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元一

    心理學知識比較豐富的人甚至心理學方面的專家,並不一定比正常的人更加積極,也並不一定比正常的人更加Sunny。因為這其中並沒有什麼必然的因果聯絡。

    人類架構的任何知識和學科,從根本意義上講應該都是為了讓人變得更加智慧,變得更加積極,變得更加進步。但是這只是“應該”,現實並非這樣。在科學方面有很高造詣的人,完全可能是一個心理比較陰暗的人。

    一個更加積極的人,必然是一個富有智慧的人,反過來說,一個更加有智慧的人,也必然是一個更加積極的人。因為積極心態是建立在智慧之上,並非建立在智商之上,並非建立在頭腦發達之上。一個頭腦發達的人並不一定是一個積極的人和Sunny的人。

    當今包括科學在內的很多知識體系,不一定在致力於提高人類的智慧,包括心理學。因為當今的心理學還處在知識的迷宮之中,並沒有找到真正的方向。很多心理上的問題,根本沒有找到答案。心理學所能達到的最深層次,僅限於潛意識層次。

    而潛意識,蘊藏著人類意識深處的“陰暗的和尚未認知的那一部分”。研究潛意識,並不一定能夠提高人的智慧,當然也就不一定能夠讓研究者成為一個更加積極和Sunny的人。相反,如果一不小心掉入到潛意識的迷宮當中,自己更容易成為一個心理疾病的患者。

    當今能夠提高人類心靈和人類智慧的科學——關於靈性方面的科學,幾乎沒有列入到人類的教育體系當中,這成了人類知識體系的一個空白。與這個學科較為接近的只有哲學等極少數的學科。就連心理學也沒有進入到這個領域。

    關於靈性方面的學科,基本都散播在宗教體系和民間。靈性方面的學科,致力的方向就是解決心靈方面的問題,比如說,活著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和終極真相,智慧是什麼,幸福是什麼,愛是什麼,如何獲得終極的自由,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才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加聰明,更加智慧,更加積極。

    在現實當中有很多高智商人士,比如在科學方面很有造詣的科學家,如果把力量用反了,用在犯罪方面,也會給社會造成很大的破壞。心理學家也是如此。總之,方向性的問題如果沒有解決,任何的學科都有兩面性。

    心理學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學科,它處在科學與靈性學科之間的交界處。科學工具甚至科學精神,對心理學的支援並不像對其他學科的支援那樣明顯,甚至在阻礙著心理學向前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學只有突破了科學上的某些障礙,才能真正有所突破。當它完成這個突破的時候,就會靈性學科徹底的交融。一個學心理學的人,只有達到了這個層次才能真正揭開關於智慧的秘密。否則最多他只能停留在知識層面,知見方面的豐富,只能豐富一個人的知識體系,並不能讓一個人變得更有智慧,當然也不一定讓人變得積極起來。

  • 2 # 流水凡塵

    我不心理學專家,對心理學有所涉獵

    對於做事,我積極,努力,喜歡研究新鮮事物

    對於社會,環境,世界等廣義性因素都是以一個客觀過客的眼光看待

    畢竟人生苦短,精力有限

    心理學瞭解的越多,對自己認知越深,能白自己能力邊際,所以不會做一些傻事!

  • 3 # 乖乖時光

    我記得剛開始學習心理學的時候,看過卡爾.羅傑斯的一句話,心理學是一門讓人感到幸福的學科。

    學習心理學四個年頭,跟著不同的老師學習不同的心理諮詢技術,有大師級別的,比如:來自臺灣的吳熙琄老師,也有遼寧省內的專家,比如:焦點解決委員會主任趙丹老師。還有,其他幾位不同的老師,我都特別喜歡他們。

    我發現,這些心理諮詢師,他們做到了能夠把心理學運用到生活中,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願意用心理學的視角去看待,很少抱怨,凡事能夠看到更為積極的一面。

    舉個例子來說,

    8月16日,吳熙琄老師在瀋陽市給我們做敘事療法的培訓,這一天下班剛好趕上臺風利奇馬來臨,那天晚上的雨很大。課程結束後,負責接送熙琄老師回酒店的車,從18:30出發,一直到00:30才回到酒店,整整6個小時。而平時,這段路程只需要40分鐘就能抵達。

