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核彈頭1

    民間流傳有這樣一首打油詩: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1、呂布

    呂布是一個有魅力的人,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亂世之中也佔據一席之位,這也說明他的能力。但是可惜的是他雖然有諸如陳宮、張遼等名臣名將,卻始終不能發揮他們的作用,這也歸結為他性格中有剛愎自用的一面。呂布更是一個愛家愛美人的人,他原可以逃出白門樓之難,但是為了家人,為了貂蟬,他放棄了,這也側面表現出他顧家的一面,卻不是一個在亂世中稱雄爭霸的形象。至於說反覆的一面,情景不同,不可同日而語。劉備還不是一樣,四處投靠,四處背叛。成者王侯敗者寇,沒什麼好說的。可以說呂布是幸運的,從一員小將最後到一個能掀起風雲的一個勇將。但是也是不幸的,亂世不適合他,最終因為其性格原因葬身白門樓。嗚呼哀哉……

    2、趙雲

    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3、典韋

    典韋,演義記載是夏侯惇引見給曹操的,據說“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直過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在曹營之中“挾戟驟馬,往來馳騁。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韋下馬……一手執定旗杆,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操曰:此古之惡來也!(注:惡來——商紂臣子,以勇力聞名)” 胡車兒,宛城張琇馬前步將,演義記載“胡車兒力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里,亦異人也” 不管是什麼記載,典韋的死和胡車兒都大有關係。

    4、關羽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5、馬超

    因為馬超47歲就病死了,英雄氣短,來不及展現才華。馬超號稱“錦馬超”,一表人才,是很帥的。三國中稱他,“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聲雄力猛,獅盔獸帶”。馬超的戰鬥力很強,三國中提起馬超經常說的是“有呂布之勇”。馬超也並不是“一勇之徒”,三國時期他也是諸侯之一,馬超有獨立的統兵能力,可以“獨當一面”,善帶騎兵,長於閃電戰。毛澤東也曾評價說:馬超這個人不簡單,文武全才。在正史中,馬超的名望和作戰能力我覺得應該是位於五虎將之首的。

    6、張飛

    張飛之死,起因是關羽剛愎自用,自恃英勇無敵,不依孔明之計,自行其是,敗走麥城,被吳將殺害。張飛聞雲長被害,"旦夕號泣,血溼衣襟",悲痛之極。為替關羽報仇,他從成都接命回到闐中,即限令所屬三軍三日內建辦白旗白甲,掛孝伐吳。次日,部將範疆、張達來報,說三日內不可能備辦完畢,要求寬限時日。這本是實情,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據實相報,請求寬限,不無不妥;而這事,也不好虛報浮誇,靠編數字、造假賬是糊弄不過去的。問題在於,張飛報仇心切,哪裡聽得進去?這麼些年,張飛一柄丈八蛇矛,使得出神入化,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縱橫天下,不知有敗,也忒狂妄無敵了些;以為要報仇立馬就能報仇,要置辦白旗白甲立馬就能置辦,遂下令把二人綁於樹上,各鞭背五十。

    7、黃忠

    在長沙郡爭奪戰中,黃忠、關羽二人相鬥一百多回合,因為韓玄鳴金為作罷;第二次,兩人相鬥五六十回合,因為黃忠戰馬跌倒,關羽饒黃忠性命;第三次,兩人爭鬥不到三十回合,黃忠以百步穿楊之術饒關羽性命。此戰體現了黃忠武藝高強、百步穿楊的技術,在長沙城破之後,無顏面對世人,更凸顯人物的情義可嘉,在劉備曉以大義之下幡然歸降足見忠義之心。

    8、許褚

    魏武衛將軍。太祖討伐黃劭、何儀,褚生擒儀。典韋要人,褚欲與之爭鬥未果,為太祖賞識,收之用為護衛。官渡破袁紹後,因謀士許攸辱罵,怒而殺之。隨同征戰多年。褚素呆滯,征戰英勇,人稱“虎痴”,曾裸衣惡鬥馬超。後漢中之戰護糧,因醉為張飛所敗。為曹操爭戰各地,曹操死後不久許褚亦病逝。

