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永科38

    謝邀請。根本辦不到!①當年劉邦勝項羽,是在項羽走向衰弱劉邦走向強盛的時期,又有韓信出兵燕趙之地側擊項羽。其主戰場在現在的河南省滎陽一帶!②諸葛亮面對的是幅原遼闊,兵多將廣的魏國。以兵微將寡的西蜀對國力強大的魏國,防守尚可,進攻只能是勞民傷財!③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說諸葛亮難以取勝,一是天時不好,最主要是地利方面處劣勢!出兵岐山轉戰千里,大都是魏國邊郵之不毛之地,人煙稀少,糧食鮮薄。每次出兵,大都因缺糧,無功而返!蜀利在速戰,魏知其少糧利在不戰,以逸待勞!這在戰略上,蜀國就未戰而先輸了三分!別說打不下西安,打下了西安,尚有三關,離中原地區仍很遠!由上可知再有二十年,蜀國很難統一天下!

  • 2 # 憶水千萬山

    我認為諸葛亮多活二十年,最多保持住三國鼎立的局面而己,其一:從經濟基礎上來說,曹操在北方開展屯田制多年,為曹魏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在三國之中,蜀漢政權所佔地域最小,綜合實力最弱,所以諸葛亮為什麼六出祁山伐魏,他應該是認為最好的防守是進攻,但卻在一次次的進攻中徒耗國力,明知不可為而為,就像後世的蘇聯同美國冷戰一樣,蘇聯最後拼過美國了嗎?同樣,蜀國是拼不過魏國的。其二,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同魏國的競爭中,蜀國的人才是處於逐步調泠的過程,而魏國由於有曹操前期的唯才是舉的政策,不斷湧現年輕人才,後來滅蜀的鐘會,鄧艾等等,蜀國後來就沒有太拿得出手的人才。這還是人才培育機制出了問題。其三蜀國內部團隊組合分為幾部分,一部分為劉障舊部,一部分為劉備從荊州帶入西川,還有其他來源,這些組合沒有形成合力,並不能一致對外。這就是諸葛亮不能滅魏的原因。

  • 3 # Andaylee

    這個問題屬於歷史假設,該從真實的情況來論述。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都是國力的比拼,國力差太遠就算佔得一時的上風也難以達到最終目的。而國力的比拼無非就是軍事力量、後勤的比拼,我這裡只對軍事方面分析。

    冷兵器時代的軍事力量相當大比例指的就是軍隊數量,蜀漢滅國時兵力十萬左右,曹魏在雍涼有數萬軍隊,長安也有數萬兵力,可以說,在蜀漢北部邊界的兵力就與蜀漢全國兵力相當。此外,在揚州、荊州方向上還有十幾萬兵力。在幽、並方向還有防禦少數民族的數萬軍隊就算不能輕易南下還有一隻重要軍隊,就是拱衛三都的重要重鎮宛城的二至三萬精銳部隊,還有京畿衛戍部隊,總體來說曹魏全國兵力有近三十萬至五十萬左右可以用於蜀漢方向的最少有十萬至十五萬左右,這樣的軍事力量對比,不是諸葛亮多活幾十年就能消化的。

    其次是兵源。蜀漢投降時戶籍94萬,但這數字並不準確。大量的佃戶和墾荒者戶籍都未計算在內。漢末全國比較安定的州郡只有荊州和巴蜀,黃河流域大量難民逃入這兩州造成了實際的規模性民族遷移,這就是後來蜀漢佃戶和墾荒者的最大來源,蜀漢投降時準確的人口應該有300萬-400萬左右,但這些人並非都能轉變成兵戶。佃戶和墾荒者的生活依靠就是土地上的作物收成,佃戶的壯勞力一旦變為軍人全家的存活都會成為問題,因為他們和普通兵戶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土地所有權,兵戶的土地屬於自己,有更多的餘地可以轉圜個別壯勞力的缺失,而佃戶沒有這個餘地。而墾荒者需要的是生存下去,更缺乏參軍的意願。而更重要的蜀漢成為兵戶有一套規範,不是任何人都能享受到兵戶帶來的稅負減免的。

    再次是人才,這點我不想繁述,人才輩出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在曹魏腹地,更有太多的文章分析曹魏的人才儲備,諸葛亮只是一個人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如果沒有北伐,做好守備蜀漢存續百年應該也是有可能的,但蜀漢存續的立國之本就是消滅曹魏,可以說,蜀漢從立國開始,已經註定了滅亡的結局。

