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nhlgfdcvbny

    如果你的孩子有厭學、叛逆、早戀、有網癮等的問題,而你又束手無策。那麼,你需要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樂趣,愛上學習;我看到很多家長對此頭疼, 就把兒子轉變的過程方法,在百度寫了篇文章 叫(陸簧暢的改變) 。可以去百度搜一下 肯定能幫到你們!可以緩解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 2 # 平行線73006

    帶孩子出去玩,走走,圖書館,逛商場,遊樂場,海邊吹吹海風……你覺得好玩的地方都帶他去玩玩。

    還可以帶他去運動,跑步啊,打籃球啊,打羽毛球啊……

    各種各樣的,他就會好玩的被吸引,然後就不喜歡看電視了

  • 3 # 壞爸爸與乖兒子

    1、學會“引”。不能不讓玩,適當的玩一會沒關係,對小孩來說,會在小孩圈有共同話題,不至於被孤立。家長要學會引導,在什麼樣的情況可以玩,可以玩多久等等。讓小孩知道控制。

    2、改變環境。小孩在家時,家長要以身作則,多與孩子溝通,或者與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一起學習,或者一起玩一些運動專案,比如籃球等,要轉變孩子的關注點。

    3、讓其取捨。比如暑假的,給小孩制定一個旅遊計劃,根據小孩表現來決定是否旅遊,如果過度玩手機等,就取消旅遊計劃等,讓孩子知道選擇哪個對他更好。

  • 4 # crazy喔

    孩子沉迷手機,究其原由,無非是缺少家長的陪伴罷了跟探索趣味而已,孩子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所有活動都是自我意識發起的,有趣,好奇是推動孩子行動的根由,還有家長對孩紙無意識的引導促使孩子這樣的行為。只要耐心多溝通,多交流,多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孩紙最後總會跟著父母的腳步走向正確的明天。

  • 5 # 聽說吧心理諮詢

    孩子厭學怎麼辦?“厭學”常常與“網癮”聯絡在一起。許多父母覺得網癮很可怕,因為越來越多的孩子無節制地陷入其中,甚至荒廢了生活、學習。

      “網路成癮”已成為一種普遍社會現象,很多孩子喜歡上網,常常因此被貼上“網癮”的標籤。確實,不少同學從喜歡上網、習慣上網,慢慢演變為網路成癮。這些孩子每天玩手機樂此不疲,開始厭學,成績慢慢下滑,成為了許多家庭和父母的最大煩惱。孩子厭學、陷入網癮該怎麼辦?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李建學老師為大家解析。

      泉子是一個14歲的男孩子,今年讀初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泉子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家裡特別乖巧,很聽媽媽的話。而且,泉子在班裡成績名列前茅,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

      然而,最近,泉子媽媽卻焦慮不已。原因是近來泉子沉迷網路,不願和同學交往,天天玩手機到晚上2、3點,第二天早上起不來,到了學校後趴在桌子上睡覺。

      若是不給玩,他就各種吵、鬧,以不上學來威脅媽媽:若給他玩,約定好玩到幾點的時間從不算數。如同意給他玩到晚上11點,他會玩到凌晨1點:如同意給他玩到晚上12點,他會玩到凌晨2點……無休止地延長時間,有時候還耍賴皮,不肯交出手機。對此,媽媽毫無辦法。

      更讓人頭疼的是,由於睡眠不足,泉子回到教室就趴桌大睡,作業也不做。有時候還會把手機帶到教室玩,如果手機被老師沒收,他會大吵大鬧。由於他影響了班級的秩序,干擾到其他同學學習,學校頻頻向家長投訴。

      一個在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大家眼裡的“好學生”,突然陷入“網癮”,變得如此“叛逆”,泉子媽媽既納悶又著急。

      讓媽媽崩潰的是,每天晚上為了讓兒子去睡覺,弄得自己焦慮不堪,睡眠嚴重不足,第二天早上,她又要很早起來,因為要花很長時間讓兒子起床,叫很多次都難以把他叫起來。這樣一來,媽媽休息不好,一天到晚圍著這件事情,精神疲憊,工作也受到影響。

