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定郡小書生
-
2 # 文化百說
三國中,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關係向來備受爭議,有人認為他倆各為其主,是戰場上的宿敵,也有人說他倆胸懷大略,惺惺相惜。但正如作者所提,他倆有沒有可能早就互相認識,暗中合作呢?我認為他倆三顧茅廬前應該有可能是認識的,至於無間道,根據《三國演義》裡的描寫,線索似乎有些不夠。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第一智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人物刻畫可謂深入人心。那麼可想而知,他的老師應該也是一位厲害人物,史學上一般認為水鏡先生是諸葛亮的老師。水鏡先生本名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為人清高低調,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之大才。這裡我們注意到,水鏡先生竟然是司馬姓氏的,我們不由地會想到,他會不會和司馬懿家族有關係?
司馬家族是河內的名門望族,其祖宗司馬卬,是秦朝末年的一位起義軍將領,跟隨項羽一起攻打關中,立有戰功,被項羽封為殷王,領地河內,自此司馬家族就開始在河內生根發芽,逐漸發展壯大。而司馬懿的曾祖父司馬量,官拜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官拜潁川太守,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司馬家族的勢力已經滲透到了豫章和潁川兩郡,那我們不免懷疑,司馬徽很有可能就是司馬家族在潁川留下的一顆重要棋子。但是,光憑這一點似乎還不足以說服大家,再細細分析下,司馬徽曾誇鳳雛、臥龍乃治世之才,得一而可安天下。於是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也不負眾望,於隆中計定三分天下,確定了主要戰略方針。可後來,龐統也來投靠劉備了,助劉備攻克益州,有了立國之本。鮮為人知的是,龐統也是水鏡先生的學生,兵法謀略不遜諸葛亮,可一山難容二虎,龐統終究還是在落鳳坡殞命,《三國演義》裡說這是一個意外,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是水鏡先生有意為之。還有一次是,陸遜被諸葛亮困在八陣圖中,眼看他誤入死門,命將休矣,關鍵時刻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出來幫他破了此陣,說是老夫平生好善,我真是服了,諸葛亮早前還特地叮囑他岳父,以後會有人入此陣,萬不可救他,可如今黃承彥卻置之不理,不得不讓人心生懷疑,一查資料發現司馬徽和黃承彥乃是至交好友,估計是司馬徽安排的後招,不想讓吳國這麼快就亡國。
記得三國裡面,徐庶也曾舉薦過諸葛亮,並不只有司馬徽一人,後來一查,發現司馬徽和徐庶也是至交好友。細思極恐呀,不知你們是否發現,很多潁川的名士都和司馬徽有者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且都是劉備這一陣營的,他們就好像是一個集團,是一個圈子,而司馬徽就是這個圈子的建立者與核心。再來說說司馬懿,他的老師史學上一般認為是胡昭。胡昭字“孔明”,同樣是潁川人,和司馬徽是同鄉。這就更有意思了,兩人都是名流隱士,兩人的弟子都是雲起龍驤之前,說他們之間不認識,鬼都不行信!而且諸葛亮字孔明,和胡昭竟然一模一樣,晚輩用長輩的名字,如果不是關係很好,又怎會如此行事?最令人驚訝的是,司馬懿最有出息的兩個兒子分別是司馬師、司馬昭,拋開姓氏只看名,組合在一起就是“師昭”,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恩師胡昭”,敢不敢這麼巧合!胡昭常年隱居,卻名聲在外,而且還是書法家。袁紹全盛時期,曾力邀胡昭加盟,曹操興起後,也曾多次相邀,但胡昭都委婉拒絕了。
這些身世和背景說明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淵源所在,而從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正面交鋒來看,我們也發現一些端倪。諸葛亮跟司馬懿的首次博弈是再西城,當時馬謖失街亭,司馬懿帥15萬大軍兵臨城下,諸葛亮無兵迎敵,心生一計,大開城門,於城樓上端坐彈琴,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諸葛亮用兵向來謹慎,這不像他的作風,而司馬懿其實早已識破了此計,但他還是退兵了,為何?倘若司馬懿此刻將諸葛亮斬殺,拿著他的人頭去找魏王邀功,自然是一等功名,為魏國統一漢中拔掉了一個最大的障礙,鋪平了道路,可諸葛亮死了之後呢,那我曹家還留著你司馬氏幹什麼?所以司馬懿他不敢,諸葛亮也知道他不敢,這樣做只是知會司馬懿一下,大家彼此心知肚明。而後諸葛亮出祁山,鋒出隴西,可寸功未立,倒是幫司馬懿除去了張郃這個魏國大將,而諸葛亮也沒有采納魏延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的計謀,錯失良機。
諸葛亮和司馬懿彼此師承同源,智謀相當,而又知根知底,誰也奈何不了誰,兩人都在耗著,都在等待時機。所以,諸葛亮不用魏延之計,司馬懿故意打敗仗,穿女裝,你諸葛亮可以罵死王朗,但是我司馬懿臉皮厚,你能把我怎樣?他們兩個都想一統天下,都在硬著頭皮熬,後來孔明累死了,司馬懿終究也沒攻打蜀國,悶了一段時間就回家養老了,把權力讓給了他的兒子們,自此,曹魏的政權都落入了司馬家之手。個人感覺,三國裡的紛爭像是司馬徽、胡昭、黃承彥等這些隱士之間的一場對弈。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在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三國時代,沒有手機、沒有網際網路,沒有發達的通訊設施和便捷的媒體介質,名聲只能靠口口相傳的年代,哪來的無間道?
