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存希齋書法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白幾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是印象派和後印象派,還有什麼是浮世繪,只有搞清楚了這些,才能搞清楚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第一,印象派。

    它是西方繪畫藝術的一個流派,而且是一個劃時代的繪畫流派,它在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達到了輝煌的頂峰,它的影響遍佈世界各地,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馬奈,莫奈等畫家。

    第二,後印象派。

    看這個名稱就知道它和印象派是有關聯的,沒錯,它就是從印象派延伸出來的,它的代表畫家們因反對印象派的畫風,強調藝術家的個人感受和直抒胸臆。因此產生了後印象派。

    (後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油畫作品《日出》)

    第三,浮世繪。

    浮世繪就是日本的風俗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名族藝術,描述的是普通人們的生活,它常常被畫在木板上,因此也叫作木版畫。

    這三種看似不同的畫派其實是有聯絡的,西方受浮世繪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為浮世繪描繪的真實的生活,這和後來印象派畫家的思維是不謀而合的,在繪畫技法上,他們大膽的色彩運用,都受到浮世繪的影響,還有,浮世繪多視點不單一的表現特點給了西方印象派很大的啟發,因為這樣可以增強畫作的敘事性,也可容納更多的內容,因此,不管是印象派還是後印象派,他們都受浮世繪影響,所以他們是有關係的。

    (印象派繪畫)

  • 2 # 千千千里馬
    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的作品

    當時,又一批畫家與學院派的古典主義繪畫的創作方法不同,他們逐漸以巴黎郊區的楓丹白露鎮的一個小村莊“巴比松”為活動中心,形成了一個繪畫群體,後來這個群體也叫“巴比松畫派”,這個畫派的大部分畫家,都被現代繪畫史稱為“印象派”。

    日本浮世繪

    印象派是學院派畫家嘲笑他們不懂繪畫,不過是憑印象畫出來的而已。

    這是指責這些畫家技法不高,輕浮不嚴肅。

    印象派畫家雷阿諾的作品

    但是,這個畫派卻不脛而走,從法國巴黎,迅速傳播到歐洲各地一直延續到今天。

    印象派是一種不同於傳統古典繪畫風格和創作技法的繪畫。

    後印象派塞尚的作品

    強調了繪畫的真感情真感受,所以色彩比較主觀。

    十九世紀後期的印象派畫家,例如塞尚,梵高被認為是“後印象派”。

    其實,他們與前期的印象派畫家的用色相比,確實更主觀更粗獷更奔放一些。

    而印象派的早期畫家和後期畫家,都不同程度地學習過中國畫和日本的浮世繪。

    現在,馬奈的繪畫有張掛浮世繪的作品。德加臨摹過浮世繪。

    後期的風格也臨摹過浮世繪作品。

    日本浮世繪具有濃厚的中國畫風格,特別是唐宋繪畫色彩特別濃厚。

    但是由於是描繪日本風俗的民間繪畫,所以,也有明顯的日本文化色彩。

    這種繪畫產生於日本江戶時代。日本1603——1867的二百六十年,因德川將軍統治的幕府設在江戶——即今天的東京,所以叫江戶時代。

    在德川家族統治的江戶時代的日本,還是一個閉關自守的封閉國家。

    這就是印象派畫家與日本浮世繪的關係。

  • 3 # 鴻鵠迎罡

    簡單地說,西方和東方第一次在繪畫上產生碰撞和交流,就是發生在歐洲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繪畫風格時期。這種文化大融合,對西方繪畫產生了重大影響。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的一種風俗畫,最開始以描繪自然風光,各地風土人情,歷史人物和戲劇人物為主。發展到後期,浮世繪中加入了許多世俗化的色情味道,逐漸讓藝術格調變了味,因此衰落下來。

    日本浮世繪

    浮世繪在創作技巧上,吸收了中國明代畫家唐伯虎的春宮畫風格,無論是人物、花草還是山水,動物等,畫中沒有立體感的概念,都以二維平面構成為主。

    浮世繪因為是刻在木板上印刷出來的,所以,畫法不能過於複雜,創作手法相當寫意,線條凝練而富有彈性,常常用數筆就能勾勒出完整的物象輪廓,並且,設色以清雅為主,整體感覺既簡潔又生動活潑。

