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雅涵寶寶媽

    現在的孩子都如此嬌貴,不是不能打,是捨不得打。但是教育孩子不是打出來的,而是教育出來的。

    有的孩子很調皮搗蛋,也是父母寵愛出來的。對於犯錯的孩子,一定要讓他知道錯在了哪裡,既然錯了就要想辦法改正。知錯改錯的孩子沒必要打吧。

    其實我不建議打孩子,打出來的孩子心不服。只有教出來的孩子,才會從根本上知道錯在了哪裡,以後才會不犯錯。我們打孩子,不就是讓孩子改正錯誤嗎?

  • 2 # 星夜寶瓶

    不是現在的孩子打不得,而是現在二胎剛剛放開,再往上數大多是獨生子,有二個更或者有四個老人在幫忙,所得寵愛比較多,而且家長也捨不得打孩子了。現在社會上學校裡都提倡愛的教育,不能對孩子加以暴力,所以才會讓人覺得孩子是打不得的。

    其實就是沒有這些教育,我們對孩子的心態,也不是說打就打,或者因為他的一些行為而動手。首先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們身體和大腦沒有發育完善,大腦的背外側前額葉皮層沒有發育成熟,而這部分主要掌控人對後果的考慮。孩子們有時候會表現的做事情不考慮後果,那不是他們故意而為,而是他們本來的狀態。孩子做危險的事情是他們對危險缺乏認識,不是真的想“不要命”了。

    人們生氣時都會口不擇言,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孩子聽到了,不僅身體會痛,心也會痛。被打罵慣了的孩子的心理往往是“我就是這樣笨”、“我被打是活該”、“反正我怎樣做,都會捱打捱罵”,他們會喪失努力的動力。這樣的現象在孩子中非常普遍。所以現在很多媒體鼓吹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雖然有些過度,但也很能說明問題的。家長要清楚認知到這一點,並要耐心對孩子所做的事情進行了解,當你發現了事實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時,卻對孩子大打出手,並伴隨著謾罵時,會不會後悔怎麼沒多聽孩子講話,多給孩子一點信任?

    對於孩子屢教不改、非要動手才聽話的,家長更應該反思平時的教養。如果平時對孩子非吼即打,缺乏正常、和緩、理性的溝通,孩子也很難有理性的行為,家長從上至下的影響是非常關鍵的,如果家長對自己放鬆要求卻要求孩子做到,那在動手前是否考慮過自己是否也有這種行為呢?

    家長做為孩子的守護者,要對孩子有足夠耐心,做到及時引導,對孩子足夠尊重,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3 # 猴子豬麻麻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這已經是熱論話題了。由於現在是大時代變遷,都講究科學育兒,拒絕打虐兒童。

    昨天,去一個朋友那,她說兩個孩子讓婆婆幫帶了。一天,她兒子在房間,突然聽到她妹妹哭了,跑出來看到是他奶奶打妹妹。然後他說:“奶奶,你不可以打妹妹。”奶奶說:“誰不聽話就打誰。”這位小哥哥就說:“打人就是不對的,怎麼那麼喜歡打我們兩個?”奶奶說:“不聽話就打。”小孩很氣,快七歲了,明白一些事理了。

    還有一些人說,小孩不聽話,就應該打,不打不長記性。我們小時候調皮搗蛋就是被打過來的,長大不也沒事嘛?最主要是現在社會與時俱進發展,人們追求的不一樣了。

    為什麼現在的人說不能打孩子呢?

    1、自我自主意識強

    現在的孩子普遍早熟,對於一些事都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孩子們也渴望得到尊重。

    2、心理承受力差

    有些孩子受不了一點的責罵和捱打。如果被家長打罵,大一點的孩子會離家出走,或者脾氣變本加厲。

    3、性格突變

    有些孩子,本來是比較的活潑的,但由於家長的暴怒情緒,捱罵打,性格就變得內心或者不愛說話了。

    4、自尊心受創

    打孩子容易傷害孩子,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讓親子感情越長越遠,形成陌生人,而且還會讓孩子養成暴怒的性格。

    5、適得其反

    如果經常打孩子,孩子就會習以為常,覺得被打已經無所謂了。這樣家長打孩子也就沒有收穫,只能越打越失望。

    孩子不聽話時,適當的懲罰我認為還是可以的,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為什麼被捱罵捱打,從而把不好的行改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但是我們懲罰孩子,還是得有個度的,把握住輕重。比如說:打孩子時,不能打臉打頭,也不能拿棍棒打。因為孩子有自尊心,而且這樣的打法,會把打打傷。要打的話,可以打屁股和手心。我家孩子搞破壞就會挨我揍屁股或者打手心,打後講道理。

