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1969
-
2 # 科羅廖夫
德軍士兵海恩.塞弗羅就是傳說中的“奧馬哈之獸”。據地攤小說描述,他在奧馬哈海灘戰鬥中不停的射擊了9個小時,先是使用MG42機槍在62號堡壘內打光了12000發子彈,然後又端起98k步槍繼續射擊,最後總共射殺了3000名美軍士兵。
《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開頭的搶灘登陸場面是非常接近當時真實戰場環境的。這段十五分鐘的搶灘登陸場面是《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中拍得最好的一段,助力《拯救大兵瑞恩》成為了最為經典、無法超越的一部戰爭電影。
影片中的這段搶灘登陸場面反映的是奧馬哈海灘登陸作戰,它是整個諾曼底登陸戰役中最為激烈、殘酷的一場戰鬥,所以又被人稱為“血腥奧馬哈”。
奧馬哈海灘全長約為6.4公里,海岸多為懸崖峭壁,德軍有一個主力團駐紮在此,修建了大量堅固的工事,易守難攻。原本在奧馬哈海灘登陸作戰打響前,美軍是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戰推進方案的。首先是派出轟炸機進行大規模轟炸,摧毀德軍工事,然後派出登陸部隊,在水陸坦克的掩護下步步為營,奪取灘頭。
可是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在登陸作戰發起前,因為種種原因,預定的轟炸機遲遲沒有出現,等好不容易發起轟炸,轟炸效果卻強差人意,德軍陣地並沒有被摧毀。而且登陸作戰當天的天氣狀況非常惡劣,風浪非常大,嚴重影響登陸艦艇的航行。在惡劣的海況中,美國登陸部隊的32輛水陸坦克中有27輛在航行中沉沒,剩下的5輛在一上岸就遭到德軍火力的集中打擊,很快被摧毀,所以登陸部隊完全失去了掩護。
美軍士兵在離開登陸艦艇後,需要在沒有坦克火的支援下穿過400多米的海灘,才能抵達堤岸。而這400多米的海灘的每一個角落都在德軍步槍、機槍、迫擊炮、88毫米火炮的火力覆蓋下。在登陸作戰發起的兩個小時內,美軍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士兵可以安全抵達堤岸,他們絕大多數被打死打傷在海灘上,美國僅僅是陣亡人數就達2500人,5000餘人負傷,奧馬哈海灘成為了很多士兵的噩夢。
後來美國海軍因為沒有聯絡到登陸部隊,意識到登陸部隊的作戰可能遇到困難,所以17艘驅逐艦冒著被德國水雷、火炮炸沉的風險抵近灘頭,開始為登陸部隊提供強大的近距離火力支援。此時德國防守部隊才開始受到重大打擊,美軍的登陸部隊也趁著有利時機攻佔了部分據點,逐步開拓安全登陸場地。後來在美國海軍戰列艦、巡洋艦的相繼支援下,第二梯隊的登陸部隊也開始登陸,最終付出巨大的代價後,美軍才將防守的德軍全部肅清,以異常慘烈的代價完成了奧馬哈海灘的登陸作戰任務。
然而,“奧馬哈之獸”的傳說都是假的,在整個諾曼底登陸戰役期間,英美法盟軍的傷亡不到1萬人,在5個搶灘登陸的灘頭陣地,包括寶劍,黃金,朱諾,猶他,奧馬哈,盟軍總陣亡人數只有4414人,其中奧馬哈海灘的傷亡最為慘重,但也只有2500名美軍陣亡。所以,海恩.塞弗羅不可能在一個奧馬哈海灘陣地上射殺3000名美軍。他在陣地上堅持作戰9小時也是胡扯,奧馬哈海灘登陸作戰,從登陸開始到佔領德軍陣地,只用了3小時。
這個著名的段子來自於一個叫赫爾穆特·庫森的歷史愛好者。他幫助82歲的海恩.塞弗羅撰寫了一部回憶錄,名為《62號哨所——回憶1944年6月6日的奧馬哈海灘》,並出版成書。這時恰逢諾曼底登陸40週年,西方國家媒體大肆宣揚這本書,在記者採訪歷史愛好者赫爾穆特•庫森時,庫森對媒體說:海恩.塞弗羅殺死了至少3000名美軍。於是射殺3000人的“奧馬哈海灘之獸”就傳遍了全世界。但海恩.塞弗羅本人不背這個鍋,他在接受德國明鏡週刊採訪時說:“我不知道,我到底打中了多少人。”
-
3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最接近這個傳說的“原型”是奧馬哈海灘陣地碉堡的機槍手海恩·塞弗羅。
不過,所謂的“三千多人”,明顯屬於杜撰,是為了搶人眼球的地攤文學說法。其實,跟大家想象的比起來,諾曼底的搶灘登陸之戰,因為是奇襲的形式,加上準備和訓練的充分,並沒有特別極端的慘烈。據資料顯示,傷亡最慘重的奧哈馬海灘陣亡2500餘人,傷亡總計4000餘人。很大程度上,是後來半個多世紀的影視文學界給大家營造出的一種損兵折將,傷亡慘重的感覺。其實,這跟一戰中的索姆河戰役,英軍一天超過6萬人的死傷、二戰東線戰場中動不動就是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傷亡比,諾曼底搶灘登陸部隊,只付出了相對比較小的傷亡,卻取得了巨大的戰略意義。
那麼,問題是,傳說中德國機槍手讓盟軍死傷3000多人,而奧哈馬灘頭一共陣亡2500餘人,多出來的那500人是從哪來的?