      坐在諮詢室,泉子的黑眼圈很明顯,眼睛有點腫,卻仍低著頭玩手機。泉子媽心急如焚,一臉焦慮,搶著說孩子情況。泉子爸爸坐下來不到兩分鐘,手機鈴聲響了,說了聲抱歉便匆匆出去接電話。

      原來,泉子爸是業務員,平時工作特別忙,基本上不怎麼管孩子。教育孩子學習的事情,全落在媽媽一個人身上。

      夫妻關係也不是太親密,反而媽媽跟孩子的關係更親密。很多時候泉子都是跟媽媽一起睡,爸爸則睡書房。泉子媽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學習與人際頻頻受挫,唯有手機為友

      成績優秀的泉子本來升了一所比較好的初中,該學校有很多他的小夥伴、同學。

      泉子媽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對孩子的教育特別緊張。為了給泉子更好的教育,媽媽決定把他送到一所更好的、全日制的私立寄宿學校。

      泉子心裡很不情願,最後在媽媽的堅持、強迫、軟磨硬泡下,只好去了。沒想到,開學沒幾天,泉子就生病了,接到學校通知,父母把孩子接回,卻發現孩子一回家就好了。之後,泉子再次被送到學校,沒過幾天又發燒又拉肚子。校方沒辦法,又向家長反映了情況。經過這樣反覆的折騰後,老師和家長都覺得泉子沒辦法適應這所學校,初一最後一學期還有一個多月時,媽媽只好又把孩子接回家中。

      初二,媽媽透過關係,給孩子安排了另外一所重點中學——目前泉子就讀的初中。沒想到,泉子卻從此開始厭學,每天晚上玩遊戲。

      由於泉子網癮和厭學影響了成績,拖了班級後腿。學校有壓力,老師也有壓力,家長也覺得很慚愧,媽媽更是苦口婆心,希望泉子能夠努力學習。

      剛開始,當泉子玩手機時,面對媽媽表現出的難過和淚水,泉子會放下手機。而現在無論媽媽怎麼哭、怎麼難受、怎麼勸說,泉子都無動於衷,頭也不抬地繼續玩手機。媽媽覺得泉子已經不心疼她了,感到很傷心,也更加焦慮、無助,不知道怎麼辦。

      媽媽覺得,泉子變成這樣,這一切都是手機惹的禍。

      泉子卻不認為自己有網路成癮,或者說,並沒有網路成癮這麼嚴重。他說,晚上玩手機是因為睡不著,不玩又沒有別的事情可做。

      孩子的狀況,折射的是家庭問題

      一、父親缺位,媽媽焦慮

      在家庭關係中,父親缺位,媽媽焦慮,孩子容易出問題。這個家庭從表面上看是一個健全的家庭,但事實上父親是一個形式上的存在、實質上的缺位。在這個家庭中,夫妻關係長期不良,母子關係過於糾纏,孩子無法正常自由成長,不惜以犧牲自己的方式來對抗父母,以期獲得成長的自由。

      二、控制與反控制

      父母愛孩子、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本是無可厚非。但對孩子上初中的問題上,媽媽並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強制性地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泉子內心更渴望與他的好友一起,在同一所學校學習。雖然寄宿學校也很不錯,但泉子內心牴觸,生病其實是心理牴觸的軀體反應。

      第二次轉學時,媽媽又一次自作主張,把孩子送到一個重點學校。一直以來,泉子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但經過初一的折騰,他的學習受到了很大影響。到了重點學校更不適應,成績也趕不上。

      泉子一直以成績優異自居,而在重點學校他的成績是墊底的,這種空前的落差讓他無法接受。由於他是中途插進來的,跟班裡同學沒什麼交往、玩不到一起去,在人際關係上也頻頻受挫。這讓本來比較自信的泉子,開始變得自卑,在現實中很不開心、很痛苦。

      沒有人喜歡沮喪和挫敗,而遊戲恰好能夠給自己安慰。泉子透過玩手機遊戲,一方面在逃避這種痛苦的現實;另一方面,透過這種自我破壞的方式讓媽媽無可奈何,打敗了媽媽對他的控制。

