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志勇LZY
-
2 # 紫陌留雲
起最大作用的當然是他自己了。
創立鴛鴦陣,血虐倭寇;練兵自成體系,組建戚家軍;創作《紀效新書》,總結戰法經驗。
普通人有其中一個成就就足夠標榜青史了,何況戚繼光都做到了。
在仕途上,他主要靠張居正的幫襯,但張居正用人可不是隨便用的,並不是給他送禮就行,沒點本事他不用,性格有缺陷他也不用。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戚繼光自己有本事。
-
3 # 溫和的長者
除了戚繼光本人忠誠秉正戰功卓著治軍有方之外,其脫穎而出的高超軍事才能引起當時基本獨領朝綱的首輔大臣張居正的重視。他們將相之間任賢是舉私交甚篤,很快達成默契與信任,在北部邊關、西北防務、還有最著名的東南地域蕩平倭寇等各種軍事戰爭中,戚繼光得到了萬曆王朝的長期重用。張居正在朝裡給予戚繼光全方位的保障和大力支援,使得戚繼光像救火隊員一樣,大明江山哪裡出現邊關戰事哪裡發生匪患倭亂,哪裡就有戚家軍狼突虎賁奮勇殺敵的身影。戚繼光和戚家軍的豐功偉績就是這樣威名遠揚流傳史冊的。
-
4 # 孟諸書屋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戚繼光的成就是什麼。
戚繼光60年的短暫人生,有三大主要功績:
一是南抗倭,掃平明朝大倭患。
二是北御虜,修築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萬里長城,戍守薊州16年,保邊境安穩。
三是兩部兵書傳世。
明確了戚繼光的功績,再來分析其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戚繼光本人的卓越能力。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內因起決定作用。戚繼光生於將門世家,家風傳世長,父親戚景通對他要求嚴格,並且三觀很正,“光耀門楣的,不是大房子,幾車馬,而是建功立業”。
戚繼光十九歲就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偉大詩句,從這句話基本可以看出他的隱藏價值觀,“要封侯,然後保海波平”,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說,他個人很明白,要想海波平,就必須有平臺,必須到一定的職位,才能有話語權,看懂這句話,就會理解之後,他圓滑處世的出發點。
一個武將,在複雜的政治環境裡,連自己的職位都保不住,還談什麼殺敵報國?
於是,我們再來分析,戚繼光與張居正過從甚密,與上司譚綸關係甚好,與文官汪道昆、文壇領袖王士楨私交不一般,就能理解他的“外圓內方”了。
那麼,第二點原因。有上司的支援,同僚的幫助。幹成一件事,不是僅僅靠一己之力就行的,上下左右都得天時地利才行。抗倭時的胡宗憲、俞大猷,戍守薊州時的張居正,以及貫穿他戰鬥生涯的譚綸、汪道昆,以及他培養的戚家軍將領,都是戚繼光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戚繼光是怎麼做到的?參考第一條。
第三,一支強有力的隊伍。戚家軍,基本是戚繼光成功的原因符號,我想說,這是一個條件。而這支隊伍之所以所向披靡,也是緣於戚繼光的選兵、選將,練兵、練將。
但歸根結底,個人能力是關鍵。
-
5 # 麇子文史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出身將門。17歲繼承父業,襲世職登州衛指揮僉事;旋署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後因在浙、閩一帶抗倭有功,升任總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戰、頗有建樹,為明代抗倭名將、著名軍事家。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這兩句詩就能看出他的胸襟和抱負,他的著述頗多,對古代戰陣和兵器亦多有發明和改進,是史上少見之奇才。
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蒞戍要略》、《止止堂集》等文集,且在書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詣。戚繼光可謂是文武全才,他百戰百勝,史書所載,他每打一戰都是殲滅戰,都是全勝;而且已方的損失往往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經常出現只損失幾個人,最多損失幾十個人;而敵軍損失幾百幾千人。這樣的傷亡比例,類似於清末英法等國和腐朽的清朝軍隊交戰的結果,中國歷史沒有任何一個軍事家是能達到他這樣的成就的。