  • 4 # 晨心花語

    不能,雖然很多人推崇諸葛亮,但是蜀漢和曹魏的實力放在那。2國已經形成固定的運作模式。已經不能算是一個國家了,但是蜀漢實力僅是曹魏的4分之一,甚至更少。如果曹魏這邊不出大問題蜀漢翻盤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歷史上確實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案例。但是不難發現這些案例不適合曹魏和蜀漢的情況。

    首先我們從二者實力來看蜀漢人口九十餘萬加上軍隊官員也就一百萬冒頭(雖然有很多隱形人口但是曹魏也是同樣的情況,甚至曹魏比蜀漢更多,這裡不做計算)而曹魏則擁有四百餘萬人口,在三國那個以冷兵器互毆的時代人口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個國家的實力強弱,因為有人口才能收到稅,才能徵召更多的軍隊,才能有更多的勞動力這方面魏國佔優。

    其次蜀漢軍隊僅僅只有10萬人,曹魏軍隊則有四十多萬人。軍隊數量多寡一定程度上也反應軍隊的實力。但是當時魏國和季漢二者軍隊的軍事素質基本持平,所以從人數上來看魏國佔優。誠然很多人會說魏國不可能把所有的軍隊全放在季漢這邊因為魏國還有北方遊牧民族和東南吳國這兩個敵對勢力需要防守。但是我要說的是有魏以來北方的遊牧民族已經被曹魏打趴下了,曹操時代的北征已經將北方遊牧民族打的服服帖帖,讓他們不敢南望。還有吳國孫權沒有打到北方的實力吳水軍強,季漢步軍強,曹魏騎兵強這是三者的軍隊基礎。所以東吳僅僅是和曹魏玩堅壁清野的遊戲,所以魏國在東吳和北方放的軍隊應該不多,大部分兵力應該是機動的。有鑑於此在兵力方面魏國佔優。

    第三季漢和曹魏的內部,曹魏還未建立時候實行的九品正中制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魏國內部世家大族和曹魏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雖然後曹睿時代出現了司馬懿奪權成功,但是曹魏內部並沒有大的動盪。季漢則不同內部矛盾只是在劉備、諸葛亮等政治強人的強力手段下壓制下去了。東州派、益州本土世家,荊州派三者互相打擊,這也是為什麼李嚴見諸葛亮北伐形式大好就開始不發糧草拖後腿的一個原因。

    第四季漢和曹魏的人才儲備,曹魏因為人口眾多所以在三國後期人才較季漢、東吳多(如魏國軍事方面有鄧艾,鍾會,杜預,羊枯 ,司馬氏的司馬師,司馬昭等等季漢在後諸葛亮時代軍事上有的僅僅是姜維,吳國軍事上僅有陸抗)。

    第五雙方領土的對比魏國佔東漢北方冀、幽、並、青、司隸、徐、雍、兗、涼及荊州北部。季漢僅有益州一地,領土面積和資源不可同日而語。

    第六季漢和曹魏決策者。季漢是劉備-劉禪,但是劉禪時代分為諸葛亮費儀董允郭攸之蔣碗姜維。而曹魏是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奐但是從曹芳時代就被司馬懿奪權成為傀儡。

    綜上所敘季漢翻盤可能性幾乎為零,只要曹魏方面不出大的亂子就可以穩贏季漢。

  • 5 # 加州陽光52

    不可能!蜀漢國力弱,想與中原對峙,難度極大。加上連年用兵,導致國力空虛,偏安一隅是最好的結局了,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 6 # 使用者967285739808

    這個問題永遠都沒有答案 歷史沒有如果 還有 現在很多人說諸葛亮才能不高 但是看清楚諸葛亮他不是謀士 諸葛亮最高的才能是政治而非軍事 在你們以諸葛之短去比他人所長的時候 諸葛亮就已經牛逼的不行了 是諸葛亮提供的戰略部署才讓劉備三分天下 劉備一個純一無所有的人 最終諸葛亮帶他三分天下 三國論才能無人能出其右

  • 7 # 一斗書生說歷史

    諸葛亮死於234年,如果他多活20年的話,可以活到254年。我們可以考察一下,254年之前,對諸葛亮和蜀漢還有什麼好機會?

