的PR2-PR5是非保本型的。其中,PR2(穩健型)的銀行理財,雖然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但是虧損機率極低,絕大部分產品都能達到預期收益率,因此這型別的理財產品,投資人仍可繼續投資。

    6.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券商理財

    說到風險等級,大家需要了解的是,任何一種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都不是單一的,比如上面說的,銀行理財的風險跨度是1-5級,而養老保障產品跨度為1-3級,以2級為主,券商理財跨度為2-3級,以2級為主。從目前市場發售的這些理財產品來看,2級產品的定位多為中低風險型,本金虧損的機率比較低。

    總之,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這件事,對我們普通投資人實際投資行為並沒有太大影響。而且,不能剛兌並不是說不能達到預期收益,或資金不能保障。

    雖然剛性兌付打破實際影響並不大,但是我們的理財觀念和思路確確實實需要轉變。投資理財本身就是一件嚴肅的事,以後買理財產品就不能輕信別人,盲目跟風投資,要清楚每一份收益都對應著一分風險,掏錢之前先了解產品資訊,真正做到對自己的錢負責。

  • 9 # 大鵬在星城

    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就是要投資者能正視風險。有什麼樣的承受能力,就選擇相應的風險程度,再追求相匹配的收益。原來銀行理財基本都是保本保收益的,投資者閉著眼睛選收益率最高的理財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大量投資者的資金流進銀行,銀行承受著高收益率,但對外投資所得的收益可能彌補不了付給投資者得本息,因此銀行只能發揮資金池的功能,用別的負債資金彌補,從而使得銀行的資金量和債務量越來越大,如果不及時控制,可能就會破裂,到時就會有成千上萬的投資者受損。因此,打破剛兌的口號應運而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西南最宜居的城市是哪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