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王亞偉在華夏基金時,曾創造了讓人難以企及的輝煌。2005年12月末至2012年5月初管理華夏大盤精選混合基金期間,累計取得了約12倍收益,業績回報年化收益率為50%,在同類77只基金中排名第一,大幅超過基準回報10倍以上。 另一隻他在華夏基金管理的華夏策略基金從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間,儘管市場有較大幅度的調整,但王亞偉仍逆市取得了128.60%的收益,在30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一。 但在其奔私以後投資卻屢屢不順,早在2015年A股大幅上漲時期,王亞偉管理的基金就頻頻出現業績不佳的情況。中科招商是王亞偉在新三板投資的公司,當時中科招商定增50億元,而王亞偉一人就認購了近5億元。但在2016年12月,中科招商的股價一路下跌,大大低於了王亞偉參與的定增價,導致損失慘重。
4
回覆列表
  • 1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521

    周潤發以前的票房毒藥就是反證明,只要不倒就還有機會,自是機遇沒得而已。付出回報不是要一定有,貪心的下場註定的慾望太多而無法承認。自信穩住方能不倒。

  • 2 # 百川海闊

    花無百日紅,王亞偉不是第一個走下神壇的,國內的基金經理不論公募私募都有個通病,業績一好規模一大就不知該怎麼投資了,要麼學巴菲特走價值投資,要麼學索羅斯看重趨勢,就怕沒自己的方法學了個四不像,時間一長尾巴就露出來了。

  • 3 # 牛京大叔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一朝天子,一朝臣,人都有走背運的時候,咱也別笑話人家踩雷。

    作為之前的公募一哥,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之前的業績已經證明了人家的厲害。

    頻頻踩雷,似乎也說明王亞偉存在調研方面的失誤,之前王亞偉所在的公司———華夏基金,是老牌公募基金公司的領頭羊,他們投研團隊非常龐大,調研實力在業內屈指可數,在資訊獲得、資訊篩選等方面都達到了效率的最佳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王亞偉實施精準選股創造了條件。

    現在這些優勢都不具備了,王亞偉的短板也顯現出來了,這也是頻頻踩雷的主要原因吧!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王亞偉合理利用資源,補齊團隊的短板,明年沒準要翻身了呢!

  • 4 # 侯哥財經

    王亞偉作為曾經的“公募一哥”,在管理華夏公募基金期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2007年,王亞偉則獲得“中國最賺錢的基金經理”的殊榮,2010年-2011年,王亞偉更是以48.17%的超越基準幾何年化收益率,連續兩年奪冠。但就在他功成名就之時,2012年王亞偉做出了一個令公眾費解的決定,離開華夏,離開公募,進軍私募。

    不過王亞偉在進軍私募之後,雖然沒有了公募的那種光環和成功,也踩到了中科招商、廊坊發展這種大雷,但也不至於題主所說的成為了虧損王。

    但是從公募基金“奔私”之後很成功的人基本沒有卻是一個大事實,就連王亞偉這種公募牛人也沒能倖免這個怪圈。在金融行業這麼久了,對這個群體多少也有些關注,我自己的分析是,這和私募基金成功的兩個必要條件有關:一是絕對回報的觀念和風控意識,二是和投資人溝通並建立信任的能力。

    在這兩點上,公募基金經理有很大的短板。一方面,公募基金一般做的是相對回報,作慣了相對回報,就很難有絕對回報的觀念,這不是換個投資方法就能行得通的。另一方面,“大廠”的公募基金經理通常與最終的投資人是隔絕的,所以自己出來做私募,和客戶直接溝通時就發現沒有和陌生人建立信任的能力。而一般從券商經紀部門、財富管理出來的人往往“奔私”後卻往往能夠取得成功,就在於他們善於同客戶溝通的能力,同時之前在做專戶的時候形成了一種絕對回報的概念。

    要知道無論是國內還是在歐美國家,高淨值客戶大多對虧損的容忍度很小,所以私募基金在做私募基金時必須要有絕對回報的觀念。雖然以王亞偉明星基金經理的光環,即使不會溝通也不會出現發行基金無人買的情況,但是絕對回報的觀念還是要具備,不然踏雷之後,會面臨客戶巨大的贖回壓力。

  • 5 # 丁臻宇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股市裡的人,往往會倒在最熟悉的方法上,除非他不斷進步,不斷修正自己的投資方法、投資理念等。因為市場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而我們的投資總是有期限的。

    我們可以看到技術分析大師諸如江恩,窮困潦倒;可以看到交易之神利弗莫爾幾起幾落;可以看到炒殼高手辛宇快速崛起,潮水退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

    這是自然規律。

    王亞偉也不能免俗,他曾經的套路是博重組,曾經重倉過一汽夏利、樂凱膠片,這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看看這些票最近幾年的走勢,是不是如果王亞偉沒有改變套路,很容易被埋沒?

