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醺流年

    茶起源於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各地飲茶的風俗都不一樣,詳說可能幾天幾夜都說不完,下面挑幾個比較大眾有趣的風俗給大家分享一下:

    品龍井茶

    品龍井茶,主要流行於江、浙、瀘的大、中城市。一般有四個條件:

    一要雅境:境指環境、自然環境為佳,如西湖邊等

    二要水淨:有條件的會用茶原產地的水或當日山泉水,次一點用包裝水

    三要心靜:用好的白瓷杯或玻璃杯,好的技法,最重要是有閒情逸致,靜下來品好茶

    四要好茶:很多市面上的龍井,是達不到品的級別的,需要品級的龍井,可以到醉品茶城購買。

    啜工夫茶

    啜工夫茶,流行於廣東、福建、臺灣等地,習慣用小杯啜飲。現在,這種品茶方法,已經廣為流傳。

    最令人震撼的還是潮汕地區的功夫茶,已經昇華到藝術享受的境界。工夫茶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即上好的烏龍茶,精巧的工夫茶具,以及富含文化的淪飲法。

    早茶

    在中國南方,有吃早茶的風俗,尤其是嶺南,吃早茶的風氣更盛。最具代表性的,則是羊城廣州和香港、澳門特區的早茶。

    有段時間在廣州,天天吃早茶,很多使用者約洽談是約早上而不是晚上,找一家正宗的早茶點,邊泡茶邊吃早點邊談生意,蒸鳳爪,水晶蝦餃,叉燒包,鼓汁排骨...一口茶,一口美食,絕對是殿堂級的享受,哈哈。

  • 2 # KNIFE耐夫

    中國是產茶大國,也是飲茶大國,在長久的歷史演化中,不同的地區、民族有著自身不同的飲茶習俗

    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的奶茶,苗、侗等民族的油茶等。而茶葉的製作方法也不同,一般分為五大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磚茶、花茶,前三種工藝較考究,磚茶又分伏磚茶、青磚茶數種,磚茶多為西北少數民族喜用。

    藏族人的酥油茶是藏族每一個家庭必備的飲品。他們將茶磚搗碎,熬煮後濾過茶湯,倒人放有酥油和食鹽的茶桶內,攪拌均勻,叫酥油茶;最後盛入壺中,放在火上隨時取飲。藏族喝酥油茶有一定規矩,一般是邊喝邊添,不可一口喝完。客人的茶碗總是滿的。如果你不想喝,便不要動它,告辭時才可一飲而盡,這是藏族的風俗習慣。蒙古族人日飲三次茶,他們習慣飲加奶、加鹽、加炒米的成奶茶。滇北少數民族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烤茶”,他們用火塘上的瓦罐將曬乾的青茶葉烤至焦黃、髮香、發爆,然後衝入滾湯煎熬而成。而湖南、貴州、廣西等地的苗、瑤等民族喜歡喝打油茶,就是把茶葉先用油炒,再加水煮湯,並加鹽、蔥等調味,沸後衝入由猛火滾油炒熟的花生、黃豆、芝麻、玉米花等中飲用。這種茶不僅可以用來止渴,還是祛寒去溼、預防感冒的良藥。

    製茶和品茶是茶文化的主要內容。中國製茶和飲茶的歷史悠久,沿襲至今的茶俗也豐富多彩。實際上,不同種類的茶葉,會導致不同的飲茶方法和習俗。如:潮州的工夫茶、廣東的早茶、蘇杭一帶的“七家茶”、雲南白族的三道茶等等。這些不同特色的茶飲方式豐富了中國的茶文化。

  • 3 # 一點學堂

    當然有了,要不怎麼有茶文化呢?中國是產茶大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而且每個地方的茶文化也不太一樣。

    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的奶茶,苗、侗等民族的油茶等;藏族人的酥油茶是藏族每一個家庭必備的飲品。他們將茶磚搗碎,熬煮後濾過茶湯,倒人放有酥油和食鹽的茶桶內,攪拌均勻,叫酥油茶;蒙古族人日飲三次茶,他們習慣飲加奶、加鹽、加炒米的成奶茶。滇北少數民族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烤茶”,他們用火塘上的瓦罐將曬乾的青茶葉烤至焦黃、髮香、發爆,然後衝入滾湯煎熬而成。而湖南、貴州、廣西等地的苗、瑤等民族喜歡喝打油茶,就是把茶葉先用油炒,再加水煮湯,並加鹽、蔥等調味,沸後衝入由猛火滾油炒熟的花生、黃豆、芝麻、玉米花等中飲用。這種茶不僅可以用來止渴,還是祛寒去溼、預防感冒的良藥。

