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行山下新農人
-
2 # 飛雪可樂
政府應該不會放任不管的,但是這幾年除了扶貧,土地利用還是沒有太大的思路,沒有人願意種地是大趨勢,這幾年購買力跟不上,水果蔬菜都不值錢,所以是很矛盾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產業鏈著手
-
3 # 山東齊河人
謝邀,說實話啊,就目前看,土地流轉,大戶經營,合作社經營,家庭農場等方式是必然的!畢竟大量的農村年輕人進城了,就業並安家,同時他們的孩子也在城市生活,上學了。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是50歲以上,有無法離開家的原因(例如有老人需要照顧),我們這裡這群人也不僅僅是耕種自己的土地,既然不能外出打工,那麼就大量承包附近村民的土地,多的上百畝,少點的40~50畝,承包費大多在450~550之間,這樣的大戶一年下來收入也是可以的。大型農業機械化的應用給這部分人帶來了便利,我們這裡很多人自己就有小麥聯合收割機,收自己的莊稼減少種地成本,幫別人收割增加收入。並且一個農戶50畝以上規模的國家補貼還多呢!我們鎮有5個村註冊了農業合作社,4個村實行了土地流轉,大戶經營方式村村都有了。
-
4 # 新大風歌
在回答問題前,請問題主一個問題,如果說農業產業成為了人們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會成為大家嚮往的職業、農村會是城裡人嚮往的地方的情況下,是否會有人回家種地呢?
當然,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近期,國家進行的土地確權改革,制定三十年土地不變的政策,出臺的鄉村振興戰略等都將以上提出的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完全變成現實。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業發展摸式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以後回農村可以看到:
一,小村莊不見了,特色小城鎮多了
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小村莊拆遷了。以特色產業集聚的小城鎮將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樓房、街道、學校、醫院、公園、超市、電影院等,象城市一樣應有盡有。
二三產業新的經濟體成為了小城鎮發展的主導力量。如電子商務、農家樂、飯店、超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等。
二,一家一戶的農田集中了,大中型農場、加工企業多了
責任田經流轉後,土地被集中起來,交給有能力的公司或者是個人開發建設為大中型農場或加工企業。
農場實行規模化,現代化設施經營,集約化養殖。種植的大農業作物由機械來種植,其它瓜果蔬菜經濟作物由日光大棚設施,透過高效栽培新技術等種植,養殖的由現代化設施裝置,透過生態健康養殖技術來養殖;加工企業廠房遍佈,生產流水線操作,裝置轟鳴。
三,原來的農民稱謂變了,新的職業農民多了
農業不再是粗放型的農業,而是聚集科技、人才等要素高度整合的農業,它需要新裝備、新技術、新農人來進行。
一批有知識的,懂經營的,會管理的新農民會當農場主或公司老闆,其它農民都要轉型為產業工人,有了自己固定的職業。“農民”會越來越成為一種職業而不是身份。公司給農民以前土地相當的收入,並且還能賺工資,增加收入。
四,傳統的農產品少了,綠色、有機食品多了
除山區保留林果業,野菜藥材等土特產品種植業,土雞山蛙等特種養殖業外,其它地區基本上都是種植的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等。
產品品質,營養價值大大增加,安全性有保障,能保證從田間到餐桌的安全,但產品價格高。
五,舊鄉村的面貌改變了,來旅遊度假休閒的城裡人多了
建設的新農村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起鄉愁;現代農業、田園風光、鄉村文明等內涵越來越吸引城市人,例如休閒農業,讓城裡人生態旅遊,採摘、釣魚;休閒農場,讓城裡人領略鄉村文明,體驗農耕文化。
隨著城市的快速開展,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鍾情於到休閒農業,休閒農場這種場合來放鬆身心。
六,落後的種植養殖技術改變了,新農業科技、網際網路+農業技術多了
在種植、養殖業的新技術應用、推廣、創新,種養、銷資訊對稱,生產標準化方面;在生態環境的改善,創意農業,迴圈農業,農業資源的節約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方面;在產品質量和效益提高,生產效率的提升和業態的融合方面;還有網際網路+農業,大資料,物聯網等方面,到處都見科技的影子,可以說科技新技術全面滲透。
科技技術在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發展中發揮著新動能,起到了支撐作用,並將持續發力。
-
5 # 探尋ao
這個問題目前還不好回答。這取決於國家解決失地農民成功的程度,這是確定中國農業發展模式的前提!可以肯定的是模式不會是單一的,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也肯定不是美國式的!因為我們的基礎條件與美國不同!美國比我們強可我們學不來。
-
6 # 散聊吧627
別急!別急!不急!不急!你沒有投入種地也是無望滴!就你這種大不了回家種地的思想很危險滴!你以為就你那種地社會長期允許呀?
