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農人苗族小楊

    食用菌產量和質量的高低,是經過科學地栽培管理, 才能栽培出各種食用菌, 這樣才能發揮出它們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所以,探究目前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對於中國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有著重要意義。目前小楊的家鄉貴州省織金縣後寨苗族鄉就是種植香菇食用菌的。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術的探究

    1、當前食用菌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

    1.1 種植產量低, 質量較差

    中國的食用菌栽培, 大多數都是依靠人工勞動進行生產的, 並且生產技術落後, 導致中國的一些食用菌的產量較低。例如, 中國香菇的單產量夏菇是每畝6000kg左右, 冬菇每畝1800kg左右, 而日本等農業技術先進的國家, 每畝的產量要比中國高出20-50%左右, 這樣一來就導致中國食用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較低, 在質量方面難以滿足優質菌類的標準。

    1.2 種類少, 缺乏創新

    當前中國的食用菌品種較少, 缺乏一系列相關的配套品種。與日本相比, 中國每年種植的食用菌種類也就常見的幾種, 新品種太少, 而且在培育的過程中, 由於技術和經濟實力等方面的原因, 種植者根本不可能根據當地的氣候狀況, 栽培方式等合理安排種植品種和栽培技術, 使得食用菌產業難以發展。

    1.3 生產管理混亂, 以次充好

    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 人們都在追求物質利益, 且忽視了產品的質量。就目前中國的食用菌生產現狀來說, 食用菌生產極其混亂, 存在以次充好的現象。雖然剛剛設立了食用菌生產管理法, 但是由於缺乏生產質量檢驗的單位, 再加上技術部門的管理和監測水平較差, 導致當前食用菌生產和管理的落後。

    1.4 有關食用菌栽培技術的研究弱

    中國在進行改革開放之後也才經歷了三十多年, 對於食用菌栽培技術的研究才剛剛起步, 尤其是缺乏食用菌技術的高階研究人才和真正能夠理論聯絡實際, 根據市場的需求和中國的國情現狀開展技術研究和推廣的應用型人才。同時, 中國也缺乏食用菌技術培育方面的專業機構, 研究經費也嚴重不足, 導致中國的技術嚴重落後。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術的探究

    2、探析食用菌栽培技術

    2.1 食用菌育種

    科學在發展, 技術也在進步, 對與食用菌育種技術的研究也會隨之發展和進步, 食用菌育種的一些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也將不斷湧現出來。當前中國的食用菌育種方式有雜交育種、人工育種、誘變育種等等, 都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雜交育種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 效果最為明顯的一種育種方式。食用菌雜交育種的基本原理是四分體過程的基因重組。這種育種方法適用於異宗結合的食用菌, 如平菇、香菇、金針菇、木耳菌、銀耳、猴頭菌等。異宗結合的食用菌單孢子萌發形成的菌株是不孕的, 只有透過不同單核菌絲配對雜交結合時, 才能雙核化, 形成子實體。根據這一原理, 運用具有不同優點遺傳性的單核菌絲體進行雜交, 選育出優良的雜交異核體是培育食用菌品種的一條重要途徑。它比誘變育種具有較強的方向性和可操作性。

    人工育種是當前新出現的一種菌種培育方式, 其主要是利用人工的方式, 有針對性地將一些優質品種的菌類加以培養, 選擇並積累有益的特性, 從而得到新型的食用菌品種。

    2.2 栽培管理

    中國目前主要的培養方式是食用菌液體培養, 它是在抗生素髮酵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因其生產週期短、產量大、質量高、經濟效益突出等優勢而被廣泛研究和應用。食用菌液體培養又稱深層發酵或液體發酵, 其主要原理是在發酵罐或三角瓶中加入液體培養基, 通入無菌空氣以增加培養基中溶氧含量, 提供食用菌菌絲體呼吸代謝所需要的氧氣, 同時加以攪拌或振盪, 並控制適宜的外界條件等, 使菌體在液體深處繁殖發育, 獲得大量的菌絲體或代謝產物。