司馬懿與諸葛亮的人生,在諸葛亮北伐前,就是兩條平行線,沒有相交的可能,兩人的人生軌道完全不同,如果沒有諸葛亮的北伐,估計兩人也就這樣過去了,永無交集。
司馬懿是司州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兩地相隔千里。
司馬懿的家族是河內望族,世代為官,其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懿本身共有兄弟八人,合稱“司馬八達”;諸葛亮的家族是琅琊望族,其父親諸葛珪官至泰山郡丞,所不同的就是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親。司馬家族與諸葛家族也沒有相交的可能。
司馬懿比諸葛亮大兩歲,由於家族的原因,司馬懿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按照士族的一般規律來說,就等著被推薦,然後毫無懸念的出來做官,步入仕途,在司馬懿23歲那年,曹操曾徵召司馬懿,可司馬懿不願意,想待價而沽。
諸葛亮8歲的時候父親去世,跟著諸葛亮玄到荊州投奔劉表,16歲那年,叔父諸葛玄也去世,16歲的諸葛亮承擔起照顧弟弟諸葛鈞和兩個姐姐的責任,在隆中一邊耕讀一邊學習,諸葛亮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諸葛亮透過在荊州聯姻,在荊州建立了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網。
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少年時期,一個在北邊的司州,一個在南邊的荊州,沒有交集。
劉備三顧茅廬前,司馬懿沒有出仕,估計是在家忙著讀書和結交各地士族人才,遊山玩水之類的,司馬懿在未出仕之前,他的父親和兄長是小有名氣的,至於司馬懿,只有南陽太守楊俊和尚書崔琰認為有大才。
而諸葛亮也在襄陽隆中過著半耕半讀的生活,還結交了不少朋友,比如徐庶、司馬徽等人,諸葛亮的人際關係和圈子僅限於荊州一帶,當時的襄陽是荊州的治所,而諸葛亮又在襄陽隆中隱居,因而結識了不少荊州地區的名流,就連劉表、蔡瑁等人,也能與諸葛亮扯上點親戚關係。
司馬徽是諸葛亮的朋友 ,雖然姓司馬,但是與司馬懿沒有一毛錢關係,司馬徽是豫州潁川郡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也是荊州名士,隱居在荊州的襄陽附近,並不認識司馬懿。
司馬懿在河內圈子,諸葛亮在荊州圈子,劉備三顧茅廬前,兩人雖各有才華,但基本上是沒有名聲的,除了各自小圈子中的人熟悉外,外人無從知曉,而兩人的小圈子中人也沒有相識的人,茫茫人海,沒有緣分很難相識啊!
諸葛亮出山前,連自已都不會知道將來是否投靠劉備?劉備可是在荊州待了七八年了,直到赤壁之戰的前一年,也就是劉備在荊州的第七個年頭,劉備才去找諸葛亮出山相助,這其中的時間差,劉備、諸葛亮在做什麼?無從知曉。
無間道是什麼?
