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牌快遞員已上線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在早期各國都不怎麼重視發展衝鋒槍,各國都一樣,畢竟這種打手槍子彈的槍支射速太快子彈消耗太大,而且射程也近,打手槍子彈的一般有效距離都是在50米以內。但是為什麼美、蘇、英、德都有大量裝備衝鋒槍而日本就沒有呢?其實答案也是比較簡單的,那就是有需求才會去裝備,而且需求量還大。而日本是有研發過沖鋒槍,只不過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存在感太低而已。
早在1918年一戰結束前美國的湯普遜衝鋒槍就已經誕生,但是美國直到1927年海軍陸戰隊才小批次裝備,而這期間湯普遜衝鋒槍被芝加哥黑幫打出了威名,拿著M-1911和柯爾特左輪手槍的警察吃盡了苦頭。而美國軍方之所以嫌棄主要還是太貴,量產前的單價要200美元,量產後的單價也要45美元,而同時期的M1加蘭德的單價在20美元左右,而隨著日益增長的需求美軍開始考慮再搞一個更便宜的衝鋒槍,畢竟湯普遜太貴,所以更便宜的M-3衝鋒槍(20美元)就誕生。
而敦刻爾克之後英華人丟棄了大量裝備之後開始考慮整個便宜的槍,剛開始也是嫌棄湯普遜太貴,所以9美元的斯登衝鋒槍就誕生了。和英、美是缺錢的情況不同,蘇聯研製波波沙衝鋒槍全是血的教訓,也就是在蘇芬戰爭中蘇聯120萬打芬蘭20,最後以傷亡70萬的代價換來的只有一紙停戰條約和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戰爭中的索米衝鋒槍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所以蘇聯便開始研發波波沙衝鋒槍。
而日本在1937-1942對華戰事可謂是一帆風順,幾乎沒有什麼槍械的代差帶來的壓力,而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面臨著巨大的槍械壓力,於是日本也在1943年開始研製衝鋒槍,到1944年便開始列裝部隊,不過只不過戰爭打到最後根本沒有資源去發展衝鋒槍,而在前期日本國力也不富裕所以也沒有列裝,所以還是因為窮。
-
3 # 國平軍史
其實,衝鋒槍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早投入實戰的是德軍裝備的MP-18衝鋒槍,9毫米口徑,發射手槍彈,採用32發蝸輪形彈匣供彈。
戰時,德軍以小分隊的形式,在某一個點集中火力射擊,憑藉強大的火力撕開一個缺口,越過英法軍隊的塹壕,就跑到陣地後方搞破壞去了。
(MP-18衝鋒槍)
由於從來未見過步兵手中端著衝鋒的槍械,火力如此動物般兇猛,英法軍隊就將MP-18衝鋒槍稱為“彈丸噴射器”,還是相當形象的,符合衝鋒槍的射擊特點。二戰時期,衝鋒槍作為一款近戰自動槍械,得到了許多交戰國家軍方的普遍重視,蘇軍的波波莎41/43、德軍的MP38/40、美軍的M1/3、英軍以及英聯邦軍隊的司登式、意軍的伯萊塔M38等,都是二戰期間著名的衝鋒槍,似乎唯獨另一強國日軍在衝鋒槍領域缺席了。
(M-38伯萊塔衝鋒槍)
事實上,二戰時,日軍曾裝備過沖鋒槍,就是那把奇葩的100式衝鋒槍,只是由於裝備年份太晚,且裝備數量極少,尚不足2萬把,對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戰局影響不大。與日軍大量裝備的三八式和九九式5發栓動步槍相比,30發彈匣供彈的100式衝鋒槍完全可忽略不計,視作日軍在戰時未裝備過沖鋒槍。
(M-1衝鋒槍)
二戰時,在衝鋒槍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日軍未及時並大量裝備衝鋒槍的原因,個人以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步槍+軍刺適合身材矮小的日軍:日俄戰爭時,日軍脫胎自毛瑟步槍的30式步槍,就優於俄軍的滑膛步槍,歷史上受武士道精神影響,特別強調精準射擊,以及拼刺技能的發揮,長槍+軍刺的兵器,彌補了日軍身材矮小的缺陷,在衝鋒尤其是拼刺時,往往對對手形成一定的優勢,是戰時日軍不願裝備衝鋒槍的主要原因之一。(100式衝鋒槍)受資源有限的制約:因為日本是個島國,國土面積較小,導致其資源非常短缺,當初,引進德國毛瑟步槍時,就將德械7.92毫米口徑,改成了6.5毫米口徑,一則,可以減輕射擊時的後坐力;二則,節省了寶貴的銅材,當時子彈、炮彈包括彈殼,都是用黃銅做的,所以對黃銅的需求量非常大。衝鋒槍是連續發射的自動槍械,戰時需要消耗大聯的子彈,而步槍是手動發射,因此子彈較省。
