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基本國情一、概況 【國名】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6700萬,系黑非洲第二人口大國。 【民族】共有80多個民族。其中,奧羅莫族(OROMO)佔全華人口的40%,阿姆哈拉族(AMHARA)佔30%,提格雷族(TIGREAN)佔8%。其他主要少數民族有古拉格人(GURAGGE)、索馬利亞人(SOMALI)、錫達馬(SIDAMA)人和沃萊塔人(WOLAITA)。 【宗教】實行政教分離,不設國教。近45%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40%信奉衣索比亞正教(基督教的一個分支),還有少數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 【語言】全國共有70餘種語言,200多種方言。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各州均可依法確定本州工作語言。對外交往中廣泛使用英語。 【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在阿姆哈拉語中意為“新花”。現有人口300餘萬。 【國徽】在藍色背景下由一顆五角星和等距離豎線組成,分別象徵光明的未來、民族、宗教、男女平等。 【國旗】自上而下由綠、黃、紅三條彩塊和位於中央的國徽共同組成。 【貨幣】英文名稱為“BIRR”,中譯“比爾”,與美元比價同人民幣基本持平。 【主要節假日】3月2日,阿杜瓦戰役勝利紀念日。5月1日,國際勞動節。5月5日,愛國者勝利紀念日。5月28日,埃革陣執政紀念日(國慶日)。9月11日(閏年為12日),埃歷新年。宗教節日主要有衣索比亞聖誕節、顯聖節、耶酥受難日、復活節、真十字架發現日以及開齋節、先知穆罕默德誕辰日等。 【國體】聯邦制共和國。 【政體】多黨議會民主制。憲法規定,由議會多數黨推舉總理,任期五年。另外,由議會選舉無黨派人士出任禮儀性總統,任期六年。 【國家元首】總統戈馬•沃爾德·吉奧吉斯(GIRMA WOLDE GIORGIS),2001年10月當選。 【政府首腦】總理梅萊斯·澤納維(MELES ZENAWI),在1995年8月現行憲法施行後舉行的第一次大選後出任總理,2000年10月第二次當選。 【政府名稱】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行政區劃】全國共有11個聯邦單位,其中包括按民族和語言為主要標準劃分的阿姆哈拉、奧羅莫、提格雷、南方、阿法爾、貝尼山古爾-古瑪茲、索馬利亞、甘貝拉、哈拉爾等9個州(STATE)及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迪雷達瓦(DIRE DAWA)等兩個特別行政市。二、自然國情 【地理位置】位於非洲之角中心,系內陸國。東與吉布地、索馬利亞毗鄰,西面和北面和蘇丹交界,北接厄利垂亞,南與肯亞接壤。 【地形地貌】高原佔全國面積的2/3;低地沙漠佔全國面積1/4左右。全國平均海拔2500-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境內多湖泊、河流,水利資源豐富,素有"東非水塔"之稱。 【氣候】緯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均較大,雖地處熱帶,但各地溫度冷熱不均。每年3-5月為小雨季,6-9月為大雨季,10-2月為旱季。年平均溫度約13℃。首都亞的斯終年四季如春,溫差變化不大。三、簡史 衣索比亞系擁有3000年文明史的古國。公元一世紀,在當今衣索比亞北方地區建立了強盛的阿克蘇姆王國。16-18世紀葡萄牙、奧斯曼帝國和英國殖民者相繼入侵。1889年,孟利尼克二世稱帝,統一全國,建都亞的斯亞貝巴,奠定了現代衣索比亞疆域。1890年,義大利入侵,排擠英國勢力,宣佈衣索比亞為意“保護地”。1896年,孟利尼克二世率兵在阿杜瓦大敗意軍,迫使義大利承認埃塞獨立。1916年海爾塞拉西被封為攝政王,1930年11月2日加冕為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1936年,義大利再度入侵,佔領埃塞全境,塞拉西被迫流亡英國。1941年,埃塞抵抗戰士協同盟軍擊敗義大利佔領軍。同年5月5日,海爾塞拉西一世歸國復位。 1974年2月,一批少壯軍官乘局勢動盪之機,組成“軍隊、警察和地方軍協調委員會”(即DERG,阿姆哈拉語意為委員會之意,後泛指軍政府和門格斯圖政權),掌握國家政權。同年9月12日,DERG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海爾塞拉西政府,宣佈結束帝制,成立“臨時軍政府”。