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修今生來世
-
2 # 即刻金融眼
帶量採購指的是一種新的招標方式。在過往的招標採購中,只重視招標,而忽略採購,從而導致一些藥品中標後卻無法供應到市場,形成供需矛盾,造成用藥難等現象。而帶量採購就是國家集中組織,明確將拿出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年度藥品總用量的60%-70%給中標企業,且保證在8-15個月之內用完。這樣形成規模後,醫藥的需求轉化為優勢,企業為中標,會主動降價,以確保佔有市場份額。同時企業根據中標情況,可以有計劃組織生產和銷售,取得規模效應,降低生產經營成本,雖然企業中標價有所降低,但是生產成本同時也有所降低,節約了銷售費用,形成目前情況下的雙贏企業也是樂於見到的。
既然本來是雙方共贏的事情,為什麼中標結果一出,醫藥行業會集體下挫呢?
其實是因為大家看到部分中標藥品降價幅度巨大,再加上國家對嚴格控制醫保支出的政策下,市場擔心對醫藥行業營收造成大幅下降而做出的過度反應。
-
3 # 金鼎股戰場
醫藥板塊,在短期利空的影響下,持續下跌!短短兩日內市值蒸發超過2300億元,極大的拖累了市場人氣!
不得不說,此次帶量採購無論對中標企業還是未中標企業來說,都是沒有贏家的局面。未中標企業可能會因此丟失市場份額,中標企業由於定價過低難以維持以前的盈利水平。
而且這也將會使得仿製藥企業整體毛利率水平和淨利率水平將下降,整個醫藥板塊的估值水平也將不可避免地下殺。
帶量採購降價幅度超出市場預期,對仿製藥標的估值產生影響。第一批集中採購擬中選的25個藥品占上市公司利潤比較小,對仿製藥企業短期業績影響較少,但是從長期來看,行業整體執行模式堪憂。
目前暫時規避仿製藥標的,而行業整合需要時間,未來將持續關注行業格局變化,尋找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的企業。
-
4 # 角馬81473503
高利潤會被這幾下不癢不痛措施結束了嗎?看看這幾年藥價漲幅,再去醫院、藥店看看,統計一下這幾年藥價總漲幅,你會認為就幾個流程就能抑制藥價?在中國,但凡利潤豐厚的行業都會如雨後春筍,迅速澎漲,在資本逐利下遍地開花、重複建設!研藥的越來越少,開藥廠的越來越多,開藥店的也越來越多,為什麼?利潤豐厚也。
-
5 # 手寫的娛翁
醫保局的任務不是簡單的職能轉換,而是破除醫藥領域的著力點,所以不會迴避問題,當前需要解決的是藥品招採中的“毒瘤”難以去除的問題,醫藥行業必須迎接這次集中招採的“洗牌”。至少影響全國30%的藥品市場
-
6 # 動情法律案例
一般在資本市場,大眾的思維都是錯的,你肯定是大眾的一員,如果你認為要結束了,那麼我很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還沒有!
-
7 # 紅高手
醫藥行業何止是暴利,一毛錢的成本賣100塊的大把抓。原料藥是按噸買的,裡面加入90%的新增劑,主要是澱粉,然後賣出來。一般來說如果一萬塊錢買了一噸,起碼賣出來1000萬。醫藥的主要成本在營銷環節,帶量採購可以大大的節約營銷成本。營銷環節主要是給醫生回扣,基本上現在預設的回扣比例是15%-25%,有些利潤高的品種在回扣30%以上。
還有就是流通環節,醫藥廠商生產出來後,必須要透過醫藥商業公司進入醫藥,這樣對醫院來說方便管理,但是,商業公司中間要加5%-10%的配送費用。
醫院採購藥品按國家規定是加15%的利潤。
再然後就是稅10-17%不等。
整個環節就是
藥品成本20%+稅15%+回扣20%+商業公司10%+醫院利潤15%+淨利潤20%=患者買藥的價格
基本上就這樣的利潤分配,這裡的藥品成本包括人工 機器 廠房 物流等等,只是藥片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別問本座為什麼這麼清楚,本座也是醫藥行業的。
-
8 # 放肆的青春W
藥品是用來治病救人的,關乎百姓的生命健康!如果想要藥品迴歸治病正道,只能國家設立單獨藥品研發生產部,去資本化,成本價供應於百姓,才能達到關愛於民救命於民的作用。只要有外部資本參與,想藥品便宜又救命,只會是笑談!!!!!現在的帶量採購策略只是暫時有收效,很快會有對策‘接招’!!!別不信,立貼為證,國民們拭目以待吧!!
-
9 # 壹號股權
對仿製藥的負面影響最大,恰恰是原研藥的機會
為什麼這麼說,直接看股價,仿製藥被重錘,仿製藥華東醫藥、信立泰:
華東醫藥:三天連續下跌,跌幅分別為:-9.6%、10%、7.43%
原研藥龍頭恆瑞醫藥,前兩個交易日跟隨市場下跌,今天竟然翻紅了,上漲了1%
本次11個城市帶量採購的金額雖然不多,但是帶來的影響確實趨勢性的為什麼這麼講?
因為三大醫保的採購量佔醫藥市場的近70%,當帶量採購制度完善後,將成為最大的單一買方市場,做企業的朋友都知道,當市場上一個單一的買家佔了70%的採購量的時候,而且你還沒有其他渠道可以拓展銷售(我們的藥品很難走出國門),那就是一個買方市場,賣方是很難有議價能力的。帶量採購的模式就是為了集中採購,加強買方的議價能力。
過去沒有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招標只能按照質量分層,原研藥和仿製藥不在一個質量層級進行價格競爭,所以才保持了較高的利潤,以後仿製藥的利潤只會越來越薄,與普藥,甚至化工的估值趨近。
醫藥股的估值一直是比較高的,即便在熊市,也是在30倍以上,因為對標的是美國的藥企估值,美國資本市場市值最大的三大板塊是金融、消費、醫藥,美國醫藥股上萬億的不在少數,比如瑞輝製藥,市值2500億美金(摺合1.7萬億人民幣)。這是市場對原研藥的高估值。原研醫藥是高技術行業,也是高風險行業,有著十年投入、10億美金的“雙十”定律。研發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都極其高昂,賣高價,獲得高利潤也是應當,中國有巨大的市場,真正的原研藥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和機會。
所以,原研藥保持醫藥股的估值水平,仿製藥恐怕得向化工企業估值趨近了。
-
10 # 犀利投資
帶量採購價格大跌,跌幅超預期,仿製藥超額利潤會被擠壓,一些醫藥股標的招機構拋售跌幅很大,但還有少許醫藥股標的卻逆世有小幅度增長,短期影響有限,長期影響程度取決於後續推廣和價格全國聯動速度,相關品種降價值得關注,醫藥股目前還不能碰,如果有等反彈丟擲,市場消化需要時間,估值迴歸跌出來是機會,醫藥板塊一些不受政策影響的子行業仍具備結構性投資機會。一些績優股業績不斷持續增長的、被錯殺的醫藥個股也存在機會。
近日,4+7帶量採購預中標結果公佈,中選品種大幅度降價。其中恩替卡韋降價90%,恆瑞厄貝沙坦降價60%。京新藥業氨氯地平以0.14元的價格獲得預中選資格。正大天晴恩替卡韋分散片以0.62元的價格獲預中選資格。
回覆列表
應該說迴歸理性,原先應也不是高利潤,只不過被中間環節改變了價格,價值沒變。按說這是好事,中間有什麼問題再繼續完善即可,不能動搖改革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