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翊翊浩浩尉尉

    宮女,又通稱宮人,按其職責和地位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在宮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務的人,其地位較高授予官職者被稱為女官;一類是在宮中服勞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織婢等。宮女,泛指被選入宮中供帝王聲色享用的女子。大致上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禮法允許,歷代沿制的嬪妃類。

    初期,宮女是透過征戰戰敗一方的女俘成為戰勝帝王的嬪妃和宮女。漢代以後,改為由朝廷派出大批人員,於百姓鄉土之中挑選良家之美女,年齡13以上20以下,擇入宮內。美女一旦被選為宮女,便再也不能同家人團聚,深鎖宮中,與外界隔絕。其中只有極個別的受到帝王寵愛的才可升為嬪妃,絕大多數的宮女是在寂寞、悽清中孤獨度日。唐代曾有詩為:“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由此可見一斑。

    為防止宮女反抗,宮中訂有嚴酷刑罰。宮女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打殺。明成祖朱棣愛妃暴死,因懷疑宮女在茶中摻毒,一次就殺掉宮女、宦官幾百人。直到清王朝覆滅後,宮女們迴歸人間,才算重見天日。

    古代宮女的數量自漢代始,隨著朝代的更替不斷增加。西漢初年,宮女只有十幾人。漢武帝時,宮女則突破1000名。東漢桓帝時,後宮聚集美女達五六千人。晉武帝司馬炎將宮女數量突破1萬。唐開元、天寶年間,後宮人數躍升至4萬。時至明代,宮女的數量為9000。宮中每年僅花費的脂粉錢便達到40萬兩銀子。歷史上,各朝各代從民間挑選宮女已是一件經常性的工作了。

    清承明制,基本沿襲了明代的宮女制度,但是在選擇的範圍和方式上有很大的改革。比較而言,更為嚴格。

    清代選入宮中的女子有兩種,一種是秀女,一種是宮女,在清初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後才將秀女和宮女分開。秀女是八旗官員的女兒,可以選為妃嬪或指配給宗室王公大臣的子弟。宮女是內務府包衣佐領下的女子,地位較低,供內廷役使。

    清代宮女選擇的範圍只限於內務府各佐領所屬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包衣任職佐領、管領以下家庭的女兒。初期選宮女是一年二次,時間為每年的二月和八月,從順治十八年後改為每年一次,時間是二月初二日。凡年齡在13歲以上者,便造冊送內務府會計司備選。在選期的前一天晚上入宮,第二天天明時由敬事房太監帶到皇帝或皇后、太后前選閱。以6人為一排,每人身上掛一木牌,上面寫有旗分和姓名,被選中者喚出排,入選後當日留宮內,否則立即遣出。若有妃嬪的姐妹或親族女子則另組一排檢選。如果此次已經入選,但是在所選名額之外,就令會計司記名,即“記名宮女”,下次再選時先以記名者入選。若是記名後未到下次選閱時父母就將其嫁出去,則屬於抗旨。

    宮女的身份也不盡相同,上層的為宮中女官;下層的為普通奴僕。對於女官除了年齡、身體、品行諸條件外,還必須掌握女工等技藝。據史料記載:“宮廷歲選秀女,凡選中者,入宮試以繡錦、執帚一切技藝,並觀其儀行當否,有不合格者命出,以次遞補,然後擇其優者,教以掖庭規程,日各以一小時寫字及讀書。寫讀畢,次日命宮人考校,一年後授以六法。”這些宮女中比較優秀的就成為宮中的女官。據史料記載:“乾清宮置夫人一人,秩一品;淑儀一人,秩二品;婉侍六人,秩三品;柔婉十二人,芳婉二十人,俱秩四品。”她們各司其職,有的負責侍候嬪妃(尚宮);有的負責節儀之事(尚儀);有的掌管衣服,掌管三餐……但是由於清代內務府管轄著宮廷內部的人事、財務、禮儀、保衛及帝、後、妃、嬪日常生活的一切事物,所以女官的執掌也就形同虛設了。

    被選中的宮女一部分被分配到皇帝、皇后、嬪妃、公主、阿哥等各宮中隨侍。不同等級的人配給宮女的數量也不同,在清朝的典制書裡,康熙朝規定:皇太后12名宮女、皇后10名、皇貴妃8名、貴妃8名、嬪妃6名、貴人4名、常在3名、答應2名。其餘的部分就分配到六局處服役。

  • 2 # 香茗史館

    古代皇宮之中,除了皇帝和後宮嬪妃之外,通常還擁有數量龐大的太監和宮女,他們負責照顧皇帝一家的衣食起居和皇宮的日常管理。那麼這些宮女又是從何而來呢?在漢朝以前,宮女大多來源於戰後的女俘,而漢朝之後到清朝之前,則主要由朝廷從民間選拔出的良家子,清朝則來源於內務府包衣佐領下的女子。

    歷朝歷代的宮女人數

    宮女作為古代皇權社會的產物,按照職責和地位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皇宮中負責管理帝王日常生活事務之人,例如負責侍候嬪妃的尚宮,負責節儀的尚儀等,其中有身份者便是我們常說的女官;另一種則是黃公正負責服勞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織婢等,地位普遍較低。