    244年,曹爽為樹立在朝中威信,大舉進攻蜀漢,在漢中興勢被蜀國鎮北大將軍王平所敗,糧草也供應不上,大批騾馬死亡,曹爽只能撤軍。在撤軍過程中,被蜀軍截擊,魏軍死傷保重。如果諸葛亮在世,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勝利,扭轉西線魏蜀力量對比。

    249年,曹魏內部發生高平陵之變,司馬懿把曹爽趕下臺。當時西線二把手徵蜀護軍夏侯霸叛逃蜀國。如果諸葛亮在,有可能利用曹魏內部生變的不穩局勢,加上夏侯霸的帶路,取得一定的戰果。

    251年,曹魏的淮南發生第一次叛亂,太尉王凌與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後病死)掌重兵於淮南,謀立楚王曹彪為帝。被人告發,司馬懿親征淮南,王凌投降,服毒自盡。如果諸葛亮還在的話,有可能利用曹魏內部危機,發動攻勢,打司馬懿東西難兼顧。

    251年,司馬懿平定淮南叛亂回來,就病逝了。當時曹魏內部也不太平,反對司馬氏的力量不小。這時候,如果諸葛亮乘機出兵,可能也會有機會。

    當然,最好的機會是諸葛亮去世後23年,257年的淮南第三叛,諸葛誕叛亂。雖然這次叛亂髮生在諸葛亮去世20年後,但因為這次機會實在太好了,還是值得一說(255年的淮南第二叛,毌丘儉、文欽叛亂就不贅述了)。

    諸葛誕叛亂,是淮南三叛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諸葛誕舉兵時有淮南和淮北郡縣屯田的十餘萬軍隊,還收納了揚州新歸附的敗兵四五萬人,備足了一年的糧食,可謂兵強馬壯。東吳也派出全懌、全端和朱異等兩路援軍,人數達數萬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昭動員了二十六萬兵馬去對付淮南第三叛,打了將近十個月。

    當時,姜維“率數萬人出駱谷”,可是曹魏方面以司馬望守長安,以鄧艾守隴右,都採取堅守不出的政策,姜維也無計可施。如果諸葛亮還在的話,有可能更好地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是,不管怎麼說,蜀漢的實力和曹魏是有巨大差距的。曹魏的西線守將也是人才輩出,司馬懿之後有郭淮、陳泰、鄧艾,都不是好對付的角色。所以,即使諸葛亮能多活20年,他把握機會的能力高於姜維,但最終能否實現質的突破,幫助蜀漢打敗曹魏,那真還得看運氣。

    如果諸葛亮多活20年,他也不過73歲,基本和司馬懿同樣壽命,在理論上是可能的。

  • 8 # 想和世界聊聊

    首先說在那個平均年齡40來歲的時代,諸葛亮50多歲去世是一個很正常的年齡。

    不過如果諸葛亮多活20年,會發生什麼呢。那不妨讓我們看看諸葛死後的二十年,三國都發生了哪些事。

    首先是諸葛死後第二年(235年,諸葛亮234年去世),因為頭一年蜀國在五丈原的屯田和魏國消耗,這一年魏國關中糧食短缺,需要從其他地方調糧來度過難關。同時之前一直勵精圖治的魏明帝曹叡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開始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調司馬懿回朝,準備對付後方的心腹大患遼東公孫淵。

    然後在諸葛去世5年後,這幾年縱慾過度的曹叡一命嗚呼,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

    然後司馬懿再敗東吳,249年發動高平陵政變,弄死了智障的曹爽,架空了曹氏。

    然後司馬懿251年去世,司馬師即位,淮南一叛,平叛後先敗東吳,再勝東吳,於254年行廢立,淮南二叛。

    所以可以看到234年諸葛去世之後,從近的說,可能改變了五丈原之戰的結果。五丈原司馬懿是因為判斷諸葛亮快死了,才堅守不動,說白了還不是因為拉開陣勢打,真的是打不過。而諸葛亮如果不死,在關中糧食消耗的如此厲害的情況下(還被蜀國佔了一大片地方屯田),司馬懿一定不敢跟蜀國繼續消耗下去,而只要打上,可以說司馬懿是一定打不過三國的頂級軍事家諸葛亮的,那麼司馬懿一旦打輸,魏國輕則被割裂雍涼,重則被打出關中。然後傷筋動骨的曹魏一定會增兵和蜀國決戰,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說不好了。

