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聯媒體
-
2 # vista營養師
糖尿病與以下因素關係密切:
胰島素:“一型糖尿病是胰腺受損,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二型與胰島素相對不足和受體敏感度下降有關。”病理學上對於二型糖尿病的解釋,卻並不是疾病真相。二型糖尿病胰島素減少的情況不到15%,85%的二型糖尿病存在胰島素抵抗,但是所謂抵抗,小部分來自高血脂,大部分,則來自胰高糖素、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素等等多種身體的升糖激素!
高血脂:血脂高會明顯影響胰島素作用,高血脂干擾胰島素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導致胰島素效率低下,而且在血糖高的情況下,也會影響血脂代謝,血糖血脂兩因素相互轉化相互影響。所以,降血脂有利於降糖。糖尿病患者要儘量避免精緻米麵類高糖飲食,大量糖分進入身體會升高血糖,也會提升血脂水平,我們的身體還無法適應精緻米麵帶來的血糖血脂快速升高,胰島素被迫大量分泌,體內血糖血脂的過山車變化。
壓力:很少有人注意壓力帶來的血糖影響,但是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經證實,持續緊張與壓力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誘因!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大腦為了保證正常運轉,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體會出現低血糖狀況。糖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旦低血糖情況發生,身體會啟動低血糖應激反應,胰高糖素升高,胰島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都會透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提高身體的血糖儲備。如果低血糖情況反覆出現,身體會處於戰備狀態,中樞神經興奮,持續提升胰高糖素,用來規避低血糖風險,(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險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會有致命損害)導致血糖居高不下。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發生低血糖的情況,避免持續緊張工作,避免降糖過度,避免焦慮,按時吃飯和休息。
負面情緒:恐懼、緊張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
焦慮引發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島素作用,導致血糖升高。
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外傷等原因導致甲狀腺素分泌增加。甲狀腺素可促進小腸黏膜對葡萄糖的吸收,同時促進糖原分解及糖異生作用,從而升高血糖。
負面情緒對血糖的影響比傳統的認知大的多,必須加以重視!
應激傷害:應激性糖尿病是指在嚴重急性應激狀態下,胰島素拮抗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性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暫時性糖尿病。壓力、緊張、熬夜、失眠、酗酒、高負荷工作、飲食不及時、頻繁低血糖都是常見的應激因素。應激傷害頻繁發生,會導致應激性糖尿病,應激狀態身體對能量(血糖)需求大幅提升,多種升糖激素都會分泌增加,提升身體血糖儲備!
老糖友都知道的蘇木傑反應,也是一種應激反應,就是低血糖後出現高血糖的現象。有時嚴重低血糖導致反應性高血糖,可持續數日之久。這是因為身體為了規避低血糖傷害,體內胰高糖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腎上腺素均顯著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後會出現高血糖。
缺氧:大多數人的呼吸方式有問題,呼吸太淺,前半口氣還沒有進入身體,後半口氣又吐出去了,沒有實現氣體交換,身體實際上處於長期缺氧狀態。隨著年齡增長心肺功能下降,血管硬化,缺氧狀況愈發明顯。而缺氧與血糖,血壓,尿酸甚至癌症等多種慢病密切相關。糖分在氧氣充足的狀態下燃燒,1單位可以釋放19個單位的能量,而在缺氧狀態下,糖分只能無氧酵解,釋放出1單位的能量,有氧與缺氧,有19倍的能量差異!能量不足也就帶來身體對能量的高需求。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疲乏無力症狀,就是能量不足的典型,能量不足也會推高身體的血糖水平。所以糖尿病患者要練習腹式呼吸,並間斷的深呼吸。單純降糖可能會加重身體能量不足也會誘發身體的升糖反應。