-
7 #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和探討的話題。
第一點是必須給予明確的問題。未來的農業依然是農業,農業“產品”是不會變的。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永遠是中國的大問題,糧食安全是中國的國家戰略,絕不可以忽視農業,對農業掉以輕心,種糧食是中國農業的頭等大事,過去這樣,今天這樣,未來依然是這樣。
第二點:農業的經營模式會出現變化。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性大一統的包產到戶、散打經營模式將會終結,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勢在必行,成為時代主流,“小農經濟”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其關鍵在於“小農經濟”的經營模式,已經令農民無法生存,土地的產出價值讓分田到戶的農民們“說聲愛你不容易”,土地經營的多元化與適度規模化將成為一個時期必然選擇。
第三點:農業的經營性“產品”也會發生變化。在這一點上存在著一個“泛”概念與創新經營性產品問題,什麼是農業“經營性產品”,大有文章,在於我們的經營理念的轉變,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意識形態領域裡的“產業”革命,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只要想到了,就可以做到,農業“經營性產品”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第四點:農業的產品結構也會加以調整。農業“產品”的結構性調整,也是一場歷史性“革命”,“結構調整”,既有傳統農業的結構性調整,又有“新舊農業”產業產品的結構性調整,又有農業與其它產業的結構性調整,甚至還有鄉村與城鎮乃至區域性產業結構的“大調整”。
第五點: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農業就業人員的“時代大變革”。未來農業的發展,關鍵在於人才,可以這樣說:有什麼樣的人才,決定什麼樣的“農業”。人才定位出現了問題,用人用錯了,農業的發展那就“大錯特錯”了。
未來的農業,不再是繼續重複昨天的故事,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農業已經上升為“經營性農業”,更是“文化農業”,或叫“文化+農業”,更是“網際網路+文化+農業”,傳統式農民是主體,但不再是主導,“泛農業”與“創新農業”、“文化農業”,才是中國的“未來農業”,
未來農業的經營模式:人才第一,人才經營,智慧經營,知識經營。沒有人才的農業,是沒有希望的。
-
8 # 便是人生好時節
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重慶忠縣馬灌鎮的“越年再生稻”,又叫做“懶人稻”,一次栽種多年收割,零下6度以上的地區都能安全越冬,每畝每年光種子人工都能省500多元,抗旱抗倒伏稻瘟病,產量還比雜交稻略高,口感好似東北大米,市場賣價高,推廣價值不遜於海水稻,因為現在種地不賺錢,農村有大量閒置土地,都種上這種水稻的話,只收不種,大大減輕了勞動負擔。
-
9 # 建設玻璃溫室大棚
以後下地的人少了 外國荷蘭 農業強 我們也要強 所以要科技農業 自動化 規模化 農業可以做成休閒農業 觀光農業 農事體驗 無土栽培 溫室育苗 等…
-
10 # 老侯
事實看,如果指靠土地流轉和農業合作社,現在這兩種形式,很難實現大農業,現在種糧大戶看,收不著,哭,收著了也是哭。從個人觀察種糧戶看(沒交談過)沒機械的,收種存問題。有機械的,也比較單一,需要狠多配合才能完成,有其技術種槙全靠本人處理,植保,水利等全靠自已臨時按排,收到糧了設地方儲存等諸多問題出現。解決這些問題不是靠一人,幾個人解決的,要解決這麼的問題還是靠咱國的社會主義優越性,例種糧自備技術保障,植保,水利,良種糧食幹噪岀售一體化。要有轉業的農機組織才能完備一體化。個人看法是,政府組建,個人承包組建一體化,逐漸擴成中國式大農業,這要我們真正農業專家研究岀真正農業發展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流水線。
回覆列表
不清楚別的地方 ,座標邢臺,我們村人均兩畝地,現在有三分之一撂荒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種地的都是五十歲往上的,沒有年輕人種地。現如今國家一直在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這是好事,可我認為這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農民不願種地是不划算,種一年地不如別人打倆月工,還面朝黃土背朝天。機械化只適用平原地區,我們山區怎麼辦。說到農業合作社,附近村子倒是有幾個,基本上是套取國家補貼的,對老百姓而言沒什麼改變,只是你不用種地了,收取可憐的租金。我認為解決農村問題的主體還是農民這個群體,外來的資本靠譜的不多。如果農民種地可以體面的活著,誰還願意背井離鄉去打工。把糧食價格提高對農民來說最實在了,新的農業模式要是有也希望早點推廣,農民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