    如果從長遠說,諸葛亮退兵而未身死,曹魏也未必敢動遼東,那麼司馬懿將被一直耗在西線,即使曹叡死了,也未必敢調他回去輔政,那麼高平陵很可能不會發生,但按照曹爽那個智商,他搞事情幾乎是必然的,所以魏國還是要亂一下,而沒有司馬氏制約的曹爽,很有可能會把內憂外患的魏國徹底搞崩掉,而那時候諸葛亮就可以施展他的雄心壯志了,不過吳國也有個同樣有雄心壯志,還更年輕的大侄子諸葛恪,加上缺少了穩定北部屏障虎視眈眈隨時南下的遊牧民族,到時候可就真的熱鬧了,可能十六國時代會提前到來。

    所以諸葛身死,是絕絕對對的改變歷史發展的大事件,但好像又改變不了歷史的大方向。哦對了,還要補一句,曹叡開始吸毒建宮殿搞女人,也是在諸葛亮死之後,如果諸葛亮一直不死,也許曹叡也不會那麼早死,曹叡不死,再好好培養個接班人,估計魏國統一的結局變動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司馬還不可能有機會架空曹氏,曹爽這個傻缺可能未必有機會登上魏國的權力中心。

  • 9 # KanChen

    很遺憾,大機率來說,是不可能的,從國力對比和人才儲備來說,魏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更強大 可變因素只可能說吳國與蜀國不顧一切聯手一搏,可能性極小,且吳國攻略魏國戰績一直很差,東南魏國以樊城為中心經營多年,且吳國內部政治鬥爭一直激烈,只能尚且自守。 另外考慮魏國政局動盪,但若諸葛不死,魏國起碼也會依賴司馬家族抑或其他世家大族進行對抗,外有強敵情況下,政變機會很少,後期鄧艾與鍾會屬於蜀國國力已經衰敗,甚至不如諸葛時期。

  • 10 # waterworld

    是有可能的。當時無人是諸葛亮對手,諸葛亮北伐,多次因為糧食問題撤軍,最可惜的是第四次。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已經找到了解決糧食的辦法。那麼諸葛亮有可能不斷蠶食佔據隴西,佔據隴西之後,蜀漢的地盤人口馬匹就與秦國差不多了。要知道秦漢兩朝都是從西向東統一全國的(不懂的人總以為是從北向南統一),因為大多數情況,秦國的地盤在國力弱時防的住,強時東出佔據更多地盤。

  • 11 # -誰沒有點過去

    除非司馬懿比他早死15年,應該還是有一點機會的,但也只是說有一些機會,並不能保證一定能。如果荊州沒丟的,龐統沒死的話,就肯定可以一統天下

  • 12 # 魔獸世界紀檢委

    不可能,古代打仗說實話打的就是人,北伐本身就是消耗戰,誰人多誰就會獲勝,蜀國彈丸小國,兵是有數的。連年北伐人只會越打越少,最後剩下光桿司令。

  • 13 # 叢中笑6603

    如果單從軍力征戰的角度去看,可能維持不了這麼長時間,但是從變化的角度去看,則是有可能的。

    諸葛亮北伐中原,有幾個原因。一是實現劉備的囑託。二是擴大蜀國版圖。三是表達自己鞠躬盡瘁之意。四是讓劉禪不感到自已對他的威脅。

    如果單從軍事的角度,北伐中原千里之外,糧彈兵員輸送困難,錢糧消費巨大,加上魏軍的節節抵抗,雖然諸葛亮神機妙算,步步為營,然蜀軍經不起長期的消耗,同時,蜀國內部也會出現不同看法,諸葛亮和李嚴的矛盾就是一個例子。

    但是,如果諸葛亮以武力屯兵邊境,迫使魏國內發生內亂,而乘機攻之。如發生象司馬懿殺曹爽這樣的變化,魏國內部大亂,君臣相互廝殺,此時,諸葛亮進兵,情況就不一樣了。

    如果曹爽不是紈絝子弟,而是經過歷練的人,他就不可能被司馬懿騙進城去,而遭誅殺。要麼曹爽殺了或廢了司馬懿,要麼曹爽持兵符徵召全國軍隊攻擊司馬懿。那時,魏國就危險了。

    這樣,不要20年,諸葛亮就能結束北伐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諸葛亮六出祁山,也算是盡力了。