    9、孫策

    孫策為人輕優,缺少戒備,雖然擁有百萬之眾,但就像一個人在曠野裡走路一樣,如果遇到埋伏的刺客,孫策只能一個人抵抗。所以,孫策必死於匹夫之手。

    10、太史慈

    歷史上也獨自與孫策單條過,詳細請看此: 195年,揚州刺史劉繇與太史慈同郡,自太史慈離開遼東回來後,未與之相見,於是太史慈亦渡江到曲阿相視劉繇,未去而孫策已攻至東阿。有人勸劉繇可以任用太史慈為大將,以拒孫策,劉繇卻說:「我若用子義,許子將必會笑我不識用人。」是以只令太史慈偵視軍情。及至神亭,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同遇上孫策。當時孫策共有十三從騎,皆是黃蓋、韓當、宋謙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懼上前相鬥,正與孫策對戰。孫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馬,更攬得太史慈繫於頸後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搶得孫策的頭盔。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

    11、夏侯惇

    夏侯惇領兵救援劉備,攻擊呂布,正與呂布手下高順的軍隊相遇,便挺槍出馬與高順交戰。兩人大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夏候惇縱馬追趕,高順繞著軍陣逃跑。夏侯惇也繞著軍陣追他。高順陣上有個叫曹性的將領看見,暗地拈弓搭箭,看夏侯惇近了,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夏候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於是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於是便放進嘴裡吃掉了,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曹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夏侯惇既殺曹性,縱馬便回。

    12、夏侯淵

    《曹操集》載魏武軍策令曰:夏侯淵今月賊燒卻鹿角。鹿角去本營十五里,淵將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補之。賊山上望見,從谷中卒出,淵使兵與鬥,賊遂繞出其後,兵退而淵未至,甚可傷。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13、張遼

    張遼曾為“呂布八健將”之首,但其他七健將都沒太大表現,而張頜則與顏良、文丑、高覽被張學良稱“河北四庭柱”,所以都是各方諸侯所信任的大將,武力應當沒太大差距。

    14、張頜

    張頜是魏軍五虎將之一,在後曹操時代更是首屈一指的名將。他的主要職責是指揮一支5萬人左右的精銳部隊,作為魏國的戰略預備隊,在東線(魏吳)和西線(魏蜀)之間奔波,負責增援。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期,就是由於張頜迅速擊破馬謖,迫使兵力佔優勢的蜀軍全面撤退。此後又在東線擊破諸葛瑾部,立下打敗吳軍的頭功。但是由於其職務的限制,使得張頜總是歸於他人節制,沒有成為獨當一面的統帥,限制了其才能的發揮,也導致他最終的悲劇。

    15、徐晃

    徐晃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原跟隨楊奉,曾保護漢獻帝東行,有功。後降於曹操,跟隨曹操四處征戰,於延津率兵擊殺文丑,於官渡率兵截燒糧草,平馬超時率先渡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將陳式,多有戰功。特別是在解樊城之圍的戰鬥中,徐晃率軍長驅直入,一舉擊退蜀軍,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讚揚。魏明帝時期,徐晃病逝。

    16、龐德

    龐德字令明.原來是馬騰的部將,後來因為馬騰被誅,馬超和韓遂被打敗,龐德歸順了曹操.龐德的武功:不在關羽之下. 龐德曾經和關羽單挑,與關羽不分勝負,甚至高過關羽.其用兵也可謂大將之才,略有兵法謀略.演義描寫的似乎是一個武夫,莽撞之人.但也有寫其通兵法韜略之處.

