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一槓步

    長幼有序,上下尊卑!雖說是封建社會儒家思想遺留下來的,但是確實有他的道理!朱標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在不欺師滅祖,泯滅人倫的前提下,是第一順位繼承人,這是不掙的事實!即使放在現代社會,放在西方國家,也是正當的。不管你是用民主還是自由來要求這個社會的秩序,都不能不考慮政權交接的順利,社會的平穩!朱標不死就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朱棣不會有任何二心!壞就壞在朱元璋把對朱標的期望轉移到了隔輩一代身上,直接放棄下一順位繼承人,而選擇第三代作為皇儲!不要不服氣,即使在現代社會,包括西方國家貴族家族和所謂的民主自由國家美國的財團家族,選擇繼承人都是按照嫡庶長幼排序的!

  • 2 # 安定郡小書生

    歷史上有許多事情不能假設,但是作為今人,只一味的死讀書籍,不知道舉一反三,假設論證,豈不是讀死書,一無是處了嗎?呵呵!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參考我幾天前剛回答的一個問題“論真正的能力,朱標和朱棣比,你覺得誰更強點”。

    第一個問題:假設朱標不死,朱棣會造反嗎?

    透過仔細翻翻《明史》中《太祖本紀》《興宗孝康皇帝列傳》,認真捋一捋二人的成長曆程,你就會發現:

    朱標從小在朱元璋的培養下開始接觸政務,在治國方面的能力遠在朱棣之上。而且,朱標在文臣武將、諸子藩王心中威望也是相當高的。①大臣方面:在當太子時,輔佐的大臣有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馮宗異、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趙庸、王溥、楊憲、傅瓛、康茂才、張興祖、顧時、孫興祖、吳楨、耿炳文、鄧愈、湯和、劉基、章溢兼、文原吉、範顯祖兼太子賓客,不另設太子幕僚,父子同用一班文成武將(兩個班子一套人馬)。②諸王方面:朱標為人友愛,作為兄長對秦、周、晉諸王非常呵護。③悍將方面:對朱文正、李文忠、沐英等朱元璋義子非常關心。

    (朱標)

    朱棣從小在朱元璋心目中和諸子藩王一般待遇,注重培養軍中威望,特別是就藩王燕京以來在政務和軍事是得到極大鍛鍊。軍事才能上朱棣優於朱標,但是在綜合能力上,特別是駕馭開國武將、諸多藩王上,朱標絕對優於朱棣吧。

    (朱棣)

    可以肯定的說,只要朱標活著,朱棣斷不會起造反的念頭。①太祖朱元璋頒佈的《御製大誥》中規定的長幼有序,朱棣造反法理難容;②朱標綜合能力優於朱棣,朱棣應該從心目中非常尊重這位兄長的,生不出造反之心;③朱標威望高於朱棣,在文武、諸王的心目中朱標本來就是明朝第二任皇帝,朱棣造反沒有人會支援;④朱標當皇帝,斷然不會像兒子朱允炆那樣削藩,因為他不擔心諸藩王能在他任皇帝期間會造反或者造反成功。

    朱棣之所以會造反,一是朱允炆削藩,讓朱棣感到生存危機;二是朱標死後,朱元璋諸多兒子中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是朱棣了。結果皇帝沒有當上,性命還朝不保夕,又有能力,又有雄兵,能不造反嗎。甚至可以推斷,朱標當皇帝一天,傳位給兒子朱允炆,朱棣都不會造反。

    (朱允炆)

    第二個問題:朱標當皇帝,明朝會怎樣?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封建王朝都是在混亂中武力建國,然後採取修養生息,逐步走向全盛,最後由於統治階級腐化,生產資料高度集中,土地兼併嚴重,社會矛盾激化,王朝走向衰落,最後在戰亂中被滅亡。

    明朝也逃不掉這個規律,太祖朱元璋在群雄爭霸中,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打敗元廷,透過武力奪得天下。明朝建立後,就是休養生息,讓戰亂中百姓得到安寧,有田可耕、有衣可穿、有房可居。朱標在作為太子時,就用這種理念進行治國,父子兩之間的衝突是對待開國功勳上,但朱元璋對開國功勳大開殺戒就是出於明朝能夠長治的考慮,擔心這些人持功自傲、目無法紀,對朱標對待百姓的想法上爺倆是一致的。