11月,“臨時軍政府”又改名為“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12月,“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宣佈衣索比亞為社會主義國家。1977年2月,門格斯圖·海爾·馬里亞姆(MENGISTU HAILE MARIAM)中校發動軍事政變掌權,出任“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主席和國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軍人為主的“衣索比亞勞動人民黨組織委員會”,實行一黨制。1984年,按蘇共模式組建“衣索比亞工人黨”。1987年9月,門格斯圖宣佈成立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並出任國家總統和政府首腦。1988年3月,長期從事反政府武裝活動的“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EPLF,厄人陣)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PLF,提人陣)向政府軍發動進攻,大規模內戰爆發。1991年5月28日,以提人陣為主的埃革陣(EPRDF)軍隊進入亞的斯亞貝巴,門格斯圖政權宣告瓦解,門逃亡國外,現棲身辛巴維(威)。 1991年7月,埃革陣主持召開全國會議,20多個政治和民族組織參加。會議批准了埃革陣提出的《過渡時期憲章》,並選舉產生了87人的代表院。埃革陣主席梅萊斯·澤納維任過渡政府總統和代表院議長。同年8月,梅萊斯總統任命塔米拉特為總理,組建過渡政府。1994年6月5日,舉行“制憲會議”選舉。同年12月12日,制憲會議透過《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憲法》,規定埃塞實行多黨制議會內閣制政體。1995年5月7日,同時舉行全國大選和地方選舉,埃革陣及親埃革陣組織獲得壓倒性勝利,同年8月建立聯邦和各級地方政府。內加索·吉達達(NEGOSO GIDADA)出任總統,任期六年。梅萊斯出任聯邦政府總理。2000年5月舉行第二次全國大選,埃革陣再次以壓倒性多數取得勝利而繼續執政。四、政體和憲法 埃塞實行議會內閣制和三權分立。聯邦議會(FEDERAL HOUSES)實行兩院制,由人民代表院(HOUSE OF THE PEOPLE"S REPRESENTATIVES)和聯邦院(FEDERAL HOUSE)組成。代表院由經普選產生的543名議員組成,系聯邦最高權力和立法機構。聯邦院由117名各民族代表組成,擁有憲法解釋權及裁決民族自決與分離、各州之間糾紛等權力。本屆聯邦政府於2000年10月組成(上屆內閣留任)。2001年10月16日進行內閣重大改組,由原來的15個部擴大至18個部。新內閣共有18名內閣部長,另設14名國務部長和13名副部長。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憲法於1994年12月8日由議會正式透過,共有11章,106條,是繼1931年、1955年和1987年憲法之後的第四部憲法,被譽為埃塞歷史上第一部民主憲法。主要內容包括:實行聯邦制和新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和諧;實行三權分立和議會內閣制,確保“主權在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促進對外關係。五、經濟 埃塞繫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約70億美元,人均約100美元。 農業是埃塞國民經濟的支柱,農業勞動力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85%以上,2000年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5%,也是最重要的出口創匯產業。主要由種植業和畜牧業構成,以小農生產方式為主,耕作技術十分落後,基本靠天收成。全國灌溉面積約20萬公頃,僅佔潛在可灌溉面積的5%,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低。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埃塞人均糧食產量逐年下降,缺糧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恰特草(CHAT)、鮮花、蔬菜、油菜籽等。埃塞系非洲第三大咖啡生產國,其中三分之二供國內消費,三分之一供出口。埃塞是非洲最大的蜂蜜、蜂漿生產國,有蜂群330萬箱。