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燒錄機

    古代弓箭萬箭齊發,威力大小主要是看有效距離有多遠,如果不在有效殺傷範圍之內,可能就是輕微皮外傷,在有盾牌盔甲的護衛時,殺傷能力有限,如果在有效殺傷範圍之內,重則穿入皮肉傷及內臟,輕則造成嚴重的皮外傷。弓箭一般不會造成致命傷害,大部分都是因為醫學原因死於箭傷感染,萬箭齊發不會立即造成人員死亡,但是,數量太多,防不勝防,會造成大量皮外傷感染而死,在古代醫術不精的情況下,還是很恐怖的!

  • 2 # 五月漁郎相憶否

    萬箭齊發的場景就如同箭如雨下,鋪天蓋地,烏壓壓一片。

    但是若論絕對的殺傷力,對敵軍造成的傷亡也不會太高(尤其是較為分散的列隊)。

    不過萬箭齊發,能相當程度的拔高己方氣勢,能很大力度的打擊敵方氣勢。戰場上若是敵我雙方實力相差不大,氣勢高漲的一方很有可能會完勝,而不是慘勝。

  • 3 # 補刀蝦

    大家好,我是痴人,我有不一樣的觀點。

    談到古代弓箭的威力和萬箭齊發的場景,就不能不說英法百年戰爭中的克雷西會戰和阿金庫爾戰役。這兩個戰役都是英格蘭長弓手對法國重騎兵,以少勝多的戰役,而且戰爭結果相當誇張。相對於1346年發生的克雷西會戰,我更願意拿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來作為例子回答這個問題,此戰法國大部分貴族戰死,對法國曆史造成深遠影響。

    英法百年戰爭初期,法國是徹底領教了英格蘭長弓手的威力。在克雷西會戰中,英國9千兵力,以長弓手為主,法國近4萬兵力,以重騎兵為主。英國陣亡不到200人,法國陣亡人數在16000人以上。

    經歷了英法百年戰爭初期的慘敗,法國吸取了教訓。注意發揮騎兵優勢,採用突襲和游擊戰術,建立野戰炮兵。逐步收復領土,迫使英軍退守到沿海地區。1396年締結二十年條約,英國僅保留波爾多、巴約納、佈雷斯特、瑟堡、加萊五個海港,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分地區。

    (長弓手)

    1415年,英國國王亨利五世趁法國勃根第、阿曼雅克兩派發生內訌,重啟戰端,發動阿金庫爾戰役。

    英王亨利五世率領的軍隊尋找法國主力軍隊,展開決戰。法國採取堅壁清野,英軍在漫漫的征途中飢餓疲憊,只能劫掠一些村莊提供少量補給。直到法國遞上挑戰書。

    英國軍隊不到6000人,包括5000長弓手和不到1000人下馬騎士(騎術不精,下馬作戰)。

    法國軍隊36000人,包括7000弓駑手,11000騎兵,18000下馬騎士和步兵。

    英國軍隊不設預備隊,所有軍隊全部一字排開,投入戰鬥。

    法國軍隊包含了法國大大小小的貴族。法華人是當時流行於歐洲大陸的騎士精神的狂熱信徒,裝備精良,勇敢,一往無前。騎士精神具體請參照《唐吉可德》這本著作。

    法國軍隊分為三隊,第一波法國重騎兵發動進攻,此時,地面剛經過雨水,泥濘不堪。法華人行進艱難。英國長弓手一齊射出的箭雨,撲面而來,箭雨密集的遮住了Sunny。英國弓箭強大的威力射穿了法華人身上的重甲。陷在泥濘裡的法國重騎兵傷亡慘重。右翼副指揮官威廉爵士戰死。

    (重騎兵)

    但屠殺還沒有結束。為了騎士精神,英勇的法華人不會退縮,第二隊重灌步兵繼續衝鋒。悲催的是法國弓弩手的射程達不到英軍陣地,不能發揮任何作用。眼睜睜地看著法國軍隊被射殺。

    終於,法國軍隊衝進英軍陣地,兩軍短兵相接。而英華人迅Superb出他們的下馬騎士手持重劍上前保護長弓手。法國騎士們發現他們的長矛在這種密集的陣形中無法施展開來。

    這時,法國第三隊眼睜睜的看著混亂的場景,他們都懵了。法國第三隊由一些沒有戰場經驗的年輕人組成。不少人以為在如此玄殊的軍力對比之下,法軍佔據一面倒的優勢,這些年經人所要做的是看一看法軍屠殺英華人的壯觀場景,感受一下戰爭。而現在的一切讓他們驚呆了,皇室總管德勒伯爵查理"阿布萊特已經戰死,法國陸軍大元帥布錫考特被俘。於是這些年輕人趕緊四散逃跑。

