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樓青門外一笑談文史
-
2 # 軍武最前哨
秀才出身的兵馬大元帥!
1856年(咸豐六年),雲南永昌府轄內發生了一起回漢兩族因爭奪礦源而引發的暴力衝突,隨後又加之清政府的處理結果未能讓雙方滿意,頓時民變四起!
也正是這一時期,時年三十三歲的回民秀才杜文秀抓住機會起兵造反,建"回教國",自立為"總統兵馬大元帥,還將阿拉伯語設為"國語"。圖為杜文秀的大印,上書阿拉伯文和漢文
起兵後的杜文秀以伊斯蘭教為核心思想,重用同族人員,建立了一個以穆斯林為主要階層的政權。
對於這次回變的情形,當時的英屬印緬代表團中的自然科學專家約翰-安德生在自己所著的《滇西考察報告》中有詳細記載:凡漢人聚居城鄉皆遭掠強,男人一律處斬,女人多被姦淫……至於幼童則施以教養,歸化其信仰!
從英華人的記述來看,杜文秀的起義帶有明顯且強烈的宗教色彩,同時也伴隨著異常殘忍的排他性!種種跡象表明,杜文秀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個完全穆斯林化的國家,最不濟也是等同於清政府"滿優他劣"的政權。
起義無望心不甘,意圖狼狽同為奸1862年(同治六年),杜文秀糾集二十萬之眾攻打昆明,無奈當時太平天國起義失敗,清軍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杜文秀。最終,他的這次東征以失敗告終!
杜文秀眼看僅憑自身實力根本無法撼動滿清統治,於是把希望寄託到了英華人身上!他派遣使節帶著四箱雲南特產大理石進貢英女王,並向英屬印度當局送去救援信!大意是如果英國願意伸出援手,杜文秀則攜其臣民及土地歸順大英。
但啼笑皆非的是,英當局早已預見到杜文秀時日無多,索性對其的求援不予理睬,但還是將其上供的大理石和救援信送到了倫敦博物館。英國留存這些東西的用意既是對杜文秀的蔑視和嘲笑,也是對自己當初"萬國之宗"的一種證明。
同治十一年,被清軍逼至絕路的杜文秀深感無力迴天,於是服下毒藥後前往清軍軍營,被當時鎮壓回變的清軍將領所殺。杜文秀領導的起義也就此終結。圖為杜文秀穿過的龍袍
最後,我們來看一段對他的評價:“文秀的反清實踐,體現了一項英明的行動綱領,這就是以回漢聯合為基礎的各族人民的聯合反清。……文秀的這一綱領在中國農民運動史和中國民族關係史上,都是空前的壯舉"。而說出這段評語的正是回族歷史學家白壽彝!
-
3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杜文秀雲南回亂的頭子,一個賣國的反賊,實事清楚,證據確鑿。
我祖藉雲南大理巍山,聽各族老輩子說杜文秀就沒什麼好話,尤其老一輩的知識分子對它反感的很。這就是某些人筆下深受各族人民愛戴的起義將領。
殘暴殺害百姓,也許我老輩子留下的話沒有記錄,而且他們也只是蟻民沒什麼人會把他們的話當回事。但對於杜文秀這些回變殘害百姓的事實,英屬印緬政府官員約翰·安德生有著很客觀的記載,在他的《滇西考察報告》這樣寫到:叛亂蔓延,漢人城鄉遭受劫掠,男人一律予以殺戮,女人則留給回民群眾姦淫,對於毫無抵抗力的兒童,則特別施予教養,期其成為回民。而對於那些不聽話,不遵教義的回民,也以叛教者的罪名,實行酷刑,甚至殺害,以儆效尤。南甸與騰越間鄉村的荒廢與破毀,騰越周圍地區城鄉的廢棄,足徵回民進行叛亂的殘酷與獰惡。還有同治三年的法國探險隊,也見證當時的情況,我引用一處:“一路經過市屋,悉遭回亂,十室九空,勢將傾圮。略有一二處草率修理,苦無瓦蓋,以破席木板遮之。”
杜文秀在巍山起兵。攻佔大理。並建立“大理伊斯蘭國” (又稱“回教國” ),自任為“班賽蘇丹”,自立為“總統兵馬大元帥”。
所定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官方文字阿拉伯字,強行信仰伊斯蘭教(我雲南各民族是真正的華夏人,不是黃阿)。不是因為懂阿拉伯文字和語言的人寥寥無幾,才讓杜不得不二種一起用,但還是阿拉伯文字為母,漢字為客,那個什麼西樓青門外不是寫阿拉伯語與文字是回的民族語言與文字,那麼為什麼他們連自己的語言與文字都不認識,不會說!