牲畜數量居非洲之首、世界第十位,適牧土地佔國土面積一半以上,畜牧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6%。畜牧業以小規模傳統放牧為主,商品率甚低,易受乾旱和瘟疫的影響。 工業基礎薄弱,2000年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約10%。但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主要有能源、製造業、電力、採礦、手工業和建築業。2002年底全國電站裝機容量約55萬千瓦。製造業佔GDP的7%,主要有食品、紡織、飲料、皮革、金屬加工、傢俱製造、輪胎製造和建築材料等。 第三產業近年增長較快,2000年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5%,主要包括商業、交通運輸、電訊、金融及旅遊等部門。 出口商品以咖啡為主,近年佔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2000年約佔50%);皮張、恰特草分居第二、第三。主要進口商品有資本貨品、化肥、石油、日用消費品、原材料及半成品等,其中資本貨品、日用消費品、燃料和食品佔70%以上。2002年全國進口約15億美元,出口約4億美元。埃塞主要出口物件有德國、義大利、日本和沙烏地阿拉伯,主要進口來源有義大利、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由於基礎設施差、市場容量狹小、官僚主義、投資用地及清關等手續繁雜,外國投資不活躍。 目前,政府部門和國營企業工作人員約50萬人,平均工資約400比爾,城市失業率約為30%。據統計,目前全國有50%的人每天糧食不足500克,僅有25%的人享用清潔飲用水,46%的人能得到醫療服務。電話普及率為0.76%,80%的地區沒有現代交通。2001年初級教育入學率為57%。六、文化 埃塞是非洲最古老國家之一,有3000年的文明歷史,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古蹟。1974年在埃塞東北部發現了距今約35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露西”(LUCY)。1994年6月,在阿瓦什河域發現44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AUSTRALOPIT HECUS RAMIDUS),為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最古老的古人類化石。埃塞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宗教色彩,既保留了非洲民族文化的本色,亦繼承了基督教文化的傳統(基督教公元4世紀傳入埃塞),且融合了伊斯蘭文化特點。全國30000座教堂和眾多的清真寺集中了許多藝術價值很高的壁畫和雕刻。民族音樂、舞蹈、繪畫和手工業受到保護並不斷髮展。主食為苔麩做成的“英吉拉”(INJERA),大部分人喜好辛辣食品和咖啡。據考證,埃塞西南部的卡法(KAFFA)地區為世界高地咖啡(ARABICA COFFEE)原產地。據說咖啡一詞即由KAFFA演變而來。 埃塞旅遊資源較為豐富,文物古蹟及野生動物數量較多,但交通落後,設施不全,旅遊業欠發達。但由於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國際會議眾多,會議旅遊佔旅遊業很大比重。2002年接待各類國際遊客約15萬人。除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之外,其他著名的文化勝地有: 〖貢德爾(GONDAR)〗埃塞北部城市,曾為古埃塞帝國首都,有許多歷史古蹟,其中最著名的是400多年前修建的古城堡和大教堂。 〖拉利貝拉(LALIBELA)〗位於埃塞北部,曾為埃塞的聖城,有11座建成於12世紀、在巨大巖體上鑿出的獨石教堂,為世界僅有。 〖阿克蘇姆(AXUM)〗位於埃塞北部,是有2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為埃塞現存的最古老的城市。曾為古埃塞阿克蘇姆王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儲存有2000年前修築的石柱和宮殿遺址。 〖巴赫達爾(BAHAR DAR)〗埃塞西北部重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阿姆哈拉州首府。 城北有著名的塔納湖和青尼羅河最大的提西薩特瀑布。另外,還有數十座始建於13世紀的修道院和皇家墓地等。 〖哈拉爾(HARAR)〗埃塞東部城市。整個城市有儲存完好的古代繞城圍牆,為埃塞伊斯蘭教的中心。有99座清真寺。有著名的古洞穴壁畫等。
