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歌的5種主要內容
1、寫景抒情詩,即描寫自然景色、歌詠山水名勝。
2、詠物言志詩,即透過所詠之物寄託詩人的品質或者理想。
3、即事感懷詩,因一事而引發感慨。
4、懷古詠史詩,即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感慨。
5、邊塞征戰詩,即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
二、詩歌中常見的6種人物形象
1、豪放灑脫的形象,如李白《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蘇軾《定風波》中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2、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樂觀豁達的形象,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4、慷慨悲壯的形象,如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5、忠心報國的形象,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6、躊躇滿志的形象,如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三、詩歌主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透過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很多種,主要有這些:不畏艱難、憂國憂民、建功立業、思念家鄉、想念親人、感嘆世事、壯志 難酬、孤傲脫俗、悽清哀婉、熱愛山水、豁達豪邁、愁苦孤寂、嚮往美好、恬淡自樂、離愁別緒、焦慮矛盾、遭貶憤世、懷才不遇、惆悵悲涼、躊躇滿志等。
四、詩歌語言的6種特點
1、清新自然,如陶淵明《飲酒(其五)》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生動形象,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含蓄雋永,如李煜《浪淘沙令》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4、言簡義豐,如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5、平實質樸,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6、簡潔明快,如杜甫《望嶽》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怎樣把握詩歌內容,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情感?
一、感知詩詞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1、看題材。題材往往決定詩詞的主要內容和主題。如:田園詩多寫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由的追求、對恬淡閒適生活的熱愛或嚮往;
寫景詩多寫詩人對自然的陶醉、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
送別詩多寫與友人的惜別、對親人的思念、對友人或親人的安慰勸勉;
邊塞詩多描寫壯麗的邊塞風光、建功立業的渴望、壯志難酬的悲憤、思鄉念親的孤獨;
詠物詩多寫自己的人生態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蘊含對人生道理的理解;
詠史詩、懷古詩多寫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弔,或緬懷先賢,或傾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感嘆昔盛今衰,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渴望,或表達對民眾的同情等。
2、抓題目。詩詞的題目往往是詩詞內容的高度概括。如朱熹的《觀書有感》,一看題目就知道這首詩是寫詩人讀書的感受。因此,從題目入手,應該成為感知詩詞內容的重要環節。
3、析詞義。因為詩詞都是用文言文寫成的,所以必須調動文言文以及相關歷史知識的積累,逐步揣摩關鍵詞語的含義,掃清詩詞中的閱讀障礙,斷不能一知半解,否則無從把握內容,更談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聯背景。有些詩詞,僅僅從字面意義去理解還難以真正把握其內容,這時,便要藉助對背景的分析。如:讀《石壕吏》就要聯絡到當時的“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理解“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可以聯絡詩人劉禹錫遠離京城,身處荒僻之地,長期被棄用的遭遇。
一、詩歌的5種主要內容
1、寫景抒情詩,即描寫自然景色、歌詠山水名勝。
2、詠物言志詩,即透過所詠之物寄託詩人的品質或者理想。
3、即事感懷詩,因一事而引發感慨。
4、懷古詠史詩,即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感慨。
5、邊塞征戰詩,即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
二、詩歌中常見的6種人物形象
1、豪放灑脫的形象,如李白《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蘇軾《定風波》中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2、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樂觀豁達的形象,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4、慷慨悲壯的形象,如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5、忠心報國的形象,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6、躊躇滿志的形象,如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三、詩歌主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透過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很多種,主要有這些:不畏艱難、憂國憂民、建功立業、思念家鄉、想念親人、感嘆世事、壯志 難酬、孤傲脫俗、悽清哀婉、熱愛山水、豁達豪邁、愁苦孤寂、嚮往美好、恬淡自樂、離愁別緒、焦慮矛盾、遭貶憤世、懷才不遇、惆悵悲涼、躊躇滿志等。
四、詩歌語言的6種特點
1、清新自然,如陶淵明《飲酒(其五)》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生動形象,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含蓄雋永,如李煜《浪淘沙令》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4、言簡義豐,如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5、平實質樸,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6、簡潔明快,如杜甫《望嶽》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怎樣把握詩歌內容,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情感?
一、感知詩詞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1、看題材。題材往往決定詩詞的主要內容和主題。如:田園詩多寫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由的追求、對恬淡閒適生活的熱愛或嚮往;
寫景詩多寫詩人對自然的陶醉、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
送別詩多寫與友人的惜別、對親人的思念、對友人或親人的安慰勸勉;
邊塞詩多描寫壯麗的邊塞風光、建功立業的渴望、壯志難酬的悲憤、思鄉念親的孤獨;
詠物詩多寫自己的人生態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蘊含對人生道理的理解;
詠史詩、懷古詩多寫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弔,或緬懷先賢,或傾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感嘆昔盛今衰,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渴望,或表達對民眾的同情等。
2、抓題目。詩詞的題目往往是詩詞內容的高度概括。如朱熹的《觀書有感》,一看題目就知道這首詩是寫詩人讀書的感受。因此,從題目入手,應該成為感知詩詞內容的重要環節。
3、析詞義。因為詩詞都是用文言文寫成的,所以必須調動文言文以及相關歷史知識的積累,逐步揣摩關鍵詞語的含義,掃清詩詞中的閱讀障礙,斷不能一知半解,否則無從把握內容,更談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聯背景。有些詩詞,僅僅從字面意義去理解還難以真正把握其內容,這時,便要藉助對背景的分析。如:讀《石壕吏》就要聯絡到當時的“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理解“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可以聯絡詩人劉禹錫遠離京城,身處荒僻之地,長期被棄用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