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最受世人讚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軍事家。從三國時期
至今,雖歷經1700多年,他仍為世人千古頌揚,幾乎是華人理想中的“修身、齊
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其實,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料事如神,完美無缺。古
往今來,史學家對於諸葛亮的各種評價一直爭論不休,此起彼伏。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到底是什麼樣?讓我們回顧諸葛亮的一生,把《三國演義》中
的故事、史書記載和當今史學界對諸葛亮的研究交織在一起,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
歷史真實。
對於大名人的故鄉,華人總愛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來形容一番。讓我們來
看看,諸葛亮的故鄉,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
東漢末年,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家庭。陽都是個古地名,大
約在今天山東沂南縣一帶。
諸葛家族在當地是名門望族,但他們的祖籍並不在陽都,而且也不姓諸葛。據史料
記載,諸葛先祖原本姓葛,在今天山東諸城的枳溝一帶居住,大約在西漢初年遷徙
到陽都。當時陽都已有葛姓家族,為了與當地的葛姓家族區別,諸葛亮的先祖就在
“葛”姓前面加了一個諸城的“諸”字,以表示本家族的來歷。從此以後,中國才
有了“諸葛”這一姓氏。
據當地考古人士初步發掘,漢代的陽都城大致位於汶河和沂河的交匯處。這一帶方
圓幾百公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流經這裡的沂河為陽都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這是沂南縣一個東漢末年的墓葬。墓主人與諸葛亮是同一時代、同一階層的老鄉。
按照漢代的禮制,當時的石匠們在墓穴四周的石牆上刻下了眾多的畫像。畫像石大
量描繪了歌舞宴飲、狩獵騎射、社交出行等貴族生活場景。不過,石匠們也沒有忘
記描繪出社會中下層的人們。這些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大致構成了諸葛亮生活的
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有意思的是,石匠們對於廚房特別有興趣,他們細緻入微地刻畫了那個時代廚房裡
的一切。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當時這裡確實物產豐富,家畜家禽應有盡有。
可以想象,當時的陽都城應該是這麼一個地方:城外大河奔流,灌溉著萬頃良田。
城內物資豐富、引得八方客商雲集。這裡的人們不用擔心食物的匱乏,溫飽有餘而
知書達理。這裡的孩子受秀美河川的滋潤,而顯得靈氣十足。
當然,哺育諸葛亮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物產和優美的環境。陽都城正好處在古代齊國
、魯國和楚國交界之地,齊文化的開放進取,魯文化的注重禮儀,楚文化的浪漫與
奮鬥精神,都影響著這裡的文人學子。
到了東漢末年,諸葛家族突然大放異彩,英豪輩出,成為三國時期顯赫一時的大家