    雷諾阿《斜臥的姑娘》

    印象派開端於歐洲19世紀中期,這時期的歐洲在油畫創作上也在尋求變法。印象派代表性人物馬奈,某次在巴黎觀看了一次繪畫展覽,展覽中正好展出了幾幅日本浮世繪。

    馬奈欣賞完浮世繪深受啟發。於是,他依靠對浮世繪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創新精神,用幾天時間畫了一幅作品,這幅作品就是《吹笛少年》,也是印象派的代表作品。

    馬奈《吹笛少年》

    從《吹笛少年》這幅油畫中,可以明顯看到有浮世繪的影子,構圖簡練,色彩以平塗為主要特徵,整體色調明快單純,以表現自然的光色變化為主。在造型結構上,還是控制得相當嚴格,幾乎沒什麼變形。這些可以看做是印象派的重要特徵。

    更重要的是,少年的輪廓由粗細不一的線條勾勒出來,而不是用色塊塗刷出來,完全是浮世繪的用筆方法。

    梵高《麥田》

    後印象派的一幫畫家,在藝術創作上,延續了印象派的畫法,但他們在畫中更進一步強化了主觀情緒和感受,用筆更加豪放,更富於激情。對色彩在明暗效果下展現出的光怪陸離,表現出了極大的探索熱情。

    在這一點上,梵高堪稱代表畫家,他筆下的麥田,藍天,向日葵,草地等,都有著瑰麗色彩和奔放情緒,直接叫板中國大寫意國畫。

    總體來說,印象派從浮世繪中學到了東方式的繪畫思維,進而加以實踐,獲得了創新方法,影響了後印象派的創作理念,讓後印象派把油畫朝著寫意性推進了一大步。

  • 4 # 文藏藝術

    克勞德·莫奈《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伊》布面油畫 231.8cmx142.3cm 1876年

    Tips——《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伊》拯救莫奈

    1875年,經濟上再次跌入窘境的莫奈,又向朋友們伸出了求援的手。6月份,在給馬奈的信中他寫道:從前天起,已身無分文,肉鋪和麵包房都不再賒賬。你能夠寄給我20法郎嗎? 1876年,在第2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了莫奈作品18件。莫奈的油畫《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伊》、《身著日本服裝的莫奈夫人》,以2千法郎的高價售出。

    誕生於江戶時代(17世紀)的浮世繪,其含義起先源於佛教思想,“浮世”即為“塵世”,浮世繪畫有拋棄塵世的眷戀,通往開悟之路的寓意。浮世繪既有手繪作品,也有版畫印刷的作品,極易複製,價格低廉,不僅皇權貴族欣賞把玩,平民百姓也有經濟能力能夠收藏。

    我們都知道,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畫家很多都受到了日本浮世繪的影響。怎麼個影響法?是說莫奈畫了自己妻子穿和服的樣子(《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伊》)?還是梵高用油畫臨摹了歌川廣重的作品《龜戶梅園》?

    文森特·梵高《梅花盛開》布面油畫 1887年 55cmx46cm

    其實,遠不止這些。

    描繪市民情調、世俗生活的浮世繪向來很難登上藝術的大雅之堂,可偏偏被遠在歐洲的一群畫派改革分子相中了,而且彼此之間談上一場跨國戀。那些反叛西方古典繪畫的印象派畫家們,看中的更多的是浮世繪平面、純色搭配的繪畫方式。

    日本和法國的距離千萬裡,印象派得大師們到底是怎麼發現浮世繪的呢?

    1853年,美國海軍強迫日本向西方開放貿易並建立外交,並簽訂貿易協議允許定期貨物交易,日本的藝術品也一同流入市場,浮世繪這麼大眾的東西肯定也少不了。同時期,一些本來由中國出口的生絲,茶葉,瓷器,由於清朝長期的閉關鎖國,西方只得改道從日本進口。日本出口瓷器,是用報紙包起來,日本人本來就愛看報紙,世界上唯一兩個發行過千萬的報紙就是日本的讀賣和朝日。所以,大量的日本報紙跟著日本的瓷器進入到了歐洲, 報紙和瓷器上印著許多繪畫也自然被很多歐洲人看見。因此,日本的浮世繪在國際貿易時期率先傳入了歐洲, 而不是中國的山水畫。

