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體育產業生態圈
-
2 # 我又不喜歡你i480
怎麼說呢,作為生活在中國的我來說,藤訊肯定是要比facebook厲害的多,因為騰訊是中國自己的公司,推出的產品也是最適合華人的,並且功能強大,服務選項也更多,同時在中國是十分便捷的,騰訊不僅在社交網路平臺上有優勢,在遊戲,自媒體方面也是很成功的。旗下的很多網路遊戲也是在中國很火爆,騰訊影片也是大家最為喜歡的自媒體app之一。所以肯定是騰訊要厲害一些。
縱觀全球,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Facebook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行業中的明星,然而從17到18年,Facebook先後遭遇市值排名滑落、資料洩露危機;而最近3個月,騰訊也市值蒸發6500億人民幣,馬化騰也閃退了華人首富之位,而關於“騰訊有沒有夢想”的討論,也連續進行了多日……
對於社交起家的網際網路巨頭而言,談論夢想不如談論生意。那麼未來而論,廣告與遊戲的生意,哪個更好呢?
在匯聚海量的使用者流量之後,你究竟要做點什麼?是基於流量賣廣告,還是開發出營收能力極強的遊戲,從而賺的盆滿缽滿?
在頭部流量面前,你究竟會怎麼選?騰訊與Facebook,分別作出了不同的選擇,目前也碰到了不同的境遇。
Facebook之殤:空前信任危機
先來看看扎克伯格旗下的Facebook,他們正在遭遇一場史上空前的信任危機。
三月中旬《紐約時報》等媒體揭露稱,一家服務於特朗普競選團隊的資料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劍橋分析)獲得了數千萬份Facebook使用者資料,並進行違規濫用。之後歐盟委員會於4月6日宣佈,Facebook已經確認了有270萬歐洲公民的資料被“劍橋分析”不當利用。至此,Facebook因“違背使用者協議、侵犯使用者隱私”遭到了輿論的強烈批評。
小扎這段猶如機器人的聽證會表現,讓不少人感到捧腹
在資料洩露的醜聞曝光後,使用者對於Facebook的信任降到了冰點——這意味著使用者的大量流失已經無法避免。同時基於這種情況,公司最重要的商業模式——廣告變現也將會出現巨大危機。
作為一家深耕歐美的社交平臺,Facebook在此之前可以說一直處在被飽和的廣告市場“慣壞”的狀態。不可否認的是,廣告是流量變現最簡單粗暴的辦法,而Facebook將其運營到了極致——根據2017年的財報顯示,Facebook月活躍使用者21.3億,全年廣告業務營收高達399.4億美元,佔全球網際網路廣告收入市場的19.5%。
儘管一次信任危機並不足以完全擊垮Facebook,但流量和使用者信任度的降低也勢必造成廣告業務的雪崩。那麼除了廣告之外,Facebook其他的商業模式近況如何呢?事實上,399.4億的廣告業務營收佔據了總營收的98.25%,這意味著其他所有業務加起來連2%都分不到。
更有意思的是,當我們橫向對比這家公司近幾年的非廣告業務營收時,會發現他們2014年的資料是10億,而2017年則是7億。資料下降的趨勢表明,Facebook的收入模式越來越單一化,一旦廣告業務受到信任危機的影響,那麼Facebook的帝國幻象也會隨之崩塌。
騰訊崛起:對於流量變現的深度挖掘
2017年11月21日,騰訊控股收盤價達到430港元,市值4.08453萬億港元(約合5229億美元),Facebook市值自此被騰訊超過,騰訊成為僅次於蘋果、Google、微軟和亞馬遜的全球市值第五高的公司。是日,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也身家暴漲,成為華人首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九。
和Facebook一樣,騰訊也是一家做流量生意的公司,但與前者僅靠廣告這一簡單粗暴的流量變現模式不同,騰訊對於流量變現的挖掘更加深入——直接點說,是遊戲。
騰訊旗下的微信是比肩Facebook的社交平臺和流量聚集點,但事實上騰訊為了照顧使用者體驗,對微信本身的商業化和廣告銷售始終持謹慎態度,而且國內的網際網路廣告市場也遠沒有歐美那般成熟,轉化率也相對有限。於是,他們選擇了一條“彎路”,用流量和社交性來推動遊戲的熱度,再透過遊戲來獲得高額營收。
很明顯,這條“彎路”最關鍵的節點在於遊戲,遊戲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遊戲使用者轉化率和盈利額。所以為了走通這條路,騰訊首先要成為一家足夠出色的“遊戲公司”,那麼重投入和重運營必不可少。
2011年至今,騰訊先後花費重金收購了Roit Games(代表作《英雄聯盟》)、Supercell(代表作《部落衝突》)、Epic Games(代表作《堡壘之夜》)等數個知名遊戲公司。同時,IEG互動娛樂事業群旗下的各大工作室們還透過內部競爭的方式,提高了自研遊戲的質量,其中部分尖端產品如天美工作室的《王者榮耀》、光子工作室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成為了紅極一時的現象級產品。
不同於簡單粗暴的廣告模式,遊戲更像是一個“商業化綜合體”。從吸引力的角度來說,比起觀看千篇一律的廣告和引導消費,遊戲本身的內容是可定製化的,這意味著你可以用一些心理學的技巧來增強使用者黏性,使之更願意在遊戲裡高額消費、持續消費。因此,遊戲與玩家的交易鏈要比廣告更為堅固。
根據海外投行Digi-Capital釋出的全球遊戲行業投資動態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中騰訊參與的遊戲業併購和收購時間資金規模佔全球市場的3/4以上,這意味著他們已經成為了世界遊戲產業中最強大的公司,甚至難有之一。而騰訊去年的財報顯示,遊戲業務全年總收入達155.5億美元,同比16年增幅達38.17%;旗下的《英雄聯盟》、《王者榮耀》和《DNF地下城與勇士》三款遊戲分別以21億、19億和16億的成績包攬了全球遊戲收入榜三甲。
儘管從現在來看,騰訊遊戲業務155.5億+廣告業務19.67億的數字和Facebook的399.4仍有著較大差距。但隨著騰訊遊戲的海外業務加速擴張、全球遊戲文化的愈加濃厚,正處於信任危機和廣告帝國幻象中的Facebook還能撐多久呢?