族。
西漢中期,諸葛家族出了個大名鼎鼎的人物———諸葛豐。諸葛豐在漢元帝時出任
司隸校尉,這是一個相當於首都警備司令的重要職務。他以執法嚴格、為人剛直而
著稱於當世。
諸葛豐的道德風範和政治品格在他的子孫中世代傳承,豐富發展,到了東漢末年,
諸葛家族突然大放異彩,英豪輩出,成為三國時期顯赫一時的大家族。
這一輝煌肇始於諸葛珪和諸葛玄兩兄弟。
諸葛珪是諸葛亮的父親,當時在離家鄉不遠的泰山郡任郡丞。郡丞大致相當於行署
副專員這麼個職務。
諸葛玄是諸葛亮的叔叔,是位交遊廣泛的名士。他既有名士的學識,也有名士的眼
光,在他年輕時結交的朋友中,有兩位後來成為叱吒風雲的人物,這就是大軍閥袁
術和劉表。
史書上記載:諸葛珪娶章氏為妻,生有三男兩女。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
諸葛鈞。在大哥之後,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年輕時重點研究儒家經典,以孝順而聞名。後來他避亂江東而
被孫權重用,並逐步升遷到東吳的最高軍事職務———大將軍。諸葛瑾的長子諸葛
恪更是青出於藍,一度在吳國總攬國政、權傾朝野。
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諸葛誕。他在魏國出任軍政要職,位及人臣。
由此可見,諸葛家族在這一時期,不僅僅是英才輩出,而且他們在三個相互敵對的
國家中都執掌權柄。這種現象,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而他們中最耀眼的明
星,無疑是諸葛亮。
在沂南縣諸葛亮雕像的背後,有一組關於他的浮雕畫像,其中一幅表現的是他幼年
時的幸福時光。實際上,諸葛亮的童年甚至於他的一生都是極其坎坷的。在他很小
的時候,父母雙親就先後離開了人世。他們兄妹幾個只好投靠叔叔諸葛玄。這時,
諸葛玄早年的一位朋友發跡了,他就是大軍閥袁術。袁術此時已經佔據今天安徽江
蘇和江西一帶的地盤。為了繼續擴大地盤,他任命諸葛玄為豫章郡太守。豫章在今
天江西南昌一帶。
諸葛玄對這一任命很有興趣。他馬上就帶著一家人去豫章赴任。
諸葛玄一行向豫章進發,一場厄運正等待著他們。
《三國志》上說:諸葛玄到任以後,朝廷不承認袁術的任命,另派一個名叫朱皓的
人來做豫章太守。無奈之下,諸葛玄只好去荊州投奔好朋友劉表。而與《三國志》
同時代的《獻帝春秋》上則說:諸葛玄並沒有去荊州,而是被朱皓圍困在城中。後
來,豫章城裡的民眾叛亂,殺了諸葛玄。目前史學界比較認同的觀點是:可能諸葛
玄的確死於民眾的叛亂。然而在此之前,諸葛玄可能已將諸葛亮兄弟姐妹幾個託人
送到了好友荊州劉表那裡。因此他們沒有死於戰亂。否則,中國歷史上就絕不會有
諸葛亮這樣一位偉人了。
感謝歷史並沒有使這位偉人少年夭折,他們姐弟幾個好不容易輾轉到了荊州,叔叔
的好朋友劉表果然是熱情接待。
諸葛亮17歲的時候,他決定自立,並在離襄陽城外不遠的一個地方隱居起來,半耕
半讀。
當時,荊州地跨今天河南南陽、湖北、湖南等大片區域,首府在襄陽。劉表是這裡
的軍政首腦。他對諸葛亮姐弟幾個一直照顧得很好。在那種戰亂年代,對諸葛亮這
樣一群孤兒來說,這是極為幸運的。更值得欣慰的是,荊州不但是一塊安定富足的
土地,而且是當時全國非常重要的文化中心。
諸葛亮就曾經在一所由儒學大師執教的學堂裡就讀,在這裡,他受到了系統的儒學
訓練。幾年後,當這位青年學子17歲的時候,他決定自立,並在離襄陽城外不遠的
一個地方隱居起來,半耕半讀。
那麼諸葛亮在隱居期間究竟讀了一些什麼書呢?這是古往今來的文人學子們最感興
趣的問題。換句話說,千古奇才諸葛亮的學問都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他讀過儒家著作。在他後來上表給蜀漢朝廷的諸多公文中,諸葛亮經常引用儒