    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進行懲罰,比如說:批評,透過說教,口頭表揚他之前怎麼懂事,然後在進行改教。

    而且我們懲罰孩子時,不應該當眾批評好,責罵,打,孩子也需要面子。

    總之,適當打罵,還是可以的。想要自己不被氣,不說重話,傷害孩子。我們在獎懲孩子的情況下,學會獎懲分明,表揚和獎勵相結合。

  • 4 # 黑馬遊戲君

    這個問題說出了當下許多家長的困惑。形成兩派。

    第一派――打

    棍棒底下出孝子,講了n遍,孩子不聽。打幾下,看,奏效吧,乖乖的去寫作業了,乖乖的去幹活了,乖乖的去上學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也是為了他好。小時候誰沒捱過家長的揍。

    第二派――不打,講道理

    打了有什麼用,沒本事的家長才打呢?粗暴的行為,打孩子,孩子以後心理會出現問題,循序漸進的的給他講道理,擺事實。以理服人。

    我覺得無論選哪樣,孩子該不該打?什麼時候打?都得有個量。即使要打要罰必須在冷靜的時候,而不是在頭腦發熱的時候。

    怎麼說呢?打不打孩子本身我覺得沒那麼重要。打孩子並不代表你不愛孩子,不打孩子不代表你就有正確的教育方式。

  • 5 # 十點親子說

    現在的孩子真的打不得嗎?

    現在很多的父母都是選擇親自帶孩子,因為越來越多的父母都開始注重對孩子的教育,開始投入孩子的教育中。

    但並非不能打孩子,要具體看是什麼事情,什麼年齡段的孩子,什麼性格的孩子。

    我來說說我家的寶寶,兩歲,比較淘氣,屬於比較喜歡探索和模仿。會趁你不注意自己跑去廚房拿水果刀模仿切菜,而我的做法是,趕緊奪下孩子手中的水果刀放好,摟抱孩子表示我的對孩子是否受傷的擔心,接著檢查孩子是否真的受傷,用母愛的方式認真檢查孩子的小手,表示我對孩子的愛。在確定孩子真的沒有受傷了我才開始拍打小手,讓孩子知道這個行為的危險。在孩子感到非常委屈時再次把孩子摟緊懷中,讓孩子感受到媽媽是因為擔心自己,才會有如此反應的。

    如果孩子犯得上比較嚴重的錯誤,緊靠嘴巴去說教,孩子並沒有意識事情嚴重到要擔負什麼樣的責任,以愛的方式適度的懲罰孩子,是讓孩子對事情有危險的意識,潛移默化的讓孩子有一定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可是現實生活中,往往有的父母懲罰孩子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往往很小的事情,父母卻用成人的要求去看待孩子的行為,於是動輒棍棒相加,越打越不解氣。

    而有的父母卻總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一步步把孩子引入歧途。孩子說不得,打不得,可是自己卻沒有足夠的能力精力去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孩子做錯事情卻以“孩子還小”為逃脫的藉口,把孩子養的沒有感恩、責任之心。

    作為父母,一定要把握住懲罰的戒尺,讓孩子健康成長。

  • 6 # 陳禾

    這個問題很可笑,孩子又不是玻璃瓶,怎麼打不得?孩子的成長教育不是1+1=2那麼簡單,打或不打,不能只從法律層面來理解。需要研究的是“能打”或“不能打”的三個因素:為什麼要打、打的方式、以及打了的後果。

    孩子對“打”的理解和大人是不相同的。粗略歸納可以分為三類:

    ⑴情緒發洩的方式:熟睡的幼兒被你弄醒會立刻大發脾氣,哭鬧中揮動雙手拍打接近的人,這種打人是無意識的,只是一種發洩方式,家長不能以打製打,只能輕柔撫慰。如果“打到你不敢”,那後果將是讓孩子深陷恐懼之中,失去安全感,最明顯的是睡覺常做惡夢。