    文森特·梵高《梅花盛開》布面油畫 1887年 55cmx46cm

    “草根”出身的浮世繪終於在異國他鄉實現了藝術價值,成為了莫奈、馬奈、梵高、高更、德加等人的新寵。在他們的作品中常以浮世繪為背景,或直接模仿,或變為自己的風格。

    最早引起西方藝術界注意的是葛飾北齋,在法國藝術界引起了廣泛興趣。1867年,巴黎世博會舉辦了歐洲第一個日本版畫展覽,各類藝術品,包括浮世繪開始出現在特色商店,甚至一些街邊小店,浮世繪逐步形成了一定市場。

    1872年法華人對日本的興趣更加高漲,藝術批評家菲利普·博迪提出了“日本主義”的概念,浮世繪在歐洲藝術領域正式佔有了一席之地。

    原文:《印象派大師的拯救者——浮世繪》- 關月

    資源出處:《藝術品鑑-見今》2017年8月刊

  • 5 # 辰曉愛畫畫

    日本浮世繪的精髓就是“活在當下”。

    無影平塗的色彩,取材日常生活的態度,自由而機智的構圖,強烈的裝飾性…這一切對當時歐洲畫壇產生了巨大影響。

    歐洲繪畫和東方繪畫是兩種不同的繪畫體系,歐洲繪畫自古希臘古羅馬以來強調立體感,焦點透視,光影表現手法。而東方繪畫則講究平面化和裝飾性,以線造型。

    日本浮世繪繪畫首先透過商品包裝傳入歐洲地區,給當時的印象派畫家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觀察方式和繪畫理念。與歐洲古典繪畫形成了挑戰。

    浮世繪中日常生活題材,明亮的色彩和裝飾性,這些特點也與印象派的繪畫特點相吻合。

  • 6 # 最美還是藝術史

    我們可以把浮世繪比喻成歐洲古典藝術的終結者和現代藝術的引路人。浮世繪之於歐洲前衛藝術家的作用就如同土著文化一樣,是一種不一樣的存在,而正是這種異質文化使歐洲藝術滿血復活。

    莫奈把妻子扮成日本藝妓的樣子,而這正是浮世繪中的常見主題之一。

    縱觀歐洲藝術,自希臘羅馬以來,古代的範本便不斷地以各種姿態重現:(1)8-10世紀加洛林文藝復興;(2)12世紀藝術復興:(3)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4)17世紀的學院派、18世紀的古典主義;(5)19世紀上半葉的新古典主義。所以,對19世紀下半葉的藝術家來說,“創新”是一種“重負”。

    馬奈人物肖像畫背景處有日本的屏風,浮世繪,還有他的名作《奧林匹亞》,擺明了其藝術的形式來源

    隨著1853年,“黑船事件”使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被迫中止,東方文化在西方的強勢出擊中不得不走出國門,浮世繪作為商品包裝(流行文化)大量出現在歐洲人的視覺文化中,成為新派藝術家們突破傳統的契機。

    德加的舞女,造型大膽,充滿了真實的味道,德加作品中類似的姿態很多

    印象派的馬奈(1832-1883)、莫奈(1840-1926);後印象派的高更(1848-1903)、凡高(1853-1890);新藝術運動的薩穆爾賓(1850-1905),赫克託·吉瑪德(1867-1942)等人都深受其影響。

    薩穆爾·賓組建的"新藝術之家",是新藝術運動的開端,其成員都非常推崇日本文化

    梵高臨摹了多幅浮世繪,並用於創作

    梵高《唐吉老爹》背景處的多幅浮世繪

    其實,“印象派”、“後印象派”,還有設計領域的“新藝術運動”從時間上講是比較接近的,其成員的年齡差距不大,放入歷史長河而言,可以算是一個時代的,都是在一個大的求變的過程中,既不屈從於學院派的桎梏,又沒能像現代主義那樣絕裂得徹底。

    塞尚作品深受浮世繪構圖和透視關係的影響,講不同視角調和到一個平面中。

    所以他們不約而同的抓住了易於獲取的作為包裝而大量出現的“浮世繪”:從內容上講,是對虛浮現世的描繪,不同於學院派的虛偽,是極其寫實的;從形式上講,純色平塗、多角度觀察,不囿於焦點透視,向抽象藝術邁近了一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化論認為人是由猿猴變成的,那猿猴是什麼進化來的?猿猴的祖先又是什麼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