以上為對戚繼光的簡單介紹,下面我們看看戚繼光為啥成就如此之大?誰在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一、軍事制度——由軍戶制改為募兵制明朝開國初期,太祖皇帝朱元璋實行的是軍戶制,但是這種制度本身有很多隱患和缺陷。朱元璋和朱棣都是馬上天子,手裡的軍隊都是常年征戰的沙場精銳,軍戶制本身的弊端在他們的時代還沒有過於明顯的顯露出來。因此明朝開國前七十年,大明兵鋒強勁,無堅不摧。可是到明英宗朱祁鎮的時候,悍然發動了對瓦剌的土木堡戰役,結果五十萬精銳全軍覆沒。這一下就造成了國內兵源空虛,而剩下的軍隊都是老弱病殘的兵油子,潛逃回家的更是不可勝數。
深通治軍之道的戚繼光明白,軍戶制已經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了,當務之急是改革招兵制度,於是就有了流傳後世的戚繼光募兵制。戚繼光募兵制大體上實行的是唐朝時期的府兵制。眾所周知,大唐帝國是中國漢人建立的統一王朝中唯一一個不修長城的朝代,因為整個大唐三百年幾乎都是處於對外進攻的態勢,一直到安史之亂後。大唐雄兵之所以如此驍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府兵制,這種募兵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唐銳士的戰鬥力極其強悍。歷史證明,戚繼光募兵制是正確的。
什麼是募兵制,他是在徵兵制度已經不適用於當時社會時,為了能夠順應歷史潮流而重新建立起來的選拔制度。關於此徵兵制度,首先要求全副三層衣甲,“上身甲”、“股甲”和“脛甲”。其次是從百姓中選拔出來後成為了正式計程車兵後,國家就會給予他們軍餉,並且在戰爭結束後,他們也不用解甲歸田,會繼續接受嚴格的作戰訓練。甚至於作為他們的家人也會被免去徭役賦稅,還能得到房租和土地,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更多的百姓參軍。
二、軍事成就—— 南征倭寇北御韃靼南征倭寇 戚繼光生於山東濟寧。父親死後死襲官登州衛指揮僉事,升任都指揮僉事,負責山東御倭兵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調浙江,任參將,積極抗禦倭寇。他鑑於衛所軍有不習戰陣的弱點,懇請獲准後親赴"俗稱慓悍"的義烏招摹農民和礦工,組織訓練一支 3000 多人的新軍。他治軍有方,教育將士要殺賊保民,嚴格軍事訓練,"教以擊刺法,長短兵選用"排演自己創制的鴛鴦陣。
由於新軍將士英勇善戰,屢立戰功,被譽為"戚家軍"。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東,他率軍在龍山大敗倭寇。繼之在臺州地,掃平浙東。次年率 6000 精兵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今寧德東北)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總兵官,與劉顯、俞大猷分三路進攻平海衛(興化城東),"斬級二千二百"。次年春,相繼敗倭於仙遊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與俞大猷會師,殲滅廣東的倭寇。東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北御韃靼 隆慶元年1567年朝廷任戚繼光為神機營副將,在訓練薊門一帶計程車兵。當時譚綸剛剛在遼、薊一帶募集了三萬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請求讓戚繼光對其訓練得到了穆宗的許可。隆慶二年1568年明穆宗讓戚繼光訓練薊州、昌平、保定等地計程車兵總兵官以下的官員都受戚繼光的節制。
萬曆元年1573年、萬曆二年1574年北蠻小王子與董狐狸謀劃進犯嚮明朝廷索要賞賜遭到拒絕於是二人在喜峰口燒殺搶掠戚繼光得知後率兵前往平亂差點活捉董狐狸。同年夏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繼光擊退。而後董狐狸的侄子董長昂侵犯界嶺又被擊敗。董狐狸多次侵擾邊境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損失慘重於是獻關求賞朝廷答應其按年給予賞賜。
戚繼光鎮守的薊門固若金湯北蠻子無法攻入於是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率兵增援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梁將其擊退。朝廷封戚繼光為太子太保又進封少保。
三、起了決定性作用的人——張居正、胡宗憲戚繼光其祖為明朝開國將領戚祥,曾任朱元璋親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終病逝,授世襲明威將軍。因此緣故,嘉靖七年(1528)出生的戚繼光就成了天生的將軍。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計士元,推薦戚繼光"留心韜略,奮跡武闈。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職而操持不荀。",獲得張居正信任。
