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依愛健康愛美麗

    2—3歲的兒童,隨著其動作和認知能力的顯著發展,他的探索慾望和自我主張越來越強烈,獨立性和自主性也相應發展起來,幼兒初步認識到作為個體的“我”以及“我”的力量,但他們的慾望和要求常常遭到父母的禁止和限制。慾望、自我主張遭到阻止的幼兒則用反抗和拒絕行為來表明自己同別人的意志之間的衝突,他們不僅拒絕成人的命令和要求,甚至拒絕成人的幫助,事事要“我自己來”,這種持有強烈的自我主張,以及對別人的命令、要求、幫助予以拒絕的態度,稱為第一反抗現象,這個時期稱第一反抗期。 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渡過這一特殊階段呢? (1)教育是關鍵。在這段時期裡,父母要放棄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強硬態度。應該看到,孩子的“反抗”行為正是促進他們能力發展的心理動力。成人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以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和動作技巧、能力的發展。 (2)家長要助孩子發展一臂之力,對孩子的反抗行為既不能一味地滿足,也不能過多地限制。一味地滿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執拗;過多地限制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從而變得順從和依賴,缺乏自立能力。 (3)父母在瞭解了孩子的“反抗期”特點以後,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勢利導,從旁協助,給予正確合理的教育。比如:孩子喜歡獨立行走,你就不要硬去攙扶他,可以在旁註意保護;孩子要自己吃飯、穿衣,就可以讓他自己動手,而你在旁加以指導,以此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反抗期”。

  • 2 # 2號小貓

    首先大人不焦慮,不要強硬的管束,要順其自然的引導,最主要的是家長的以身作則,孩子都是在學家長的,要不怎麼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呢

  • 3 # 陽媽育兒大作戰

    2歲寶寶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其實很多寶寶從一歲半自我意識和認知能力就開始發展了。其實從這個層次上來講寶寶這個階段是一個進步型階段。爸爸媽媽們不應該過於畏懼,多去觀察孩子,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對應不同的特點來調整應對策略。

    雖說大家都覺得兩歲是寶寶問題比較多的一年,小寶寶愛鬧騰,經常哭鬧,常常讓父母手足無措,讓人頭疼。其實這是絕大多數寶寶的共有特徵。我們只需要理性面對,正確引導就可以度過這個“可怕”的兩歲。

    兩歲的寶寶特別喜歡模仿,好奇心也強,喜歡幫媽媽拖地,喜歡自己吃飯,想要自己穿衣服,雖然往往都是拖地弄得到處是水,吃飯弄得滿桌是米,穿衣服穿的亂七八糟,看似都是幫了倒忙,其實也是小寶寶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探索時期。

    這個時候的小寶寶喜歡動手,凡事喜歡自己來,但是語言發育還不完善,表達能力還不強。所以與其說“可怕”的兩歲寶寶愛哭鬧,不如說這是寶寶們尋求爸爸媽媽關注的一種方式。如果這個時候以暴制暴可能就會適得其反。要記得,永遠不要以升級衝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不光是對孩子,其實對所有人都適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體驗,就是辛辛苦苦做了好久的一件事突然沒有成果,一定是一件讓人傷心的事。小寶寶們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辛辛苦苦拼的積木突然塌了,爸爸說了句塌了就塌了,再拼就行了,非常興奮的塗鴉了一幅傑作,只是因為塗在了牆上,媽媽回來居然一頓暴打。這讓這些沒有自控力,分分鐘暴走的小怪獸們怎麼能高興的起來。而他們又沒有辦法很有邏輯的向爸爸媽媽說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只能宣洩自己的情緒。

    大人們總喜歡用自己的眼光來審視孩子,我們的父母這樣對待我們,我們又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所以看起來似乎總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辛辛苦苦拼成一個積木,也許他正想向爸爸媽媽證明他可以,突然積木就倒了,那種挫敗感讓2歲的小傢伙不知所措太正常不過了。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哭、會鬧、會發脾氣,但這其實只是他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他突然開始喜歡塗鴉,塗塗寫寫也是他證明自己的方式,只是在大人眼裡塗錯了地方就可能要遭受批評。但2歲的孩子又怎麼知道牆壁不是畫板,不可以塗塗畫畫呢?