衣索比亞基本國情一、概況 【國名】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6700萬,系黑非洲第二人口大國。 【民族】共有80多個民族。其中,奧羅莫族(OROMO)佔全華人口的40%,阿姆哈拉族(AMHARA)佔30%,提格雷族(TIGREAN)佔8%。其他主要少數民族有古拉格人(GURAGGE)、索馬利亞人(SOMALI)、錫達馬(SIDAMA)人和沃萊塔人(WOLAITA)。 【宗教】實行政教分離,不設國教。近45%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40%信奉衣索比亞正教(基督教的一個分支),還有少數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 【語言】全國共有70餘種語言,200多種方言。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各州均可依法確定本州工作語言。對外交往中廣泛使用英語。 【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在阿姆哈拉語中意為“新花”。現有人口300餘萬。 【國徽】在藍色背景下由一顆五角星和等距離豎線組成,分別象徵光明的未來、民族、宗教、男女平等。 【國旗】自上而下由綠、黃、紅三條彩塊和位於中央的國徽共同組成。 【貨幣】英文名稱為“BIRR”,中譯“比爾”,與美元比價同人民幣基本持平。 【主要節假日】3月2日,阿杜瓦戰役勝利紀念日。5月1日,國際勞動節。5月5日,愛國者勝利紀念日。5月28日,埃革陣執政紀念日(國慶日)。9月11日(閏年為12日),埃歷新年。宗教節日主要有衣索比亞聖誕節、顯聖節、耶酥受難日、復活節、真十字架發現日以及開齋節、先知穆罕默德誕辰日等。 【國體】聯邦制共和國。 【政體】多黨議會民主制。憲法規定,由議會多數黨推舉總理,任期五年。另外,由議會選舉無黨派人士出任禮儀性總統,任期六年。 【國家元首】總統戈馬•沃爾德·吉奧吉斯(GIRMA WOLDE GIORGIS),2001年10月當選。 【政府首腦】總理梅萊斯·澤納維(MELES ZENAWI),在1995年8月現行憲法施行後舉行的第一次大選後出任總理,2000年10月第二次當選。 【政府名稱】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行政區劃】全國共有11個聯邦單位,其中包括按民族和語言為主要標準劃分的阿姆哈拉、奧羅莫、提格雷、南方、阿法爾、貝尼山古爾-古瑪茲、索馬利亞、甘貝拉、哈拉爾等9個州(STATE)及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迪雷達瓦(DIRE DAWA)等兩個特別行政市。二、自然國情 【地理位置】位於非洲之角中心,系內陸國。東與吉布地、索馬利亞毗鄰,西面和北面和蘇丹交界,北接厄利垂亞,南與肯亞接壤。 【地形地貌】高原佔全國面積的2/3;低地沙漠佔全國面積1/4左右。全國平均海拔2500-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境內多湖泊、河流,水利資源豐富,素有"東非水塔"之稱。 【氣候】緯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均較大,雖地處熱帶,但各地溫度冷熱不均。每年3-5月為小雨季,6-9月為大雨季,10-2月為旱季。年平均溫度約13℃。首都亞的斯終年四季如春,溫差變化不大。三、簡史 衣索比亞系擁有3000年文明史的古國。公元一世紀,在當今衣索比亞北方地區建立了強盛的阿克蘇姆王國。16-18世紀葡萄牙、奧斯曼帝國和英國殖民者相繼入侵。1889年,孟利尼克二世稱帝,統一全國,建都亞的斯亞貝巴,奠定了現代衣索比亞疆域。1890年,義大利入侵,排擠英國勢力,宣佈衣索比亞為意“保護地”。1896年,孟利尼克二世率兵在阿杜瓦大敗意軍,迫使義大利承認埃塞獨立。1916年海爾塞拉西被封為攝政王,1930年11月2日加冕為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1936年,義大利再度入侵,佔領埃塞全境,塞拉西被迫流亡英國。1941年,埃塞抵抗戰士協同盟軍擊敗義大利佔領軍。同年5月5日,海爾塞拉西一世歸國復位。 1974年2月,一批少壯軍官乘局勢動盪之機,組成“軍隊、警察和地方軍協調委員會”(即DERG,阿姆哈拉語意為委員會之意,後泛指軍政府和門格斯圖政權),掌握國家政權。同年9月12日,DERG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海爾塞拉西政府,宣佈結束帝制,成立“臨時軍政府”。11月,“臨時軍政府”又改名為“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12月,“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宣佈衣索比亞為社會主義國家。