家的各種經典著作,如:《詩》、《書》、《禮記》、《春秋》等。他還讀過兵家
的書,在他後來所寫的軍事著作中,很多見解就是從《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轉化而來的。特別是諸葛亮著名的八陣圖,更是研習前人的軍事著作後演化而來的
。諸葛亮還讀過道家的書,他的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讀
老子的著作後自己的一番體會。諸葛亮還讀過很多歷史著作,在他後來的一些論述
中,大量地引用了《史記》、《左傳》、《戰國策》中的歷史知識。當然,所有這
些書不一定全部都是在隆中讀的,但在隆中,他的確博覽群書,成為他一生中最重
要的學習階段。
這時南陽武侯祠裡的一組泥塑,展示的是諸葛亮與朋友們會見時的情景。史書記載
,諸葛亮在荊州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他們經常在一起切磋學問,談古
論今,關注社會,洞察天下大勢。
在諸葛亮四處交遊的同時,他的家庭也悄悄發生著變化。
據襄陽地區的地方誌記載,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襄陽的一個名門望族龐家,姐夫名
叫龐山民,而龐山民的父親就是襄陽著名的學術領袖、大師級的人物龐德公。
隆中武侯祠裡有一幅表現諸葛亮拜師的壁畫。因為親戚關係,諸葛亮經常拜訪龐德
公,每次去他都恭恭敬敬地向這位長者行跪拜之禮。久而久之,龐德公就發現,這
位年輕人不僅有禮貌,還有常人所沒有的聰慧與涵養。龐德公非常欣賞諸葛亮,於
是就同意作為諸葛亮的老師,把自己平生所學全部教授給他。
後來,諸葛亮還認識了龐德公的好朋友、大學者司馬徽。當時,學者們講究對古代
文獻逐字逐句地解釋和考證,搞得很複雜、很繁瑣,而這些知識對於治國安邦則毫
無用處。司馬徽則非常注重儒家經典中的思想內涵,務求領略古人學說中的精髓。
這種治學方法對諸葛亮的影響很大。史書上說他讀書是“獨觀其大略”,也就是看
個大概。這絕非不求甚解,相反,他很善於領會書中的實質內容,而且勤于思考、
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在名師的指點下,諸葛亮讀書邁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諸葛亮選擇一位醜女為妻,不僅在當時被傳為笑談,就是到今天也一直為後人津津
樂道。
諸葛亮結交過一位很特別的朋友,名叫黃承彥。他很欣賞諸葛亮的人品和學識。有
一天他突然對諸葛亮說,我有一位醜女兒,頭髮黃、臉上黑,不過她的才幹倒是與
你相配。諸葛亮聽後居然同意了這門婚事。
隆中武侯祠裡有一組木版畫展示了這樁著名的婚姻。這就是黃承彥的女兒,名叫“
黃月英”。
據傳說,他們夫婦婚後生活很幸福。諸葛亮隨劉備出山後,一直南征北戰,黃月英
在家裡辛勤操持家務,撫養孩子成長。傳說這位女士還絕頂聰明,她發明了一個會
磨面的木頭機械人,後來,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就是在黃月英的幫助下發明的。
結婚後,諸葛亮突然發現岳父一家的社會關係很複雜。岳父和劉表是連襟,當年,
荊州首屈一指的實力派人物蔡瑁把兩個妹妹分別嫁給了劉表和黃承彥。也就是說,
劉表現在不僅僅是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還是自己妻子的姨父,關係更進了一步。
而在荊州擔任重要軍事職務的蔡瑁則成了諸葛亮妻子的舅舅。
鑑於黃承彥家的家族背景,很多人猜測,諸葛亮是否為了投靠權貴而拿自己的婚姻
作了一場交易呢?
