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色之境

    新手在向攝影老手討教時,總會聽到一個詞:透視感。這個抽象的概念到底是什麼意思?在實踐中,如何才能拍出透視感來呢?

    何為透視感?

    我們可以將世界看做成一個三維的空間,鏡頭將三維景象投射與二維平面上,使得與鏡頭距離不同的物體,在二維平面上的大小表現亦不同。這種相對性大小予人觀看而產生遠近的感受,稱為透視感。

    透視感在所有的平面藝術中,佔有極重要的角色,攝影更不例外。

    比如說一條兩邊平行的馬路,你會覺得道路的兩邊在遠處越來越近,最後兩條線在遠方交匯於一點。這就是透視關係的一個體現。在鏡頭內,這種遠處線條集中於一點的現象也會有所表現,不同的透視感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有人經常會問“畫面深度”、“景物似乎拉近了”什麼什麼的。很多半懂不懂的話,其實這根本說的就是透視這件事。

    給你們一個場景:用廣角拍攝的時候,你會發現畫面的立體感很強,畫面也很有縱深感。也許就是說的什麼“畫面深度”吧。

    廣角鏡頭可以讓畫面有很強的縱深感,而長焦鏡頭會讓畫面更加扁平。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就是透視的作用。第一張用廣角拍攝的照片透視感強烈,第二張用長焦拍攝的照片透視感就不強。

    雖然我給你看了兩張不同焦距拍攝出來了不同透視感的照片。但其實透視感這事兒和焦距沒有絕對的關係。

    透視只與拍攝距離有直接關係。離得近,透視強烈;離得遠,透視不強烈。近大遠小就是透視的最簡單說明。

    既然透視只與拍攝距離有關係,為什麼焦距的改變也能創造透視感呢?

    這也說明了焦距與透視的一點間接關係:因為廣角往往離得近,所以透視效果明顯。因為長焦拍攝往往離得遠,所以透視效果不明顯。

    其實在我們平時拍攝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運用透視。比如大家在自拍的時候,為什麼都是斜上45°俯拍呢?就是因為這個時候,眼睛離相機近,近大。下巴離相機遠,遠小。

    透視感的作用

    透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攝影語言。透過不同的透視感,我們可以表達不同的情緒和氣氛,比如強烈的透視可以拍出誇張的空間感,而削弱透視,就可以讓畫面更加緊湊。

    用長焦鏡頭拍攝,可以製造壓縮的透視感,讓畫面更加緊湊。

    讓平行線變得扭曲,誇大線性透視感,能讓被攝物體顯得很高大,拍出誇張的空間感。

    如何呈現透視感

    1、鏡頭焦距對畫面透視有影響

    標準鏡頭拍攝的畫面,其空間透視效果與人眼觀察的正常視覺效果最為接近。

    長焦距鏡頭拍攝的畫面,可以壓縮空間,使物體影像缺乏大小對比,畫面中物體疊加在一起,不適合表現線性透視。

    而廣角鏡頭使遠近事物大小對比十分明顯,透視效果好,有強烈的縱深感,可以有效地把近處景物和遠處景物納入同一個畫面。

    所以在拍攝同一事物同一景別的畫面時,廣角鏡頭拍攝的畫面比長焦距鏡頭拍攝的畫面透視感強。要想加強空間透視感,一般要採用短焦距鏡頭近距離拍攝,要想弱化空間透視感,則往往採用長焦距鏡頭遠距離拍攝。

    這裡有一個竅門需要交代,在使用廣角鏡頭拍攝風光或者街景的時候,你最好尋找一個前景,讓畫面上存在興趣點,有層次,否則畫面會顯得很空。

    2、拍攝方向影響線性透視

    拍攝方向影響到畫面的線性透視,影響著畫面所表現的空間深度。

    正面和側面角度拍攝,畫面線條多見平行,缺乏線條透視方向和力量。

    把聚集收攏點處理在畫面中央。

    如果採用斜側面方向拍攝,畫面就會發生明顯變化,這個角度能化平行線條為斜線條,有利於展示線條透視的縱深。

    把聚集收攏點處理在偏離畫面中央的某一點上,空間深度更強。

    注意:

    斜側方向拍攝,把線條透視聚集收攏點保留在畫面中某一點上,還是處理在畫面外邊,透視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把聚集收攏點處理在畫面中央,它的透視效果就不如把聚集收攏點處理在偏離畫面中央的某一點上,後者的空間深度以前者更強,如果聚集收攏點處理在畫面對角線外邊,透視效果更為明顯。

    3、高度也影響著透視

    拍攝高度也影響著畫面線性透視的狀況,拍攝高度是展示線性透視的起碼條件。

    平角度拍攝,一般來講,透視感弱。

    仰拍、俯拍有利於表現線條透視效果,

    採用仰角度拍攝,線條自下而上收縮匯聚,

    採用俯拍則能最大限度地把畫面中的線條展開,

    採用仰拍角度、俯拍角度結合斜側拍攝方向,則能充分利用畫面容量,這樣方向和高度的有效、合理運用,增強了畫面的空間透視效果。

    平角拍攝建築,可以製造近乎於二維平面的感覺。

    在近處仰拍建築物,就可以製造三點透視的效果

    4、距離影響透視

    拍攝距離影響著畫面的線性透視,拍攝點和景物兩者之間的距離變化,是造成線條收縮或急或緩的基本原因。拍攝點距景物越近,線條收縮越強烈,反之線條透視就越不明顯。

    所以,在拍攝現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儘量靠近景物拍攝,以求得較強的空間透視效果。

    按照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則,當你拍攝一個元素繁多的場景時,可以以明顯的大小區別作為空間延伸的依據。

    5、重疊遮擋

    近的物體可以擋住較遠的物體,採用重疊和遮擋等方式,選取合適的角度,表現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

    6、控制景深

    使用大光圈製造小景深,使用虛實對比的方法來突出畫面中的層次感和空間感。比如讓前景和背景虛化。

    其他透視

    空氣透視是指近處清晰,遠處模糊,所以很多人拍的風景照遠處模糊是透視的原因和對焦沒有關係。

    遠處空氣能見度低,影像模糊是正常的

    影調透視,就是一般明亮的物體顯得靠前,黑暗的則退後。所以,黑色背景前的明亮物體通常給人感覺很突出,有很強烈的縱深感。仔細安排主體,或者仔細布置光線,都可以控制這個效果。

    色彩透視,即色彩的冷暖對比,暖色視覺上傾向於靠近,冷色靠後,季節攝影中常採用冷暖色對比。色彩後續會專門用一期來給大家帶來一些色彩知識。

  • 2 # 董宏偉手機攝影

    “透視” 是一種繪畫理論術語,透視學即在平面上再現空間感、立體感的方法及相關的科學。在攝影中也要學習應用一些透視學原理,來表現畫面的空間感、立體感和縱深感。

    因物體對眼睛的作用有3個屬性,即形狀、色彩和體積,因距離遠近不同呈現的透視現象主要為縮小、變色和模糊消失,因此透視關係可分為三種: 形狀透視、色彩透視和隱形透視。

    一、形狀透視

    形狀透視也稱線透視。線透視往往能成為畫面的主結構,它產生的近大遠小關係會讓畫面產生明顯的趨勢感,從而增強畫面的引導力和衝擊力。形狀透視根據消失點不同可分為平面透視和成角透視兩種,平面透視有四條邊線與畫面垂直,這四條邊線向主點消失。成角透視是景物的縱深因為與視中線不平行而向主點兩側的餘點消失,多用於拍攝建築。

    二、色彩透視

    距離造成的色彩變化,即色彩透視和空氣透視的科學化。“遠山如黛“,黛是青黑色,因為色彩透視原理,距離越遠的東西,越偏冷色,越偏灰暗,如果我們在色彩上強調這種變化,可以是畫面產生強烈的縱深感。

    三、隱形透視

    物體在不同距離上的模糊程度,即隱形透視。隱沒透視,也稱之為影調透視,表現為近處清晰,遠處模糊。在風光攝影中,如果隱沒透視非常自然,畫面就會顯得非常悠遠,意境盎然。