    第二天的課程,熙琄老師跟我們分享整個過程,她說她看到了很多平時注意不到的事情。比如:

    2、同行的小路老師是80後,平時不怎麼熟悉,那晚聊了很久,她發現80後真的非常棒,有很多不一樣的觀點。她很欣賞。

    3、一直堵在路上,沒有吃東西,她偶然想起一個學員送的小餅乾,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看,換做一般人估計會抱怨會生氣會發火,但是熙琄老師她沒有。

    也許,這就是心理學知識豐富的人看到世界的態度吧,總是願意從更加積極的一面出發。

  • 4 # 心平心和

    接受過心理學教育的人,比常人洞查分毫,看事情也和常人不一樣,當然他們也是普通人,常人情感挫折,他們也會去經歷,普通思想過於狹隘,有了挫折,首先選擇是自責,自閉,自怨,不去分析事情原因是什麼?有的人受了挫折,心理素質過硬,有多種排解辦法,更Sunny面對事物,轉向自閉人,時間長敏感多疑,有了事情不會解決,以歇斯及裡顯示自己存在,和周圍人關係更緊張,其實好多事情,是別犯錯,自己拿別錯誤跟自己過不去,看開了,自己不生氣,別人又拿你如何?不是說學了心理學更優秀,也有老師教得學生,就是教育不了自己孩子。

  • 5 # 飛揚心理王老師

    這個問題需要倒著來回答,就是先說世界是積極面多,還是消極面多呢?客觀說一定是積極面多一些,因此積極看待這個世界,才是客觀全面準確的。

    心理學的知識有很多,生本能心理學的認知理論認為,人認識事物都是從片面到全面的,一開始學習和認識的知識少,可能對事物的認識有很多偏差,但是隨著知識的積累,知識越來越多,看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全面,這樣總能或總會比片面的人更容易準確地看清這個世界的客觀性,也就是這個世界還是積極面多一些。

    綜上所述,心理學知識越豐富的人,越傾向於更積極地看待這個世界,當然也不排除那些個別極端看法的人了。

  • 6 # 霖士心理

    我身邊心理學知識豐富的人,更多會客觀看待問題,特別是當矛盾衝突產生的時候,更容易疏解自己的不安,相對來講內心會比較平和。

    拿我自己來舉例吧,在學習心理之前,對待很多事情都是很主觀的去看待問題,有時就會認為別人不理解自己,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且早期也很容易被負面情緒所左右,那時候不僅影響工作更影響生活狀態和質量,也因為一件負面的小事總會牽連很多事情。

    接觸心理學之後,還是有明顯改變的,不僅是幫助身邊人解決心理常見的問題,更多還是一種自救,當問題發生的時候,會第一時間給自己進行心理上的梳理,想法會相對客觀,不會將自己的情緒焦灼在某一個點,也不會鑽牛角尖。

    無論是社會心理學,消費心理學,更讓我增加了很多同理心,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包括別人表達時的場景,有的時候會讓我瞭解到別人的思考思路和思維方式,這對我來講是幫助很大的。當然,除了這些,還會更加包容和善待別人,這點不能說是成熟,只能說心智得到一定的啟發,而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也很少再遭遇到慘痛打擊,更不會去逃避,或者怨天尤人了。

  • 7 # BOD服務西西健康探究

    學習心理學多年,從個人角度,是更積極地看待世界。

    我認為心理學更是一門工具,可以讓我們看見事情發展的更多面。可,這也是一件因人而異的事。曾遇到過的案例,心理學專業人事由於各方面的壓力,最終支援不住,選擇了自殺。理論上學習的心理學知識是有效用的,但實操起來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每個人對事情的理解都不同,就算是工具,人們都有各自的使用方法。

    是積極還是消極的看待世界,與學心理學的關係的確存在,但還有其它的因素,如性格,認知,環境,教育,價值觀等。

    積極吸收心理學知識可以拓展思維層面。未學習心理學前如果對很多問題不理解,導致想不通,糾結或鬱悶,學習心理學後可能會豁然開朗很多。能夠換位思考,瞭解事情本質和發生原因。

    例如,當與一個同事合作專案時,發現過程很不愉快,同事整日悶悶不樂,對工作也不積極,幾乎看不到他高興的樣子,工作效率極低。如果情況一直如此,具有一定心理學知識的你會分析這位同事可能患有抑鬱情緒,需要疏導、諮詢或者專業的醫治,而不是單純的“吐槽”與這位同事合作的不順心!

