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蛇正宗

    八里橋之戰,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發生在北京通州八里撟的一次清軍與英法聯軍的激烈戰鬥。

    雖然清朝軍士們表現的非常地勇敢,但還是慘遭失敗,為什麼?因為武器太落後了!用鳥槍、弓箭、抬槍、抬炮、劈山炮、和大刀、長矛等冷兵器,對付一群經過拿破崙戰爭鍛鍊,和克里米亞戰爭考驗的強盜兵,而且武器是前堂燧發槍和滑膛炮,及新發明的線膛火炮和線膛步槍,並使用空心方陣和三排陣列最新戰術(前三角、後三角列陣?),是近代軍代與封建落後軍隊打仗,不在一個檔次上。

    八里橋之戰清軍二萬步兵,一萬騎兵,對付英法聯軍8000近代軍隊,戰鬥從1860年9月21日凌晨英法聯軍由騎兵向八里橋方後推進,5點半英法聯軍出發,由法華人孟託邦指揮戰鬥,清軍騎兵面對強敵毫不畏懼,一度衝破英法聯軍的防線。戰爭從上午7點打到中午12點,戰鬥十分激烈,最後以清軍傷亡過半,而英法聯軍只有12人陣亡。據俄使伊格對此戰的估計:清軍損失超1200人,清軍自己估計損失為3000人。

    用英法聯軍的話來佐證這次戰鬥的慘烈:

    1,法國議員們反對法皇給回國後的法軍將領孟託班更多的獎勵,認為:“這是引人發笑的戰爭”。並說:”我們只有12個人被打死,不值得再給他更多的賞賜”。

    2,法國遠征軍中尉保羅.德拉格朗熱對清軍騎兵描述:“炮彈和子彈無法徹底消滅他們,騎兵似乎是從灰燼中重生。他們如比頑強,以至於一時間會衝到距大炮只有30米的地方。我們的大炮持續和反覆地排射,炮彈在他們的左右飛馳,他們在炮火中倒下了”。

    3,法國軍官吉拉爾在《法蘭西和中國》中說:光榮應該屬於這些好鬥之土,…他們沒有害怕…甘願為了大家的安全灑下自己的熱血”。“儘管他們呼喊著前進,勇猛地反覆地衝殺,還是一開始就慘遭失敗,然而,他們頂住了使他們慘遭傷亡的強大火力”。他們“寧願一步不退,勇敢堅持,全體就地陣亡”。

    4,保爾.瓦蘭在《徵華記》中說:“華人…他們沒有一個後退,全都以身殉職”。

    八里橋的戰鬥說明:落後就要捱打,弱國無外交!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北京有完善的防禦體系,燕山、軍都山等山脈連城一體,長城分列其間,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北京就成為北地防禦的重要節點,以後歷代都在不斷加固防線,完善城防。

    在冷兵器時代,北京防禦方向都是漠北來的遊牧民族的侵擾。後來,遊牧民族勢大難制,有經略中原意,北京成為首都,在遊牧民族是要北制漠北,南控中原,取其地利兩便。明朝遷都北京,則是要以北京為中樞將全國的軍政資源集中起來支援九邊防禦。

    (長城不是防禦海上侵襲的)

    北京在陸地上,易守難攻,在海權時代之前的冷兵器時代,這一點被屢次驗證過。

    1860年8月1日,英法聯軍登陸天津北塘,揭開戰幕。這一次,英法聯軍從海上而來,中國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經驗都不管用了。清王朝的海防還停留在對付海盜的水平,而英法聯軍卻有萬人之眾。這些人經過克里米亞戰爭的洗禮,軍隊的裝備、組織、作戰水平都已經近代化,作戰效能大幅度提升。因此,清王朝的舊式軍隊可以在1858年擊敗太平軍北伐軍,可是卻發現英法聯軍太難打了。

    1860年8月21日,天津大沽失陷。僧格林沁統率蒙古馬隊七千、步兵萬餘名,從天津撤防退至通州、八里橋一帶,準備與英法聯軍進行野戰。從天津到北京的距離很短,軍隊很難施展開來。由於是背靠皇城,清王朝的軍隊也不敢進行大開大合的運動戰。萬一弄險失敗,京城失陷,僧格林沁百死莫贖。所以,清軍從野戰的一開始就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他們打不起來野戰,甚至連積極防禦都做不到。

    (馬背上的也曾經是殺神)

    1878年的阿富汗人面對英軍,巧用地利,給英軍制造了大量傷亡。可是,英華人非常順暢地就攻下了阿富汗首都,逼迫阿富汗人簽訂了和約。阿富汗人已經沒有了政治包袱,全民皆兵,打的是人民戰爭。