    所以出現任何問題的時候父母不要總以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問題?要知道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可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瞭解孩子成長路上的特點,適當的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那如何才能應對“可怕的兩歲”的寶寶的各種情緒反應呢?

    可以參考以下5種方法:

    1、細節引導

    父母注重在細節上去引導孩子,讓孩子逐漸明白失敗這件事並不可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玩積木塌了是常有的事,如果父母能夠多參與孩子的活動,陪孩子一起玩。在孩子的積木沒塌之前先不小心弄塌了自己的積木,表現出失落感,讓孩子明白大人也會弄塌積木,他也會更有成就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如果小寶寶自己的積木倒塌了他會明白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他要有耐心的繼續拼下次說不定會更高,也就不會暴躁、哭鬧,也能夠增進親子關係。

    2、適當給孩子自主權

    兩歲的寶寶凡事都想自己來,父母不要著急幫孩子攬下所有的活。給孩子一個權利讓孩子做一些他能夠完成的事,比如兩歲的寶寶想要穿衣服,可以詢問他“媽媽幫你穿長袖,你自己穿馬甲好嗎?”或者“我幫你穿外套,你自己係扣子好嗎?”給孩子一部分權利,讓孩子有參與感,抓住孩子自己想要做事的這些過程,讓他積極參與起來,解決孩子的問題,也減少了大人所謂的“麻煩”。

    3、給孩子設定遊戲規則

    通關打怪獸是遊戲裡常有的技巧,帶孩子也可以給孩子制定規則讓他逐步進階。遊戲裡總有一些可以與不可以,不要在孩子做了才跟他說不可以,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孩子可能不會聽那麼多。提前跟他說遊戲規則讓他來適應可能更容易。比如買了繪本提前告訴寶寶書是用來看的,不能撕,也不能吃,孩子會提前知道這件事不能做,而不是他撕了書父母再去責怪他。

    4、孩子閒不住,就不要讓他“閒”

    2歲的寶寶精神好的不得了,一會折騰這個,一會搗騰那個,像個永動機。其實你只要合理的分配給孩子一些小活,讓他不要“閒”,你似乎就輕鬆多了呢,而小寶寶也樂在其中。比如你做飯的時候給孩子一個菜葉讓他自己玩,或者媽媽們以前喜歡切菜葉乾脆就給孩子讓他幫你揪菜葉,你打掃衛生孩子要來幫忙,那你就乾脆給他一個抹布讓他來抹抹桌子,你洗衣服孩子要來玩遊戲,那就乾脆給寶寶一個手絹讓他也來洗。其實你只要合理的給孩子一點小事,你會發現他好像還做的挺認真呢。

    5、幫孩子想辦法

    兩歲寶寶的哭鬧、暴躁很有可能是因為他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又想要自己解決,爸爸媽媽可以多幫孩子想辦法,或者給孩子簡化步驟讓他慢慢來。不要急忙催促孩子,也不要以暴制暴。只要孩子發現他也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漸漸的他就不會再有那種挫敗感,也就逐漸接受了一些現象的出現和發生,哭鬧和小脾氣也就會慢慢得到改善。

    當然應對孩子的問題還有兩個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

    其一就是不要一味地滿足孩子,比如孩子哭鬧你就給孩子買東西來安撫他,孩子撒潑打滾就給孩子買玩具,一來二去孩子知道了這樣做就可以得到滿足,以後再來教育就會更加困難。

    其二就是原則性的問題不能犯,遷就、毫無原則的縱容孩子就會成為溺愛,只會害了孩子。孩子在無法分辨對錯時,家長不為孩子指正對錯,等到孩子長大了,有些行為習慣想改可能就會越來越難,甚至還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 4 # 綰清風

    (奶爸拍攝的寶寶)

    2歲寶寶的情緒反應很可怕嗎?奶爸認為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安撫,引導孩子的情緒,那麼就並不可怕。

    一、兩歲孩子心理發展特徵

    1.規則敏感期

    兩歲的孩子開始有了清晰的自主意識去認識世界,他們這時候開始去熟悉身邊的一切事物,什麼是水,什麼是動物,什麼是樹等等,慢慢的在腦海中形成一個規則意識,例如植物是站那裡不動的,房子也是不動的等等,這時候孩子們對這些事物的常態極為敏感,例如我們會特別在意奶瓶的顏色,位置擺放等等,一旦他們發現不是他們南海中的那個樣子,孩子們就會鬧,直到恢復成他們認為的那樣。

    很多大人往往會認為孩子是在無理取鬧,固執,實際上這是孩子們在對事物規則的認知使得他們認為應該是那樣的。

    2.獨立意識萌發

    孩子在兩歲到五歲期間獨立意識會開始萌發,以前是媽媽說東就東,說西就西,到了這個時候孩子們就有自己的意識了,他們會思考,為什麼!所以就開始學會的反抗父母的話,想方設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吹響獨立的號角!

