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領航人

    即使你對天文學沒有特別的興趣——但是——你無疑想知道天空中那巨大的熾熱的球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個球既危險地熱,又能同時賦予地球生命。你可能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當夜幕降臨時,就像無數頭頂的光點星星一樣,只是它是離我們最近的星星。

    你可能知道它有自己的燃料供應,這種供應,雖然不是無限的,是如此之大,是不可估量的。你可能意識到,即使你有能力做這件事,離太陽更近一點並不是個好主意,但是離太陽太遠一樣糟糕。我們離太陽距離正好,距離約14967萬公里(1AU)。

    然而,你可能一直認為太陽就是熾熱的球體,其實太陽是一個分層球體,就像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七個行星一樣。這些層是什麼?人類科學家是怎樣給太陽分層的呢?

    太陽和太陽系

    太陽位於太陽系的中心(因此得名!),佔太陽系質量的99.8%。由於引力的影響,太陽系中的一切——八顆行星、五顆(目前)矮行星、這些行星的衛星和矮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小元素(如彗星)——都圍繞著太陽旋轉。水星需要不到88個地球日才能完成一次繞太陽旅行,而海王星需要將近165個地球年。

    太陽是一顆相當不起眼的恆星,隨著恆星的消失,它被稱為"黃矮星"。作為參考,光年是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6萬億公里。海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距離太陽近45億公里,距離太陽為兩千份之一光年。 太陽除了作為一個巨大的“熔爐”外,還具有很強的內部電流。電流產生磁場,太陽有一個巨大的磁場,像太陽風一樣在太陽系中傳播——帶電氣體,從太陽向各個方向飛出。

    太陽是恆星嗎?

    如前所述,太陽是一顆黃矮星,但它更正式地被歸類為G2光譜級恆星。恆星按從最熱到最酷的順序分為O型、B型、A型、F型、G型、K型或M型恆星。最熱的表面溫度約為30,000至60,000開爾文(K),而太陽的表面溫度相對溫和5,780 K。為了幫組你理解太陽的溫度,先來看看開爾文度與攝氏度換算關係,即 0 K 或"絕對零"等於 +273 攝氏度,1,273 K 等於 1,000 攝氏度,等等。此外,在開爾文單位中省略了度符號。

    太陽的密度既不是固體、液體也不是氣體,最好歸類為等離子體(即帶電氣體),大約是水的1.4倍。 其他重要的太陽統計資料:太陽的質量為1.989 × (10^30) kg,半徑約為6.96 × (10^8)米(由於光速為3× 10^8米/秒,太陽一側的光需要兩秒多一點的時間才能穿過中間到另一側)。

    如果太陽像一個典型的門一樣高,那麼地球就會像站在邊緣的美國鎳幣(直徑21.21mm,厚度1.95mm)那麼大小。然而,宇宙中存在一些恆星的直徑是太陽直徑的1000倍,矮星的直徑不到太陽的百分之一。

    太陽還發出3.85×(10^26)瓦的功率,到達地球的能量大約每平方米1340瓦,這意味著光度為 4 × (10^33)爾格( ergs )。這些都是巨大的數字!然而,有些恆星的亮度是太陽的100萬倍,這意味著它們的功率輸出是太陽的100萬倍。

    同時,有些恆星的亮度是太陽千倍左右。 有趣的是,儘管太陽在整個宇宙中充其量是一顆溫和的恆星,但它仍然比現存的已知恆星的95%更大。這意味著,大多數恆星已經過了黃金時期,在數十億年前它們達到了一生的巔峰,而現在已經大幅縮水,現在它們以相對匿名的方式隱藏在宇宙中度過晚年。

    太陽的四個區域是什麼?