    17、甘寧

    甘寧在一次公元222年春二月戰死於吳蜀夷陵之戰,而後歸葬於甘寧鎮。,甘寧、淩統在呂蒙那裡聚會飲酒,酒酣耳熱,淩統起立舞刀,甘寧也站起來說:“我能舞雙戟!”呂蒙見二人有相鬥之意,便隔在中間,說道:“甘寧雖能舞,還是不如我舞得精妙。”於是,操刀挾盾,將二人分開。後來,孫權知道淩統不能忘卻父仇,就讓甘寧率兵改駐半州地方。但在大敵當前的關鍵時刻,二人能拋開私怨,團結對敵,這是難能可貴的。

    18、周泰

    戰後周泰受到孫策嘉獎,升任春谷縣令,後屢次出戰,又被授宜春縣令。周泰在討伐黃祖一戰有功。後與周瑜、程普拒曹操軍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曹操出濡須,周泰勇戰擊退曹操。於是留督濡須,拜平虜將軍。時朱然、徐盛等為周泰部下,心中不服。孫權特會諸將,行酒到周泰座位,命周泰解衣,孫權手自指其傷疤,問起受傷緣由,周泰一一回憶作答;孫權遣使者授周泰御蓋,於是諸將心服。

    19、魏延

    魏延之前在劉備的職務是是鎮北將軍。劉備死後,諸葛亮在漢中,讓魏延總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實際上,諸葛亮一直讓魏延總督前部。你說諸葛亮不讓魏延獨立領兵麼?答:諸葛亮讓魏延入羌中,於是: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諸葛亮讓魏延做前部;讓魏延獨立領軍;讓魏延前軍師徵西大將軍,還假節。位高權重。

    20、張繡

    張繡是張濟的侄子,在張濟戰死後接管了他的部隊,與劉表聯盟,屯於宛城。後投降於曹操,因懷疑曹操圖謀自己,不久反叛,偷襲曹操,導致曹操長子曹昂戰死。之後張繡與曹操多次交戰,曹操不能攻克。官渡之戰前夕,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再次投降曹操,被拜為揚武將軍,在與袁紹交戰中數立戰功。

    21、文丑

    文丑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 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於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

    22、顏良

    顏良是袁紹手下第一猛將,勇冠三軍,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能統領軍隊大規模作戰,在正史中,顏良和文丑甚至能統領十萬大軍,能指揮如此龐大的軍隊,可見顏良的厲害。袁紹虎踞冀州,兵精糧足,軍隊有數十萬,袁紹曾任用顏良、文丑這兩員大將為主將,率精兵十萬,騎兵一萬多人,進攻許都。

    23、鄧艾

    因為姜維主力在劍閣被鍾會拖住,鄧艾卻率軍奇襲成都,搶了滅蜀頭功,鍾會因此與鄧艾有了矛盾。同時鄧艾居功自恃,姜維投降鍾會以後,從中挑撥,致使矛盾加重。 鍾會因為鄧艾居功自持,就在司馬昭面前挑撥說鄧艾要謀反,司馬就下令讓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綁了。期間鍾會姜維衛瓘等人還侮辱了鄧艾,好像是用鞭子抽了。 後來鍾會謀反未成,被殺了。成都大亂。後由監軍衛瓘收拾穩定局勢。此時鄧艾在被押解洛陽的途中。衛瓘就想了,自己參與了誣陷鄧艾的陰謀,鄧艾平反了還能繞了自己?就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於綿竹。鄧艾當時剛從囚車裡出來,看見有軍馬來了,還以為是接自己的呢。結果猝不及防被殺了。他而鄧忠也死於亂軍之中。

    24、姜維

    姜維在後三國中屬典型人物了,其悲劇人生的撰塑揭示了作者寫三國一種滄海桑田的歷史演義風格,其悲劇性格可概括為:忠君、至孝、尊師,勇猛,有計謀,善獨斷。姜維悲劇的一生,既表現了作者羅貫中寫三國一貫的聖君賢相、魚水相諧的思想,又宣敘了忠君愛國的文臣武將受昏君小人的制約無法報國的悲哀思想。作者以《臨江仙》一詞,表述時間吞沒著一切,以一種蒼涼開始了三國中各個英雄的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針對性教育問題,我們有什麼比較好的方式去教導孩子,來讓孩子及時得到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