    3.性格形成期

    兩歲娃娃性格修建行程,內向,外向,暴躁,自私等等一系列的性格都會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我們最常見的種孩子就是家裡面活蹦亂跳,一旦出去就是唯唯諾諾的,俗稱窩裡橫,這種孩子的性格就是不太好的,需要家長去做正確的引導。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寶寶,奶爸認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二、學會正確梳理孩子的情緒

    1.適當的冷處理

    孩子的武器就是哭,一旦有什麼不符合他們心意的地方,他們想父母求助的方法就是哭,再就是撒潑。一般父母的直接反應就是衝過去抱起孩子,就怕孩子吃虧。例如小孩子想要吃糖,媽媽不給買的話,孩子想的辦法就是哭。如果孩子一哭,就立馬投降去給孩子買糖,孩子腦海中就會有這個概念“哭就會有糖吃”。所以呀,奶爸建議,當孩子在無理取鬧的時候,適當的冷處理一下,讓孩子哭一會兒,再去安撫孩子。即使最後去買了糖,也要在孩子拿到糖的時候與孩子溝通,說是獎勵他不哭才買的。至於冷處理到什麼程度,父母要把我好尺度。

    (孩子靜靜思考對與錯)

    2.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奶爸採取的一個辦法就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都是好奇寶寶隨時都對這個世界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例如孩子哭的時候,我就抱起孩子走到陽臺上,指著遠處的東西說,哇,好大的飛機,哇,好大的鳥,儘量誇張,那樣孩子才會被吸引,孩子看大人這麼有趣,肯定會跟隨大人的指引去尋找。

    3.不做情緒綁架

    有的父母是不是經常說這樣的話呢?例如“你那樣做,媽媽很生氣”,“你那樣做,媽媽不喜歡”,這種是家長用自己的負面情緒去引導孩子的行為,奶爸認為這是不可取的,長期這樣說,孩子會逐漸失去本我意識,他們做什麼就會想到媽媽會怎麼樣,爸爸會怎麼樣,極其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奶爸認為,家長從小就應該給孩子樹立自我意識,自己的行為自己負責。當孩子有不好的情緒,不好的行為,要想辦法讓他們知道這種會他他們自己有什麼後果。

    (自我意識)

    4.強調規則,不輕易妥協

    不論孩子怎麼鬧,都必須遵守事先定好的規則。這方面奶爸深有體會,兩歲的孩子嚷嚷著要看動畫片,我跟孩子訂的規則就是每天看一集,沒有多的,看的時候陪著孩子一起看。每次孩子看完,都會小聲說,能不能再看一集?我的回答當然是不可以!我的不妥協,讓孩子知道這是事先訂的規則,要遵守,慢慢的孩子絕對不會再提要多看一集的想法。

    在這方面完全可以與孩子共同堅守,例如有的爸爸喜歡抽菸,這樣爸爸完全可以以不抽菸來跟孩子一起遵守。

    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奶爸認為這樣的孩子性格會對會不錯,不會存在無理取鬧,做事會有理有據。

    (遵守規則培養中)

    5.抓住正確的機會教育

    什麼時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呢?是孩子們高興的時候嗎?我想孩子是最容易得意忘形的一個群體吧。平時可以多多灌輸正確的思想,但是我想成效不是太大。當孩子犯錯了以後安撫好孩子的情緒,這時候就是最佳的教育機會。例如當孩子不喜歡交換玩具而不鬧的時候,等他冷靜下來,你不防問一句孩子,你認為交換怎麼樣?你拿別人的玩具,別人拿你的玩具,大家互相交換不是最好的嗎?

    我是奶爸,我們下次再見!這是果果,大家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俄羅斯能在軍事、經濟等方面不懼怕跟美國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