杜文秀建立“大理伊斯蘭國”,是以回族將領為核心,以宗教上層組成中堅,以伊斯蘭教作為團結群眾的思想旗幟。在文職官員中,設有維持清真教掌教、都掌教、副都掌教、都掌教典籍等宗教領袖的官銜。而且杜下令修復和新建清真寺,僅大理城內便有五六座規模宏大的清真寺。這就是政教合一的來分裂國家了!
杜文秀派遣劉道衡以“班賽蘇丹”的名義向英女王獻上四箱雲南大理石塊,表示願意把自己統治的土地和雲南一併送給英國,希望英屬印度殖民當局能給清政府施加壓力,或者直接派兵支援。
後來英國政府把他送來的四箱雲南大理石塊送往倫敦博物館,至今還在博物館裡,擺著呢!
杜文秀當初起兵說是受到漢族與政府欺壓,聽老輩子說,史料也有記錄,雲南回漢常械鬥,不光回漢,回與白彝苗等也常械鬥,漢人死傷也不比回少,別的民族甚至更多例如彜族,說不上誰對誰錯,為什麼漢族和別的民族不造反不暴亂呢?
凡以族群、宗教為區分,對異族,大規模、有組織、有目的性屠殺,一律稱之為“叛亂”,“暴亂”,沒有“起義”之說。而且杜文秀出賣雲南給英國,一個賣國賊而己!
-
4 # 平時話不多
雲南回族杜文秀、彝族李文學起義與太平天國起義遙相呼應,劍鋒直指滿清腐朽政權。值得研究的是,雲南漢族同期卻沒有起義。朋友處見過一書《杜文秀帥府秘錄》,全是當時的第一手稿整編和影印,歪曲杜賣國、排漢之說立辯真偽。附言一句:民宗問題早已是西方的切入點,大漢族主義威脅最大。
回覆列表
於1855年爆發的雲南回民起義,在首領杜文秀的領導下,攻佔大理府,建立起大理政權。1873年,在清軍的圍剿之下,杜文秀起義失敗身死。史學界對於領導回民起義的杜文秀,頗有爭議,褒貶不一。那麼杜文秀到底是賣國賊還是反清英雄?歷史學家白壽彝先生曾這樣評價他:“文秀的反清實踐,可以說,體現了一項英明的行動綱領,這就是以回漢聯合為基礎的各族人民的聯合反清。文秀的這一綱領在中國農民運動史和中國民族關係史上,都是空前的壯舉。”
而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與范文瀾等人認為,杜文秀曾割據雲南大理成立“大理伊斯蘭國”,自任為“蘇丹”,並向英法殖民當局稱臣,希望尋求幫助,願意與那些列強共同瓜分中國。杜文秀是華人,竟敢出賣祖國的雲南和雲南各族居民,從他勾結英國侵略者的一天起,他不再是起義軍的代表,而是祖國和起義軍的叛賣者”。至今,杜文秀向英國駐印度殖民當局的上表求援信還在,他為向英國表示歸順和臣服而特意奉獻的幾箱大理石還在大英帝國博物館裡陳列著。這一證據直接表明是他背叛祖國、背叛回族人民的民族分裂主義分子。
首先,針對著名歷史學家提出的質疑,多半為勾結英國侵略者以及奉獻給英國的機箱大理石,依此判定杜文秀出賣國家,背叛祖國。
但社會學研究家田汝康,卻持懷疑態度。他早年留學英國時,曾在倫敦印度事務部的圖書館翻閱過相關的歷史檔案。他認為杜文秀不是賣國賊。出使英國賣國的,奉英法做宗主的是一個名為劉道衡的部下的部個欺世盜名的個人行為。歷史學家范文瀾在1955年之前就出版過幾個版本的《中國近代史》,其中並沒有涉及杜文秀賣國的事。然而,到了1955年出版《中國近代史》時,他卻寫進了這樣一段話:“1871年,杜文秀使義子艾山往倫敦出賣雲南。英國政府利用泛伊斯蘭主義這個反動旗號,指使艾山到土耳其講具體的出賣條件……杜文秀是華人,竟敢出賣祖國的雲南和雲南的各族居民,從他勾結英國侵略者的一天起,他不再是起義軍的代表而是祖國和起義軍的叛賣者。”
此後不久,郭沫若承襲了范文瀾的說法,並加以發揮,他在《中國歷史》初稿中寫道:英國“給杜文秀大批軍火,幫助建立兵工廠。在緬甸八莫專門設立了政治商務代表處,操縱大理政權。杜文秀在英國侵略者的支援下自稱撒裡曼蘇丹,改年號,造宮室,建立了一個所謂‘獨立國’……1871年更派他的兒子訪問英國、土耳其,準備進一步出賣祖國。”
以此也可以基本判定,郭沫若的說法更多的是沿用了范文瀾的說法。當時心有所疑的田汝康,透過各種途徑向倫敦印度事務部圖書館索要相關檔案,由於當時中英尚未建交,直到1962年,相關檔案的影印件才寄到田汝康的手上。
