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時燒錄
-
2 # 途牛山小旋風
劉啟即漢景帝,與其父親漢文帝一同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他貫徹執行黃老無為而治的國策。大力發展農業,與民輕徭役,重休養,為接下來“漢武盛世”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在大漢朝眾多有為明君中,景帝劉啟確實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衛綰起於微末,最開始是漢文帝的車伕,因為忠厚老實,做事謹慎而逐漸成為文帝親信。他歷經文、景、武三朝而屹立不倒,被每一任君王引為知己,足見他在政治和做人方面的老道,真可謂是爐火純青了。
在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為了拉攏朝中重臣,便邀請他們赴宴,增進感情。因為衛綰為人相當的謹慎,不願成為各路諸侯鬥爭的犧牲品,而且在新帝登基前,衛綰也怕出意外(萬一太子被廢),綜合考慮後,衛綰決定當個局外人,稱病不出,沒有去參加宴會。
太子請你吃飯,你居然敢不去!?這在劉啟看來,衛綰是相當地不給自己面子啊。劉啟雖然是明君,但實話實說,他這個人性格比較急躁,也有點度量不夠廣大(不然也不會因為下棋輸了,就直接用棋盤把劉賢砸死了,後來發生的七國之亂和這事也有點脫不開的關係)劉啟因為這事算是記恨衛綰了,後來他登基為帝后,有將近一年的時間沒搭理衛綰。估計這還是看在文帝臨終時,曾囑咐過劉啟,要他善待衛綰,不然估計衛綰就要腦袋搬家了。
面對這種新帝不待見的局面,衛綰什麼也沒說,只是更加謹慎的工作,面對功勞,也總是推給別人,正巧景帝執政期間,因為削藩爆發了七國之亂,衛綰抓住機會,主動請纓,去參加平亂,還獲得了許多功勳。衛綰的表現終於換回了景帝的信任,景帝想親耳聽衛綰解釋,當年為什麼拒絕赴宴。(這很重要,如果是你主動去解釋,第一效果不好,第二皇帝也許沒心情聽。皇帝主動問,其實就是要個臺階下,只要理由合理,他會選擇相信你,原諒你)景帝在去往上林苑的路上,請衛綰與他同乘一車(這是皇帝信任的表現)並詢問了當年不來赴宴的原因,衛綰堅稱自己不是耍滑頭,是真的病了(反正都過去很多年了,沒證據的事,打死不承認),接下來劉啟想賜給衛綰一柄寶劍用於狩獵(這又是一種皇帝信任的表現),但衛綰居然拒絕了(很反常,景帝很好奇),衛綰說先帝已經賜給他六把寶劍了,都好好的存著,一會狩獵,自己用先帝賜的寶劍就行,實在沒必要皇上您再給我寶劍了。(這個答案我給滿分。漢代皇帝賜給大臣的寶劍就是用來狩獵的,不是供起來的。所以誰還留著呢,還全都留著。這說明衛綰真的是把皇帝供在心裡呀,寶劍賜給他,他也捨不得用,都收藏著,太有孝心了!我懷疑後世滿清大臣家裡總供著皇帝御用的東西,是不是跟衛綰學的,這馬屁拍的,有點噁心,不過皇帝肯定喜歡)從此以後,景帝徹底對衛綰放心了,視他如心腹,並認命他為太子太傅,成為了未來皇帝的老師。
歷史上對衛綰的評價不高,認為他沒有多大的才能,不過是馬伕出身,如果非得要找出衛綰身上的優點,恐怕就是忠誠了。其實這個評價正說明了衛綰為什麼能屹立三朝而不倒的原因。我們總是在誇耀某些歷史人物如何聰明,如何智計百出,如萬世流芳的武侯諸葛,也如寂寂無名的東南第一奇謀徐文長。但他們過的都不好,可能是被自己的政治抱負壓的喘不過氣來,也可能是一生躊躇滿志,但卻始終鬱郁不得志。反觀衛綰,沒有什麼大的才能,但是很忠心,這就足夠了。
其實我還能找出衛綰身上的一個優點,除了忠誠,他的政治權謀其實也很出色,總能充當皇帝的及時雨。比如服侍文帝,文帝喜歡黃老之術,那麼衛綰就是忠厚長者;再比如景帝,衛綰得罪了景帝,但景帝登基後,他並沒有去負荊請罪,其實到最後,他也堅稱自己是病重沒能赴宴。他不去主動請罪,是因為他知道那樣沒意義,但他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他小心翼翼的工作,爭取不出紕漏。他把功勞讓給同事,爭取得到同事的愛戴。他時刻關注景帝的需求,在七國之亂髮生後,主動衝在最前面。當景帝給他機會的時候,他又適度的表現出自己的忠心。衛綰沒道歉,但是他得到了景帝的諒解,並被視為心腹;最後是漢武帝當政,衛綰看出武帝不喜黃老、法家和縱橫家。所以他又為武帝搖旗吶喊,呼籲把法家和縱橫家趕出朝堂。雖然因此得罪了竇太后,被罷官,但是我想武帝是很感激他的,私下也許跟自己的爺爺和父親一樣,視衛綰為自己人。
我們在平日裡當然可以仰慕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武侯,也可以為鐵骨錚錚的文山先生落淚,更可以感嘆王守仁的偉大智慧。但我們得明白,這些曠古奇人是幾千年才出幾個的人物,而我們是普通人,一年就能出生幾千萬。心靈的昇華當然要靠這些榜樣,但我們畢竟需要生活,需要工作,所以如果有可能,我們還是要學習學習衛綰同志呀,不需要很高的才華(門檻相對較低),也同樣可以混的風生水起。
-
3 # 未鳴讀史
首先我們來看,劉啟作為一個堂堂的大漢太子,他為什麼要請衛綰吃飯?