    (下馬騎士)

    此戰,法國損失16000人左右,其中包括5000貴族。另外還有1000多名貴族被俘,其中包括法國陸軍大元帥布錫考特(後死在英國監獄)

    英國損失100多人,其中包括10多名騎士,100多名長弓手,約克公爵(愛德華三世的孫子)。

    百年戰爭一直要等到聖女貞德的出現,法國才迎來曙光。此戰中法國貴族損失嚴重,為法國建立強大的王權間接奠定了基礎。

    英國長弓手在此戰中將弓箭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鋪天蓋地的箭雨讓法國勇敢的貴族騎士們遭受了毀滅性打擊。

  • 4 # 於左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一直是最重要的武器,殺傷力強大。更重要的是,它能形成火力壓制,擊潰對方的進攻,或者瓦解防守一方的抵抗意志,取得勝利。

    萬箭齊發的場面,可以參考電影《英雄》中的鏡頭,當然那是藝術創作,有渲染和誇大的成分,但在實戰當中,箭矢如雨的場面還是相當有震懾力的。

    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弓箭手防禦的經典戰例,發生在漢武帝時期的浚稽山之戰。

    善於騎射的李陵召集了五千名荊楚勇士,訓練他們的射術,佈置在酒泉、張掖一帶,防禦胡人。

    天漢二年秋天,李陵率領五千步兵從居延出發,向北進軍,三十天後在浚稽山與匈奴相遇,被三萬騎兵包圍。李陵利用戰車在山谷當中結成車營,自己率領步兵在營外結陣,前排持長戟和盾牌,後排為弓弩手,千弩俱發,敵軍應弦而倒,射殺數千人。

    匈奴兵增加到八萬,李陵率軍且戰且退,又殺死一萬餘敵軍,自己的許多士兵也多有傷亡,十分慘烈。

    匈奴人數佔有絕對優勢,卻始終奈何不了李陵,一度想退兵而去。後來得知李陵沒有後援,而且箭矢即將耗盡,於是加緊進攻,從山上向山谷當中的漢軍射箭,矢如雨下。漢軍用箭還擊,“一日五十萬矢皆盡”。

    一天之內射盡五十萬支箭,平均下來,一個士兵要射出一百多支箭,加上匈奴人射來的箭,那個景象稱得上萬箭齊發。

    在抵達鞮汗山之前,漢軍耗盡了弓箭,此時還剩下三千多士兵,說明此前的激戰當中,漢軍的損失相當輕微。沒有了弓箭,漢軍失去了最有力的武器,李陵於是放棄戰車,加快退軍速度。

    此後的戰鬥更加慘烈,漢軍被圍堵在山谷當中,死傷慘重。最後的夜晚,李陵感嘆:“每人再有幾十枚箭,完全可以擺脫匈奴的追擊。”

    當天夜裡,漢軍突圍,韓延年戰死,李陵被俘,最終仍然有四百多漢軍逃回邊塞。

    再說一個比較典型的弓箭進攻戰例,就是渾河之戰。

    天啟元年三月,努爾哈赤攻佔瀋陽,明軍援軍在渾河兩岸結營,南岸的主力是童仲揆率領的川軍和戚金率領的浙軍。其中浙軍最為頑強,利用火器大量殺傷後金力量。彈藥耗盡之後,繼續據營力戰。八旗軍不敢向前,利用他們最擅長的弓箭,萬箭齊發,童仲揆、戚金等明軍將士都死於箭雨當中。

    總體而言,冷兵器時代,弓箭的齊射,和現在利用輕重機槍和炮火實施火力壓制和覆蓋,是一樣的效果,非常有效。

  • 5 # 鄭州第二大閒人

    弓弩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卻開始興盛於秦朝。興盛的理由也非常簡單,戰爭的需要。

    早在戰國時期,弓弩便已經改進成為叄稜翼樣式,使得傷口非常難以癒合;而且血槽也增加到了六個,這六個血槽就會像吸血鬼一般瘋狂地抽出敵人的血液。 到了秦朝時期,出現了一種鉛含量奇高的秦代箭頭,能夠致人中毒失去戰鬥力甚至死亡。同時,箭頭上的表面氧化鉻技術能夠使得箭頭經常保持著鋒利,殺傷力驚人。這種改良後的秦朝弓弩使得秦軍“如虎添翼”,幫助秦國在戰國末期橫掃其它諸侯,一舉贏得天下霸主的地位。