(MP-40衝鋒槍)
受制於軍方戰略眼光:日本軍部歷來重視士兵的射擊和拼刺技能的提高,因此日軍中都有專職的拼刺教練;且始終認為百發一中的衝鋒槍,不如一彈一中的步槍,看不到衝鋒槍在戰場上的作用,堅持步兵以步槍為主,反對配備衝鋒槍。(波波沙41衝鋒槍)
當太平洋殘酷的奪島戰役中,以5發栓動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槍為主的日軍步兵,吃足了美軍步兵手中M-半自動、M-1卡賓槍、M-1衝鋒槍等自動槍械兇猛火力的大虧,日軍野戰師團紛紛要求裝備衝鋒槍。
但軍部的那幫老朽,卻還在干擾衝鋒槍的研發,要求衝鋒槍一是裝上兩腳架,可以當輕機槍使用;二是要求標尺射程1500米,真當是把輕機槍了;三是要求裝上刺刀,可以像步槍那樣用來拼刺。
(M-3衝鋒槍)
由於軍部那幫缺乏戰略眼光的老朽反覆折騰,在一定程度上,又拖累了100式衝鋒槍的研發步伐。當滿足軍部那幫老朽的100式衝鋒槍裝備日軍時,戰爭就快結束了,且裝備數量不足2萬把,對戰爭程序毫無影響。
(司登式衝鋒槍)
-
4 # 裙角澀女郎v
我覺得原因有4點,第一,戰略眼光不同,鬼子在面對科技軍事實力皆不如自己的中國時,用著一戰時的戰略思想和武器裝備都能夠迅速佔領大半個中國,認為打仗不一定靠武器裝備。在軍國主義思想薰陶下的鬼子還經常衝喊著拼刺刀,活在武運長久的世界裡。第二,研發技術落後,雖然鬼子在二戰中不乏也有當時很先進的武器,但是在輕武器上面的研發還是落後歐美一代多,三八步槍還是一戰時代的產物,手槍(南部十四)也是個笑話。輕重機器更是和當時的流星貨捷克造,撕布機等有差距。第三,物資封鎖加上仗打到最後,飛機都用木頭造了,哪裡還能開發衝鋒槍?況且衝鋒槍從開發到研製,到量產還配發到部隊上,這是一個漫長的時間。特別是彈藥的消耗(自動武器消耗比步槍大太多了)及補充,已經是很難完成的任務,畢竟換裝這麼一大批鬼子。最後我個人認為,鬼子還沒有意識到單兵自動武器的重要性,認為輕機槍和重機槍就能夠提供火力壓制。以上是本人愚見,莫噴。感謝。
-
5 # 中國美6220
衝鋒槍輕巧,好用,射擊速度快,很浪費子彈,不過,可以在衝鋒時,一掃一大片敵人。日本國力有限,資源貧乏,無力使用,也用不起衝鋒槍。更重要的是日本高層和軍方對沖鋒槍的好處,益處,威力認識,瞭解不夠,只看到缺點,看不到優點,對沖鋒槍不重視,後來對蘇軍,美軍作戰中,吃了蘇軍,美軍大誇,誇死了,誇血本,血本無歸。日本後悔死了,也來不及了,註定失敗,投降,恥辱。那時,日軍使用三八大蓋步槍,日本兵槍法準,還會拼刺刀。日本為了節約不浪漫子彈,認為用步槍方便快捷划算,衝鋒槍用不起,還浪費子彈。日軍發動萬歲衝鋒,自殺攻擊,憑藉武士刀精神,端著三八步槍衝鋒,在衝鋒中,一批批倒在蘇軍,美軍的衝鋒槍下。可悲可嘆,日軍拒不用衝鋒槍,最後死得很慘,很難看。
-
6 # 慕什塔戈
“寧要一發一中的步槍,也不要百發一中的衝鋒槍。”二戰時期,日本軍部在是否給步兵配備衝鋒槍的問題上,一直堅持這個觀點,同時,這也反映出日軍高層對彈藥補充能力現狀的不滿和無奈。
客觀地說,從淞滬會戰到豫湘桂會戰,從菲律賓到緬甸,從瓜島到沖繩,日本陸軍在大多數的地面戰役行動中一貫表現得很頑強,其步兵聯隊或進攻或堅守,往往能夠連續戰鬥幾晝夜無需補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日軍單兵的火力持續能力強,與同時期的各國軍隊相比,日軍單兵對彈藥補充的依賴程度之低,堪稱世界之最。
日軍的單兵武器,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三八大蓋”,該槍採用橋夾式裝填,每次裝填僅需5發子彈。而日軍的單兵彈藥攜行量卻高達120發!請看日軍的單兵攜行裝具:每名士兵的腰帶上掛有前2後1共計三個彈藥盒,前面的兩個彈藥盒每盒可裝30發子彈,後面的可裝60發。