  • 6 # 吳智勇905

    王亞偉因為原來因為踏準了重組股和小盤股,再加上原來的股票沒有好多,重組股和小盤股漲勢喜人,業績自然很好成為業績王。

    由於小盤股和重組股沒有價值,現在股票越來越多,而且股價很高,跌幅很大。所以王亞偉頻踩雷從業績王實現華麗轉身成為虧損王。

  • 7 # 帥氣光光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啊?股市如戰場,沒有常勝將軍。王亞偉和許許多多的所謂“高手”一樣,在股市裡進進出出,不可能每戰必勝!在中國股市裡的確出現過許多和王亞偉一樣的“高手”。他們曾經在股市裡叱吒風雲!也曾經是小散戶們崇拜的偶像!可他們都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太把自己當成“股神”了!在中國股市裡總是喜歡玩一夜暴富的遊戲。總是在尋找那些已經頻臨退市的股票,或者乾脆直接參與那些已經爛到根的股票進行提前炒作,妄想以最小的資本運作獲取以後“資產重組”後的最大利益。的確,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股市裡小雞變“瘋狂”的故事,確實能吸引股民們的眼球,也是股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不過,隨著管理層不斷的加強監管和股民們防範風險意識的不斷提高!股神們想靠虧損股票炒作的算盤正在慢慢落空。在虧損股裡想富貴逼人的事恐怕有點不靠譜了!這可能就是王亞偉們折戟沉沙虧損的原因吧!

  • 8 # May184654997

    中國股市能出巴菲特嗎?投資環境有別,監管措施不嚴,企業報表不實,時不時飛出一隻“黑天鵝”,茅臺的K線很漂亮,中興的K線也不錯,但偏偏就飛出一隻“妖蛾子”,就立馬“關禁閉”……防不勝防。機構買股還調研,小散買股憑感覺,希望市場籃管有序,股市才能健康發展。

  • 9 # 思考A股

    王亞偉的事蹟,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就不介紹了。我主要談談他從業績王轉變為虧損王的兩個原因。

    一個是平臺原因。他起步的平臺是華夏成長基金,揚名立萬的平臺是華夏大盤精選基金。這兩個基金同屬華夏基金旗下,而華夏基金在基金行業內一直是龍頭老大。在這種大平臺上,王亞偉取得的成功與其說是他的功勞,不如說他是公司的代言人,其個人的能力在整個業務線上佔的作用根本不大。所以,他奔私千合資本後,這個私募註冊資金僅1000萬人民幣,明顯是個小平臺。這樣的平臺,再折騰也翻不起風浪,變身虧損王略有過分,但是要想做的很好也很艱難。此後和平安信託做的私募資金也很小,都是小平臺。所以,這主要是平臺的力量,和私人能力基本沒有很大關係了。

    第二個原因是股市背景的力量。王亞偉揚名立萬的時代是2005年12月至2012年5月4日辭職期間。最出名的還是2006年和2007年兩年的業績。老股民都知道這兩年是大牛市,所以王亞偉執掌的基金獲取翻倍利潤根本不算很出色的業績,不過是搭了大牛市的順風車而已。當然,他敢於重倉也是有一定的眼光,但個人能力已經不是主要因素了。

    最後,說說王亞偉成為虧損王的原因。根據我個人對他奔私後的持股追蹤,他重倉的題材股較多,已經完全偏離了成名時華夏精選基金的選股思路。坊間一度謠傳其做內幕交易為主。雖然不知真假,但是其重倉概念股的風格容易造成業績大起大落,成為虧損王也就不難理解了。

    總而言之,從一個操盤手的角度看王亞偉,我覺得他的起落都是和平臺和市場背景高度相關,和他個人能力關係不大。可嘆的是他毫不自知,脫離了這些優勢,從業績王變身虧損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毫不奇怪。他這個案例也告訴投資者,認識股市大背景是第一位的,要敬畏市場。在市場面前,個人的能力實在不值一提。

  • 10 # 郭海23

    這主要市場的股票增多有些關係,市場不在像以前股票少,稀缺性高,隨便搞個重組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漲幅,現在不少股票你重組的標的不是很好的話基本上不太會炒作,甚至還會跌。而王亞偉一直最善長就是押重組,所以現在的市場已經不適合老風格的操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成功需要哪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