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者不寂寞

    小夥伴,介於你的描述,和我自身爬山的經驗來看,你應該是下山動作不對導致的膝蓋兩側韌帶過度疲勞導致的痠痛。如果不注意改變錯誤動作,時間久了可是會嚴重損傷到膝蓋的。畢竟,經常爬山的小夥伴都清楚,下山要比上山費膝蓋多了。

    那麼,下面我就針對如何科學下山做一個簡單的科普。

    錯誤的下山姿勢以及習慣會引發各種身體不適

    直膝下山

    許多的爬山者,常常因為上山導致肌肉已經疲勞無力,而在下山時屈膝緩衝有“腿軟”的情況,很多爬山者因此選擇直膝下山,然而這樣的動作雖然腿不再“打軟”,但對膝蓋造成損傷也是無形的,因為屈膝的緩衝掉的壓力都轉變為膝關節來承受。

    腳呈“內八字”下山

    如果足呈“內八字”下山會相比正常腿型和“外八字”腿型更加容易出現踝關節的扭傷,尤其在不平的路面上。

    避免側身下山

    側身下山時由於受力的部位會從大腿和臀部肌肉轉移到膝蓋上,所以經常用側身方式下山的小夥伴,膝蓋更容易被磨損。要記住下山時要保持正面向前,雖然會有恐懼感,但是要學會使用手中的登山杖,來幫助自己。畢竟膝蓋原裝零件就這一副,用壞了可沒出換去。

    運動之後,從來不做拉伸放鬆

    很多人喜歡跑步、健身、打羽毛球等大量用到膝關節的運動。但是經常運動卻不放鬆,就會讓膝關節長期處於一個肌肉緊張的狀態。

    這也為膝關節的損傷埋下禍根,長期的肌肉緊張就會導致很多問題,比如髕骨的磨損,或者肌肉柔韌性下降,同時也會使肌肉拉傷的機率大大增加。

    溫馨提示:爬山過程中,很多人讚歎上山容易下山難,因為下山遠比上山耗體力,你能輕鬆上山,但未必能輕鬆下山,下山的危險是上山的2倍。

    為什麼說下山的危險是上山的2倍

    1、重力與作用力方向不同

    因為上山的重力重心是向下,而自身的作用力是向上,兩力方向相反,成平衡狀,除了費點力氣外,危險性較小。但是下山就不同了,重力重心是向下,自身作用力也是向下,這樣平衡就不好掌握了,弄不好前衝力過大,會發生危險。並且下山時速度如果太快,腿腳會發酸並且發抖。

    2、相關肌肉收縮方式不同

    在上山時會進行向心收縮,所以肌力不會降低太多。但是下山時由於會反覆進行離心收縮,所以腳力較弱的人,肌力會急速降低。雙腿用力支撐體重的動作會變得不靈活,所以稍不注意就容易跌倒。

    3、下山的著地衝擊力是上山的兩倍

    平地步行時,只有幾乎與體重同樣的力道緩緩反彈,但慢跑時卻有兩倍體重的力量在著地的瞬間一舉反彈。

    上樓梯、下樓梯時受到的衝擊力,若以平地運動來舉例,上樓相當於步行、下樓則為慢跑。登山時的下山,即使看起來是在步行,但實際上卻是如慢跑般、受到巨大壓力的運動。

    知道了下山的危險性,那麼我們就來說說在爬山中那些注意事項可以有效的保護膝蓋呢?

    爬山保護膝蓋小妙招

    1、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

    下山猛衝對膝蓋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殘廢的小夥伴都是因為這個。正確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後並稍降低,前腳站好才把重心移過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腳上往下砸),永遠要有一隻腳支撐在地面上。

    2、儘可能減少負重。

    出發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情況下負重超過體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從保護膝蓋的角度控制節奏了,即使是特殊情況,負重也儘量不要超過體重的1/3。

    3、開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這些熱身準備活動包括動態拉伸,讓關節、肌肉、韌帶等得到良好的預熱。也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關節潤滑夜的分泌。

    4、使用護膝和登山杖。

    登山杖要選好的,最好是兩根,很多人鄙視用護具,是覺得太“事兒”了麼?但為了保護身體,強烈建議用這兩樣護具,尤其是登山杖。

    5、不要有炫耀的心理。

    如果你實在想爬得爽點,就選在上山的時候表現速度吧,順便別忘了幫大家揹著水。

    6、是什麼體力就先爬什麼樣的山,挑戰新難度要循序漸進

    建議出發之前正確評估自己的體力和戶外能力,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程序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蓋。