    與此同時,弓弩也隨之興盛起來,成為重要的戰略武器。 到了西漢時期,因為對抗北方匈奴騎兵的需要,弓弩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簡單來說,就是弩的命中率大幅度提高了。並且連弩開始出現,甚至出現“單于被弓弩連射,被迫下走”的情況。而到了三國時期,則出現了大名鼎鼎的“諸葛連弩”,大幅度提高了弓弩的連射率。

    到宋朝的時候,還是為了對抗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緣故,宋軍投入了大量弓弩手加入戰鬥。所以就如我們前文所說,弓弩的出現與發展都是由於戰爭的需要,因此弓弩成為北宋步兵的主要武器、得到了廣泛的普及。除了單個士兵使用的弓弩,宋朝的軍隊還加重注意力製作群體作戰使用的弓弩武器。

    中原地區的南韓則是製造名弩的國家。“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還有魏國的軍隊,作為戰國早期變法成功的強國,更是大量裝備弩。“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荀子·議兵》)“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士二十萬”(《史記·蘇秦列傳》)。地處西部的秦軍也是“強弩在前,錟戈在後”。足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軍隊都大量裝備了強弩。

    漢代的弩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可謂弓弩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著名大將軍李廣以漢大黃參連弩,射匈奴左賢王數人(《史記·李廣傳》)。大黃參連弩乃西漢最最著名的勁弩,它可能是在秦朝連弩的基礎上製成的,而軍中只有像李廣這樣的大將軍才有資格使用,表明這種弩在當時並不多見。“大黃弩”、“大黃具弩”、“大黃力十石弩”均見於居延漢簡。這幾種弩也是僅次於大黃參連弩的強弩。軍種常見的弩則有“具弩”“二石具弩”、“三石具弩”、“五石具弩”,“六石具弩”,“八石具弩”和“十石具弩”,足見漢弩種類多達十餘種。

    到宋朝時中國弩達到了巔峰,以後至元代便逐漸地退出戰爭主流舞臺,由於蒙古的征服戰爭,中原傳統的制弩技術失傳,到明代雖有弩的裝備,但主流武器是弓箭和火器,

    在永樂時期征戰越南的時候,朱棣學習到了神機槍炮法,並在後來征戰漠北的時候,朱棣提出了“火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這種作戰原則,使得火銃的應用更趨專業化,之後甚至出現了獨立的兵種,就是所謂的神機營。

    到了明朝中葉的時候,火銃又進一步地升級為“佛郎機”、“紅夷炮”以及單兵使用的鳥銃等。所以弓弩在火銃等火器的大幅度完善以及普及的過程中,也就慢慢地被淘汰下來,這也就是明朝逐漸淘汰弓弩的原因了。

    然後咱們來說下弓箭(弓弩)的射程和殺傷力

    弩弓,指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將箭射出的古代弓。弩弓的射程區別在於弓是人力發射,人能把弓拉開多大,是人力決定的,射程取決於弓的好壞和人力道大小。弩是機械力發射,人只負責瞄準,力量相對固定。一般來說,弓弩射程是弓的兩倍

    軍種常見的弩則有“具弩”“二石具弩”、“三石具弩”、“五石具弩”,“六石具弩”,“八石具弩”和“十石具弩”,足見漢弩種類多達十餘種。據孫機先生考證“石作為計算強度的單位,引滿一石之弩,需相當於1石(約30公斤)重物之力”。“三石弩約射189米,四石弩射252米,以此類推十石弩的射程可達600米以上”。那麼大黃參連弩的射程就會更遠。也正是由於漢弩射程的增大和蹶張開弩。漢代弩機的望山又發明了刻度,“它的作用如同近代步槍的標尺,射者可據此控制鏃端的高低,找出適宜的發射角,以便準確命中目標”

    弓箭在近距離之內絕對是可以射穿敵人普通情況下的防禦盔甲,並且古代的盔甲覆蓋率並不是特別的高,所以人的身體當中還是有很多部位裸露在外面的,萬一讓弓箭手射中了身體的話,那麼不管是射中要害部位還是一些身體的其他部位,殺傷力都是絕對非常大的。

    射中要害部位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直接斃命了,並且毫無反抗能力,而要是射中身體其他部位的話,以古代人們開工射箭的力度絕對可以射進身體很深,箭頭和整個箭支都射在身體當中,在和敵人對陣的過程當中,肯定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這個會直接影響近身作戰,在身體上已經中了一支箭的情況下去繼續和敵人進行拼殺,那麼絕對是非常吃虧的,所以弓箭即使是直接殺傷敵人,但是會影響他後面的戰鬥,會給整個軍隊的戰鬥力帶來非常大的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王亞偉頻踩雷從“業績王”實現華麗轉身成“虧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