    假設朱標當皇帝,明朝就會早些修養生息,沒有後來靖難之役,中原百姓少受一次戰亂之苦,估計會出現漢朝的“文景之治”。但是北方的蒙古會繼續坐大,後期會威脅明朝邊境,北方有可能受到蒙古不定期的南下騷擾。除非後來繼任者再次出現一個像漢武帝一般的帝王,利用明朝這些年修養生息積累下的基礎,對北開戰,掃除邊患。

    (可惜歷史不能假設,說不定還有許多想不到會出現,誰能說得準呢,呵呵。)

  • 3 # 嶽帥299

    朱棣會不會造反不好說,但他造反的成功率會降低很多,甚至到沒有。洪武25年,在太子朱標病死後,朱元璋因為怕皇太孫朱允炆鎮不住那些個功臣名將,於是一手製造震驚朝野的“藍玉案”,以藍玉為首的諸多名將被殺,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朱棣造反時,朱允炆手下無將可遣的窘迫,再加上朱允炆自己太年輕識人不明用人失誤,以及朱棣自身的神勇,才有了靖難之役的結局。

    但眾所周知,朱標和藍玉關係甚好,朱標娶了常遇春的女兒,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兩人自幼相熟,朱標協助朱元璋治國時頗受好評,藍玉對外征戰所向披靡,所以朱元璋死後若是他倆都在,一個處理朝政多年的君王,一個能征善戰的名將,就算朱棣再厲害,恐怕也很難成事。

    如果朱標能活著繼位,以他的從政經驗,他也不會像朱允炆那樣,那麼著急的進行削藩,這也直接就逼反了燕王朱棣。不反是死,反也是死,只好來個絕經叢生。這是朱棣的神勇,也是朱允炆的幼稚,朱元璋的失策,朱標的遺憾。但朱標若活著,真就未必了。只是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設,歷史也沒有給朱標和藍玉這個機會去證明,就已經先死在朱元璋的陰影下了

  • 4 # 奇聞雜記

    肯定不會的,兩個問題咱們一個一個回答。

    首先第一個

    明惠宗像

    朱棣不是朱標的對手,他在朱標手下根本不會造反。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點,朱標不會做削藩之事,即使削藩也不會像朱允炆一樣做的如此之絕。

    朱元璋執政之後曾大殺功臣,太子朱標屢屢規勸,後來為此起了爭執,才說出" 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 "這樣的話,激怒朱元璋,由此可見朱標宅心仁厚,和朱元璋、朱棣不是一路人,不會像朱允炆一樣盲目聽從幾個書呆子瞎指揮,不但削藩還囚禁藩王,最終逼反了朱棣。看看朱允炆做的這些事有誰能不被逼反: 聽信黃子澄和齊泰建議削蕃 ,削蕃本身沒錯,不然皇權無法統一 。

    然而…… 周王雲南去了,代王巴蜀去了,岷王、齊王貶為庶民,湘王直接自焚,朱棣心裡慌啊,不起兵自己終歸是死路一條,起兵還有一線生機。若是朱標在即使削藩給留他們榮華富貴,不會把他們逼上絕路。

    第二點:鎮的住

    朱標身為嫡長子,各路藩王的哥哥,又是朱元璋早早確定了的接班人,在太子位上多年,有他在朱棣不敢起造反之心。朱標手底下是有自己一套班底的,而且在藩王中威信極高。經常可以看到弟弟犯錯了,大哥朱標出來求情的記錄。可惜朱標早逝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況且朱標素有口碑,人心所向,百官信服。正因為他和百官之間這樣融洽的關係,才會出面替百官求情。他在位不管是百姓、軍隊還是藩王都不會,都不敢有異心。

    朱允炆之所以急於削藩就是忌憚這些叔叔們,就是因為他年紀太小鎮不住啊。

    建文帝像

    第三點:師出無名,必定身敗名裂

    朱棣敢造反,道義上憑的就是臣子常用的藉口“清君側”沒有“靖難”這個大義名份在他是不敢動手的。朱棣起兵造反之時曾攻打濟南,當初鎮守的鐵鉉公面對朱棣兵鋒,只在濟南城門上掛了朱元璋神主靈牌。朱棣投鼠忌器不敢炮轟濟南,就是因為轟了自己老爹的靈位,他自己打出的“靖難”大旗也就不存在了,沒了這塊遮羞布,登了基也沒人會信服。( 朱棣勝利後,鐵鉉見朱棣時,罵不絕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顧,終不可得。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鐵鉉的耳朵、鼻子,煮熟後塞入他口中,問他滋味如何?鐵鉉厲聲說“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鐵鉉仍不屈服,遂受磔刑而死。)