  • 3 # 攝影家趙許生

    一 、文章總論述

    隨著高科技高歌猛進的發展和視覺空間審美經驗的積累,在視覺藝術中,攝影也開始關注了三維的空間。所謂三維前兩位是長度和寬度,第三位便是景深。在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物體之間,在前景,中景和背景所處的位置。是觀賞者注意到中景有不同的區域,背景也有不同的區域。這區域從前到後隨著不斷的逐漸縮小,景物的景深感也就越強,景深得到了很好的表現。

    所謂景深,也就體現了畫面的透視現象。人們平時所說的“透視”,他的界定的是“用幾何方法在平面上,把主觀物象顯示出來”。

    有一位被稱為野獸派著名的畫家馬蒂斯曾經說:“每一個時代,都帶來了自己對空間的特殊感受,我們的文明時代也會帶來他對空間理解,當然也存在著一種新的完全佔有這種空間的需要”

    二 、 透視現象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線條透視;第二,大氣透視。

    1、線條透視。

    所謂線條透視,有的叫線線透視,有的叫直線透視,都是一個道理。線條透視,要求各個物體都必須按照幾何的原理交於消失點。並注意它的形狀,從近及遠的縮小。線條透視,就是漸隱的匯聚的平行直線。例如,鐵軌,公路都表現了線條透視的現象。

    2、大氣透溼

    所謂大氣透溼,也叫空間透視。也就是透過物體在大氣中的變化,以及空氣中的介質,比如雲霧,霧霾,來表現大氣的透視。近處清晰,遠處模糊,明暗對比逐步減弱,色彩明度有晴晰也逐步減弱。透過大氣透視來表現空間的縱深感,空間深度感,空間立體感。使畫面大氣壯觀,場面氣勢宏大。

    在畫面的透視現象中,除了線條透視、空間透視外,還有形狀透視、色彩透溼等等。

    能夠幫到您是我最大的心願。

  • 4 # 閒人小攝fjsm

    “利用透視達到強化作品畫面空間感”,這應該是一個攝影人基本的(入門)功底了。考驗的是攝影人對拍攝環境景物排程與(鏡頭)器材特質結合運用的能力。說到“透視”,多是以前景中景來做話題。表述的很多很全面了,這就不展開了。想借答題說的是在一些(如丘陵地帶和相對的狹窄空間)拍攝環境下“遠景”處理的是否得當,同樣也是會對畫面空間感有影響的。

    1,以下面二圖做個比較。雖說二圖不是同年同時拍攝,但拍攝地點拍攝場景甚至機位都相近(不做對圖面所表達的主題內容對比,只是借圖來說明下空間透視感)上圖是正面拍攝。從畫面空間透視感看,視線因受遠景山形所阻,空間的伸展受到限制,畫面氣氛有被束縛的感覺。這是我們這丘陵地形最常遇到的情況。下圖的拍攝方向較上圖做了個調整,延續著山形走向(這也是丘陵山形的特點)留出了遠方的“空白”。畫面空間透視感明顯改善,(在這張)畫面中原本束縛氣氛的山形由“塊”逆反成“線”,引領著空間視線走向遠方。

    這個“空白”,我們稱之為“氣眼”。

    “氣眼”有實有虛。上面圖例中的為實“氣眼”,可以在畫面中直接體現出來。而虛“氣眼”多是出現在拍攝空間更為狹窄相對密閉的環境裡。諸如:街巷,密林,環境人文人像等。這就需要藉助於環境中的或點,或線,或面等來達到“虛擬”的擴充套件空間感。如圖。這裡的空間透視擴充套件得助於引伸畫面外部的小路,他的作用是誘發觀者的潛在經驗意識,將觀者的觀感思維繼續引伸到畫面外部,“從哪裡來或通往何處”。

    2,狹窄空間裡的環境人文(或人像)的空間透視感的拍攝。如此圖。這是在拍攝中最時常遇上的環境人文了。拍攝空間所限,被拍攝人與環境時常的都處在同一平面上。因而排程好現場景物,盡最大努力營造空間感,是關鍵。在這圖例的畫面裡,右側的環境延伸擴的同時與左側的投影相呼應,讓畫面有了“近-中-遠”的空間感同時也“破”了正面光照帶來的不利因素。

    留白天地寬,不僅僅只是在畫面中留下大塊面積的空白。時常一個“氣眼”,一個“延伸”都能讓畫面的空間透視感強化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1900買全新榮耀V20,8+128划算嗎?不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