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謀善史

    1776年,來自廣東嘉應州(今梅州)的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 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這是一個類似於東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

    1777年,“公司”改為“共和國”,以東萬律為首都的“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羅芳伯擔任首任國家元首“大唐總長”,並被當地人尊稱為“坤甸王”。

    羅芳伯當了十九年的國家元首,於公元一七九五年病逝,他活了五十八歲。隨後,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此後還有七人擔任過這個職位。

    1886年,遭到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軍的猛烈進攻,全國民眾進行了頑強抵抗,終因武器太差而失敗,這個華人國家也不幸滅

  • 2 # 歷史Top10

    18世紀,西婆羅洲的各蘇丹國進口大量華人苦力到南洋挖掘金礦與錫礦,由於有荷蘭殖民者進行騷擾,所以當地有華人社團從廣東招請團練,來到南洋擔當類似保鏢或傭兵的角色,逐漸形成所謂“公司”的組織。又以客家人族群由於習武風氣盛又相當團結有嚴格紀律,故頗受歡迎影響力甚大,當中勢力最大的是蘭芳公司。

    清朝乾隆年間中後期,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梅縣區)人吳元盛因為謀劃發動起義事洩,因而逃亡到婆羅洲島,在當地建立了很有影響力的聚勝公司,成為該公司首領。後來其下屬羅芳伯的聲望逐漸超過吳元盛,反而成為吳元盛的上司,羅芳伯遂成立蘭芳公司。

    羅芳伯於1777年在坤甸成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並被推舉為擔任第一任大總長。羅芳伯知道荷蘭人對清朝仍然顧忌,所以在立國之初就立即向大清稱臣,並派員前往北京朝貢。但擔心清政府可能會有所不滿,羅芳伯向清朝稱臣時決定仍使用“蘭芳公司”之名,而非“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1783年,由於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國(Tayau)國王很殘暴,人民都怨恨他。吳元盛前往殺死原戴燕王國國王,被當地民眾擁立為戴燕王國國王,被派駐在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國領地,王位世襲,傳四位(吳元盛、吳元盛之妻、吳元盛之子、吳元盛之孫),共70餘年。

    1795年,羅芳伯病故後,由江戊伯繼任其位。後來由於清政府在外交上多次失利,中法戰爭爆發,荷蘭人認為此時清朝無力再顧及境外的事,於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部署征服行動。

    1884年,荷蘭征服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雖進行了抵抗,但因武器技術遠落後於歐洲殖民者而失敗,其殘餘勢力逃至蘇門答臘。荷蘭並未公開宣稱已佔領蘭芳地區,而是另立了一個傀儡政權以便進行統治。

    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後,荷蘭才正式宣佈對蘭芳國的佔領。蘭芳共和國自立國至滅亡,共經歷一百零七年。逃往蘇門答臘的部分華人隨後往東北邊遷徙,並於馬來半島定居。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唐朝安史之亂後,王審知兄弟入閩,中原人遂大量進入福建,拓墾東南沿海。唐朝中期以後,佛教大為興盛。由於西域之路已經斷絕,很多僧人選擇海外求經。於是,從那時起,僧人和中國的部分商人開始了探索南洋。到了唐朝末年,黃巢之亂禍及東南沿海,沿岸居民為了躲避戰亂紛紛逃亡南洋。

    宋朝之後,北方軍事壓力沉重,江南經濟由此得到重視與開發,手工業和商業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可是宋朝又是一個不禁止兼併的朝代,富者阡陌千里,貧者無立錐之地,同時由於占城稻的推廣,是的人口爆發增長。東南沿海一帶,多是丘陵山地,河流短促,不多的平原地帶又是不適合耕作的紅壤和赤紅壤。貧瘠的耕地資源養活不了這麼多人口,南下討生活的民眾越來越多。

    (窮苦百姓人家下南洋謀生)

    元朝重視海外貿易,東南沿海一帶繼續繁榮。可是到了明朝時,就開始了綿延兩朝的海禁,東南沿海一帶的窮苦人們的南下之路越來越窄。最後的高潮是鄭和下西洋時,大批福建人曾跟隨船隊到達南洋地區。很多酋長和國王招納這些移民中有文化的人作為幕僚,後來有的人還成為了國王。海禁制度在的建立的同時,也為破壞海禁制度的人提供了豐富可觀的利益。明清兩朝,東南沿海一帶的走私生意非常紅火。失去土地的農民和失業的手工業者無法投身於商業與漁業,為了活命,就開始投靠海盜或者偷渡下南洋求生活。

