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裡的土豆

    1626年,後金汗王努爾哈赤乘明朝內亂,率八族精銳長驅直人。其軍“前後如 流,首尾不見,旌旗劍戟如林”。十幾萬大軍直逼由明朝大將袁崇煥鎮守的寧遠城 下。努爾哈赤派間諜去誘降袁崇煥,袁崇煥斷然拒絕道:“義當死守,豈有降理!” 然而,袁崇煥僅有兩萬兵力。

    為了固城死戰,袁崇煥動員了全城軍民,刺血作 書,激勵士氣,並派武官生把守街口巷尾,盤查奸細,捕捉內奸。 嚴格保守了寧遠城 內的軍事兵力、佈防、儲備等機密,使努爾哈赤無法偵知。 幾天後,努爾哈赤發起了強大的攻城戰。袁崇煥一面用紅夷大炮猛轟,一面又 派敢死隊縋城出擊。經過六天六夜的激戰,努爾哈赤中炮負傷,只好解圍退兵^自 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努爾哈赤對袁祟煥“大懷忿恨”,不久傷重去世。 袁崇煥得間諜密報努爾哈赤去世,便“遣使吊,且欲以知虛實”。他一邊跟新 即汗位的皇太極談判停戰,一邊又爭取時間加緊重修寧遠城。皇太極也“遣使報 之,崇煥欲議和,以書附使者還報。 ”然而,皇太極豈能忘殺父之仇!

    不久,他便率十 五萬大軍兵臨寧遠和錦州城下。雙方大戰一月有餘,不分勝負。 袁崇煥命令號稱 “萬人敵”的名將祖太弼,率敢死隊出城反擊,祖大弼一馬當先,直衝皇太極而來, 他揮舞馬刀,差一點砍傷皇太極的坐騎。 皇太極見“ 士卒死傷甚重”,“大放悲聲”, 憤然而還。袁崇煥指揮的這場寧、錦保衛戰,使皇太極大傷元氣,史稱“寧錦大捷”。 同年八月,崇禎帝即位。 任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 袁崇 煥赴任前,崇禎召見了他。崇禎問他何日能打敗皇太極,收復遼東失地。袁崇煥誇 口道:“五年之內。”崇禎大喜,賜給他一柄尚方寶劍,授予他先斬後奏的權力

    袁 崇煥為了擴大自主權和防止奸臣的讒言誣陷,特地對崇禎說我大明朝現在急於 消滅皇太極,他們也一定會大行反間。 而我作為一個戎邊大將肯定會碰到許多意 想不到的陰謀及困難,望皇上明察支援我。”崇禎都一一應允。 為了實現“五年復地”的承諾,袁崇煥一上任,就不顧崇禎和文武大臣的反對, 與皇太極取得秘密聯絡,企圖以巧妙的和談技巧和重金厚幣,來誘使皇太極交換遼 東土地。 然而,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皇太極是一個極為善於用間的高手。 他在與袁 崇煥進行“和談”的同時,殫精竭慮設下了一個連環間諜陰謀: 皇太極利用袁崇煥急於交換遼東的心理,寫了一封密信給他,信中假意答應袁 崇煥的要求,但附加上了一個條件:殺掉毛文龍。

    毛文龍是鎮守遼南海中戰略重 地——皮島的總兵官。袁崇煥早年與毛文龍結有私怨,於是便應允了。 皇太極為 了讓袁崇煥掌握毛文龍的“謀反罪證”,能名正言順地殺掉他,又向袁崇煥提供了 偽造的毛文龍暗通後金陰謀反叛的幾封密信,信中說爾(指皇太極)取山海關, 我(指毛文龍)取山東”,“我雖為此地之官,而歸順之心常有也……上(指皇太極) 誠有意於我,如我用時,遣人來告。 ” 1629年夏天,袁崇煥攜帶尚方寶劍和“密信”,登上皮島。他以觀將士校射之 名,把毛文龍騙到山上捉住,歷數其十二大罪狀。然而,袁崇煥問毛文龍部將說: “毛文龍如此罪惡,你們說該殺不該殺?如果我屈殺了他,你們就上來殺掉我。 ”部 將誰敢冒犯兵部尚書,連說該殺。袁崇煥又對毛文龍說,我如果不殺你,這一塊土 地就非皇上所有了! ”於是喝令旗牌官執尚方寶劍斬殺毛文龍。 這一訊息傳到京 師,崇禎“意殊駭”,“天下聞之,詫為奇舉”。

    袁崇煥自以為可加速收復遼東失地, 殊不知他正在加速向皇太極佈下的死路走去。 三個月後,皇太極突然親率十萬大軍,實施了一個奇怪的軍事行動:他避開袁 崇煥重兵把守的寧錦防線,繞道蒙古直插北京。 部將親信們不解其中奧妙,紛紛勸 諫他不可“孤軍深入,勞師襲遠”。 因為稍有不慎,將導致全軍覆滅。皇太極卻堅 定地說:“我意已定,休得多言!”袁崇煥得知皇太極繞道入關,立即率大軍連夜回 援北京。 皇太極見袁祟煥被誘上當,便派大批間諜潛入京城,四處散佈流言蜚語,說什 麼“袁崇煥引清兵入關,率兵抵京師,欲伺機生變”。一時“滿城怨鎊皆起,謂崇煥 縱敵擁兵”。