      無論媽媽怎麼哭、生病,泉子都不心疼、不體諒,說明他對媽媽是充滿憤怒的。以前,媽媽透過淚水和生病,讓泉子心疼她、體諒她來控制泉子,讓泉子按照她的意願去學習、生活、發展,卻不知道這樣做是剝奪了孩子成為他自己的權利。對於玩手機的問題,兒子和媽媽都在較勁,處在一種拉鋸戰中。媽媽在控制“自己的兒子”,希望兒子按照她所設的路線去發展,努力學習,變得優秀;兒子同樣在控制“媽媽的兒子”,他恰恰要破壞自己的發展,玩手機、上課打瞌睡、不做作業,讓自己變得頹廢、學習跟不上……透過這種犧牲自我,即傷害“媽媽的兒子”的方式,讓媽媽痛苦難受。顯然,在這場權力的鬥爭中,兒子是優勝者,媽媽力不從心,以失敗告終。

      調整家庭關係,改變家庭氛圍

      透過一段時間的諮詢,爸爸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管教與陪伴太少,於是嘗試重新參與到這個關係中,與媽媽一起共同面對孩子的問題,給孩子最堅實的依靠。一方面,爸爸開始與孩子更多互動,走進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跟孩子共同討論訂立了針對家庭三個成員的家庭規則。

      另一方面,愛與自由同等重要。之前,媽媽只強調了孩子不在乎媽媽的感受,而自己卻一直以來都沒有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若要孩子在乎你的感受,首先家長要在乎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要。

      父母學會三分做父母,七分做朋友,嘗試尊重孩子,把孩子更多的成長和發展還給孩子,不再替他決策人生的交友、學習、遊玩等事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比如在學習的問題上,徵得孩子同意後,把孩子調到一個孩子適應的班級。同時加強課外的補習和輔導,讓孩子重新建立自信。

      孩子天然是愛父母的,當他感受到父母的在乎、愛和尊重,自然也會在乎和重視父母的感受。

      當孩子從父母這裡獲得充分的愛,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他遇到問題時,若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幫助,他自然會對父母表達出依戀和信任。隨著諮詢的進展,夫妻關係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孩子感覺到這個家庭氛圍是輕鬆、舒服的,也促進了親子關係的改善。

      看清沉迷手機的本質,走出依賴迴歸現實

      在與泉子的溝通中,討論了玩手機背後潛藏的原因:“替罪羊”心理,不是我差,不是我笨,不是我不努力,只是因為晚上睡不著,我才控制不住玩手機,然後導致我休息不好、早上起不來,以致在學校打瞌睡無法專心聽講,所以學習跟不上,才會成績不好。這樣,手機成為了他的學習成績下降的“替罪羊”,而他自己則不需要為他學習成績的好壞承擔任何責任了。當了解這些後,泉子好像有些如夢初醒的感覺。

      隨著家庭規則的執行,一家人作息慢慢規律,泉子手機越玩越少,他由每天晚上2點睡覺,先提前到1點,然後慢慢提前到12點,再提前到11點,一步步縮短玩手機的時間。

      泉子本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經過諮詢,他認識到自己內在的“替罪羊”心理、逃避心理,不是有意而為之的,這是潛意識裡面完成的。泉子明白了這一點後,也有意願去讓自己適應現在的學習環境。

      透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補習輔導,他的成績提高了;而在自己適應的班級裡,他的自信也得到大大提升,結交了幾位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能有共同交流的好朋友。

      父母驚喜於泉子的轉變,也更加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獨立的個體,孩子的內部,早已具備了“成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孩子他自己也希望自己現在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未來有一個好的人生。

      對於父母這段時間的成長與領悟,李建學老師由衷的喜悅:“是啊,若相信一顆麥粒具備了所有成為一頭麥穗的要素,人們就會安心於去做最簡單的澆水除草工作,而不會精細安排這一粒種子何時出苗,何時開花,更不用擔心它會長成一株野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盟與英法德四方力挺伊朗核協議,認為伊朗減少義務並不違規。這有何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