    恰當地使用心理學知識是雙贏的,助人、助己。當然,任何一門學問也都有其侷限性,發展和探索與個人成長一樣,一刻也不能停息!學問當是如此,人生當是如此!

  • 8 # 遇見開始2019

    擁有知識和能夠運用知識之間是有很大差距的。

    就像曾經風靡網路的一個問題,“知道了那麼道理、喝了那麼多雞湯,為什麼我還過不好一生?”,這個問題跟“心理學知識豐富的人傾向於比正常人更積極還是消極地看待世界?”有異曲同工之處。

    答案只有一個“知行合一”是一件需要終身去體會的事情。對知識的理解也會隨著人生閱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經歷,在這些背景和歷程中,我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有很多心理學知識豐富的人,或者說心理諮詢師的心理也未必一定是健康的。

    所有上崗的心理諮詢師都有進行自我體驗(去做心理諮詢)的要求,他們也需要及時清理和處理自己的心理問題。

    由徐崢、莫文蔚等主演的懸疑電影《催眠大師》中,徐崢就飾演了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心理諮詢師。

    徐崢飾演的徐瑞寧是一個著名且自負的心理諮詢師。

    徐瑞寧的心病源自幾年前的一起酒駕引起的車禍。汽車翻入海中時,徐瑞寧沒有選擇和愛人摯友同生共死,在恐懼面前他選擇了自己一人去求生。因此,他受到了良心上的受譴。他見到水就會緊張,也不太敢開車。

    徐瑞寧幾乎醫治好了所有的來訪者,卻沒有辦法醫治自己。

    他的恩師方教授看明白了這件事情,找到了任小妍(莫文蔚)來幫助他。任小妍正是在車禍中去世的徐瑞寧的好朋友洛雨凇的未婚妻。

    任小妍裝作病人去諮詢徐瑞寧,但在治療過程中,由方教授設局徐瑞寧反而被任小妍催眠。

    被催眠的徐瑞寧進入自己潛意識深處,最終明白了自己是深愛著妻子和洛雨凇的,他們也深愛著他。在車禍中去世的兩人會很開心他活了下去,也會原諒他當時的選擇。

    徐瑞寧受到的良心的譴責只是自己施加給自己的,悔恨和自責都是自己對當時自己行為的批判。

    看清了這一切,徐瑞寧選擇原諒了自己。他的心理疾病也因此得到了療愈。

    其實,學過心理學的人尤其是徐瑞寧這樣的資深心理諮詢師是知道自我接納的意義和重要性的。不僅如此,他們肯定也明白羞愧、自責和恥辱對自己心靈帶來的傷害。

    但是面對衝突和矛盾的時候,如何讓自己接納自己,如何面對自己內心的負面能量,不是懂得道理和知識就可以幫助到自己的。

    有人說,抑鬱症就是一場心靈的感冒。就像醫生生病也需要住院一樣,懂得心理學的人如果心靈受到傷害或者生病了,也需要得到專業的幫助。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更加理性,更加積極和客觀。

    如果能夠掌握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在生活中加以靈活運用,也一定也可以幫助到我們自己以及周圍的人。

  • 9 # 心理諮詢師常正確

    更傾向於不喜不悲吧!更客觀理性的看待人生和世界。

    不過分積極,也不過分消極。

    無論遇到高興的事,還是遇到不高興的事,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都會更瞭解自身的情緒變化原因,以及規律,也更懂得如何調節自身的情緒和心態。

    換言之,你更能夠成為自己的主人,你可以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悲喜,可以更好的掌控自己的心態是積極還是消極;而不是完全被自身的情緒所左右。

    看到社會上邪惡的人和事,看到社會上善良溫暖的人事,都能從根本上理解,不是隻看錶象。不會對邪惡的人和事過分苛責(消極看待這個世界),也不會過度解讀善人善事(積極的看待世界)。

    惡有惡的理由,善有善的原因。

    但歸根結底,人總歸是人,無論你學了什麼知識,你總歸永遠擺脫不了人的本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對待工作中偶爾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