    茶禮在一些地方的喪葬習俗中也有應用。在江西、廣東一帶掃祭祖宗時,要斟三杯茶置於墳前。有的地區人死後,在死者手中握一包茶葉,以幫助死者解“迷魂湯”。

  • 4 # 全峰山

    茶道是一種文化。正確的飲茶方式對多數人來說是有益的,比如不飲濃茶、水溫適中、分清涼熱茶性、把握飲茶時間等。

    至於飲茶習俗,是有地域之分,風俗習慣之禮節禮儀的不同,飲茶習俗自然不同。如會友時主人斟茶就有"茶要淺、酒要滿″之說,表示尊重客人。

    因為好酒比重輕浮在上邊,把最好斟滿給客人;好茶下沉,先給客人斟茶要少,以便把後邊的好茶再斟上,以示尊重。

    要想多掌握一些茶道知識,建議讀一下陸羽所著《茶經》,以及其中內容一一"十之圖″。介紹茶經的掛圖,對於茶的起源、茶具製造、煮泡茶器皿、煮泡茶方法、飲茶方法、茶葉產地歷史等一望可知。

  • 5 # 十月送暖

    茶性溫和、淡雅、清新,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飲品。琴、棋、書、畫、劍,詩、歌、茶、酒、花,更是將茶提升到高雅的境界,深受華人喜愛。

    俗話說,“酒重陳,茶重新”,一般茶以新茶為好,陳年茶在色、香、味上都打了折扣。在四季的飲用上,春天花茶,生髮陽氣,消除寒氣,夏天綠茶,清新解暑,止渴生津。秋吟花茶,消乏醒腦,冬飲紅茶 ,助消化,強身體。水溫以沸騰為佳,沖茶後,一杯洗茶,二杯方自飲用。為客人敬茶,不要敬的太滿,有“酒要滿,茶要淺”之說,敬的太滿被視為是對別人的不敬。

    閒暇之餘,約上三五好友,煮茶品茗,亦是一大樂趣。遠離市場喧囂,職場江湖,人情冷暖,無外界偽裝,虛情假意。一杯清茶,滴滴香濃,先聞其香,次品其味,再會其神,平添人生的無窮樂趣。朋友間或高彈闊論,或妙語連珠,盡情的享受茶香四溢和友情可貴。

  • 6 # 雲山宗一

    古人講:“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故而,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各個產茶地區的茶葉製作工序也是略有所差異的,才造就了“飲茶文化”之不同。

    舉個例子:以福建武夷山的“飲茶習俗”而言。在古代的武夷山,因當地先民受山林瘴氣所擾,亦時常得病。彭祖發現“茶葉”可以解毒,遂帶領他的兩個兒子(彭武彭夷)開荒種茶。後用茶葉洗澡(也就是“茶浴”)的習俗與飲茶長壽之說,也就從此流傳了下來。所謂,“三年是茶,十年是靈丹妙藥”。而彭祖他老人家透過“喝茶養生”也活了八百多歲。而“武夷山”這個地名的由來,那也是後世為了紀念他一家的功德,便以彭祖兩個兒子(彭武彭夷)的字來命名。

    到了唐代·陸羽先生就寫了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他亦被譽為“茶聖”。再說,宋代盛行“鬥茶之風”:以前的人叫“吃”茶,而不叫“喝”茶。是因為茶葉的烹製工藝不一樣,故有“茗粥”這一說。宋代鬥茶,其法如下:先用陶罐煎煮泉水,接著用茶勺取一定量的已加工好的茶末放入茶盞之中,再倒入已燒好的沸水,把茶末調和如濃膏油(以粘稠為標準)。調膏之前,還須用當地燒製的建盞燙水"溫過"。

    想想,古人“吃茶”還是比較講究的;不像現在的人,這麼方便(經過幾百年在製茶技術上的改良後獲得)。而值得讓人懷念的是……“吃茶”這一個用詞,現在還被福建一帶的閩南人沿用。

    繼承古代民風之淳樸,熱情而好客~故所泡之茶,叫“功夫茶”。

  • 7 # 學文說話

    中國是茶文化的故鄉,有著悠久的種茶、飲茶歷史,嚴格的飲茶禮儀,各地還有不同的飲茶風俗習慣。

    中國從神農時期就開始有飲茶記錄了,客人來了敬上一杯熱茶,這種禮儀古來有之,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日常待客禮儀。

    直到今天,家裡來客人了,我們總是要奉上一杯好茶。有了喜慶活動,也是習慣用香茶一杯,熱情招待賓客。年終歲尾,開一個茶話會,簡單典雅莊重。到茶館去談事聊天小聚,蔚然成風。廣東“早茶”更是名揚四海。