1977年2月,門格斯圖·海爾·馬里亞姆(MENGISTU HAILE MARIAM)中校發動軍事政變掌權,出任“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主席和國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軍人為主的“衣索比亞勞動人民黨組織委員會”,實行一黨制。1984年,按蘇共模式組建“衣索比亞工人黨”。1987年9月,門格斯圖宣佈成立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並出任國家總統和政府首腦。1988年3月,長期從事反政府武裝活動的“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EPLF,厄人陣)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PLF,提人陣)向政府軍發動進攻,大規模內戰爆發。1991年5月28日,以提人陣為主的埃革陣(EPRDF)軍隊進入亞的斯亞貝巴,門格斯圖政權宣告瓦解,門逃亡國外,現棲身辛巴維(威)。 1991年7月,埃革陣主持召開全國會議,20多個政治和民族組織參加。會議批准了埃革陣提出的《過渡時期憲章》,並選舉產生了87人的代表院。埃革陣主席梅萊斯·澤納維任過渡政府總統和代表院議長。同年8月,梅萊斯總統任命塔米拉特為總理,組建過渡政府。1994年6月5日,舉行“制憲會議”選舉。同年12月12日,制憲會議透過《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憲法》,規定埃塞實行多黨制議會內閣制政體。1995年5月7日,同時舉行全國大選和地方選舉,埃革陣及親埃革陣組織獲得壓倒性勝利,同年8月建立聯邦和各級地方政府。內加索·吉達達(NEGOSO GIDADA)出任總統,任期六年。梅萊斯出任聯邦政府總理。2000年5月舉行第二次全國大選,埃革陣再次以壓倒性多數取得勝利而繼續執政。四、政體和憲法 埃塞實行議會內閣制和三權分立。聯邦議會(FEDERAL HOUSES)實行兩院制,由人民代表院(HOUSE OF THE PEOPLE"S REPRESENTATIVES)和聯邦院(FEDERAL HOUSE)組成。代表院由經普選產生的543名議員組成,系聯邦最高權力和立法機構。聯邦院由117名各民族代表組成,擁有憲法解釋權及裁決民族自決與分離、各州之間糾紛等權力。本屆聯邦政府於2000年10月組成(上屆內閣留任)。2001年10月16日進行內閣重大改組,由原來的15個部擴大至18個部。新內閣共有18名內閣部長,另設14名國務部長和13名副部長。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憲法於1994年12月8日由議會正式透過,共有11章,106條,是繼1931年、1955年和1987年憲法之後的第四部憲法,被譽為埃塞歷史上第一部民主憲法。主要內容包括:實行聯邦制和新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和諧;實行三權分立和議會內閣制,確保“主權在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促進對外關係。五、經濟 埃塞繫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約70億美元,人均約100美元。 農業是埃塞國民經濟的支柱,農業勞動力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85%以上,2000年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5%,也是最重要的出口創匯產業。主要由種植業和畜牧業構成,以小農生產方式為主,耕作技術十分落後,基本靠天收成。全國灌溉面積約20萬公頃,僅佔潛在可灌溉面積的5%,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低。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埃塞人均糧食產量逐年下降,缺糧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恰特草(CHAT)、鮮花、蔬菜、油菜籽等。埃塞系非洲第三大咖啡生產國,其中三分之二供國內消費,三分之一供出口。埃塞是非洲最大的蜂蜜、蜂漿生產國,有蜂群330萬箱。牲畜數量居非洲之首、世界第十位,適牧土地佔國土面積一半以上,畜牧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6%。