《三國志》上說,諸葛亮躬耕隴畝期間,“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管仲是齊國著
名的宰相,在他的輔佐下齊國登上了霸主的位置。樂毅是燕國名將,率軍攻下齊國
70餘城。兩人都是功勳蓋世的國家棟梁。諸葛亮拿自己於他們相比,說明他志向高
遠,決不會滿足於透過裙帶關係在荊州小打小鬧。事實也證明,他後來並沒有依附
劉表在荊州謀得一官半職。而是繼續讀書交友、靜觀天下之變。
不過,有了黃承彥這層關係,諸葛亮與荊州政界和軍界人士的接觸就更進一步了。
透過這些渠道,身居隆中的諸葛亮能夠更迅速地瞭解時局的發展、朝廷和諸侯等各
類人物的政治動向以及當時各政治集團內幕活動等情報資訊。後來劉備三顧茅廬,
諸葛亮拿出的那份著名的策劃案《隆中對》,就是他此前對天下形勢進行充分了解
和正確分析之後而形成的一整套戰略思想。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最受世人讚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軍事家。從三國時期
至今,雖歷經1700多年,他仍為世人千古頌揚,幾乎是華人理想中的“修身、齊
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其實,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料事如神,完美無缺。古
往今來,史學家對於諸葛亮的各種評價一直爭論不休,此起彼伏。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到底是什麼樣?讓我們回顧諸葛亮的一生,把《三國演義》中
的故事、史書記載和當今史學界對諸葛亮的研究交織在一起,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
歷史真實。
對於大名人的故鄉,華人總愛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來形容一番。讓我們來
看看,諸葛亮的故鄉,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
東漢末年,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家庭。陽都是個古地名,大
約在今天山東沂南縣一帶。
諸葛家族在當地是名門望族,但他們的祖籍並不在陽都,而且也不姓諸葛。據史料
記載,諸葛先祖原本姓葛,在今天山東諸城的枳溝一帶居住,大約在西漢初年遷徙
到陽都。當時陽都已有葛姓家族,為了與當地的葛姓家族區別,諸葛亮的先祖就在
“葛”姓前面加了一個諸城的“諸”字,以表示本家族的來歷。從此以後,中國才
有了“諸葛”這一姓氏。
據當地考古人士初步發掘,漢代的陽都城大致位於汶河和沂河的交匯處。這一帶方
圓幾百公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流經這裡的沂河為陽都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這是沂南縣一個東漢末年的墓葬。墓主人與諸葛亮是同一時代、同一階層的老鄉。
按照漢代的禮制,當時的石匠們在墓穴四周的石牆上刻下了眾多的畫像。畫像石大
量描繪了歌舞宴飲、狩獵騎射、社交出行等貴族生活場景。不過,石匠們也沒有忘
記描繪出社會中下層的人們。這些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大致構成了諸葛亮生活的
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有意思的是,石匠們對於廚房特別有興趣,他們細緻入微地刻畫了那個時代廚房裡
的一切。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當時這裡確實物產豐富,家畜家禽應有盡有。
可以想象,當時的陽都城應該是這麼一個地方:城外大河奔流,灌溉著萬頃良田。
城內物資豐富、引得八方客商雲集。這裡的人們不用擔心食物的匱乏,溫飽有餘而
知書達理。這裡的孩子受秀美河川的滋潤,而顯得靈氣十足。
當然,哺育諸葛亮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物產和優美的環境。陽都城正好處在古代齊國