    我們常說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實際就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中國飲茶傳統習慣是,用燒開的開水沖泡茶葉,順其自然,清雅脫俗,品味茶葉的自然清香,重在氛圍,貴在意境之美。

    中國自古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方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人們叫做“茶藝”,“茶道”。

    人們很早就知道,瞭解不同種類茶葉特點,掌握不同的沖泡技巧,才能讓茶葉的自然品質充分發揮出來。

    我們傳統上喝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光是鑑別茶葉的優劣好壞,也用一種情趣、情調在其中。品茶對氣氛氛圍要求很高,品茶論道心情差異不同,也客觀上影響品茶的滋味和味道。

    現在,流行最廣泛的飲茶風俗和方式就是“功夫茶”和“蓋碗茶”。

    “功夫茶”最早是潮汕地區的飲茶風俗,是一種融精神、禮儀、泡茶技藝、品評品質為一體的茶藝文化。現在全國各地都很流行。

    “蓋碗茶”是四川特產。成都的蓋碗茶,非常講究茶具套裝和服務格調,一般長嘴銅茶壺,景德鎮瓷茶碗,就像影視劇中常見到的那樣,沖茶、泡茶、倒茶,加上優美動作,一氣呵成,盡顯絕招技藝,色香味俱全,引人入勝,給人一種美的藝術享受。

  • 8 # 西府趙王爺

    茶能洗濁,茶能靜心,茶是歷史吹不破的人間清紗,4700年的茶文化染得中華大地一片山濃雲淺。

    黃昏拉下黑夜的帷幕,時光將往事歸入過往的浮沉, 古代文人墨客們喜歡坐在老茶館中,品著沁人心脾的清茶,凝望著黃昏中如血夕陽,沉澱靈魂深處燃燒著的詩情畫意。

    茶者,雅俗共賞老少咸宜—— 富人喝得,窮人喝得,南人喝得,北人也喝得,茶在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喝法與文化。

    “大碗飲豪情,不問茶滋味”

    東北天生的豪爽性格,使他們喝茶時少了幾縷雅緻,卻多了幾分別具一格的豪情。 東北地區氣候寒冷,並不生產茶,因此大部分東北人對茶的瞭解和品悟不如南方人深刻,但是談起對茶的喜愛卻不輸分毫。

    勤勞樸實的東北農民,喜歡在盛夏之際喝上一碗清涼爽口的“大碗茶”, 人們往往習慣在下田幹農活之前用“青瓷盆”沏上一盆茶水,青瓷盆的古著與清淡的茶色相互映襯,結合出一種樸素的風雅、樸素的潔淨。

    山深日暮,務農歸來的人們,舀上一大碗青瓷盆中的香茶一飲而盡,一天的辛苦與疲勞都融化在了這一碗平淡,卻不平凡的香茶之中。

    南方是茶的發源地,南方人對茶有著深深的情愫和依戀。 南方人喝茶十分講究,素有“以茶待客”的習慣。

    “爐火青煙幾縷香,關公巡城茶名揚” 潮州人最愛功夫茶,用小陶白釉茶壺和銀元大小杯口的白釉茶杯泡上一壺烏龍茶,再將茶壺提到小碳爐子上文煮,

    過一會後,幾束Sunny撒在茶壺上,Sunny之上飄起幾縷青煙,將三個茶杯擺放成品字形,俗稱“關公巡城”。

    濃濃的茶香穿過嗅覺,輕輕抿上一口,功夫茶的韻味瞬間沁入心脾之間,令人眉目爽朗。 “片刻功夫片刻閒,半日茶香半日仙”

    四川人喝茶講究個“閒”字,四川的生活節奏慢,人們喜歡聚會、打麻將、擺龍門陣,茶葉配瓜子是四川人的最愛,四川人並不講究所謂茶具的好壞,而是享受聚會喝茶時的閒適之感,四川人喝的是平民茶、市井茶,看似隨意實則喝出了茶的精髓,大繁若簡,大工若拙。 “酒神呼來不上船,自道臣是茶中仙”

    北京人喝茶是最為講究的,老北京人喝茶前要先用鹽水再用清水漱口,表現出了對茶的一種尊敬。

    北京人最愛蓋碗茶,蓋碗茶是古代四九城中達官貴人的喝茶方式,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北京喝蓋碗茶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北京人喝茶講究“一吹、二蓋、三啜”,茶水泡好後,先用嘴吹開浮在水面上的細茶葉末,然後蓋上杯蓋,片刻之後開啟杯蓋放出霧氣,然後再次蓋上,喝茶的時候將杯蓋掀起一個小口,淺淺的啜上三口,霎那間,唇齒留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八艦隊還有存在的價值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