    7、穿適合爬山的鞋

    選對爬山的鞋很重要,不光為了安全。並且記住一般鬆軟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對膝蓋都相對友好,不過要注意防滑,還有走碎石路的時候一定要照顧走在你下面的人。

    8、不要“鎖關節”。

    當大腿過度勞累的時候,走路時就會不自覺的鎖關節,就是把腿部伸的筆直,這樣可以減輕大腿肌肉的負擔,暫時放鬆肌肉,但是卻很容易造成膝勞損,膝衝擊傷,腳踝勞損和腳踝扭傷。

    9、儘量讓腳後跟吃勁,走上坡路有竅門。

    儘量讓腳後跟吃勁,腳後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於是身體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這比用腳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勁。讓每一次邁步換腿時,都須將支撐腿伸直,讓關節嘎噔一下。

    10、能用手幫助時就用手。

    為啥四肢腿的動物就比人擅爬山?因為它們平均分配了力量。爬山時,只要坡度超過45度,就手腳並用,省勁有效,也沒什麼不雅,還算返樸呢。

    11、爬坡時可以有點外八字.

    外八字式邁步便於讓腳跟吃重,也減少腳面與小腿的角度讓肌腱舒服。雖不走得特快,但不停歇,每邁一步膝關節都挺直一下,彷彿一步一頓。

    12、爬坡時可用手掌壓在大腿下助力.

    這樣一是讓手臂和腿形成一個力矩將臂力轉移到腿上,二是手掌的壓摁有助大腿肌肉的緊湊而得以發力。當摁壓著一隻腿提邁另一腿時,會覺得像摁壓著一塊石頭一樣而能借上力。

    13、爬坡時可大喘氣。

    最好採用深腹式呼吸,讓肺葉完全膨脹起彷彿上至喉嚨下至丹田。山裡的空氣雜質少,乾淨的氧氣在身子裡迴圈就等於內部洗澡呀。若天冷,可以舌尖抵住上顎前,讓舌頭先給涼氣加加溫,省得喝一口冷風噎著。

    14、爬坡時適當仰著頭。

    這樣從視覺的角度來看,坡似乎不那麼陡了。用錯覺騙一騙自己就算藐視困難吧。

    15、下坡時用屁股蹭著走不寒磣。

    一般下陡坡時宜側身走,重心略靠後,穩住一腳再移一腳。揹著身往下倒走,視野不好,且過慢。不妨仰面坐著走,即用屁股蹭著走,兩手也撐著移動,安全而快捷,稍費褲子。

    16、學會休息和補充體力。

    每走一段時間要適當休息片刻,休息可以分小休息和大休整。一般小休息就站著喘口氣,或者把包放下來歇息一會兒,時間不宜太長;大休息可以長一點。休息時應補充一些熱量和糖分,使身體及時得到補充。喝水要以量少次多為原則,喝水也是主動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動喝水。

    17、日常加強腿部肌肉的力量。

    發達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平時加強股四頭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韌帶的鍛鍊。

    上山找路有訣竅:沒小路的山,走起來費時費力,爬山時找路就像找導師一樣。架過山樑的電線下必有查線員留下的路,過光纜的地方亦是;你若去的方向有堰田、炭窯或小名勝(塔、泉、碑、墳)等必有小路可通。小路不會突然消失:一旦忽然消失,多半是你走錯了,原道回返一段,仔細查檢小路是在哪拐了彎。找老鄉打聽山路不厭其煩:什麼位置能看見什麼標誌一定要清楚。最好再多問一兩個老鄉以豐富或校正資訊。日常鍛鍊腿部力量小方法

    靠牆靜蹲

    大小腿之間呈一個直角,膝蓋和腳尖向前,上半身挺直靠著牆面,保持住,感受一下是不是大腿開始微微發酸了,如果是就對了,這證明你的膝關節沒有用力,直到感覺大腿出現痠痛感即可。

    箭步蹲

    這個動作也能起到活動膝關節的作用,如果你的膝關節不好,就不用選擇負重了。先將一條腿向前跨出去,做到大小腿之間呈90度,膝關節一定不能超過腳尖;後腿的腳尖超前,和膝關節在同一個方向。左右兩腿交替邁進。

    其實,鍛鍊大腿和臀部肌肉力量的方式還有很多,我在這就不一一贅述了,只提供兩種最常見、最常用的方法給你。如果需要其他鍛鍊方式可以自行在網上搜索哦。

    最後,希望小夥伴能認清不科學登山對膝蓋帶來的傷害,如果想爬山更久,請好好愛護自己的膝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鋼琴考級是怎麼衡量鋼琴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