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藍天沃土成愛民

    伍子胥鞭撻楚平王之屍的事歷史是有明確記載的。《史記.伍子胥列傳》:“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關於楚平王枉殺伍員父兄,伍子胥投吳借兵伐楚的故事,很多史書上都有明確記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伍子胥雪仇解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史記》的這一記載應該是可信的。

  • 2 # 左說春秋

    伍子胥鞭楚平王屍一事,應該發生在魯定公四年(前506年)吳楚大戰時。《左傳》有記載此戰過程,但無鞭平王屍之事。《史記*伍子胥傳》記鞭屍事。《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第四》也記戮屍事,但與《史記》所記戳屍方式不同。不是鞭屍,而是"吳王入郢,止留。伍胥以不得昭王,乃掘平王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左足踐腹,右手抉其目,誚之曰:誰使汝用讒諛之口,殺我父兄,豈不冤哉?即令闔閭妻昭王夫人,伍胥、孫武、伯嚭亦妻子常、司馬成之妻,以辱楚之君臣也"。還有書講伍子胥妻昭王之母等。考楚平王死於前516年,距掘墓IO年之久,踩腹挖目之說難以置信,《吳越春秋》之說近妄,而《史記》鞭屍三百之說,符合伍子胥睚眥必報性格。但《左傳》無鞭屍及妻楚君臣之說。《吳越春秋》多文學語言,《史記》也有《離騷》之譽,很可能採自民間傳說,增加可讀性而已。《左傳》未記,也許此類太不值得記載。但研究歷史,應該慎重。《史記》採用民間傳說入書不在個別。如楚莊王與齊威王都是三年不鳴之怪鳥;秦、楚兩家都有借種君王問題等,情節很相似。史家重《史記》在於它的史家之絕唱,大眾愛讀《史記》多緣於它的文學性故事。司馬是高手,嚴處盡嚴,輕鬆處活潑可愛。不虧史家高手。

    至於伍子胥是否鞭楚平王屍,只能當呂不韋是否秦始皇生父等問題看待。有可能,無確且結論。

  • 3 # 井夫子

    伍子胥鞭屍的典故,其實出自《史記·伍子胥列傳》: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說的就是伍子胥在父兄被戮後,智過昭關,投奔吳國,導吳破郢,掘楚平王之墓,鞭屍三百,終洩心中積恨。

    但是這事是否真的有呢?

    首先,在《春秋》之中凡有亂臣賊子以下凌上之事發生,莫不口誅而筆伐。

    楚平王雖然是一個典型的昏君暴主,但倘若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屍,恐怕仍舊會被《春秋》視為非分之道,大書特書,貶其為犯上作亂的叛臣賊子。

    但《春秋》對此事記載只有五個字:“庚辰,吳入郢。”那麼,或許真的並沒有這件事嗎?

    我們再來看看記事較為詳盡的《左傳》同樣寥寥數筆:“庚辰,吳入郢,以班處宮。子山處令尹之宮,夫概王欲攻之,懼而去之,夫概王入之。”

    這裡同樣沒有提到這個事情。我們再看看其他史料:

    《國語》之《楚語》、《吳語》,先秦諸子,那麼這事是從何而起?其實最早記載的是《呂氏春秋》,但要注意此書比先前那些成書要晚不少,其《首時篇》曰:伍子胥“親射入宮,鞭荊平之墳三百。”,當然這裡說的是“鞭墳”也就是抽墳頭,可沒扒開,只是不知道為何後來就演變成了“鞭屍”。

    那麼這究竟是本來就在民間不知從何起源的說法,經過加工進入了司馬遷的耳朵裡,還是他本身渲染和塑造伍子胥隱恥雪恨的烈丈夫氣概呢?不得而知。

  • 4 # 挨踢的逗比

    伍子胥鞭屍還是鞭墳,沒有定論。鞭屍的說法出於史記,鞭墳的說法出自呂氏春秋,呂氏春秋早於史記百年,史料或許更真實些,不過司馬遷也是史官,手上的訊息也假不到哪裡去。伍子胥鐵定是洩憤了,採用哪種方式就不好說了。司馬遷,身體有殘疾或許有點低階趣味,哈哈

  • 5 # 七追風

    這事兒啊,伍子胥鞭屍算啥?忘記挫骨揚灰了!