畜牧業以小規模傳統放牧為主,商品率甚低,易受乾旱和瘟疫的影響。 工業基礎薄弱,2000年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約10%。但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主要有能源、製造業、電力、採礦、手工業和建築業。2002年底全國電站裝機容量約55萬千瓦。製造業佔GDP的7%,主要有食品、紡織、飲料、皮革、金屬加工、傢俱製造、輪胎製造和建築材料等。 第三產業近年增長較快,2000年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5%,主要包括商業、交通運輸、電訊、金融及旅遊等部門。 出口商品以咖啡為主,近年佔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2000年約佔50%);皮張、恰特草分居第二、第三。主要進口商品有資本貨品、化肥、石油、日用消費品、原材料及半成品等,其中資本貨品、日用消費品、燃料和食品佔70%以上。2002年全國進口約15億美元,出口約4億美元。埃塞主要出口物件有德國、義大利、日本和沙烏地阿拉伯,主要進口來源有義大利、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由於基礎設施差、市場容量狹小、官僚主義、投資用地及清關等手續繁雜,外國投資不活躍。 目前,政府部門和國營企業工作人員約50萬人,平均工資約400比爾,城市失業率約為30%。據統計,目前全國有50%的人每天糧食不足500克,僅有25%的人享用清潔飲用水,46%的人能得到醫療服務。電話普及率為0.76%,80%的地區沒有現代交通。2001年初級教育入學率為57%。六、文化 埃塞是非洲最古老國家之一,有3000年的文明歷史,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古蹟。1974年在埃塞東北部發現了距今約35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露西”(LUCY)。1994年6月,在阿瓦什河域發現44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AUSTRALOPIT HECUS RAMIDUS),為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最古老的古人類化石。埃塞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宗教色彩,既保留了非洲民族文化的本色,亦繼承了基督教文化的傳統(基督教公元4世紀傳入埃塞),且融合了伊斯蘭文化特點。全國30000座教堂和眾多的清真寺集中了許多藝術價值很高的壁畫和雕刻。民族音樂、舞蹈、繪畫和手工業受到保護並不斷髮展。主食為苔麩做成的“英吉拉”(INJERA),大部分人喜好辛辣食品和咖啡。據考證,埃塞西南部的卡法(KAFFA)地區為世界高地咖啡(ARABICA COFFEE)原產地。據說咖啡一詞即由KAFFA演變而來。 埃塞旅遊資源較為豐富,文物古蹟及野生動物數量較多,但交通落後,設施不全,旅遊業欠發達。但由於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國際會議眾多,會議旅遊佔旅遊業很大比重。2002年接待各類國際遊客約15萬人。除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之外,其他著名的文化勝地有: 〖貢德爾(GONDAR)〗埃塞北部城市,曾為古埃塞帝國首都,有許多歷史古蹟,其中最著名的是400多年前修建的古城堡和大教堂。 〖拉利貝拉(LALIBELA)〗位於埃塞北部,曾為埃塞的聖城,有11座建成於12世紀、在巨大巖體上鑿出的獨石教堂,為世界僅有。 〖阿克蘇姆(AXUM)〗位於埃塞北部,是有2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為埃塞現存的最古老的城市。曾為古埃塞阿克蘇姆王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儲存有2000年前修築的石柱和宮殿遺址。 〖巴赫達爾(BAHAR DAR)〗埃塞西北部重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阿姆哈拉州首府。 城北有著名的塔納湖和青尼羅河最大的提西薩特瀑布。另外,還有數十座始建於13世紀的修道院和皇家墓地等。 〖哈拉爾(HARAR)〗埃塞東部城市。整個城市有儲存完好的古代繞城圍牆,為埃塞伊斯蘭教的中心。有99座清真寺。有著名的古洞穴壁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