    在1860年9月,清王朝與英法聯軍談判破裂,英法聯軍繼續往北京進發,在通州打了一仗後,來到八里橋一帶,這裡距離北京只有15公里了。清軍已經無路可退,後面就是京城。騎兵的優勢在於出其不意的快速突擊,可是在八里橋戰場上,騎兵卻在一開始就被用做了戰場衝鋒,因為清軍的武器太過簡陋,遠距離對射,根本打不著人家,只能被動挨打。步兵衝鋒更不現實,只能利用騎兵的突擊能力,打亂英法聯軍的陣型。

    這是清軍的背水一戰,所出動的也都是清軍八旗精銳,是清王朝看家的軍事武裝。僧格林沁統率的清軍共計達30000人,其中蒙古馬隊共近10000人。平原野戰,本來是騎兵看家本領,可是在英法聯軍早已發展出剋制騎兵的戰術,清軍騎兵面對英法聯軍排炮毫不畏懼,一批一批衝擊。騎兵作戰,向來有透過氣勢壓垮對方步兵的作戰意志的傳統,因此野戰衝鋒幾乎不可避免。

    因此,雖然是主場作戰,但是實際上是英法聯軍佔了地利之便。他們躲在了拒馬後面,挖掘了壕溝,用槍炮來應對悍不畏死的衝鋒。戰鬥持續進行了1個小時,清軍幾乎可以成功了,他們一度衝鋒到英法聯軍指揮部50米的地方,斃傷敵軍多人。最後戰馬在槍炮聲中受驚亂跑,反而將自家的陣營衝散了,清軍後續乏力,最終敗退下來,重新組織陣型。

    (英法聯軍由義務兵和職業軍官團組成)

    南路法軍則以主力進攻清軍的步兵,僧格林沁見狀,派遣退下來的騎兵部隊快速衝過英法聯軍的連線部,切斷兩支軍隊的聯絡,然後用步兵包圍敵人,發起近戰。

    清軍的設想沒有大錯,如能奏效,也能七分把握。如果運氣好一點的話,能夠近身肉搏,也堪一戰。可是因為步兵主將勝保受傷離場,僧格林沁的騎兵獨木難支,最終失敗。

    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的表現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過錯,他們英勇異常,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裝備的落後。敵人可以打的著清軍,清軍卻打不著敵人,無奈之下只能冒死衝鋒,捨身近戰。

    至於《三十六計》,清軍由於背靠皇城,哪兒還敢隨便使用計策?

    至於戰術,則是根據裝備進行調整的,英法聯軍的戰術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形成的,與他們的先進裝備相得益彰。清軍的戰術也是冷兵器時代的常規水平發揮,沒有什麼可指摘的。這是軍事代差,不關乎戰術。

    (落後就要捱打)

    十九世紀歐洲的近代軍隊在面對世界各地的封建軍隊作戰時,都有不少壓倒性的勝利。葡萄牙人還曾經用180人擊敗了印度10萬人的圍攻。

    勇氣可以當然可嘉,在八里橋戰役之後,很多外國傳教士寫傳記時,也在讚歎這種勇氣,甚至說,如果他們裝備的是同樣的武器,不敢相信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同樣的感慨,還有如果當年在北韓的戰場上,我們裝備的是同樣的武器,會發生什麼什麼樣的事?精神原子彈炸不死人,在物質世界,落後就要捱打,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 3 # 晨風中起舞

    我認為八里橋之戰代表著一個以騎兵衝鋒加冷兵器和大炮鳥槍為代表的熱兵器時代的結束與開始。工業革命後,伴隨著蒸汽機的發明,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開始了偉大的軍事變革。火炮射程越來越遠,軍艦越來越堅固,槍械也日益精細。這一切都是先進的社會生產力所賜。而反觀中國,自滿清入祖中原以來,閉關鎖國,妄尊自大,目空一切已到了十分可笑的程度,清乾隆年間,馬格爾尼曾率使團訪華,當面呈送過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大炮和槍械模型,但自勢甚高的乾隆只是把它當成了奇巧異物,隨便看兩眼便扔在了倉庫,絲毫沒有任何提高國防實力的緊迫感。以至於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八旗和蒙古軍隊仍然以大刀長予騎馬衝鋒,戰術戰法和當年明清交戰時沒有任何差別。不失敗天理難容。

  • 4 # 中國歷史探索者

    兩百多年的養尊處優,都養廢了。

    滿八旗的騎術糟糕,弓箭也拉不動了,為了省力全用火繩槍代替,進攻是分批進攻,每批兩三百,類似於騷擾,放一槍就要再跑回去重新裝彈,而且打不準。不過因此傷亡少,兩百左右就退了。

    蒙古八旗都是牧民,弓箭拉力遠不如兩百年前,傷害小射不準,馬匹也缺乏專業訓練,聽到槍炮聲就驚了。蒙古八旗採用繞圈射箭的方式,英法聯軍命中率也不高。

    滿蒙騎兵都沒帶長矛等近戰兵器,完全放棄了白刃格鬥,真是奇葩,最後是被一千印度騎兵近戰突擊驅散的。

    接下來滿清步兵被這一千騎兵逼臉,一鬨而散,傷亡更多來自自相踐踏。

    也就是英法聯軍最後靠白刃格鬥打跑了滿蒙八旗。戰後英法聯軍在戰場上清點出清軍屍體一千多具,剩下的都逃了,滿清自己估計是三千傷亡。

  • 5 # 1143160127吳世金

    在學習這段近代歷史的時候,歷史老師在發揮個人感嘆的同時,激情和悲憤,緊扣學生的心旋,歷史是殘酷的,沒有如果的假設!