    在育種完成之後, 種植者要將接種好的菌落放到培養室裡進行培養。雖然此時菌種的菌絲還沒有萌發, 但原料中有其它微生物的活動, 很快就會產生高溫, 如果菌落擺放過分擁擠, 很容易發生燒菌現象, 燒死的菌種不但喪失活力, 而且還給雜菌提供了額外的營養來源, 不利於食用菌的培育。

    在冬季, 培養袋要適當紮緊一些的, 同時要加強翻倒、通風和檢查, 不可馬虎。食用菌的培養是要求乾淨、通氣、乾燥, 時刻保持室溫在常溫狀態下, 保持內部溼度在70%。在培養的過程中, 要時刻注意觀察培養物的發酵情況, 經常翻動菌袋, 保證菌袋的乾燥和通氣, 為菌落髮育提供充足的氧氣。在菌床栽培的發菌管理過程中, 要時刻注意加強通風, 控制溫度, 保持水分, 同時防止菌床面大量積水。

    2.3 出菇採收

    不同的品種, 出菇管理的具體方法不同, 但應該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是要注意環境衛生、嚴格消毒, 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病蟲害的發生。菇棚在投入使用之前要認真打掃環境衛生, 嚴格進行燻蒸消毒, 不亂堆亂放有機雜物, 經常做到打藥滅蟲。其次, 在出菇採摘過程中, 除了要加強氣溫、溼度、光熱條件的管理和控制之外, 還要特別注意採菇的時間, 特別強調適時採收, 適時採收才能獲取最高的產量和最佳的商品價值。最後, 在採摘過程中, 注意不留菇根, 不能損傷成菇, 在採菇和搔菌後要及時清理老菇、死菇和爛菇, 不給病蟲害孳生創造條件。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術的探究

    當前, 食用菌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食用產品, 同時也是中國市場上不可忽視的農業發展專案, 尤其是在當前精準脫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只要加強對於技術研究的重視程度, 推廣和發展無公害、高產的食用菌栽培技術, 就能夠滿足當前的社會需要, 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推動中國農業走綠色健康的發展之路。

  • 2 # 漂泊的鍋蓋

      樹立長遠發展目標,形成規模效益。

      食用菌生產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優勢產業,應抓住時機,大量發展。但目前還有很多菇農思想不夠解放,缺乏發展意識,不敢大量發展,這樣便形不成規模效益,很難吸引客商前來,有很多菇農只能透過趕集零售消化產品,針對這個問題,好的辦法是將小規模分散經營農戶透過成立專業合作社的方式聯合起來,樹立長遠發展的觀點,加大輻射面,增強帶動力,加大食用菌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增加生產環節的利潤,將生產規模擴大,形成很好的規模效益。

      改變品種單一局面、合理調整種植結構。

      目前大多數地區食用菌品種單一,常規品種如平菇、雙孢菇、香菇等發展量大,而珍稀菇類開發較少,且種植分散;很多常規品種做不到週年供應,做不到高溫型與中低溫型的合理種植,一旦常規品種滯銷,整個地區的食用菌生產會造成巨大損失。應從資源、市場兩個基本點出發,充分考慮當地的資源、市場優勢,在保證發展主導品種的前提下,實現多品種共同發展,在種植季節方面合理調節,實現各品種鮮菇週年供應。

      加強對菌種重要性的認識。

      食用菌要想高產、穩產,正確選擇品種是關鍵,優質的菌種在食用菌生產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大多數菇農對菌種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出現只認價格不管質量的購種現象,很多地方菌種製作雜亂無章,一家一戶便成為一個菌種場的多如牛毛,每年都有數量很大的不合格菌種走向市場,給菇農造成了很大損失。針對這個問題,廣大菇農應切實加強對菌種選擇重要性的認識,一定要到合格的菌種場或知名度高的科研單位購買菌種,自己制種的引進母種後最好先做出菇試驗,千萬不能圖一時便宜,而耽誤了一年的生產。

      加大食用菌營養保健宣傳,增加消費群體。

    食用菌的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並且醫療保健功能獨特,對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有很高的作用,但目前國內消費者對食用菌還缺乏認識,對食用菌的消費數量還很少,有很多珍稀品種開發出來後,在很長時間內很多消費者都不認識,這也是制約食用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應加大對食用菌營養保健的宣傳,引導廣大消費者擴大對食用菌產品的消費,拓寬食用菌需求市場,才是食用菌生產真正實現高效益的有力保證。