、魯國和楚國交界之地,齊文化的開放進取,魯文化的注重禮儀,楚文化的浪漫與
奮鬥精神,都影響著這裡的文人學子。
到了東漢末年,諸葛家族突然大放異彩,英豪輩出,成為三國時期顯赫一時的大家
族。
西漢中期,諸葛家族出了個大名鼎鼎的人物———諸葛豐。諸葛豐在漢元帝時出任
司隸校尉,這是一個相當於首都警備司令的重要職務。他以執法嚴格、為人剛直而
著稱於當世。
諸葛豐的道德風範和政治品格在他的子孫中世代傳承,豐富發展,到了東漢末年,
諸葛家族突然大放異彩,英豪輩出,成為三國時期顯赫一時的大家族。
這一輝煌肇始於諸葛珪和諸葛玄兩兄弟。
諸葛珪是諸葛亮的父親,當時在離家鄉不遠的泰山郡任郡丞。郡丞大致相當於行署
副專員這麼個職務。
諸葛玄是諸葛亮的叔叔,是位交遊廣泛的名士。他既有名士的學識,也有名士的眼
光,在他年輕時結交的朋友中,有兩位後來成為叱吒風雲的人物,這就是大軍閥袁
術和劉表。
史書上記載:諸葛珪娶章氏為妻,生有三男兩女。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
諸葛鈞。在大哥之後,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年輕時重點研究儒家經典,以孝順而聞名。後來他避亂江東而
被孫權重用,並逐步升遷到東吳的最高軍事職務———大將軍。諸葛瑾的長子諸葛
恪更是青出於藍,一度在吳國總攬國政、權傾朝野。
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諸葛誕。他在魏國出任軍政要職,位及人臣。
由此可見,諸葛家族在這一時期,不僅僅是英才輩出,而且他們在三個相互敵對的
國家中都執掌權柄。這種現象,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而他們中最耀眼的明
星,無疑是諸葛亮。
在沂南縣諸葛亮雕像的背後,有一組關於他的浮雕畫像,其中一幅表現的是他幼年
時的幸福時光。實際上,諸葛亮的童年甚至於他的一生都是極其坎坷的。在他很小
的時候,父母雙親就先後離開了人世。他們兄妹幾個只好投靠叔叔諸葛玄。這時,
諸葛玄早年的一位朋友發跡了,他就是大軍閥袁術。袁術此時已經佔據今天安徽江
蘇和江西一帶的地盤。為了繼續擴大地盤,他任命諸葛玄為豫章郡太守。豫章在今
天江西南昌一帶。
諸葛玄對這一任命很有興趣。他馬上就帶著一家人去豫章赴任。
諸葛玄一行向豫章進發,一場厄運正等待著他們。
《三國志》上說:諸葛玄到任以後,朝廷不承認袁術的任命,另派一個名叫朱皓的
人來做豫章太守。無奈之下,諸葛玄只好去荊州投奔好朋友劉表。而與《三國志》
同時代的《獻帝春秋》上則說:諸葛玄並沒有去荊州,而是被朱皓圍困在城中。後
來,豫章城裡的民眾叛亂,殺了諸葛玄。目前史學界比較認同的觀點是:可能諸葛
玄的確死於民眾的叛亂。然而在此之前,諸葛玄可能已將諸葛亮兄弟姐妹幾個託人
送到了好友荊州劉表那裡。因此他們沒有死於戰亂。否則,中國歷史上就絕不會有
諸葛亮這樣一位偉人了。
感謝歷史並沒有使這位偉人少年夭折,他們姐弟幾個好不容易輾轉到了荊州,叔叔
的好朋友劉表果然是熱情接待。
諸葛亮17歲的時候,他決定自立,並在離襄陽城外不遠的一個地方隱居起來,半耕
半讀。
當時,荊州地跨今天河南南陽、湖北、湖南等大片區域,首府在襄陽。劉表是這裡
的軍政首腦。他對諸葛亮姐弟幾個一直照顧得很好。在那種戰亂年代,對諸葛亮這
樣一群孤兒來說,這是極為幸運的。更值得欣慰的是,荊州不但是一塊安定富足的
土地,而且是當時全國非常重要的文化中心。
諸葛亮就曾經在一所由儒學大師執教的學堂裡就讀,在這裡,他受到了系統的儒學
訓練。幾年後,當這位青年學子17歲的時候,他決定自立,並在離襄陽城外不遠的
一個地方隱居起來,半耕半讀。
那麼諸葛亮在隱居期間究竟讀了一些什麼書呢?這是古往今來的文人學子們最感興
趣的問題。換句話說,千古奇才諸葛亮的學問都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他讀過儒家著作。在他後來上表給蜀漢朝廷的諸多公文中,諸葛亮經常引用儒
家的各種經典著作,如:《詩》、《書》、《禮記》、《春秋》等。他還讀過兵家
的書,在他後來所寫的軍事著作中,很多見解就是從《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轉化而來的。特別是諸葛亮著名的八陣圖,更是研習前人的軍事著作後演化而來的