Facebook的思變:我並非沒有做過遊戲
從一家校內網站到世界領先的網際網路社交平臺,Facebook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從不缺少智者。故在長達14年的時間中,他們也並非沒有在遊戲領域做過嘗試。
十年前,開心網的 “偷菜”遊戲曾風靡一時,“種菜”“收菜”成為了不少人的昔日回憶。而實際上,這一模式其實始於Facebook,早在2007年,他們就開創了“社交遊戲”這一新概念,人們可以線上邀請朋友共同參與一些簡單的網頁小遊戲。同時他們也和Zyna、Playdom等幾家遊戲公司達成合作,共同開發社交遊戲。
在取得一定的突破後,社交遊戲這一全新概念為Facebook帶來了流量,但這也同樣使得他們陷入了自我沉醉的幻象——或許是歐美廣告市場太過肥沃,使得Facebook只看到了這些流量對廣告變現的提升,而忽略了遊戲這條賽道本身的潛力。
於是,在Facebook身上就發生了可能是本世紀最大的悲劇:這家全球領先的社交平臺有著比騰訊更好的“先天條件”,卻眼睜睜地放任了遊戲史上使用者喜好和重大節點變遷最快的幾年溜走,比如移動端遊戲的崛起。倘若他們抓住其中任意一個,可能今天的全球遊戲市場的格局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電競時代:遊戲公司唱戲,陪玩者靠邊站
隨著時間的前進,除了“玩遊戲”以外,“看遊戲”也成為了當下年輕人喜愛的焦點,電競概念和電競產業也應運而生。
相比於前者遊戲,電競賽事的形態和傳統體育較為接近,所以它也具備了製造社會性事件的能力——從12-17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的觀看人數和影響力屢創新高,去年秋天的S7更是將比賽搬進鳥巢,和傳統體育平起平坐。另外,電競也在一定程度上洗刷掉了遊戲原有的負面輿論壓力。
但和傳統體育又有所不同的是,目前主流的電競賽事形式是官方賽事,即遊戲公司自己辦賽,而不是類似於體育的共享IP、第三方辦賽。這也就意味著,擁有最多熱門遊戲IP的遊戲公司將成為電競產業鏈的絕對霸主,比如此前深耕遊戲研發多年的騰訊。那對於其他大公司來說,像體育一樣佈局中下游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領域能夠實現巨大成功嗎?
Facebook就幹了這件事。今年2月,這家全球領先的社交平臺看上了年輕人喜歡的電競,於是他們與ESL合作,成為旗下賽事的首席直播平臺,獲得《CS:GO》Pro League和ESL One巡迴賽英語和葡萄牙語流的直播版權。與之前的邏輯一致,Facebook此舉就是為了吸引年輕人,然後多賣廣告。
但他們發現,電競的使用者極其跟隨遊戲公司,來自己平臺觀賽的人數並不多,另外在廣告招商時,Facebook還處處受到遊戲公司的掣肘,這點在上游廠商控制慾較強的遊戲中體現的十分明顯。而當後來信任危機到來之時,這層對上對下都十分薄弱的關係鏈瞬間崩塌,廣告業務也隨之瓦解。
一言以蔽之便是,Facebook的做法在電競時代更像是一個陪玩者,老舊的邏輯讓他們始終處於邊緣地帶,而沒法像騰訊那樣達到統御戰場的效果。那麼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強力的關係鏈,並有效轉化收益呢?答案唯有成為騰訊,成為一家遊戲公司。
和Facebook同樣眼紅電競的還有世界電商巨頭Amazon,而他們則是透過收購知名直播平臺Twitch來切入電競,和Facebook的做法有著相似之處。但不同的是,Amazon沒有被眼前流量的幻象迷惑,他們學習騰訊,斥重金收購了幾家具有核心技術的遊戲公司,開始自己的遊戲研發之路。Amazon對電競行業的玩法瞭然於胸,儘管相比於騰訊他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這仍不失為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面對近400億美元的鉅額廣告收益和歐美極其肥沃的廣告市場土壤,Facebook的這些年更像是活在流量帝國的安逸幻象之中,在不經意間使得整個公司商業模式越來越單一。當致命危機到來時,恐怕等不到馬克扎克伯格進行反應,便已然讓Facebook瀕臨懸崖。
從流量生意的本質上來說,在廣告市場土壤遠不及歐美的中國,騰訊用一個個《英雄聯盟》奇蹟、《王者榮耀》奇蹟證明了遊戲生意不但是這片土地上最好做的生意之一,增長潛力也十分誇張。同時它還有著極強的滲透能力,和不同經濟、學歷層次的使用者建立更深入的關係鏈,以增強在自身平臺的黏性,提高消費淨值,從而更好地完成流量變現。
如今,馬化騰靠著遊戲們登頂《財富》2018中國最具影響力商業領袖榜首——雖然最近三個月遇到了一些波折,但整體營收能力不可謂不強勁。而沉溺於廣告的馬克扎克伯格則正在面臨職場危機、鉅額罰款、官方指控,可謂天地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