  • 3 # 花匠哩衛

    食用菌栽培的高產高效,是廣大菇農的迫切願望,也是食用菌科技工作者的研究課題,但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大多菇農的栽培產量徘徊不前,致使生產效益增幅不大,以平菇為例,多年來仍舊沿襲九十年代甚至是八十年代的生產模式,栽培管理3~5個月時間,總生物學效率一直在100%左右,甚者低於80%,如此長的管理時間、如此低下的產量水平,即使按通貨膨脹的可變價格計算,其效益也是很低的,嚴重影響著食用菌產業化的順利發展。

    經有關專家研究發現導致產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原料的營養組分嚴重失衡。透過多年的研究和調研,我們認為,栽培原料的營養不足或者營養組分的變化,是制約食用菌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菌種自身攜帶病毒病菌,種性退化。

    第三,栽培環境的逐漸惡化,病菌基數高。針對上述原因,我們將營養學中的“木桶理論”移植到食用菌栽培上來,即所需營養的各種組分如同組成木桶的木板,要求其高度相等,才能達到最大持水量;大量中試證明:“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可以解決栽培產量低下、品質不高等實際問題,目前,已推向山東的大部地區和河北、江蘇、河南、安徽、陝西、山西、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以及東北地區,一般增產率在30%以上,得到了廣大菇農的認可和歡迎。

    一、拌料型:根據食用菌所需營養中的中量、微量元素的數量和比例,以中微量元素為主、其它元素為輔研製而成,每袋可拌棉籽殼料250千克;生料栽培時,只需將其溶於水,均勻拌入即可;發酵料栽培時,先行將料發酵處理,發酵完成後,再將三維營養精素溶於水,均勻拌入即可;熟料栽培時,均勻拌料後即可裝袋,滅菌等操作均常規即可。基本配方為:棉籽殼250千克,過磷酸鈣5千克,尿素0.75千克,石膏粉3.75千克,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1袋。夏季播種或如需發酵,可加入石灰粉2.5~5千克,實際生產中,可根據原料等具體情況適當調整。二、噴施型:每袋可對15千克水(即一噴霧器水),直噴子實體,如按原料數量計算,則大約可噴1000~1500千克料,這是在出菇集中的第一潮期間的用量,有的菇農在二潮和三潮也噴施,這就要根據子實體數量靈活掌握,需要強調三點:第一,對水的溫度,以25~32℃為宜,低溫季節以25℃為宜,高溫季節可調到32℃。第二,噴霧器要乾淨,尤其不要使用噴過殺菌劑後又沒有徹底清洗的噴霧器。第三,每潮菇噴3遍即可達到最佳使用效果,不必過多使用;配好的藥液該用完,一定不要過夜後再用。

    三、附加說明

    1.防止強鹼。在拌料時,注意不要加入過多的石灰等鹼性物質,非加不可時,應先將石灰與原料拌勻,最後再加入三維營養精素,以避免直接接觸。2.注意菌袋品溫。加入三維營養精素後,菌絲粗壯、菌絲量大、發菌速度快,袋內必然產生較高的生物熱,如按常規管理時,將有“燒菌”的可能,因此,應注意發菌場所的降溫,並要勤檢查、勤翻袋;如在15℃以上氣溫時發菌,除進行有效的遮陰、通風外,最直接的辦法是將棚內先行灌水,待水下滲後再移入菌袋進行發菌管理。

    3.加強後熟培養。儘管使用三維精素後發菌速度快、菌絲數量大,但菌袋錶面佈滿菌絲後,並不等於菌絲已經成熟,因此,在完成發菌後,應該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令菌袋繼續後熟發菌,以讓菌絲更多的分解基料營養、更多的發展菌絲數量、更多的積蓄生物能量,待見大部分菌袋有原基出現時,調控溫、水、氣等條件,使其進入出菇階段,一旦出菇,便可形成“爆發出菇”的景象,用菇農的話來表達就是“出菇後連手指頭都插不進去”;一般頭潮菇的生物學效率可在100%以上,個別的可超過16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中有哪些常青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