在1963年第4期的《歷史研究》上,田汝康發表了題為《有關杜文秀對外關係的幾個問題》的文章。他引用了包括印度事務部檔案、英國官員《治緬回憶錄》、《倫敦每日電訊報》等大量外文資料,證明所謂的杜文秀派人出使英國,其實是劉道衡的個人行為。但鑑於當時的政治氣氛,田汝康又在文末加了一個小尾巴——“但究竟杜文秀應負什麼責任以及其原因何在,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文革結束之後,田汝康又收集了其他資料,將1963年的論文進行了重寫,先後寫出《杜文秀使英問題辨誤》、《杜文秀對外關係以及劉道衡“使英”問題的研究》兩篇文章。在這兩篇文章中,田汝康不再含糊其辭,而是明確表示,劉道衡“使英”與杜文秀完全沒有關係,所謂杜文秀賣國其實是一場歷史冤案。
田汝康的文章扭轉了國內史學界對杜文秀的主流看法,包括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等人紛紛撰文支援田汝康的觀點。
當范文瀾看到田汝康的文章後,也主動給田汝康寫信借閱影印檔案。田汝康將檔案寄給范文瀾之後不久,文革就開始了。范文瀾擔心影印檔案在他那裡會出意外,就又寄還給了田汝康。而在1969年,范文瀾逝世,從此再也無人能知他的真正看法。
接下來總結一下個人觀點:
一、杜文秀勾結英國,賣國求榮?
針對此條,出生於雲南昆明的漢族著名社會學研究家田汝康已做過詳細研究,具體見上文。
二、杜文秀滇西政權以阿拉伯語作為政權官方語言,並大力推行阿拉伯語?
由雲龍先生《滇故瑣錄》一書可知,確實存在滇西政權推廣阿拉伯語之說,但此時雲南回民已與漢人同時生活了上百年,基本在語言方面已經完全漢化。且杜文秀與地方將領均不能識讀阿拉伯文,頂多只會一些日常用語。所以,名義上把阿拉伯語作為官方語言,但實際上還是以漢語言為主。況且回民本身的語言就是阿拉伯語,推廣阿拉伯語並不能代表叛國。這跟我們現在學習推廣各種外語、方言有太大區別嗎?
當然,也許杜文秀確有建立伊斯蘭國或回教國的狼子野心,但在起義階段並未有過激民族行為。我們應當正確看待這件事,不能以假設未來可能發生但還未發生的事,去評判抨擊一個歷史人物。
三、勾結太平天國,鼓動陝甘回民暴亂?
任何一個朝代的建立於滅亡,都有與其他部落的合作與背叛,勾結太平天國的事不用多說。
至於鼓動陝甘回民暴亂,確實是由從雲南起義回民返回陝西的任武推動爆發的。陝甘回民暴亂是赤裸裸的宗教、民族鬥爭,是回族排除異族的戰爭。
但云南起義戰中,漢族、彝族、哈尼族、白族、壯族等各個民族均有參與,他們都認識到回漢仇殺的罪魁禍首是清朝政府和封建統治階級,各個民族都是受害者,因此在回民起義之後,至少杜文秀沒有刻意排除異族,而是致力於改善民族關係,制定並實行了一系列團結各族人民的政策和措施,引導回漢等各族人民消除隔閡,聯合起來,共同反抗清王朝的反動統治。這些行為,至少在當時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
大秦帝國中,商鞅曾說過:“法,誅行不誅心”。也許杜文秀確有異心,至少在起義階段並未有過激行為。各位後來評判者,不能度其心,而假設其行。
歷代歷朝的更替,有漢人對漢人的屠殺,有蒙古對漢人的仇殺,有滿清對漢人的屠殺,有漢人對滿人的屠殺等等數不勝數,我們又應該如何去評判?賣國也好,英雄也罷,歷史不在於如何去譴責,而在於如何學會正確去面對,去反思,去避免歷史重演。
時至今日,中華民族各族人民都在交匯融合,血緣基因都在不斷同化,我們也應該以更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歷史與評判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