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水弋月

    不知道你看過哪些書呢?也不知道你喜歡什麼型別的。就我看過的為你推薦一下。

    令我印象深刻,看完回味無窮的書有:

    《簡•愛》,這本書是我高二下學期的時候,中午午休時,躺在床上看完的。簡在面對自己曲折坎坷的命運,以及處於人生低谷時,散發出不屈服的信念,深深地震撼了我。給那時被巨大學習壓力壓迫的我帶來了很大的力量。

    《紅樓夢》也是在我高中暑期看完的,當時看完之後,我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想再看一遍。我被林黛玉的才情迷住,也為她與寶玉註定的結局而感傷。總之這部名著,令我越看越痴迷。

    《三國演義》這部名著,也是上學的時候看完的。猶記得,書中諸葛亮出神入化的境界令我大快朵頤。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即將大學畢業時的暑假看的。最初看的時候還不懂題目為何意,看完早已瞭然於心。

    《擺渡人》看下來,是越來越緊張興奮的狀態。故事性非常強。

    《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是前一個月看完的,不管是文字上的功底,還是這本書的深度,都是值得一看的,看完之後亦有欲罷不能的感覺。

    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有機會,我也要翻出來再讀一次。

    還有許多,比如《穆斯林的葬禮》、《望花》、《無聲告白》、《情書》、《人生》……等等。

  • 2 # 伯臻媽媽奧利給

    我推薦你去看看張愛玲的一些書,寫的很好,我基本上都看過了,其中領悟到很多東西。

    最近正在看《張愛玲傳》很早之前就開始瞭解張愛玲這個女作家,讀的她的一本書是《紅玫瑰與白玫瑰》,那個時候開始知道張愛玲,她用浪漫的名稱作幌子,用顛覆的筆調闡述了她對男性的嘲諷。她關於男人心中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比喻雖老套,但是就像一把鋒利的刀,輕輕劃一下,便把創口挑給你看。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自己獨特藝術風格並帶有傳奇色彩的女作家。其文學成就為女性作家開創了新天地。我深深地被她的書所吸引。

    近期在讀的《張愛玲傳》是當代作家墨傾城所著。他用一個人的傾城來形容張愛玲這孤傲坎坷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這是註明作家葉兆言關於她的評價。我是因為度過了張愛玲的書,從而想了解她的一生。我想知道,到底是怎樣的生活會讓她寫出如此的作品。懷著好奇,敬仰去讀這本書。越讀到後面,越為她不平。張愛玲的書不論是《傾城之戀》,還是《紅玫瑰與白玫瑰》都從深處剖析了顯示生活中的愛情,而我們猶如剛接觸現實的孩子,剛開始看不懂,但又往深處想,突然覺得殘酷。這種愛情不同於其他的小說,它揭露了人性的自私,這種愛令人感到心酸。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張愛玲傳》寫盡了她的一生一世。張愛玲於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原名張瑛。她是李鴻章的曾外孫女。四歲就開始私塾教育,在讀詩經的同時,就開始小說創作。7歲跟著母親學畫畫,鋼琴和英文。她的母親,是一個思想開放,喜歡學習新事物的人,因此不顧丈夫的反對去法國學習。張愛玲的父親吸食鴉片成癮,整日恍恍惚惚,後來還娶了姨太太。姨太太對張愛玲不是很好,由於父親的不成器,家境大不如從前。悲劇的家庭生活對張愛玲的影響很大,在困境中長大的她一次又一次經受命運的考驗,頑強不屈。就像一株風中的百合,越是困難,越發搖曳生姿。

    張愛玲的一生有三段感情經歷,這在她所寫的《傾城之戀》中有敘述。這本書,後來也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張愛玲對於愛情的態度,讓我佩服。身處亂世理想的愛情觀,對於愛情的一種無把握的感受。她追求一種脫離現實的純粹愛情,不問緣由,不問經歷。愛了就是愛了,就沒有別的顧慮,坦率真實。試問又有幾個人,能夠為了愛情而愛,拋棄其他的顧慮呢。我做不到,我們都做不到。

    讀完《張愛玲傳》,我還會去讀更多的張愛玲的作品,這本書也也推薦給大家,有時間可以看一看。除此之外,還有《紅玫瑰與白玫瑰》、《留情》、《金鎖記》、《半生緣》等等張愛玲寫的書,都可以去看。空餘時間多讀幾本書,這比打遊戲,淘寶,逛街都有益處得多。也不至於別人跟你聊起文化的時候,什麼也不知道。這不是炫耀,而是應該有的文學素養。所以就多看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吧。