    ⑵表示喜歡、討厭或拒絕對方:在語言發展初期,動作總是先於語言。例如突然走上前去打了一個陌生小朋友一掌,他其實全無惡意,只是想和對方玩。這種揮手拍打來表示喜歡或厭惡,只是孩子沒有受過左腦思考的訓練,光用右腦思考,情緒容易衝動。如果責備孩子,強調不能打,那就是對孩子成長教育的不作為。所以必須平心靜氣地接受孩子,用提問的方式引導他思考怎樣讓對方知道他的想法,然後用語言來進行溝通。

    ⑶維護自己的權益:被打、玩具被搶,即使你不教他,他也會學會用武力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有些家長只認識到“孩子不能吃虧”,所以向孩子強調必須打回;有些家長就反過來,打了孩子一頓,不許他打架或打人。這兩種做法都不對。把孩子教育成不會思考、不懂得與人溝通,都是在禍害孩子。所以必須平心靜氣地和孩子交談,引導他透過溝通來解決爭端。孩子爭吵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動手,在爭吵中學會互相接受,也是社會智慧發展的一個必要過程。

    從孩子的成長特點來看問題,“不打”並不是因為害怕政府實施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而是對孩子的成長負責,用“對的方式”來陪伴孩子。不過,並非“絕不可打孩子”,如果親子共同制定的家規中,有明確的“懲獎規定”,那麼在孩子違犯條規,必須受到處罰時,家長在獲得孩子認可下,拍打幾下以執行處罰是可行的。但必須做到,在孩子接受處罰後,他就是自由人,不能再揪住他的過錯不放。

  • 7 # 瓶萍說事兒

    現在的孩子是打不得,罵不得。

    真的不能打嗎?我想說孩子在犯下成長階段比較嚴重的錯誤的情況下,為了防止更嚴重的事情發生,該懲罰還是可以懲罰,該揍還得揍。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新聞,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敢對自己媽媽動粗,並躺在地上用剪刀腿勾住媽媽的脖子,而此刻媽媽被孩子這樣脅迫卻任由孩子爆粗,一直沒去反擊,反倒是一個過路女子看不下去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制止,孩子雖然住手不去打自己媽媽,反而手指過路女子大罵人家。此時的媽媽還是沒有制止孩子的言行。

    在整個事件中,我們沒看到媽媽對孩子的反擊,也沒看到媽媽告訴孩子自己是在犯錯。媽媽的沉默彷彿在告訴孩子,我錯了,你打我是對的。

    我認為這樣的母親是無能的。

    她的無能表現在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而是一味縱容孩子,孩子得寸進尺,她就退避三舍。這是多麼不負責任的母親,她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如今家庭,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我們寵著他們,愛護他們,這無可厚非。但育兒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他建立一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而不是任由孩子胡鬧,也對他百依百順。這樣的孩子,三觀不正,即使以後走上社會也絕對不能成器。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父母就是把關者。父母需要時時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保證孩子身心能夠正常發展,這樣以後的路上,即使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依然能夠樂觀前行。

    當然十歲的孩子已經不好管了,尤其是男孩。習慣一旦養成,怎能一朝一夕就能改正?

    所以必須在小時候看到這種無理取鬧的勢頭就得更正。

    不要總是說孩子還小,捨不得打,捨不得罵!一旦習慣養成,等他長大點,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行為,你想管都管不了。

    5-8歲是孩子的叛逆期,如果孩子特別自私對父母大打出手的行為,必須嚴格管教。軟硬皆施。根據事情的嚴重性,可以打罵他,事後好好的講明道理。無論如何,也要糾正那些危害嚴重的行為。打罵只是幫助他糾正錯誤,明白道理的一個輔助,所以要明白打罵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必須讓孩子懂得道理。打罵孩子必須掌握分寸,不用太重。

    現在熊孩子越來越多,為什麼?

    現在的孩子在父母精心餵養下,都比較聰明,而且多數見多識廣,思維早熟。當你認為他還小的時候,其實他的思維方式已經超越了你的想象。所以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孩子的思維,也不要低估一個孩子闖禍的能力。

    所以不要因為你對孩子錯誤行為的習以為常,而不去制止的讓他騷擾別人。

    當你不在他身邊的時候,他會闖很多禍,吃大虧。

    有句話說得好,你捨不得教育孩子,留著讓社會去教育。

    你認為孩子能不能打呢?你捨得揍自己的孩子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快2歲,不愛吃菜,就愛吃個黃瓜土豆西蘭花,但是不能每天都吃這幾樣呀?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