    袁崇煥對這些全然不知,他在北京城廣渠門外與皇太極大戰,兩脅中 箭多處,因身穿重甲,才未致死。 經過晝夜兼程、連續作戰的袁崇煥軍隊,極為疲 憊。這時袁崇煥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幾次進宮求見崇禎,請求軍隊入城休 整。“遇事多疑,躁急苛細”的崇禎早已聽到流言蜚語,加上朝中大臣屢次上奏說: 從捕獲的後金間諜處得知,袁祟煥常與皇太極暗通書信“密有成約”,“引敵脅和”, “擅殺毛文龍,便是明證”。

    於是崇禎堅決不許袁崇煥軍隊入城,生怕有變。 這時皇太極見時機已到,便打出了致袁祟煥於死地的最後一招:他突然下令撤 退,不與袁崇煥作戰,並密令副將高鴻中和鮑承先施行反間計。 兩名副將深夜回到 營帳,對在入關後俘獲的兩個明朝太監假意審訊呵斥了一番,就坐到一旁聊天。當 兩個太監剛睡下不久,他們就故作耳語道:“此次撤退,是皇上(指皇太極)的妙計 呀!幾天前,皇上曾單騎到袁崇煥大人陣前談了很長時間,袁大人和我們有密約, 此事馬上大功告成了!”一個姓楊的太監假裝睡著,但全都聽到了這番話。

    第二天 早上,後金軍隊又亂哄哄地拔營撤退。楊太監乘看守“不意”,偷偷逃回了北京,並 立即上朝向祟禎報告這一“重大情報”。這時,當年魏忠賢黨羽的漏網分子王永光 也對崇禎說:“袁崇煥引敵長驅直入,這是要挾迫皇上訂城下之盟呀!” 至此,崇禎對袁崇煥暗中通敵、陰謀反叛之事不再有任何懷疑了。 他以“議 餉”名義誘召袁崇煥進宮,又以“擅殺毛文龍和縱敵深入、進京不戰”等罪名,問成 通敵謀反死罪,喝令拿下,投入特務機關錦衣衛的大牢。北京滿城官民百姓聽說此 訊,都認為早該除掉這個“死有餘辜”的“心腹禍患”,根本無人出來為他講話。 這 時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溫體仁,“陽託嚴正之名、陰行媚嫉之私”,收買了袁崇煥 的部將謝尚文做偽證,誣證袁祟煥確實通敵。 於是,崇禎下詔令處死袁崇煥。這位 自謂“大明國裡一亡命徒”的一代名將,被綁赴西市,千刀萬剮,處以磔刑,並割下 首級,送至邊境示眾。 皇太極計殺袁崇煥,是史稱明朝“自壞長城”的一個傑作。以至於此後很長一 段時間內,也無人知曉內情。一直到1644年清軍入關建立清朝後,修撰《清太宗實 錄》時,真相才大白於天下。 《孫子兵法•用間篇》說:“事莫密於間。 ”皇太極是深 通其意的。他冒險出兵誘使袁祟煥回師北京的意圖,即使對擁立他登上皇位、盟誓 一心的親兄長大貝勒代善及三貝勒莽古爾泰,也守口如瓶,毫無透露。他先運用 “假和談”,然後以“五個利用”最終除掉了這個與自己有著刻骨仇恨的強勁對手: 一是利用袁崇煥“急於復遼東心理;二是利用袁崇煥與毛文龍的私怨;三是利用 突襲北京,袁祟煥必然回兵而造成京城混亂局勢;四是利用崇禎猜疑多忌;五是利 用太監充當反間,終於如願以償,借祟禎之手使袁崇煥枉為“冤死鬼”。

    尤其值得 重視的是:皇太極竟敢冒全軍覆沒之危,率十萬大軍調動袁崇煥;兵臨北京城下後, 又決然棄城而撤,用如此大規模的反常軍事行動來實施反間計劃,可以說是史無前 例的。從中可見皇太極駕馭軍事行動及間諜活動的才略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

  • 2 # 99336916

    袁崇煥的時候後金還是吃不飽飯的造反部落,袁崇煥還看不上他們,袁崇煥是通敵,而不是投敵,通敵是因為5年平遼做不到,引後金逼迫議和,那就不用5年平遼了

  • 3 # 遼東鶴

    從給魏忠賢立生祠一事看,袁崇煥是政治投機分子,沒那麼高尚。乾隆給他平反,那崇禎是中了反間計的曹操,昏君殺忠臣,大清重義士。實在是高!