    你最近在看什麼書呢?說出來一起交流呀。

  • 3 # 詩酒書畫歐羅巴

    我近期讀過的書,比較雜,覺得比較好的,分享十本:

    1、肯.福斯特的世紀三部曲——《巨人的隕落》、《世界的凜冬》和《永恆的邊緣》,真是一部氣勢磅礴的百年史——用四個家族間的愛恨情仇為線索,貫穿整個20世紀,描述了英美德俄四國從一戰直到冷戰結束這段時間裡彼此勢力的變化起伏,有大國間的風雲際會,也有情人的悲歡離合,於細節中不流於拖沓,在宏觀上也不失豐富和內涵,可以當做一本歷史書去讀,但一點都不會枯燥。

    2、喬斯坦.賈德的《紙牌的秘密》,可能他寫的《蘇菲的世界》更為大家所熟悉,一個小女孩的奇幻之旅,帶大家穿越西方哲學史。本書是腦洞大開的一本書,好像是一個寫給小孩的童話故事,但實際上是圍繞著一個千百年的哲學問題——認識自己,我們是誰,從哪裡來。現實的人們,往往把存在當做理所當然,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對所謂成功和價值的追求——不管是名還是利,所以就迷失了,忘記了對自身生存本身的探索和如何生存的有意義……故事結構很巧妙,52張撲克牌,構建起一個完整的預言,讀下來感覺環環相扣,絲絲不露。

    3.劉慈欣的《三體》,中國科幻小說的頂峰之作,想象裡太豐富。幾千頁的書,一口作氣看下來,不覺得一點兒累。“降維攻擊”、“曲率驅動”,真是太有創造力的想象。

    4.楊顯惠的《夾邊溝紀事》,中國版的古拉格群島,每一段赤裸裸的描述,重重地打在心上,實在太讓人心酸。在歷史的這段悲劇裡,不幸的人,每天唯一努力的,只是去尋找食物來延續生命,作為人的基本尊嚴,已經消失殆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被意識形態扭曲得如此變態。看著這些文字的描述,心裡不禁感到十分害怕。所幸這種年代已經遠去,可是回頭一想,如果每個人不建立獨立之思想,誰又能保證不被牽引著,幹出一些喪絕人性的事情呢?時刻謹記歷史教訓,保持一顆獨立善良的心…

    5.唐德剛的《從晚清到民國》,讀完之後,發覺初中高中歷史課本里面學到的,可能不是真正的歷史,雖然也不是就說這本書裡也都是史實。歷史事件的記錄和流傳,本身受社會意識形態影響巨大,基本上正史都是當權者編寫的,所以是基於勝利者的價值觀來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和解讀,難免失於偏頗。所以不可盡信一家之言,要時刻保持個體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6.賈平凹的《浮躁》,小時候在老家,村外的沅江上,經常可以看到木排,跟小說裡寫的一樣。從銅灣下來的木料,順流而下,途徑龍頭庵、黃溪口等鄉鎮。盜伐木材的事情,父輩們也都幹過的事情,那時就十幾歲的小夥子,為了討生活,上山下江,滿世界跑…

    所以讀這篇小說,讓記憶又拉回到十多年前,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如今江面被一座座水電站橫腰攔斷,放排早已不見,機帆船也從村前的河道消失殆盡了。但是小說裡寫到的各種社會問題,好像還是繼續存在。這說明在小說中提到的解決之道如今還沒有實現——人們還沒有普遍富裕,精神文明提升還有待持續加強…

    7.朱迪斯.M.本內特 C.沃倫.霍利斯特的《歐洲中世紀史》,真是一本瞭解西歐國家、宗教、文化和歷史演變的絕佳入門書籍。這幾年去西歐不少城市走過,看了許多的教堂或皇宮,除了外觀的美麗和雄偉,讓人歎服之餘,不免覺得因對背後歷史所知甚少而覺得了解太過膚淺,看久了,不禁產生審美疲勞。 讀過此書之後,對基督教的演變有了一個基本概念,對世俗政權的形成也有所知,這些都透過建築、雕塑或繪畫等保留下來流傳至今。有了這些基礎知識做背景,雙眼看到的東西,就覺得有血有肉多了,不再只是乾巴巴的優美形式而已。要去歐洲旅遊的,除了旅行手冊,可以先好好讀一下這本書,這樣站立在一座教堂前,可以知道它是什麼風格的,大概什麼時候的,最最重要的是圍繞著它發生的什麼重要歷史事件……