基因:遺傳基因背了很多疾病的鍋,就算有遺傳因素,但是糖尿病的基因是隱形的,基因的表達需要足夠的條件才能觸發。而且人一生中,85%的致病基因不會表現出來,在我們還不能明確認識基因、遺傳的作用機理之前,一味把病因推給基因是不負責任的。
庸醫一提糖尿病就說胰島素不足,胰島素抵抗,卻不去排查胰島素抵抗的原因,只是不斷加大胰島素劑量用來降糖,忽略了身體的升糖激素——胰高糖素的作用,這是不合理的做法。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時伴有胰高糖素異常升高,或者稱為胰高糖素血癥,這其實是身體在進行主動升糖動作,在胰高糖素作用下,胰島素必然受到抑制,增加胰島素注射量並不能緩解病情。
糖尿病是最容易發生誤診的疾病之一醫院確診糖尿病的檢查主要有: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實驗。通常只要血糖超過標準值(空腹血糖大於7mmol/l,餐後血糖大於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但是常規血糖檢測幾乎從不檢查腎上腺皮質激素(GC)、胰高糖素、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應激反應和其他因素引發血糖高的情況,誤診漏診情況極易發生。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糖尿病被錯誤治療兩年之後,最近發現被誤診了糖尿病型別,說起來也是可笑可嘆,但,這就是醫療診斷、治療糖尿病的現狀!只有極少數有經驗的醫生,能透過經驗和與患者溝通識別出應激性糖尿病(因為血糖檢測結果無法識別),更少的醫生會用利血平、艾司唑侖等抗應激焦慮藥物來平穩血糖。
當前,由於壓力、高負荷工作等應激導致的血糖高情況異常普遍,去年,全國醫院中的護士由於熬夜加班,新增一萬多例糖尿病,這一類大多應該屬於應激性糖尿病,而不是二型糖尿病。
近四十年來,醫學基礎理論研究始終停步不前,糖尿病與多數慢性病一樣依舊病因不清,美國伊利諾伊州醫院院長、醫師執照局局長曼德爾松說,美國醫療已被藥企控制。所有慢病的病理、診斷、治療都是“為藥服務”,而不是康復。
你聽說過應激性糖尿病嗎?你可能只聽說過一型、二型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吧。作為公認能夠治癒的應激性糖尿病、以及多種繼發性糖尿病,被從病理、常規診斷、到治療都選擇性遮蔽了。這貌似已經不是誤診的問題!
糖尿病作為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與多種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醫療對糖尿病的影響只有8%,一定要從多角度多方位來調理,飲食,運動,情緒,呼吸,放鬆訓練等都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先分清自己血糖異常是哪種型別,最可能的誘因是什麼,找到致病的根源,自然才能更好的調控。
-
3 # 大蠍子王
二型糖尿病是吃得好吃得多,把胰臟累垮了,累壞了。就像汽車把馬達燒壞了。而且,這個馬達不好換。人工手術也很難成功。
-
4 # 霍體清
糖尿病的根本發病原因是什麼?
提到病因,我們總看到有人說遺傳因素,不可否認,有些病是和遺傳關係很大,比如色盲,就是父母透過染色體遺傳給子女,父母有色盲,或者一方有色盲的,子女是色盲的機率極大。沒有色盲的父母,就不會有色盲的子女,所以色盲的人群體沒有多大變化。我們再看看糖尿病,這些年呈現快速增長之勢,病人越來越多。以前沒有糖尿病的,說明沒有糖尿病基因,而現在有糖尿病的子女多了,他們的基因是從哪裡來的,這樣說是不是笑話?我們看看糖尿病人一般都做了什麼,社會環境有了什麼變化。首先物質條件好了,很多人沒有節制,暴飲暴食,喝酒吸菸無度,熬夜遊戲不按時休息。化肥農藥大量使用,催熟早摘技術被大面積推廣等等。社會競爭學業、工作壓力大,環境空氣水,食品安全等問題嚴重等等,這些自身行為和外在變化,使我們的身體受到很大傷害,尤其是我們的代謝器官肝臟,更是過度勞累,糖尿病這在這個情況下得的,和遺傳關係很小的。大家應該推廣正確的預防、調理疾病的方法和理念,讓更多人儘快擺脫痛苦,讓沒有得病的人儘量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
對於二型糖尿病,核心是恢復肝臟的代謝功能,解決肝臟的代謝問題。
-
5 # 名門書院之不二
關於糖尿病,我談一下個人一點點淺見。
首先說一下自愈,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內在生命力,修復肢體缺損和擺脫疾病與亞健康狀態的一種依靠遺傳獲得的維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人體面板劃傷能自我癒合,骨折了能自我修復,很明顯人體有很強的自愈能力,但是對於糖尿病能不能起到作用呢?