事情的起因是劉啟的老爹漢文帝劉恆的腳上生了一個毒瘡,有一天劉啟去請安,劉恆讓劉啟用嘴吸出毒瘡裡的膿水,但是劉啟怕髒猶豫了。
所以劉啟回家後越想越害怕,害怕漢文帝對他不滿,甚至削了他太子的名位。而衛綰是漢文帝的紅人,對漢文帝非常忠誠,漢文帝也非常信任他,劉啟想透過衛綰在漢文帝跟前幫自己說說好話。所以他想請衛綰吃飯籠絡感情。
那麼後來劉啟當上皇帝后為什麼不治衛綰的罪,反而還升他的官呢?
說起來劉啟也是看中了衛綰的忠誠。一個人的品行是不容易輕易改變的,以前衛綰對漢文帝非常忠誠,那麼現在劉啟當皇帝,衛綰對劉啟也肯定會一樣忠誠,而皇帝身邊最不缺的就是阿諛奉承之人,最需要的就是像衛綰這樣忠心耿耿的大臣,因此劉啟不但不治衛綰的罪,反而更加重用他。
-
4 # 尋根拜祖
衛綰此人雖然學問不大,能力也不出色,但他有一個良好的品行,及平和的性情。用句通俗的話來講,這樣的人就是“無公害”人物,值得信任,值得託付重任,尤其是輔佐幼主。漢景帝看中的就是衛綰這一點。
一、衛綰其人衛綰年輕時有一大特長——車玩得好,駕車技術好,還能擺弄車輛。現在開車不算啥,古代人會駕車,算一“藝”,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御就是駕車。
因為這項技能,衛綰當了郎官,成為漢文帝的專職司機,後來逐步被提拔為中郎將。中郎將在西漢屬中級官員,顯然,除了技能外,衛綰還有一定過人之處。
衛綰的這個過人之處,就是他的品行。他為人忠厚,不張揚,甘守平庸,心無雜念,且為人處事很謹慎,不莽撞。他還有一個寶貴的品德,喜歡將功勞歸於他人,從不爭功,別人有過失,總想辦法替別人掩過。
因此,他深得漢文帝喜愛,漢文帝臨終前,特地關照漢景帝,將來善待衛綰。
雖然,衛綰因為拒絕出席漢景帝的宴請,讓漢景帝很不爽。但其實漢景帝明白,作為皇帝的親信,隨便接受太子的宴請,本來就不是一件好事。衛綰不接受,就是忠於漢文帝,沒什麼可指責的。所以漢景帝對衛綰的拒邀,心裡一半是不高興,一半欽佩!
經過一段時間的冷落,漢景帝發現衛綰根本沒有絲毫失落,依舊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一副心底無私天地寬的架勢。於是漢景帝就自降身價,主動跟衛綰談及當年事,釋放自己的那點不痛快,準備重用衛綰。
二、漢景帝的心思在舊事重提過程中,他還得知,父親生前竟然曾經賜了六把劍給衛綰,而衛綰竟然從來沒對人炫耀,更沒變現花銷。
這樣漢景帝重用衛綰的決心更強了。漢景帝想用衛綰幹什麼,讓他這麼小心謹慎?
原來,漢景帝早就在謀劃,廢黜劉榮太子之位,改立膠東王劉彘。由於劉彘尚年幼,他想給太子尋找一個可靠的輔佐之人!
這就是漢景帝的過人之處,一是獨到的識人眼光,二是深謀遠慮的安排。
在漢景帝心目中,太子的佐臣,需要的不是能力,而是忠誠可靠,及內斂的性格。無疑,衛綰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而與衛綰對應的兩個重量級人物,周亞夫和竇嬰都被排除在外。竇嬰不夠內斂,周亞夫太過剛直,將來太子不好降伏,甚至可能凌駕於幼主之上。這就是後來周亞夫悲劇命運的原因。
朝堂政治,向來充滿殺機,衛綰能力不強,政績也不突出,但靠著他的本性,能被皇帝選中,承擔輔佐幼主的重任,而能力出眾的周亞夫枉死,真是時事造英雄,時事也能捉弄人吶!