    統治者的腐敗,不切實際的夜郎自大,速戰速決的戰略指導思想,註定了清王朝的失敗,奏響了滅亡前的哀鳴!

  • 6 # 劉一千五

    熱兵器的出現,就宣告了冷兵器的崩潰。

    中國的四大發明裡的火藥,在它誕生的地方沒有被大規模地提高使用,反而在歐洲得到廣泛使用和精心改造提升。對於新興的資產階級用來徹底打敗歐洲封建地主武裝的十字軍起到了巨大作用。這就是一個用熱兵器戰勝冷兵器而勝利的典型事例。

    中國清朝末期的閉關鎖國,在世界上都在振興並以槍炮轟開殖民路的當口,依舊使用冷兵器作戰,這不能不說與被動挨打有極大關係。

    八里橋作戰,在裝備上,我人就差了一大截,他們差不多使用格鬥甪的冷兵器,而對於則是洋槍洋炮。即使將軍,士兵同仇敵愾,奮勇衝烽,無奈炮火子彈實在比大刀弓箭更有殺傷力,這一冷一熱,就註定了戰鬥的結局了,與林泌的絕死衝鋒,有無陣法又有多大關係?蒙古鐵騎再厲害,碰上槍彈炮火轟擊,也必成"炮灰"。

    宋元以後的軍工科技,幾乎沒有發展出象樣的中國的熱兵器,始終是祖傳的冷兵器的一種附帶產品。所以,碰上外族侵略的炮火堅船,幾乎均是失敗,這是冷兵器的悲劇,更是軍事工業落後而捱打的慘痛教訓。

  • 7 # 朱哥哥168425860

    任何戰術都是以技術為基礎的,脫離技術談戰術無異於痴人說夢。當時的英法聯軍已經完全掌握來福槍、阿姆斯特朗大炮,發展出了完整的戰術體系對付騎兵。而清軍與200年前沒有本質的不同,甚至更差!

    以先進軍事技術為依託,發展出全新的、完整的作戰體系,必然淘汰舊的軍事體制

  • 8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如何評價八里橋之戰?僧格林沁只懂得決死衝鋒,完全沒有戰術可言,為何蒙古騎兵退化得如此嚴重? 其實,八里橋戰役是配合出現了問題,而不是蒙古馬隊只會正面硬衝。

    清軍的計劃是,僧格林沁首先發動馬隊衝鋒,隨後,勝寶和瑞麟的步隊從兩翼發動排槍前進,在後面的炮兵部隊給予僧格林沁的馬隊以火力掩護打擊英法聯軍的步兵排槍佇列。在整個戰線上,清軍出動了3萬步騎兵主力。

    僧格林沁的騎兵排列出5000米的陣列,側翼和後面則是清軍步兵和炮兵。其實,清軍擺出的戰陣,可以說是清軍200年來百戰百勝的一種打法,那就是紅衣大炮掩護馬隊直接發動衝鋒。

    對方多麼堅強的陣列都會被大炮轟開,隨後騎兵衝進去肆虐對手。但是,清軍炮兵這次把距離設定的遠了,所有炮彈都打到了英法聯軍的身後,沒有一發命中。如果是平時,清軍炮兵再調整一下距離就可以了,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是,這次的對手是英法聯軍,而且還配備了阿姆斯特朗後膛野戰炮,很快英法聯軍炮兵群開炮了。立刻壓制住了清軍炮兵,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瞬間就變成了沒有火力掩護下的強攻。

    很快,蒙古馬隊發現了英法聯軍陣列的空隙,隨後,蒙古騎兵衝進這條空隙,準備進行穿插包圍。但是,聯軍的大炮立刻封鎖了這條通道,最近的時候,聯軍大炮直接炮擊了30米外的蒙古馬隊。

    聯軍幾個炮兵群從兩翼和正面連續打垮了蒙古馬隊。蒙古馬隊撤退以後,聯軍的槍騎兵出場了,這是一場真正的槍騎兵佇列衝鋒,幾個炮兵群直接提供火力掩護一舉打垮了清軍留在戰場上的2萬步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皇馬現在還能進到歐冠淘汰賽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