  • 14 # 燦爛風聲p

    那要看情況,在很久以前可是百戰百勝,甚至是劉禪繼位到諸葛亮去世這段時間仍然還是百戰百勝,所以說,如果,諸葛亮多活二十年,只要可以在這段時間滅掉魏國,這個機會不容錯過。

  • 15 # 懵懂的實習生

    應該是辦不到的。

    諸葛亮的歷次北伐其實已經到了窮兵黷武的地步,論人口論綜合實力,僅僅擁有益州地區的蜀漢其實很難與魏國競爭。諸葛亮的歷次北伐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防守。

    歷次蜀魏之間的戰爭,蜀漢已經傾盡了全力,魏國只是動用了一路人馬,這樣的戰爭其實對蜀漢更加不利。

    蜀漢獲得勝利的唯一途徑可能就是魏國的內亂了。

  • 16 # 羊毛大帝

    首先諸葛亮是人,不是神 也沒有演義中描述的那麼精於算計,料敵千里之外。

    古代戰爭,打的同樣是綜合國力

    不過最直觀的體現還是地盤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寡。蜀國地勢險要,可以少打多,並且可以憑藉道路險阻大大抑制魏國的進軍速度,可以憑關而守,有效的進行應對,但是險要的道路也阻礙了自身的出兵,大大增加了糧草運輸難度和消耗數量。

    而在這種量級的戰爭中,如果不是武將素質差距懸殊,比如白起遇到武大郎這種,區域性戰爭的勝負並不能直接扭轉國力的懸殊,根據一些資料顯示,蜀國總人口也就100多萬,而魏華人口約500萬,土地面積魏國約為蜀國的2.3倍。這些資料有什麼作用呢?很簡單,人口意味著兵源和稅收,意味著人才產量,土地意味著糧草。真的打起仗來,兵源和糧草才是實打實的,如果不是白起遇到武大郎,區域性勝負很難改寫這種國力的碾壓局面,除非爆發舉國之力層面的會戰,但是這是不可能的。蜀國要提防吳國和南方蠻族,三國鼎立,很難有舉國之力的全面會戰,那麼長期的拉鋸戰,單憑逐步蠶食,蜀國面對魏國國力的優勢,基本上做的都是徒勞無用功,更何況魏國在人才方面,後期也是全面壓制蜀國。

    所以,蜀國自保都尚且艱難,何談滅魏。

  • 17 # CMEFRDH

    不可能的事兒!千里迢迢要去侵略別人,糧草問題怎麼辦,那是在燒錢,自己又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大將,不是有句詩叫“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諸葛亮是不自量力,一意孤行。

  • 18 # 北海建木

    根本辦不到,用武侯自己的話說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漢末近百年的分裂,一代新人換舊人,魏蜀吳相繼自立。民眾對於復興漢室的思想沒有那麼強烈。

    地利。天下版圖十有七六都在曹魏手上。益州雖然也是天府之國,但人口基數低,參軍的人少,出人才的機率也小。蜀漢能存活主要是偏安一隅,易守難攻。如果再擴大版圖,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極大的。

    人和。最重要的來了,士族與寒族的矛盾,益州集團與荊州集團的矛盾。在那個時代,別說給諸葛亮多活20年,再活50年也解決不了階級鬥爭。

    綜上,諸葛武侯雖然驚才絕豔,披肝瀝膽,也只能順應歷史潮流。

  • 19 # 逝去的青春75493449

    打仗拼的是國力,蜀漢偏於一偶,其安要何以苟存,只能依靠山險之地拒守,曹魏佔據中原,基礎雄厚,就算諸葛亮在活二十年,能熬死司馬懿,也不能統一中原

  • 20 # 滷味培訓郭廚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

    別說多活20年了,就算多活100年也不可能。

    因為蜀道難於上青天,不管是出,還是進都是一樣。

    首先,從軍事角度來講蜀國用軍最大的問題就是運輸不方便,糧草運輸一直是古代戰爭最大的問題。

    其次,諸葛亮多次失敗的原因,最主要一點也是最關鍵一點不是失敗於敵營,而是來自於內部的問題,季漢朝廷已經不能容忍諸葛亮在無休止的征戰中架空皇權了。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現實問題,諸葛亮本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失去一代頂級謀士的精準判斷力,戰場變化瞬息萬變,不僅考驗腦力也考驗體力。所以諸葛亮再活20年也不過是一個智慧的老人罷了。

    當然,這個前提是,他是人,不是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會有哪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