    第四,朱標不死朱元璋清洗功臣不會這麼幹脆,只留下一個,擅長防守的耿炳文。

    朱允炆繼太子位。此時朱元璋已經六十四歲了,隨時可能去世。為了防止趙匡胤舊事發生,先是掀起了藍玉案,而後又陸續解決了傅友德(1394),馮勝(1395)等,算是徹底給他鋪平了路。結果就是武將之中沒有人有能力造反,出了問題也沒有人有能力替皇帝滅火。

    第五,朱標身邊不會有方孝儒,齊泰,黃子澄這樣的書呆子瞎指揮。

    這幾位氣節,忠心無人能比,但是謀略太差,幾場仗指揮下來讓僅有八百親兵的朱棣直接打成了大兵團的司令,軍隊人數比朝廷軍隊還多。

    所以朱標不死,燕王不會,也不敢謀反。

    第二個問題,歷史就是歷史,沒人能說的準,明朝皇帝中,老子是賢君兒子昏庸無道的太多了,前期賢明後期昏庸的也不少,就算朱標朱允炆都是賢君能保證他們的子孫後代都賢明嗎?所以現在我們只能看到朱棣做了當家人,明朝依然很強盛,明成祖也成了明史上繞不過去一部分。

  • 5 # 湘西小木魚

    這些問題無法假設,但是要是太子朱標真的沒有早逝的話,朱棣應該不會造反,退一萬步說,他即使造反也不會成功的,因為太子團隊的人很強大,不過明朝還是照舊吧。

    朱允炆這個人其實沒啥資歷,冒然消藩又動了燕王朱棣的利益,燕王實力又很強大,當然不會坐以待斃,而朱標嫡長子資歷老,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他就是世子了。

    朱元璋做了大明的開國皇帝后,朱標作為嫡長子,一直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他登基後也不會這麼莽撞地消蕃,應該會換種方式,最關鍵的是朱標是很得人心的。

    朱標很得人心又仁慈,例如藍玉從蒙古班師回朝的時候就告訴朱標,燕王朱棣有天子氣象,一舉一動和皇帝一模一樣,遲早要造反的,但是仁慈寬厚的朱標壓根就沒在意,燕王朱棣有過失的時候還是幫著調和說好話。

    朱標不僅是對燕王朱棣仁義,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周王朱橚等弟弟有過錯的時候,她也沒有落井下石,也是幫著調和了,在《明史》中有如下的記載:

    “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晉王朱棡)然性驕,在國多不法,或告棡有異謀。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

    這樣的太子還是很得人心的,當然他也不是窩囊無能,從他出生,朱元璋就給他配了豪華的太子團隊,就是按照君王去栽培的。

    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生的長子,出生的時候還是戰亂了,注意了,他是馬皇后生的嫡長子,馬皇后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女人了,她去世後,朱元璋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馬皇后自己也很得人心,朱棣造反的時候也說是馬皇后的嫡子,其實是不是還是個謎了,很多人都說他的生母是高麗人貢妃,而朱棣為啥要這樣瞎編了?他的目的還是因為打著馬皇后兒子的旗子好行事吧。

    朱標作為嫡長子,從出生就得到了無盡的寵愛,他5歲的時候,朱元璋就請了宋濂等名儒給其上課;朱元璋做了吳王的時候,就馬上立朱標為世子,朱元璋回鄉祭祖的時候,還帶著他,目的是告誡他要做一個好君王;朱元璋登基做皇帝,他也就是太子了。

    朱元璋給太子朱標配了很多有才能的人,例如開國功臣李善長是左丞相,但還兼任太子少師,徐達是右丞相,但是也是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勝兼右詹事......

    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馮勝,都在東宮掛職,他們可都是開國六公爵了,除了這些人,還有很多才德兼備的人,但是很不幸的是,朱標在朱元璋沒駕崩之前就病逝了。

    朱元璋愛屋及烏,就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他又擔心朱標的這些人反自己的孫子,所以他又把朱標邊上的人給收拾乾淨了,藍玉作為朱標的親信也就含冤被斬了。

    只是朱元璋千算萬算,也沒算到自己的兒子會造反吧,這些有能力的人都沒了,朱棣是輕輕鬆鬆就趕走了朱允炆了。

    所以說,要是朱標沒有死,

    朱棣不會造反,造反也不會成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戀失戀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