    在秦朝以前,宮女的數量相對較少,從十多人到數百人不等,西漢初期,宮女也僅有十幾人而已。直到漢武帝時期,宮女的數量才開始猛增到一千多人,此後歷朝歷代的宮女數量,開始呈幾何倍的增長。

    到東漢桓帝時,宮中的女子便已經達到了五六千人之眾,而晉武帝司馬炎在滅掉東吳之後,將東吳宮中的五千美女充入後宮,使得宮中美女數量開始突破萬人。到了唐朝天寶年間,宮女人數更是一度達到4萬人,此後歷朝歷代宮女人數基本維持在一萬至數萬之間,直到明朝時期,才下降到九千餘人。當時,僅宮中每年的脂粉錢,便達到了四十萬兩白銀之巨。

    隨著宮女人數越來越多,為了保證宮中秩序的正常運轉,皇宮中通常有著嚴格的獎懲制度,宮女一旦犯錯,輕者罰跪挨板子,重者則立即被打殺。

    早在秦朝之前,宮女通常由戰爭中的女俘來充任,這些女俘,運氣好些的會被納入後宮成為嬪妃,運氣差些的便就此淪為宮女。這些女俘的成份比較複雜,有的只是普通民女,有的則是對方宮廷的宮女,還有帝王嬪妃、宗室之女和官員家眷之類。

    而從漢朝之後,在宮女數量劇增,但朝廷又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宮廷的正常運轉。朝廷開始派出大批人員,於百姓家中挑選年齡13歲以上20歲以下的良家女子,經過挑選之後充入宮中,這些女子被稱為“良家子”。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良家子是指從軍不在七科謫內者或非醫、巫、商賈、百工的子女,這裡的“良”不是指犯罪與否,而是指“良民、賤民”。

    這種從民間選拔女子充入宮中的制度,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滅亡。這些女子一旦被選為宮女,便就此進入宮中,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不僅無法像普通女子那樣結婚生子,就連和家人團聚都不能。

    清朝雖然沿襲了明朝的宮女制度,但與歷朝歷代的選擇範圍和選擇方式卻有很大不同。清代選入宮中的女子有兩種,一種是秀女,一種是宮女,在清初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後才將秀女和宮女分開。秀女是八旗官員的女兒,可以選為妃嬪或指配給宗室王公大臣的子弟。宮女則是內務府包衣佐領下的女子,地位較低,供內廷役使。

  • 3 # 澹奕

    古代宮廷中除了皇帝一家子,還有大量侍奉皇族的太監宮女等僕傭群體,而相對於太監,歷朝歷代對於宮女的揀選還是非常嚴格的。宮女,也就是在宮廷服役勞作的女子,也被稱作宮人,她們大多隨身侍奉,選擇起來自然也就要求更多。

    歷代宮女出身不盡相同,主要分成三種:

    第一,出身清白平民人家,經選入宮;第二,出身貴族宦官人家;第三,清朝等情況特別,宮女出身上三旗的世代包衣。

    最早的宮女,由女奴、征戰之中失敗一方的俘虜女眷以及罪犯家眷充當,隨著時代變化與發展,王族開始從民間徵選宮女。漢朝以後,宮中派遣使者到各地去挑選面容姣好而出身清白的年輕女子入宮充當宮人,稱作“良家子”。漢文帝皇后竇氏最初也是漢宮的宮女出身。

    雖然不考慮家境貧富,但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入宮,比如古代醫者、巫者、商賈百工家庭的女子是被拒絕的。由於這些職業在古代屬於非常低賤,所以這類家庭出的女子沒有成為宮女的資格。宮女做的都是伺候人的活,一般來說貴族宦官家的女兒自然不肯,但的不絕對,有些朝代的宮女有很多都是貴族出身。比如中原南北朝時期,以及北韓半島的李朝都是如此。唐朝等朝代的“采女”既是儲備妃嬪,說白了也是宮女,出身自然不會太差。

    南北朝時代,宮廷之中設立女官諸司,不少貴族宦官為了攀附皇恩獲得榮華富貴,將家裡的女兒送入宮廷做女官。在李朝,一般都是兩班貴族或者富有的中人家庭將女兒送入宮。非平民女兒入宮做宮女,無非是為了接近皇族或者迫於無奈。

    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有很多特殊之處,比如清朝的后妃、宮女的採選。清朝後妃選自於滿蒙漢的八旗家庭,而宮女則只從內務府各佐領所屬上三旗包衣任職的佐領、管領以下家庭的女兒中選擇——鑲黃旗、正黃旗與正白旗。除此之外,還有辛者庫籍的女子也可入宮為宮女甚至妃嬪。

    在清朝,宮女都是上三旗出身,所以其地位低也僅僅是剛對於她們的主子,實際上清朝宮女地位要高於尋常百姓,甚至辛者庫籍也壓根兒與什麼罪奴沒啥太多關係,只不過也是包衣的一種而已。包括康熙帝良妃衛氏、德妃烏雅氏,雍正帝裕妃耿佳氏、乾隆帝孝儀純皇后魏氏等在內,清朝出身上三旗包衣乃至辛者庫的后妃比比皆是。

  • 4 # 西府趙王爺

    古代宮女和太監一樣,是皇權架構下的一種特有“產物”,其大致就相當於皇宮這個大宅院的女僕。

    這些宮女從哪來呢?