-
5 # 文蹤旅跡
我們通常說,態度比能力重要。劉啟能夠重用衛綰,就是看中了他的人品。衛綰為人誠實敦厚,心無旁騖,不玩虛的。這種人辦事可靠,讓人放心。
在漢文帝劉恆時代,衛綰已經進入了官場,雖然沒有太大的建樹,但是贏得了大家的好評。
劉啟做太子的時候,曾經搞了一次大型宴會。他邀請了皇帝身邊的近臣喝了一場酒。在一般人看來,下一任皇帝邀請自己吃飯,一定會按時出席。雖然衛綰在受邀的名單中,可是他卻稱病失約,大家都覺得衛綰不識抬舉,沒事找事。關鍵是這件事更讓太子劉啟很不高興。
儘管漢文帝劉恆在臨終前給太子劉啟交代:衛綰是一個忠厚老實的前輩,你要好好待他。
但是,劉啟心裡不爽快,上任一年多時間沒有召見過衛綰。衛綰明白是什麼原因,不論幹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惹出什麼麻煩。
有一件事情可以看出衛綰的實誠。一次,劉啟由未央宮前往上林苑,衛綰和皇帝同乘一輛車,身為中郎將的他負責安全保衛工作。劉啟事後問衛綰:你知道我為什麼讓你同坐一輛車嗎?衛綰回答不知道。劉啟突然發問:我是太子的時候請大家吃酒,你為什麼不來?衛綰誠惶誠恐地說:我知道不去是死罪,但是我生病了。
衛綰就是這麼一個十分具體的人物,於是劉啟賞賜他一把寶劍。誰知道衛綰拒絕接受。當他把先帝劉恆前後賞賜的六把拿出來給劉啟看的時候,劍在鞘中,雪亮如新,從未用過。
衛綰就謹小慎微、從不爭功,還常常讓功於人,深受好評。
劉啟先後任用他為河間王太傅、中尉,封為建陵侯等等。他的歷程正好說明了,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
6 # 河東來
這說明漢景帝是一個合格的儒教國家的神,因為在古漢語中,帝就代表神。
中國儒教國家的神,既要有天使般的笑容,又要有魔鬼般的手段。
或者說既要有儒家的儒雅和氣量,還要有法家的殘暴和睚眥。
或者像四川近代著名文人李宗吾總結那樣,面厚心黑。
衛綰其人,實沒有必要去斤斤計較,所以漢景帝善待了他,因為根本不影響統治,這個時候帝王是不會無緣無故對他兇狠的。
以德報怨,與寬容胯下之辱兇徒的韓信相比,也不遑多讓。
回覆列表
劉啟請衛綰吃飯,衛綰不去是因為衛綰對皇帝忠心。而劉啟重用衛綰,也是因為衛綰忠心。
首先得說一下就啟為什麼請衛綰吃飯,劉啟得父親漢文帝腿上長了一個瘡,通常是鄧通給其吸吮。而有一次漢文帝問鄧通,天下誰最愛他,鄧通說太子劉啟。有一次,漢文帝召見劉啟,讓其為自己吸吮腿上得瘡,而劉啟卻很為難。事後劉啟害怕父親怪罪自己,廢除自己的太子之位。而衛綰是漢文帝身邊的近臣,劉啟欲請其吃飯,讓其為自己美言幾句。所以才有了劉啟請衛綰吃飯的事情。
而當今太子,也就是未來的皇帝請自己吃飯,是看的起自己,也就是未來的皇帝看得起自己,那麼無論是自己未來的仕途還是富貴都不用愁了。那麼衛綰為什麼不去呢?因為衛綰忠於當今的皇帝,皇帝近侍與太子私通有不忠當今皇帝,希望皇帝早死之意,所以衛綰不去,表示自己對皇帝的忠心。
而事後漢景帝劉啟登基後為什麼還要重用衛綰呢?說白了,還是因為這份忠心。劉啟當上皇帝之後,有一次曾問過衛綰,當初請他吃飯為什麼不去,衛綰說確實是病了。劉啟賞賜給衛綰一把寶劍,衛綰說,當年先帝爺可是賞賜給自己六把寶劍呢!就啟又問,難道你就沒有送過人嗎?衛綰說沒有,把六把寶劍給他看,果然連劍鞘都沒有開過。再加上以前的事情,可見衛綰是一個忠於皇帝的人,於是劉啟便重用衛綰。
總結:皇帝用人,除了要有才幹之外更要忠於自己,而衛綰就是一個特別忠於皇帝之人,所以哪有不用之理。
你們如何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