    清朝中期之後,土豆在中國安家落戶。糧食產量的暴增引發了華人口的爆炸增長,從一億直接增長到三億。可是,傳統的農耕經濟,根本無法吸收那麼多的剩餘勞動力,隨之而來的就是生態的大破壞,以及大量的社會剩餘勞動力,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清朝中期之後的天理教、白蓮教起義,多少都與此有關。

    (清朝中期以後下南洋漸成趨勢)

    華人經營南洋的主力軍,即是這些窮苦百姓,他們並不是政府組織的官方行為,純粹是為了一口活命的糧食。對於這些華夏百姓,清朝政府非但沒有多少支援,反而還認為他們反出大陸,是為助賊之叛民,任由其自生自滅。西班牙人曾經在馬尼拉制造屠華慘案,一直擔心清朝官方的打擊,可是等來的卻是政府方面的無動於衷。清朝對南洋華人的這種態度,與在明末清初時,有很多政治色彩的華人社團進入南洋有關。如小刀會、天地會和洪門會等社團,他們具有強烈的社會訴求,在大陸被嚴打以後才轉移到南洋地區。進入南洋之後,眼看清王朝統治逐漸穩固,這些社團的的工作重心也從反政府武裝逐漸轉移到南洋地區的自身建設,成為維護華人在當地利益的組織。

    在這些社團中,有一些就成立了類似當今國家政權一樣的組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蘭芳共和國。在嚴格意義上說,要把蘭芳共和國稱為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也不為過。

    自唐朝以來,南洋有華人經營已近千年,東南沿海一帶的華人尤擅經商,不少從事貿易的華人都很受當地酋長的敬重。明朝末年,不少西方殖民者就已經來到東南亞,並且試圖染指華南,被明朝當地守軍擊敗遁走。不過,歐洲殖民者惹不起大陸,還是欺負得起南洋那些部落制酋長國的。在明末清初,歐洲殖民者就在東南亞建立了很多殖民據點。他們騷擾當地,拓展殖民利益,不僅欺壓當地土著,也與華人社團產生了矛盾衝突。

    (歐洲殖民者來來到了南洋)

    這個時候,當地的華人組織就有了聚眾自保的需求,開始有了政治訴求。當時有很多天地會、洪門的人來到當地,他們在大陸本來就專門從事武裝鬥爭。因此,當地的華人組織就邀請他們從廣東省、福建省招請團練,來到南洋擔當類似保鏢的角色,他們分別成立了很多公司性質的組織。這當中,尤屬南方公司經營的最好,名聲最大,有效震懾了歐洲殖民者。當地的不少酋,也央求南方公司能夠保護他們。

    所以,當時的南方公司的老闆羅芳伯就決定在當地成立共和國,並擔任國家的大總,總攬國家的安保及各部族之間的協調工作。各部族的內部事務,仍然由酋長負責。由於南方公司第一任總經理叫做陳蘭伯,羅芳伯是第二任總經理,因此就從他們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稱為“蘭芳”共和國。

    清朝當時雖然腐朽,但是畢竟體量擺在那裡,洋人對清朝仍然非常顧忌。所以,羅芳伯在立國之初就立即向清朝稱臣,並派員前往北京朝貢。此舉果然使洋人大為顧忌,從而停止對當地的騷擾。而另一方面,早期未有加入的部族,看到蘭芳共和國的成功,亦紛紛表示願意加入成為成員部族。在最高峰時,蘭芳共和國的勢力範圍佔有整個加里曼丹島。

    (蘭芳共和國的地理位置圖)

    蘭芳共和國在羅芳伯的帶領下,幫助浡泥王平叛。浡泥王看華人的勢力已成,不得已拱手讓位。蘭芳國能建立起來,主要還是華人群體實力很強的緣故。羅芳伯是華人勢力的代表,是由華人們推選出來的。除了個人能力之外,在華人圈內並不具備絕對的優勢。也就是說,大家能一起推選他,也能夠一起廢了他。所以,羅芳伯敢於向土著居民稱王,但不敢在華人面前稱王。羅芳伯沒有選擇帝制,也拒絕了人們要他稱王的請求,而是稱總制、大唐總長,還規定他及後世領導人都不能把蘭芳共和國變為一姓人的“家天下”。