    太陽可以分為四個空間區域,包括核心區、輻射區、對流區和光球區。後者位於另外兩個層下方。太陽圖由橫截面組成,如球內部被完全成兩半的檢視,因此在中心包括一個代表核心的圓,然後從內到外圍繞它連續的環,表示輻射區,對流區和光球。

    太陽的核心是地球上觀察者在光和熱的產生地可以測量的一切。這個區域從太陽中心向外延伸了大約四分之一。太陽中心的溫度估計約為1.550千萬K至1.570千萬K,相當於約2800萬華氏度。這使得表面溫度約5,780K似乎顯得極其“寒冷”。核心內部的熱量是由不斷的核聚變反應產生的,其中兩個氫分子結合,產生足夠的力,使它們結合成氦(換句話說,氫分子融合)。

    太陽的輻射區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位於這個球形殼中——一個從太陽中心大約四分之一開始的區域,核心在那裡結束,向外延伸約四分之三,到太陽表面,在那裡它與凸臺相遇。活動區 —— 從核心內部融合釋放的能量向外向所有方向傳播,或輻射。令人驚訝的是,輻射能量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穿越輻射區域的厚度——事實上,需要幾十萬年!這聽起來不太可能的,但作為已經有45億年的歷史太陽,而且仍然很強壯,這根本算不上時間。

    對流區佔據了太陽體積最外層四分之一的大部分。在這個區域的開始(即,在內部),溫度約為2百萬 K並下降。因此,信不信由你,形成太陽內部的等離子體狀物質,太冷和不透明,不允許讓熱和光以輻射的形式繼續向太陽表面移動。相反,這種能量是透過對流傳遞的,它本質上是使用物理介質來傳遞能量。(從一壺沸水底部上升到表面並釋放熱量的氣泡是對流的例子)。與能量在輻射區中傳播所需的時間相比,能量在對流區中移動相對較快。

    光球由一個完全不透明過渡到變為透明的區域組成。這意味著光和熱可以不受阻礙地透過。因此,光球是太陽的層,從中發出對肉眼可見的光。這層只有500公里厚,這意味著如果整個太陽比作洋蔥,光球代表洋蔥的面板。該區域底部的溫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要高,儘管不是很明顯的——大約7,500K,相差不到2000K。

    太陽的層是什麼?

    如上所述,太陽的核心、輻射區、對流區和光球被認為是區域,但每個層也可以歸類為太陽的一個層,其中有六個層。光球的外部是太陽的大氣層,包括兩層:色球和日冕。

    色球在太陽表面(即光球的最外層)上延伸約2,000至10,000公里。奇怪的是,溫度會隨著與光球的距離增加而下降,但隨後又開始上升,這可能是由於太陽磁場的影響。

    日冕在色球上方延伸到太陽半徑數倍的距離,溫度高達2,000,000K,類似於對流區的內部。這個太陽層非常脆弱,每立方厘米只含有大約10個原子,並且磁場線交叉。這些磁場線形成氣體和羽狀物,並被太陽風吹出。

    太陽的外層是什麼?

    如前所述,太陽的最外層是光球,它是太陽本身的一部分,色球和日冕是太陽大氣層的一部分。因此,太陽可能被描繪成有三個內部部分(核心、輻射區和對流區)和三個外部(光球、色球和日冕)。

    一些有趣的事件在太陽表面發生。其中之一是太陽黑子,在相對“涼爽”的(4,000 K)區域的光球中形成。另一種是太陽耀斑,這是表面的爆炸性事件,以X射線、紫外線和可見光的形式,使太陽大氣層區域變得非常明亮。這些光在持續幾分鐘的時間段內展開,然後在一個小時左右逐漸消失。

  • 2 # 原黃烈平

    太陽是一個含高能電磁波且內規律運動的天體,由高能電場態組成。

    存在機理是高速旋轉的磁能轉化太空場(暗物質),高能放光放能後還原為太空場。如此迴圈而已。

    太陽外環是一個發光層,中間能量平衡形成中空,中間至少還有一顆小恆星。

    黃氏宇宙新論,引用宣告。

  • 3 # 大海142581829

    宇宙是一大場,太陽只不過是在場內能發光發熱的特殊體。場也是有場心的。所以太陽分四層。最外層偏離場,都不能發光發熱,進去一點有時能發光發熱。如早晚太陽大,視角原因。再進去一點全部能發光發熱,中午太陽。再就是太陽中心點與場中心點合,太陽以這點作圓周自旋。

  • 4 # 科普大世界

    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我們以及其他生物都必須仰仗著太陽的光輝才能生存,它對我們無比重要,我們每天也都能看到它,那麼你真的瞭解它嗎?