。諸葛亮還讀過道家的書,他的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讀
老子的著作後自己的一番體會。諸葛亮還讀過很多歷史著作,在他後來的一些論述
中,大量地引用了《史記》、《左傳》、《戰國策》中的歷史知識。當然,所有這
些書不一定全部都是在隆中讀的,但在隆中,他的確博覽群書,成為他一生中最重
要的學習階段。
這時南陽武侯祠裡的一組泥塑,展示的是諸葛亮與朋友們會見時的情景。史書記載
,諸葛亮在荊州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他們經常在一起切磋學問,談古
論今,關注社會,洞察天下大勢。
在諸葛亮四處交遊的同時,他的家庭也悄悄發生著變化。
據襄陽地區的地方誌記載,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襄陽的一個名門望族龐家,姐夫名
叫龐山民,而龐山民的父親就是襄陽著名的學術領袖、大師級的人物龐德公。
隆中武侯祠裡有一幅表現諸葛亮拜師的壁畫。因為親戚關係,諸葛亮經常拜訪龐德
公,每次去他都恭恭敬敬地向這位長者行跪拜之禮。久而久之,龐德公就發現,這
位年輕人不僅有禮貌,還有常人所沒有的聰慧與涵養。龐德公非常欣賞諸葛亮,於
是就同意作為諸葛亮的老師,把自己平生所學全部教授給他。
後來,諸葛亮還認識了龐德公的好朋友、大學者司馬徽。當時,學者們講究對古代
文獻逐字逐句地解釋和考證,搞得很複雜、很繁瑣,而這些知識對於治國安邦則毫
無用處。司馬徽則非常注重儒家經典中的思想內涵,務求領略古人學說中的精髓。
這種治學方法對諸葛亮的影響很大。史書上說他讀書是“獨觀其大略”,也就是看
個大概。這絕非不求甚解,相反,他很善於領會書中的實質內容,而且勤于思考、
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在名師的指點下,諸葛亮讀書邁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諸葛亮選擇一位醜女為妻,不僅在當時被傳為笑談,就是到今天也一直為後人津津
樂道。
諸葛亮結交過一位很特別的朋友,名叫黃承彥。他很欣賞諸葛亮的人品和學識。有
一天他突然對諸葛亮說,我有一位醜女兒,頭髮黃、臉上黑,不過她的才幹倒是與
你相配。諸葛亮聽後居然同意了這門婚事。
隆中武侯祠裡有一組木版畫展示了這樁著名的婚姻。這就是黃承彥的女兒,名叫“
黃月英”。
據傳說,他們夫婦婚後生活很幸福。諸葛亮隨劉備出山後,一直南征北戰,黃月英
在家裡辛勤操持家務,撫養孩子成長。傳說這位女士還絕頂聰明,她發明了一個會
磨面的木頭機械人,後來,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就是在黃月英的幫助下發明的。
結婚後,諸葛亮突然發現岳父一家的社會關係很複雜。岳父和劉表是連襟,當年,
荊州首屈一指的實力派人物蔡瑁把兩個妹妹分別嫁給了劉表和黃承彥。也就是說,
劉表現在不僅僅是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還是自己妻子的姨父,關係更進了一步。
而在荊州擔任重要軍事職務的蔡瑁則成了諸葛亮妻子的舅舅。
鑑於黃承彥家的家族背景,很多人猜測,諸葛亮是否為了投靠權貴而拿自己的婚姻
作了一場交易呢?
《三國志》上說,諸葛亮躬耕隴畝期間,“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管仲是齊國著
名的宰相,在他的輔佐下齊國登上了霸主的位置。樂毅是燕國名將,率軍攻下齊國
70餘城。兩人都是功勳蓋世的國家棟梁。諸葛亮拿自己於他們相比,說明他志向高
遠,決不會滿足於透過裙帶關係在荊州小打小鬧。事實也證明,他後來並沒有依附
劉表在荊州謀得一官半職。而是繼續讀書交友、靜觀天下之變。
不過,有了黃承彥這層關係,諸葛亮與荊州政界和軍界人士的接觸就更進一步了。
透過這些渠道,身居隆中的諸葛亮能夠更迅速地瞭解時局的發展、朝廷和諸侯等各
類人物的政治動向以及當時各政治集團內幕活動等情報資訊。後來劉備三顧茅廬,
諸葛亮拿出的那份著名的策劃案《隆中對》,就是他此前對天下形勢進行充分了解
和正確分析之後而形成的一整套戰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