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繼光被調任浙江,任都司僉書。不久之後,受到了監察御史胡宗憲的賞識,被任命為寧紹臺參將。期間戚繼光歷經龍山之戰和岑港之戰,雖然在他的領導之下以獲勝告終,但是他還是發現明軍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於是在胡宗憲的支援下,戚繼光幾經波折終於建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支由將領的名字命名的軍隊—戚家軍(第一支是岳家軍)。正是這支軍隊後來取得了台州大捷,讓他功成名就,開始被人們稱為抗倭名將、民族英雄。
戚繼光與張居正的關係史書沒有記載,明朝是文官當權,武官地位極低,但戚繼光能在薊州做總兵,一當就是16年,而且戚繼光還給張居正送補品及美女,他倆關係可見一斑。
萬曆十年1582年朝廷裡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萬曆十三年1585年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後病死。
可見對戚繼光一生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就是張居正、胡宗憲兩人。
戚繼光的抗倭驚人戰績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其餘淹死和未割首的數目不詳,犧牲陳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戰鬥:我敵對比:1500對2000餘,全殲2000多名倭寇,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己方犧牲陳四等3人。
長沙之戰:消滅倭寇3000名。
橫嶼島渡海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犧牲陳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戰:擊潰數上萬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斬首688顆,己方無一人犧牲。
林墩之戰:燒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斬首960顆,俘虜26人。己方陣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消滅300多名倭寇,斬首150多顆,犧牲20人。
平海衛戰鬥:斬首2622顆,己方犧牲金漁等16人。
仙遊之戰:擊潰10000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斬首498顆,生擒1名,己方犧牲童子明等24人.
王倉坪戰鬥: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己方無一人陣亡.
蔡陂嶺戰鬥:擊潰倭寇7000餘名,殺死1000多名,斬首160多顆.己方犧牲31人.
-
6 # 明太宗
戚繼光一生中遇到的貴人不在少數,比如胡宗憲,俞大獻,唐順之,還有那個堅強的後盾張居正。大多數人都認為張居正對戚繼光的影響最大,但現實並非如此,對戚繼光一生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明軍總參謀長唐順之,若沒唐順之就沒有後來名震倭寇的戚家軍和戚繼光。
一開始的戚繼光雖然會訓練士兵,但不會排兵佈陣,每次倭寇來犯,戚家軍雖然勇猛,但倭寇也不賴,每次兩方都死傷幾乎相同,照這樣下去估計就沒有後來的戚家軍了。戚繼光一籌莫展之時,一個人的到來,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這個人就是唐順之。唐順之任明軍總參謀長,人脈寬廣,連徐階都請教過他如何剷除嚴嵩,但此人有個缺點,來無影去無蹤,他想找你簡單,你想找他想得美。遇到唐順之的戚繼光,把自己積蓄多年的苦水全部吐出來,唐順之面對一臉衰相的戚繼光,拿出一本自己編寫的書《武》交給戚繼光便離開了。
得到《武》的戚繼光,整日埋頭苦讀,在掌握《武》的精髓後,戚繼光人生就像開了掛,開始創造出各種千奇百怪的陣法,比如十一個人組成的鴛鴦陣,五個人組成的五行陣,每個陣法都高深莫測,令人琢磨不透,毫無破解之法。正是這一個個千奇百怪的陣法,使得敵我傷亡比例30:1,平均死三十個倭寇,死一個威家軍士兵。正是這本《武》成就了戚繼光,成就了戚家軍。
大多數人只看到了戚繼光的後臺張居正,卻沒有看到戚繼光陣法的啟蒙老師唐順之。
回覆列表
一個人的高風諒解,所作所為,後逐漸變成偉大英雄,多與時代背景;社會國家號召;家庭培養;學校教育;個人長期;勤勞務實;積極肯幹;你求向上;戰爭年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關。試意給出,請問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