    這是在1770年,被稱為蘭芳元年,比起共和制的美利堅合眾國的《獨立宣言》還要早6年。

    羅芳伯參照西方國家的一些法制,設定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國家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設軍隊,而是全民皆兵,平時分散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起來禦敵。地方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羅芳伯當了19年的國家元首,於1795年病逝。隨後,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此後還有7人先後擔任過這個職務。

    (廣東梅州人羅芳伯像)

    蘭芳共和國孤懸海外,到了清朝後期,歐洲殖民者越來越多,對其領地虎視眈眈。共和國也曾想把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清朝的版圖,可是清朝皇帝不予受理。清朝皇帝甚至不願意收下菲律賓這麼大一片土地,又怎麼會看得上位置更加偏遠的加里曼丹呢?蘭芳共和國的華人,雖然飄泊海外,但他們的祖宗墳墓祠堂,以及親友家眷,都在國內。他們如果自立為王,對大清皇帝來說,仍然屬於反叛,抄家挖墳毀祠堂的事,皇帝是幹得出來的,甚至還會派兵出海,進行征伐。所以,羅芳伯他們不敢自立為王。事實上,羅芳伯建立蘭芳國後,在華人圈裡根本不敢稱為國,只能稱為蘭芳公司,或者蘭芳大總長,這也有害怕被告發的原因在內。

    也有人認為蘭芳共和國其實是黑社會性質的組織。從其發家歷史來看,他們更像是幫會統治,只是他們的保鏢業務做的過於出色,以至於被當地民眾尊奉為統治者。不過,他們能夠守土安民,不正是國家的職責所在嗎?

    當時,華人經營東南亞,他們所建立的國家不僅是“蘭芳共和國”一個,還有其他幾個國家:如廣東汕頭人鄭信,在暹羅稱皇帝,建立吞武裡王朝,統一泰國和緬甸王國,立國十三年;有廣東梅州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國,自任國王,王位世襲,立國70餘年。於19世紀亡於荷蘭;廣東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帝國,自封天子。19世紀張傑緒逝世,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福建人吳陽,在馬來半島建立另一個沒有特定名稱的王國,於19世紀被向東擴張的英國消滅;三佛齊國王張璉(廣東饒平北部客家人);婆羅皇帝何顯達(廣東汕頭人);爪哇順塔國王某(廣東潮州人)等。

    (東南亞成為西方殖民者的樂園)

    晚清時期,清政府對外軍事外交屢次失敗,讓歐洲殖民者看到了一個老大帝國的衰弱不堪。在海外的華人國家立時失去了大陸的靠山,無法應對殖民者的入侵。這些華人國家,都在19世紀亡於西方殖民者對東南亞的侵略狂潮中。1884年,荷蘭人開始入侵覬覦已久的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雖進行了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其殘餘勢力逃到了蘇門答臘。

    雖然,南洋華人1000多年的經營努力,因為近代以來的國勢不振未能形成大陸的勢力範圍,可是在整體上,南洋華人在當地依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經濟、政治勢力。在那段艱苦的抗戰年月,南洋華人紛紛慷慨資助國家抗戰,還有很多華人子弟紛紛回國參加抗戰,不少人犧牲在抗戰的戰場上。陳嘉庚更是在國務會議上發言,“倭寇一日未逐出中國國土而言和者,以漢奸最論處”。陳嘉庚還是集美大學和廈門大學的建立者。

    如今,海外華人據估計已有6000萬人,資產總額2萬億美元,人口和經濟規模已經達到一般的地區強國水平,這也是中國數千年來留下來的弈棋之局中的活眼之一。

  • 4 # 黑龍江邊的沙子

    1776年,來自廣東嘉應州(今梅州)的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 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這是一個類似於東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

    1777年,“公司”改為“共和國”,以東萬律為首都的“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羅芳伯擔任首任國家元首“大唐總長”,並被當地人尊稱為“坤甸王”。

    羅芳伯當了十九年的國家元首,於公元一七九五年病逝,他活了五十八歲。隨後,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此後還有七人擔任過這個職位。

    1886年,遭到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軍的猛烈進攻,全國民眾進行了頑強抵抗,終因武器太差而失敗,這個華人國家也不幸滅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三大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