此外,一些傳聞有鼻子有眼的解釋,WN62號碉堡中的海恩·塞弗羅在9個小時的戰鬥裡發射了12000發子彈,命中3000多個盟軍士兵。那麼,問題又來了,這意味著每一次點射就要擊中4人,平均每3發子彈就要擊中一名目標。1/3的命中率,在美軍煙霧彈的影響下,機槍手很難企及,狙擊手還差不多。
客觀看,大名鼎鼎的MG42主打的是瘋狂的速度和數量,因為子彈射出的速度太快了,聲音並非咱們在電影中聽到的那種“噠噠”或者“突突”的配音,真實情況更像是像撕開一塊布料或者拉開拉鍊的聲音,因此又被稱作“撕布機”、“希特勒的拉鍊”。
所以,MG42作為機槍,講究的是火力壓制,靠的量大、速度快取勝,精準度比較有限,是打不出狙擊步槍那種精確程度的。
而且,連著9小時不間斷射擊,也違反了軍械的常識。“德國製造”再強悍,MG42機槍也得遵循自然規律,使用不當,沒有維護的話,照樣歇菜。
根據德軍記載,因為速度太快,MG42的槍管非常容易過熱,在每打出500發子彈的時候就要更換槍管,這就造成了火力間歇的不利,往往在更換槍管的時候,對方的機槍就能壓制住德軍。
此外,由於過快的射速,導致了彈藥的大量浪費,機槍手就算是輕輕釦動一下扳機,都有7、8顆子彈跳出來,這對後勤彈藥補給有很大的要求。結果,因為耗彈量極大,機槍手不得不養成點射的習慣,來節省彈藥。
也就是說,即便不考慮海恩·塞弗羅的機槍換槍管、做維護的間歇,在一片混亂的情形下,周邊也很難搞到大量的彈藥補給讓他放開了射擊。
最後再說說,海恩·塞弗羅自己的描述。
跟修築大西洋堡壘的那些由東線戰俘組成的“東方營”不同,海恩·塞弗羅的隊伍是隆美爾幾經遊說,在戰前不久,好不容易抽調過來的352步兵師的一個主力團,屬於精銳之師,戰鬥力強悍。
在盟軍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後,海恩·塞弗羅所藏身的堡壘被一顆炮彈擊中,他的指揮官被當場炸死。海恩·塞弗羅繳械投降,成了美軍的俘虜,5天后被押往了美國,在美軍戰俘營裡被關了3年,生活待遇算是不錯的,幹活還給工資。這跟1945年後被俘,露天看押在“萊茵大營”來自生自滅的戰友們比,海恩·塞弗羅運氣算是極好的了。
之後的多年,海恩·塞弗羅非常低調。直到1959年,塞弗羅的在奧哈馬海灘中的角色才為才被美華人知曉,於是他們給塞弗羅起了個“奧馬哈海灘之獸”的綽號。塞弗羅自己對這段經歷非常羞愧,很長一段時間,從未主動講起過當年發生的事情。
2000年,海恩·塞弗羅撰寫了回憶錄,名為《62號堡壘——回憶1944年6月6日的奧馬哈海灘》,想透過這本書對自己當年的罪行進行懺悔。值得注意的是,塞弗羅在採訪中針對傳說中超過3000人死於他搶下的說法,也表示實在屬於誇張,認為自己當年射殺1000人是可能的,超過2000人也說不準。畢竟環境混亂,指揮官就在身旁督戰,為了活命,只能拼命打,沒顧得上考慮太多。
(法國的奧馬哈海灘堡壘一日遊——當年隆美爾為法國留下的著名旅遊景區。注意,非景點,是景區哦(量大,成片)
不過,還有一點,也值得考慮。戰役發生地奧馬哈登陸場寬約2.4公里,有15個堡壘,海恩·塞弗羅所在的WN62堡壘就坐落在中間的位置,的確屬於火力最為集中的區位。盟軍在此地的登陸兵力大約在8000人左右(分為兩波攻擊),正如文章開頭提及的,雖說盟軍在奧馬哈海灘的傷亡至今沒有精確統計,但史學界公認比較嚴謹的說法是2500餘人。
這樣的話,如果美軍在僅僅在一個WN62前的傷亡就達到了“超過2000人”,那麼問題又來了——這讓其他14個堡壘情何以堪?此時,海恩·塞弗羅的德軍戰友們又在幹什麼呢?