一個機器能不能正常運轉,需要零部件沒有大問題才行,如果零部件完全壞了,肯定是不能執行的。如果人體器官已經被折騰報廢了,肯定是沒法修復的,人體是自愈,又不是再生。
所以糖尿病自愈得看情況,大部分糖尿病是可以自愈的,畢竟胰臟器官還能救的過來。
重點也來了,那麼糖尿病如何治療呢?就是要利用我們人體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的糖尿病治不好?是因為我們的自愈能力被損害了。
是什麼在損害我們的自愈能力呢?
首先是藥物,尤其抗生素等西藥。是藥三分毒,抗生素不管你好的壞的,一起殺,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糖尿病不能調治好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濫用藥物。一步一步將我們的器官給損害,讓器官失去了修復能力,甚至器官死亡。
另外一個就是飲食,錯誤的飲食不停的傷害我們的器官。就像糖尿病,人們都知道不能吃糖分過多的東西。恰恰沒有認識到糖尿病人糖分高是長期吃辛辣食物過多,導致的胰臟問題,行成的血糖高。
這個時候只是不吃糖,對於糖尿病好轉是不可能的。只有根源上戒辛辣,清淡養身,不從根源上對胰臟造成損害,才有自愈的可能。
含糖的東西,糖尿病人其實可以吃一點的,人體糖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中醫說的過猶不及,都是有害人體的。不能多,不能差下,這養才是正確養身體的方法。
還有人的心情,不論大小病症,人都應該釋懷應對,杞人憂天,畏首畏尾,擔驚受怕也對調治疾病有很大的影響。有些人害怕過度,自殺以求解脫,誠可悲,可笑也。
所以,薄學不才,認為調治糖尿病,自愈力很重要,能讓自愈力發揮作用,還得戒口福,適當用藥。
病從口入,病由心生,信哉斯言。
回覆列表
糖尿病的病發原因有很多,不單單隻有一種,人們對於糖尿病的病發原因還不是很瞭解,下面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 遺傳因素,很多疾病都不可避免的攜帶遺傳因素,糖尿病也是如此。一般來說,如果家族有糖尿病病史,那麼後代患糖尿病的機率會比正常人高許多。所以這裡要提醒家族有糖尿病遺傳史的人,注意做好預防工作,本身攜帶遺傳因素的話,後天的因素對身體的影響也會加大。
第二, 精神因素,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態,那麼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大很多,不僅是糖尿病,患抑鬱症等精神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在醫學上,精神因素已經被公認為誘發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所以預防糖尿病,精神狀態也是很重要的。有些患者沒有家族遺傳史,也不是肥胖的原因,那麼精神原因很可能就是其病發原因。
第三, 不良的周圍環境也會導致糖尿病的病發,例如環境中的化學物質,病毒等,都可直接導致糖尿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少接觸有害的化學物質,像滅鼠藥就可導致糖尿病,要小心使用。
第四, 肥胖是最常見也是大家最瞭解的因素之一,這裡不做過多的解釋,。如果想要預防糖尿病就是控制好體重,肥胖者要減輕體重,降低體內血脂,禁食高糖食品。
以上就是導致糖尿病的病發因素,大家要多加註意,要定期檢查血壓,最好預防工作,如果有上述類似的情況,及時到醫院檢查。
指導專家:張英澤,副主任醫師,保定市第一中醫院內分泌科。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併發症、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代謝疾病,中醫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