這意味著日軍士兵僅憑隨身攜帶的彈藥,就可以在戰鬥中完成24次裝填,完全可以滿足一次戰鬥所需。然而,如果讓日軍士兵把手中的“三八大蓋”換成衝鋒槍,則勢必增大彈藥消耗量。
衝鋒槍不僅射程近,而且不能實施精度射擊,要想消滅敵人,就必須主動靠上去抵近掃射。在主動靠上去和抵近掃射的過程中,都需要延長單兵火力的持續時間,以便為自己提供火力掩護和消滅敵人。以日軍1940年裝備的“百式”衝鋒槍為例,按照當時的單兵彈藥攜行量,僅夠完成4次裝填,根本無法延長火力持續時間。
要想實現這一點,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要求輜重隊加大運送彈藥的補給量,而這樣一來,必將導致本就已經不堪重負的日軍輜重隊更加難以為繼。一方面,日本不像工業基礎相對雄厚的美、蘇、德等國那樣,可以實現作戰物資的摩托化運輸,日本只能把有限的資源用於生產坦克、裝甲車等戰鬥車輛,造不出更多的運輸卡車,其各類輜重隊只裝備了少量汽車,大部分運輸任務都要依靠人力或畜力拖拽來完成,因而導致其運力極為有限。二戰中,日軍各類輜重隊的主要任務是運送武器彈藥和生活給養物資,步兵所需彈藥只佔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換裝衝鋒槍,步兵所需彈藥將成倍增加,輜重隊必須拿出相當大的一部分運力用於單兵彈藥補給,這將導致運力有限的輜重隊更加疲於奔命。
另一方面,隨著日軍在二戰時期侵略面積的逐步擴大,其後勤補給線變得越來越長,對輜重隊的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日軍輜重隊也成為八路軍等敵後抗日武裝力量的重點打擊目標,日軍第5師團及第20師團的輜重隊,先後分別在山西靈丘縣平型關和平定縣七亙村遭到八路軍第115師和第129師的伏擊。日軍深知,輜重隊運輸的武器彈藥一旦落入八路軍的手裡,就會使抗日武裝得到成倍的壯大。
鑑於上述原因,二戰中的日軍只能採取限制使用衝鋒槍的做法。
-
7 # 歷史軍魂
二戰中,歐美各參戰國都大量裝備了衝鋒槍,在亞洲的日本卻很少裝備使用衝鋒槍,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二戰時,日本的戰術思想還停留在一戰,日本陸軍認為步槍比衝鋒槍打得更準,使用一發一中的步槍遠比百發一中的衝鋒槍好使,寧可保證步槍的彈藥供應,也不浪費寶貴的資源去造衝鋒槍。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匱乏,沒有多餘的資源去造衝鋒槍彈藥。
二戰中,日軍也使用過沖鋒槍。早在1935年,日本的南部槍械廠就研製出了衝鋒槍,該衝鋒槍使用弧線形的50發彈夾,於1940年最終定型生產。因1940年是日本的神武紀念兩千六百年,所以該衝鋒槍被命名為“百式衝鋒槍”。日軍的百式衝鋒槍產量很少,僅僅太平洋戰場的日本海軍陸戰隊裝備了該衝鋒槍。
衝鋒槍射速快,在於發揮密集的活力,但是日軍比較崇尚白仍戰。在衝鋒槍使用上,日軍像三八大蓋一樣,給百式衝鋒槍加裝了刺刀,這也是二戰中,唯一一個給衝鋒槍加裝刺刀的國家了。不僅如此,日軍還在96/99式輕機槍上加裝了刺刀,真是夠奇葩的!
回覆列表
日本在二戰的時候生產的唯一一款衝鋒槍就是百式衝鋒槍,而且生產數量也只有一萬多支。裝備的部隊也少的可憐,至於小日本為什麼不用衝鋒槍作戰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第一、小日本打心底裡就看不起衝鋒槍,認為栓動步槍才是作戰的主要武器,很多高階軍官思想頑固不化拒絕使用衝鋒槍。
第二、小日本在訓練上注重精確射擊,單兵素質很強,但同時又過於自大,片面的認為三八式步槍、歪把子機槍、擲彈筒組合是全世界最先進、最適合日軍作戰的,對速射武器不屑一顧。
第三、小日本在二戰時資源嚴重短缺,害怕衝鋒槍子彈消耗過大,後勤運力無法承受。二戰中的日本陸軍,其實本質上仍然以輕步兵作戰為主,機械化程度很低。能運送的彈藥補給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大量普及衝鋒槍,單靠士兵攜帶的彈藥根本無法持續作戰。
總之,二戰時的小日本頑固的戰術思想,工業與後勤的侷限性使日軍不可能大量裝備自動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