    8.卡勒德.胡塞尼的《燦爛千陽》,作為《追風箏的人》的姊妹篇。生活悲劇和艱辛,很難從文字的描寫中體會出真正的嚴酷,但是本書的文字行間,卻時時能夠讀出人物命運的悲慘——戰爭的殘酷,宗教的偏執,男權文化對女性的壓制和迫害,充斥著本書的始末。當我們在感嘆高企房價帶來的生活壓力,同時有許多人在經歷生與死的考驗……不是說要跟人比慘,透過相對幸福感來進行自我安慰,只是人生在世,平安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幸福。人的惻隱之心,可能只是一時興起的念頭,幾聲感嘆,也無法拯救人無苦難,但我們不應該認為人世苦難是理所當然,而漠視其存在或者坦然承認存在即合理。碰到別人的不幸,心感到痛了,那我們不失為人,然後我們做出一點點力所能及的,我想這個世界會逐漸變美好。最怕的就是大家好像都是看破一切而無能為力的徹悟,而忽略了微小行動累積的巨大效果。所以,保持惻隱之心,行動起來,為了這世上不幸的人的事……

    9.馬克.李維《偷影子的人》,童年的回憶,不羈的青春,人生已過三分之一,回首往事,的確有不少感動的瞬間,我們太忙於追逐,搞得遺失了那些簡單的美好,在往前急追猛趕的時候,應該找一點時間,讓過去的溫情來舔舐心靈的傷口,親情、友情、愛情,人生最寶貴的經歷,要珍惜並努力經營……

    10.賈雷德.戴蒙德的《槍炮、病菌和鋼鐵》,從歷史的漫長源頭開始,透過考古的驗證以及嚴密的推理,令人信服地理解了國之富裕的根本原因——一切起源於地理環境和資源稟賦的差異,而不是人種素質的區別。完全依仗隨機的因素,讓一群人降生在歐亞大陸,適合耕種的土地和多樣的可馴化物種選項,註定了歐亞人在歷史的長跑中取得最終的勝利。這種歷史宿命感的終極解釋,不會因為其絕對真理性而打動讀者,讓人更受啟發的是提供了一種比較的思考方法——尤其是探討的關於歐洲和中國發展差異原因的這一節……

    不得不說,這真是本好書,作者脫泥於白人種族優勢的慣性思維,用客觀證據來解釋世界發展差異的原因,這應該是做學問的方式,不能囿於先入為主的意識形態,而讓最終的結果失於偏頗……

  • 4 # 我心飛揚129622277

    沈德潛先生的《古詩源》是本極好的書,對於瞭解上古六朝的文化文學狀況,有管中窺豹的意義。內容比較豐富,可作為研究古代詩歌的參考。

    《浮士德》是歌德從二十幾歲寫到八十幾歲才完成的作品,六十多年一直不斷修改,可謂窮盡一生。這本書你值得擁有。

    狄更斯,查爾斯這部小說靠著單純的講故事的方式

    此書是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形態的巔峰之作。

    王國維著。但凡文學,古詩詞愛好者,都應該認真的看看這本書。

    魯迅先生的書就不用多說了吧

    但丁的《神曲》對後世歐洲的詩歌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 5 # 習孑爾

    推薦幾本最近喜歡的書。

    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

    中國版的《百年孤獨》,我們都說要上進,追求高品質、精緻的生活。但是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憂愁何處調解,生活苟且,一日復一日,在作者筆下,他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遇到生活不順等問題尋不到說話人,各自都是為自己而活。生活不孤單,心裡卻孤獨。從中可以找到一種共鳴,孤獨的共鳴。

    曹文軒《草房子》《青銅葵花》

    曹文軒文筆優美,他的作品雖然被定義為兒童文學,但是裡面的哲學與美學卻是不一般的成熟,生活有苦難,但是溫暖也一定很暖,苦難與大愛同在。故事很美,有深度。

    《未來簡史》尤瓦爾·赫拉利的三部曲

    其他兩本《人類簡史》《今日簡史》。我一直都很推薦,擴寬視野,令人思考,說曾經,現在與未來,多方面分析,三本大歷史。也啟發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我。

    還有,四大名著我認為可以多讀幾遍,書荒可以多看經典,還可以多看看外國書籍,這次就不列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錦賽女團奪冠,劉詩雯領銜老中青三代,這套決賽陣容是不是奧運會最終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