    這個得分時代,封建社會之前,宮女其實就是女奴,她們一般是戰利品,沒有一點自己的人身權力。

    而到了漢朝,宮女一般是就是從民間徵召選取了,當時每年皇宮中要招宮女了,都會從民間進行貼告示,海選。這就是所謂的“選美”、“采女”

    那時候的宮女也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最起碼你的出身要過關,古代宮女出身必須是良家。所謂“良家”,就是家庭背景一定要正,即非醫、非巫、非商賈和百工。

    “如淳雲‘非醫、巫、商賈、百工也’。”——《史記》

    這些人家的孩子被稱為“良家子”,在古代,想當“公務員”,那最低標準得是良家子。

    “呂太后時,竇姬以六郡良家子入宮侍太后。”——《史記》

    一般的良家子,男的可以從軍,女的可以入宮。

    當然了,容貌也得要過關。因為,你每天不是服侍皇室,就是後宮的娘娘等,所以,要讓別人看著你順眼才行。

    而這些宮女進入宮後,還可以再繼續進修的。我們熟知的那個電視劇《陸貞傳奇》裡的陸貞,就是從最底層的宮女慢慢考到女官的。

    當然,這不是所有的宮女都可以有這樣的機會,女官除了宮女本人有這樣的才藝和天分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的。

    比如,你的孃家的勢力,如果你的孃家人勢力不強,那麼,等待你的就不是什麼女官不女官的,而是繁重的勞動。

    或者說你跟隨的主子,像清朝傳奇宮女蘇麻喇姑,她本身就只是一個普通牧民家的女孩兒,沒什麼背景,更沒什麼才藝,甚至連選秀進宮都談不上。但她跟了一個好主人,她的主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孝莊皇后。

    當然了,宮女還有一種出身,那就是“罪奴”。這些宮女一般是受到了家人或者族人的連累。比如家人或者族人犯罪了,以前如果犯罪很重的話,是要誅九族的,為奴為婢還算輕的了。

    不過,這樣的宮女在宮中的地位很低。他們要幹著後宮最苦、最累的苦力活,做著最下等的手藝。即使如此,也不能改變他們在宮中的地位,她們依然是宮女的最底層,就此,伴著漫漫長夜,孤苦青燈,伴著每日辛苦勞作,就這樣孤獨終老。

    相對於那些到了年紀便可以出宮的“良家子”們,這些“罪奴”無疑是最慘的。

    還有一種宮女,是一些地方官員或者其他進貢者進獻而入宮的,由於她們本身就帶著一些富貴的氣質和更好的態度禮儀,就更容易受到皇上喜歡,有的宮女命運就此發生改變,成為了寵冠六宮的妃嬪。這就是所謂的“延禧攻略”吧!

  • 5 # 鳶都榮哥

    初期,宮女是透過征戰戰敗一方的女俘成為戰勝帝王的嬪妃和宮女。漢代以後,改為由朝廷派出大批人員,於百姓鄉土之中挑選良家之美女,年齡13以上20以下,擇入宮內。美女一旦被選為宮女,便再也不能同家人團聚,深鎖宮中,與外界隔絕。其中只有極個別的受到帝王寵愛的才可升為嬪妃,絕大多數的宮女是在寂寞、悽清中孤獨度日。唐代曾有詩為:“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由此可見一斑。

    為防止宮女反抗,宮中訂有嚴酷刑罰。宮女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打殺。明成祖朱棣愛妃暴死,因懷疑宮女在茶中摻毒,一次就殺掉宮女、宦官幾百人。直到清王朝覆滅後,宮女們迴歸人間,才算重見天日。

  • 6 # 黃老夫子

    宮女的出身要看朝代的,並不是隨便一個女子就能做宮女的。

    不過早期的宮女確實是從奴隸,俘虜或罪犯的妻女中選出來的。但是隨著朝代的更迭越來越有自己的一套制度。

    漢人當權的時候,一般不選商人和工人因為他們的地位低,選的宮女基本出自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良家,他們的子女叫良家子。

    少數民族當權時,比如清朝,雖然選擇的制度延續明朝,但是選擇範圍是有規定的,一般是內務府包衣佐領的子女,而且是上三旗,十三歲以上就要登記備選,別看是宮女,其實地位低是相對的,畢竟是上三旗啊!

    歷朝歷代選出來的宮女非常多,唐開元和天寶年間後宮居然有四萬人左右,清朝時一般要25歲才能離宮,在那些年代,早已錯過了最佳結婚年齡,很難嫁出去,命運悲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個家庭耗電量大約是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