    司馬遷的《史記·伍子胥列傳》記載: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要是連《史記》都不能相信,那還能信啥?有人說伍子胥不會這麼幹,太過分了,《呂氏春秋》記載的是,伍子胥只是鞭打了楚平王的墳墓。

    因為《呂氏春秋》成書較早,所以有人相信伍子胥應該是“鞭墳”而不是“鞭屍”。

    這事兒現在還有爭論,這裡就不考證史料了,正常的想想伍子胥的經歷,就明白他為啥會鞭屍了。

    伍子胥原來是楚華人,他爹名字叫伍奢,是楚國的高官。高到什麼程度呢?太子太傅。

    伍奢,是楚國太子的老師,有權有勢有前途。伍子胥在這樣的家庭中,不說前途多麼光明吧,至少是吃喝不愁的。

    但是,楚平王聽信饞臣費無忌的誣陷,殺了伍奢,還有伍尚。

    伍子胥的親爹和哥哥都這麼被殺了,他為了報仇,只好逃走了。

    這可是殺父殺兄之仇,伍子胥憋在心裡這麼多年,盡力幫助公子光,奪王位,整軍備,終於打進的楚國。

    但是楚平王已經死了,伍子胥憋了這麼久才有了報仇的機會,心裡會怎麼想?鞭屍,不算誇張。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沒經歷過的,就不知道有多痛苦。

    伍子胥這麼多年每天想著報仇,會有多痛苦?這時候還管別人看法?

    至於別人看法,孔子說:“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矯枉過直。乳狗哺虎,不計禍福。大道不誅,誅首惡。子胥笞墓不究也。”

    看吧,按照孔子的意思:沒事兒,伍子胥做的沒錯。

  • 6 # 沈圖2

    有鞭墳的可能一定鞭屍。鞭墳是鞭土,豈能消恨?鞭屍是鞭骨,刻骨深仇或可稍解。司馬遷更懂得人性和事情的邏輯。諷刺司馬遷的人必定心智不全。

  • 7 # 歷史哨聲

    蘇州市職業大學吳文化學院的吳恩培對此有過論述。現簡單介紹吳恩培《伍子胥“掘墓鞭屍”及其證偽 》一文的主要論據和觀點。

    吳恩培認為所謂伍子胥鞭屍的情節乃後人虛構:““掘墓鞭屍”乃為後世復仇之風熾盛時代所杜撰並加諸伍子胥頭上的不實之辭。”伍子胥鞭屍為虛構的主要依據:

    1、《史記》前的最具權威的史書《春秋經》《左傳》《國語》《公羊傳》等對伍子胥“掘墓鞭屍”無任何記載。掘墓鞭屍,如果真的存在,在當時如此講究周禮的春秋時期,不可能對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隻字不提。

    2、在秦始皇5年或8年成書的《呂氏春秋 首時》只記載了伍子胥鞭墳的行為:

    “王子光代吳王僚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賢良,選練士,習戰鬥;六年,然後大勝楚於柏舉,九戰九勝,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隨,遂有郢,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墳三百。”

    3、比《史記》成書早40年的劉安所編著的《淮南子 泰族訓》也只記錄了鞭墳行為:

    “闔閭伐楚,五戰入郢,燒高府之粟,破九龍之鐘,鞭荊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宮,昭王奔隨,百姓父兄攜幼扶老而隨之,乃相率而為致勇之寇,皆方命奮臂而為之鬥。”

    4、成書於公元前156到141年的《穀梁傳 定公四年》只記錄了鞭墳的行為:

    “易無楚者,壞宗廟,徙陳器,撻平王之墓。何以不言滅也?欲存楚也。”

    5、《史記》同時記錄鞭屍和鞭墳:

    《吳太伯世家》:

    “於是吳王遂縱兵追之。比至郢,五戰,楚五敗。楚昭王亡出郢,奔鄖。鄖公弟欲弒昭王,昭王與鄖公餎隨。而吳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屍以報父讎。”

    《伍子胥列傳》:

    “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

    《季布欒佈列傳》則記錄為鞭墳:

    “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

    6、成書於東漢的《越絕書 卷一》記錄了鞭墳的行為:

    “子胥救蔡而伐荊。十五戰,十五勝,荊平王已死,子胥將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數之,曰:‘昔者吾先人無罪而子殺之,今此報子也。”

    7、成書於東漢的《吳越春秋 卷四》詳細記錄鞭屍行為:

    “吳王入郢,止留。伍胥以不得昭王,乃掘平王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左足踐其腹,右手抉其目。”春秋中和鞭墳、鞭屍類似的歷史記錄

    1、斵子家之棺,即在棺材上砍一刀。《左傳 宣公十年》:“鄭子家卒。鄭人討幽公之亂,斫子家之棺而逐其族。”