  • 4 # 人之無良

    全部是反的,顛倒黑白。建議看真本、全本《明實錄》《明季北略》及張岱所寫的真實記載。我都懶得說。單說賣糧資敵、箭射滿桂、縱敵長驅、驅散王兵、謀款斬帥,哪一條不是鐵證如山?偏偏未說他通敵,可見"離間計"之說有多麼荒唐,是典型的美化皇太極、屎盆子扣崇禎帝頭上,可笑居然有人信了。

    其中《崇禎實錄》記載清晰無比。帝問:即殺文龍,何逗留至此?袁不能答。袁賊八大罪,鐵證如山。袁死後,其家人全部投降滿清,做了高官。百年後,乾隆焚燬《明實錄》及明宮檔案,以為再無人可知真相,出於報恩及抹黑崇禎帝之思想,為袁翻案。但偏偏《明實錄》民間有存本及清初有其它抄本,加上當時的一些記載,真相終究掩蓋不住。孰是孰非,檢視全本、真本《明實錄》及張岱等人記載,一清二楚。

  • 5 # 閱史銘心

    這也有人信,證明腦子進水了,袁崇煥一心保國,天啟六年當遼東明軍急急忙忙撤往山海關,身為寧遠備儉事的袁崇煥冒著生命的危險違抗上級的錯誤命令,率領孤軍獨守堅城,甚至把全家都接進城中,這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豪情,千古流芳,在袁崇煥和他的戰友的堅持下,打退了金兵,並且擊傷努爾哈赤使其不久死去,他與後金有不共戴天之仇,他願意投降,後金會收留它嗎?

    袁崇煥本來是一位文官,在安定的內地為官,不愁吃喝,因為憂國憂民,在滿腔熱血的驅使下,毅然投筆從絨,投入到大明的國防事業去。他投降落後的後金有什麼必要嗎?根本沒有,

    袁崇煥根本不是清的巴圖魯授京,而是大明抵抗後金侵略的優秀獎領。

  • 6 # 經濟資訊速遞

    袁崇煥

    ·

    祖蔭兩廣生東莞,

    七品縣令治福建。

    幸遇伯樂晉兵部,

    督師薊遼山海關。

    ·

    建奇功,守寧遠,

    力拒滿清贏血戰。

    整頓軍紀揮寶劍,

    擅殺邊將埋禍患。

    ·

    帝多疑,被離間,

    慘遭凌遲口難辯。

    忠心伴虎朱由檢,

    無奈又成一于謙!

  • 7 # 有得觀史

    皇太極和袁崇煥商量好了,他翻越燕山進攻北京,京城有危險,崇禎皇帝一定會調兵勤王,到那時袁崇煥以勤王部隊名義,請求進城抗敵,崇禎要是答應,皇太極就可以和袁崇煥裡應外合幹掉崇禎。

    袁崇煥表面上答應了皇太極的要求,但他私下裡想,在大明跟著崇禎當臣子,到大清跟著皇太極也是當臣子,換湯不換藥有什麼意思?要幹就幹大的,自己當皇帝!於是,他準備將計就計,到北京勤王時,請求帶兵進城,崇禎要是答應,進城後一舉幹掉崇禎,取代崇禎和皇太極分庭抗禮。

    崇禎不傻,沒答應,袁崇煥計劃破滅。袁崇煥想,自己是大明公司的兵部尚書,跳槽到大清這個小公司,而且還會被人們稱之為漢奸,名聲壞了不說,工資待遇也會降一大塊,太不划算。所以,袁崇煥違約了,他沒有合起夥來打京師,而是在京師廣渠門外與皇太極死戰。

    以上只是猜測,實際情況根本不可能。袁崇煥沒有後代,爭皇位風險很大,即便冒險爭到手了,沒有子嗣,傳不下去,也沒啥意義。所以,袁崇煥想當皇帝不大可能。

    再者,袁崇煥一個大國的兵部尚書,崇禎皇帝還很器重他,他不好好幹,卻要主動跳槽到番邦去當個漢奸,要名沒名,要利沒利,那麼做他腦袋不是有病嗎?

    《清史稿》記載,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殺了袁崇煥。《清史稿》是清朝遺老遺少寫的,感情上他們偏向清朝,反間計是為了揚皇太極貶崇禎。反間計受害人是被冤枉的,《清史稿》反間計也正好證明袁崇煥是無辜的,他沒有投降清軍。

    實際上崇禎也沒那麼傻,他根本沒中什麼反間計,看崇禎給袁崇煥定的九條罪: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根本沒有袁崇煥投降大清的事,連袁崇煥私下與清軍議和的事都沒有。

    袁崇煥在遼東危機之時,敢於挺身而出,並能打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在京城危機之時,急皇帝之所急,兩天兩夜急行軍,到北京勤王,可見袁崇煥是有擔當的人,是忠於崇禎的,這樣的人怎麼可能當漢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工呼吸到底是往傷者嘴裡吹氣還是吸氣,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