-
4 # 洗手盤
諾曼底登陸一個德國機槍手殺了三千同盟國士兵。說的是有鼻子有眼的。故事就發生在奧馬哈海灘,1944年6月6日,盟軍諾曼底登陸那一天,法國奧馬哈海灘德軍戰壕中的20歲德軍士兵海恩·塞弗羅創造了一項驚人紀錄:在他藏身的WN62碉堡前,共有4184名美國士兵中彈倒下,而其中至少一半死亡人數都應該由塞弗羅一人的機關槍來負責。二戰後,他被美華人叫做"奧馬哈海灘之獸",這個聽起來有點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字。遲暮之年的他悔恨地表示,他從不想捲入那場戰爭,只是自己也想活下去,這就是裹挾在歷史裡的個體生命的悖論。反正我個人不太相信。
諾曼底登陸又叫霸王行動。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登陸作戰。電影拯救大兵瑞恩開頭就有激烈的搶灘登陸的鏡頭。奧馬哈海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底戰役中,盟軍四個主要登陸地點之一的代號。負責進攻此海灘的是美國陸軍,而美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則負責將登陸部隊送上灘頭。而防守的是德軍精銳的352步兵師。而352師的一個主力團就駐守在奧馬哈灘頭。奧馬哈海灘也是傷亡最大的登陸點。
德國當時裝備的機槍是MG42。MG42的發射速度非常快。要殺死三四千人得需要多少子彈。MG42機槍該槍理論射速為 800-900發/分,最快時可達1500發/分,達到了單管機槍的巔峰。何況機槍根本受不了長時間的射擊。美華人難道就沒有辦法炸掉碉堡嗎?怎麼可能像日本軍隊那樣不顧傷亡的衝鋒。肯定不會。後來美華人自己統計的傷亡就2500到3000人。再說美軍也不會付出這麼大的傷亡強攻一個碉堡,所以可能塞弗羅所在的碉堡確實引起了一些盟軍的傷亡,或許還不少,幾十上百個已經令人感到震撼了,塞弗羅估計當時也早已意識不清了,俗稱的殺紅了眼,不計後果,所以這個數目估計真的也是不確切的。
回覆列表
這個所謂的“奧馬哈海灘之獸”的戰績早就被證明是假的了,不過是一個德國軍迷的虛假言論加上媒體的炒作而已。
奧馬哈海灘全長約6.4公里,德軍在海灘上部署了5個步兵連(滿編的話接近9百人),其中大部分都被分配到了15個主要據點中。最東端的據點代號為WN-60,的據點代號為WN-74;共有85挺機槍和60多門火炮,這個所謂的“奧馬哈海灘之獸”就在WN-62據點裡(即東側第三個據點,比較靠邊了)。
美軍登陸部隊總數約8千人,分兩個攻擊波先後登陸,除了開啟缺口後跟進部隊進入縱深以外,沒有在任何一個據點前聚集過1千人以上的部隊。登陸當天,美軍一共傷亡了4385名(這是當天的全部傷亡,姑且算是全是在灘頭傷亡的吧),其中戰死1563名(1483名陸軍人員,80名海軍人員)。這些傷亡很大一部分都是炮火造成的,還有溺水而亡的也有不少。
如果這個所謂的“奧馬哈海灘之獸”一個人就造成了3千餘人的傷亡,那其他那那8百多名德軍、84挺機槍和60多門火炮難道都是在打醬油嗎?而且美軍難道會傻到不會利用海灘的寬度,都擠到這個比較靠邊的據點前送死嗎?再者就是,按那個傳說,這個“奧馬哈海灘之獸”是用1萬2千發子彈消滅了3千多美軍,也就是平均不到4發子彈就能消滅一個美軍。要知道MG42機槍一個點射就是十多發子彈,也就是說,平均每個點射要消滅3、4個美軍,這可能嗎?傳說中這個“奧馬哈海灘之獸”,是在9個小時的時間裡打了1萬2千發子彈,也就是平均一分鐘打兩個點射(每分鐘22發左右),難道美軍會傻到每半分鐘用一個戰鬥小組(3、4個人)以密集隊形衝鋒,讓他用一個點射全部消滅嗎?用腳後跟想也知道這麼荒謬的事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