    2、齊懿公掘邴歜之父而刖之。即齊懿公玩出並砍去邴歜父親屍體的腳。《左傳 文公十八年》:“齊懿公之為公子也,與邴歜之父爭田,弗勝。及即位,乃掘而刖之。”

    3、衛出公掘褚師定子之墓。《左傳 哀公二十六年》:“

    出御之,大敗,掘褚師定子之墓,焚之於平莊之上

    4、晉文公發墓而紮營。《左轉 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屍諸城上,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謀曰:‘稱舍於墓。’師遷焉,曹人兇懼,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兇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

    總結

    伍子胥鞭屍在戰國晚期以前並無史書記錄,直到秦始皇時期才在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中有鞭墳的記錄,直到《史記》才有鞭屍的記錄。

    從《左傳》中砍棺材、砍屍體腳、挖墳、挖墳紮營的記錄來看,如果當時不管是伍子胥或者吳國伯嚭進行鞭屍或者鞭墳的行為,《左傳》沒有為此避諱而不記錄的可能性。

    從《左傳》的無記錄,到《呂氏春秋》的鞭墳,再到《史記》的鞭屍,伍子胥一步步被渲染為一個復仇主義者。

    春秋無記錄——戰國晚期到西漢早期是鞭墳——西漢中晚期之後是鞭屍。

    這就是伍子胥鞭屍的歷史記錄脈絡。從有觀點認為端午節來自伍子胥而非屈原來看,伍子胥在歷史上確實有很多疑點。

  • 8 # 百里不奚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對伍子胥、孫武說:“為什麼不乘勝追擊,攻下楚國?”二人回答說:“楚國大吳國小,吳國遠距離作戰,軍糧運輸會發生困難,吳國通往楚國的側翼,是唐國、蔡國。楚國將軍囊瓦貪財,唐國、蔡國都怨恨他。要想徹底摧毀楚國,務必先得到唐國、蔡國的幫助才行。”闔閭聽了,調動全部兵力與唐國、蔡國共同攻打楚國,與楚國軍隊在漢水兩岸列兵對陣。

    吳王的弟弟夫概偵查得知自己所率領的軍隊正面是楚國將軍子常,將貪兵若,於是率領五千精兵發起猛攻,子常大敗而逃投奔鄭國。孫武指揮大軍全線出擊,楚君潰退。於是吳王乘勝前進,攻入了郢都。 楚昭王出逃,吳王進駐郢都。

    楚昭王輾轉逃到了鄖地。鄖公的弟弟懷說:“平王殺死了我的父親,我殺死他的兒子,不也可以嗎?”鄖公擔心他的弟弟殺害昭王,就與昭王一起投奔隨地。吳軍包圍了隨國,對隨人說:“周朝在漢水流域的子孫全被楚國殺盡了。”隨人想殺昭王,王子綦將昭王藏起來,自己裝扮成昭王來對付他們。隨人對於是否把昭王交給吳國佔了一卦,不吉利,就謝絕吳國,沒有交出昭王。

    伍子胥沒找到昭王,就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屍體,抽打了三百鞭才罷休。

  • 9 # 史官記

    我是史官,我來回答。吳國在晉國的慫恿下,跟楚國的關係一直不好,鬧脾氣就掐架。

    楚國兩面受敵,加上後幾位廢青國君,開始沒落。

    有一天,吳國沒忍住,直接衝到楚國,把楚國給打了,楚國差點就掛了,有幸有個人從大老遠趕過來抬了一手。

    此後,楚國就再也沒出過門。

    科普:伍子胥鞭屍楚平王

    伍子胥之前是楚國的,但是他的老爸和老哥都被楚平王給殺了,他獨自跑到吳國,給吳國效力。

    藉著這次打楚國,伍子胥把已經死了很久的楚平王挖出來直接鞭屍!這是有多大的仇恨。

    剛才說到那個大老遠跑過來支援楚國的就是秦國。

    其實這個秦國呢,是很沒有地位的,之前是給周國養馬的,弼馬溫。

    幹得還挺好,當初周平王遷到洛陽也是秦華人護送過來的,周王以表感激,就把東周那塊地給秦華人管理了。

    秦國就是陝西大山的窮孩子,可是人家愛學習,其他各國在瞎幾把打架,人家在奮發圖強。

  • 10 # 海鷗解說

    鞭屍在我看來就是一種迷信的說法,雖然現代在湖南湘西的的一些地方可能還存在這一些傳說,但是現在的人你們不用在乎那些虛的東西,好好賺錢才是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鍋爐大棚加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