    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也是整個太陽系中最早形成的單一天體,至今已經有著近50億年的歷史,佔了整個太陽系中可見的物質中的絕大部分質量,高達99.86%,其他的所有星體如8大行星以及矮行星和小行星等只佔了剩下的0.14%,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可謂是太陽系中不可挑戰的霸主。它的質量雖然非常大,但它的密度只有每立方厘米1.4顆克,卻還沒有我們地球的密度大,地球的密度為每立方厘米5.5克。

    不過宇宙中的恆星太多了,僅在銀河系中就有數千億顆恆星,這些恆星有大有小,在天文學上可以分成不同的型別,質量從小到大可以分成紅矮星,橙矮星,黃矮星,藍矮星和巨星,其中以紅矮星數量最多,佔到了恆星數量的80%左右,其質量大約在太陽的8%~50%之間,其次是橙矮星,數量份額大概在10%左右,質量著太陽的50%~80%之間,我們的太陽屬於黃矮星,質量屬於中等偏上,比藍矮星要小一些,比巨星要小得多。

    從光度上來講,太陽的光度也要強於紅矮星和橙矮星,但是要弱於藍矮星和巨星,我們的夜空中所能看到的恆星之中,絕大部分的質量都比太陽更大,光度更強。

    太陽也是有分層結構的,按照由裡往外的順序分別是核心、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早晨或傍晚時刻我們所能看到的是太陽的光球層,光球層之下就是太陽實體了,光球層之上稱為太陽大氣,太陽的大氣層厚度遠超我們的地球,在百萬公里以上。太陽大氣中有一層溫度最高的區域,在距離太陽表面的1萬公里的高度附近,溫度可達上百萬攝氏度,而太陽表層的溫度大約為5600攝氏度。

    太陽之所以如此之熱,是因為內部進行著氫核聚變,太陽的核心和輻射區是氫核聚變的發生地,每秒鐘消耗400萬噸的氫元素,內部的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產生的輻射壓向外輻射能量形成了太陽的對流層,使得整個太陽的溫度都很高,對流層的上層直到太陽的表面物質活動就不那麼激烈了。

    不過內部熱量向外猛烈噴發的時候還會形成耀斑,並且激起巨大的太陽風,以每秒700~1200公里的速度從太陽表面向外傳播,我們地球磁場可以阻擋太陽風襲擊地球大氣層,不過部分太陽風可以順著持力線進入地球兩極,太陽風暴電離地球兩極高空大氣時就會就會形成極光。

    我們的地球所能接收到的Sunny熱量,只是太陽向外輻射熱量的1/22億(還有說法為1/16億和1/60億),這一點點的光能和熱量就已經讓地球上的動植物等生命物種獲得了能量而欣欣向榮,充滿了生機,如上這些關於太陽的驚人的事實,您都知道嗎?

  • 5 # 寒蕭99

    太陽是銀河系中非常普通的一顆恆星,我們為了研究恆星,對其進行了很多種的分類。比如按照恆星的演化,一般分為原恆星,主序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我們的太陽屬於主序星。

    按照光譜型別恆星有7大類,我們的太陽屬於G型光譜型別。另外還有按照表面溫度,單雙星等分類。

    綜合以上,我們一般介紹太陽的型別是:是一顆主序星,單星,G型星、黃矮星。

    太陽的內部結構,我們是根據觀測得到的資料,與建立在數學和物理基礎上的恆星模型,這兩方面相互驗證而確立的內部結構模型。

    由內到外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層三大部分,再外面就屬於大氣層的結構了。

    在0.25到0.86倍太陽半徑的區域就是輻射區,這裡是核心能量向外釋放的主要區域,由於壓力的因素,內部能量很難快速釋放到外部,就會在輻射區反覆的碰撞,因此內部產生的能量要很長的時間後才可以穿過輻射區。

    最外層就是對流區,這裡的壓力已經小很多了,因此能量可以順利的向外部釋放,但在自轉和磁場的作用下,釋放的能量形成了對流。

    再向外就是太陽的大氣層了,這裡從裡向外又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

    以上就是太陽的主要結構劃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辣椒手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