無間道就是間諜大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爾虞我詐,整個事件就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子,而每個人都是棋盤上的一個棋子,對於司馬懿和諸葛亮這兩個毫無交集的人來說,完全沒有可能。
當然了,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當世豪傑,亂世英雄,作為敵對的雙方,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司馬懿都希望打敗對方,雖有惺惺相惜,但無兔死狐悲,就連所謂的空城計都是羅貫中編撰出來的的故事而已。
所以,無間道只能是天方夜談了。
-
4 # 華中之聲
諸葛亮隱居南陽臥龍崗時,交好的朋友幾乎全部是河南人
①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禹州)。東漢末年名士,有“水鏡先生”之稱。
②崔鈞,字州平,即崔州平,博陵安平人(今河北定州)。
④孟建,字公威,汝南郡人(今河南上蔡縣)。
⑤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人(今河南長葛東)。
⑥黃承彥,籍貫:沔南人 (今湖北仙桃)。
⑦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人(今安徽定遠)。
⑨孟建,字公威,汝南人(今河南上蔡縣)。|
-
5 # 祁門小謝
我記得上高中的時候看過一本小說,已經記不得名字了。
故事就是在講兩個士族公子博弈的過程。
一開始男主始終視對方為敵,直到大結局,他才知道他們兩人本來就是兄弟。
他們叫司馬瑜和司馬亮。
根據這兩個名字,找到了這本小說,方白羽的《智梟》。
其實司馬家族一直都在做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培養出卓略的人才,讓他們投身不同的政權或集團,這一切的一切,不過都是司馬家族的政治投資。
這些人才在不同的集團裡發揮著不同的力量,起初他們都有實力輔佐他們的集團走向成功。
這其實也是司馬家族內部的角逐。
終究會出現一個勝出者。
但不論哪一方勝出,都是司馬家族所選擇的集團。
是司馬家把整個天下玩弄於股掌之間。
他們想要江山易如反掌,他們想挑起紛亂也是唾手可得。
當朝代末世,江山不保,他們會再度派出他們的人選,重新主宰下一個王朝。
我們知道的張儀蘇秦,龐涓孫臏,司馬懿諸葛亮,其實都是他們這個家族派出的人才而已。
按照這個邏輯看,細思極恐。
諸葛亮,司馬懿同出一源,他們不過是投身不同的集團罷了。
為劉備論名士的,叫司馬徽。
東吳一方,也有諸葛瑾。
看起來就好像是司馬家族布的一個大局。
所以戰爭和廝殺,鮮血和死亡,政權的興衰存亡,都不會影響到司馬家族。
他們註定是獲勝的一方。
而三國時代,司馬未出之前,諸葛亮竟無敵手。
而司馬懿一出,諸葛亮竟然不再那麼耀眼。
因為他們兩根本就是同門,只爭輸贏。
當大局將定的時候,根本沒必要下完整盤棋。
所以題主認為的三國本就是無間道,在這種邏輯內的確如此。
他們兩選擇了一個政權,就只能義無反顧地成為對手。
這宿敵的命運,永遠無法逃脫。
----------丸-----------
回覆列表
不過根據《三國志》記載推斷,司馬懿與諸葛亮交鋒是在魏明帝曹叡太和開始的,此前二人沒有任何交集,也就不可能出現無間道的情況了。
證據一:諸葛氏雖然是琅琊郡望族,但是諸葛亮八歲就與弟弟諸葛均跟隨在豫章出任太守的叔父諸葛玄,之後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諸葛亮就一直生活在荊襄地區,最後在隆中隱居;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直到最後遇見劉備。也就是說,諸葛亮的圈子一直在荊襄地區,不可能與司馬懿產生交集。
證據二:司馬家族是河內郡望族,司馬懿早年因見東漢政權已經被曹氏控制,面對曹操多次徵辟都是尋找各種藉口推脫不出;後來攝於曹操壓力不得不出仕,但曹操因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不得重用。此時的司馬懿連自己都混不好,也就更加不可能去找諸葛亮了。
證據三:司馬懿真正得到重用是在曹丕稱帝,真正掌權是在曹丕死後成為託孤大臣,此時,已距劉備三顧茅廬多少年過去了,難倒司馬懿、諸葛亮有未卜先知之能,預測自己兩人將來都能成為各自託孤大臣,執掌一方大權。
總之,東漢末年門閥士族力量強大,但是不同地域士族都有自己的圈子。司馬懿、諸葛亮根本不在同一個交際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