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陳小馬達啦啦啦

    還有一個我覺得一定是馮 克魯格元帥,克魯格元帥參加了波蘭戰役,法蘭西戰役。對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值得一提的是,在對法國的作戰中,克魯格上將所指揮的第四集團軍,在對比利時的作戰中,首先突破了由比利時軍隊防守的烏爾特河陣地,同時迫使比利時軍隊被壓迫到馬斯河對岸,同時打退遭遇的法軍,控制了馬斯河,打破了法軍企圖控制馬斯河與馬滋河阻擋德軍的計劃失敗

    總之,法蘭西一系列的戰役,克魯格率領的第四集團軍。打敗了比利時軍隊。法國軍隊,英國軍隊。對於盟軍的敦刻爾克撤退,是主要觸發者之一

    1941年12月,希特勒自任陸軍總司令,克魯格元帥被認命為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對此與蘇聯展開了一系列的戰爭,展現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華。

    此後,克魯格元帥因為捲入到刺殺希特勒的事件中,迫於壓力,和隆美爾一樣服毒自殺。

    對於他的軍事才華,我覺得除了以上四位。就是克魯格元帥了

  • 2 # 龍場初心

    保盧斯元帥。德國陸軍元帥。入侵蘇聯的南方叢集司令。入侵蘇聯之初,曾經在烏克蘭成功俘獲蘇聯的整個西南方面軍(20餘萬人)。但是兵敗斯大林革勒城下。

  • 3 # 戰略論

    納粹德國的陸軍名將太多了,不過要和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莫德爾、隆美爾這四個人排在一起,個人認為最合適的應該是克萊斯特。龍德施泰特元帥太德高望重了,是德軍軍官團最具代表的人物,資歷遠比上述幾個人要高,所以將龍德施泰特元帥列入多少有點不合適。

    克萊斯特在二戰爆發時是裝甲叢集司令,蘇德戰爭時是第一裝甲叢集司令,在龍德施泰特元帥的麾下作戰,當時克萊斯特的名氣和古德里安差不多,是非常出名的裝甲兵將領。在烏曼合圍戰、基輔合圍戰中表現突出,表現出高超的指揮造詣,不過克萊斯特最出名的並不是進攻,而是撤退,即其在擔任A集團軍群司令時在1943初率領集團軍群撤離高加索的行動,整個撤退行動是在蘇軍的重壓之下進行的,最終整建制的撤出了部隊,為此克萊斯特也榮升陸軍元帥之銜。指揮一支撤退的軍隊要比指揮一支進攻的部隊更加艱難。

    另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就是克魯格元帥,他是少數幾個幾乎經歷了整個戰爭的將領,是希特勒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克魯格元帥尤其擅長防禦作戰,在戰術上獨特的造詣,不過在裝甲兵的運用上不太高明,古德里安就曾批評過克魯格元帥在裝甲兵上的使用問題。不過克魯格元帥的作戰意志尤為堅強,即使在最艱難的情況下,也能鎮定自若,從容指揮,1941年的蘇軍在莫斯科的冬季大反攻就是由克魯格率領中央集團軍群頂住的,僅憑這一點就可以稱作是一名虎將。

    大家心目中的第五位虎將是誰呢?

  • 4 # 漩渦鳴人yy

    這個嘛……有人說到龍帥,可是從道理上來講,龍德施泰特根本不可能出現在這份名單上面,畢竟,他的資歷實在是太高了,你這是拿龍帥和這些晚輩去名譽,那這個是不是有點太跌份了?

    其實我覺得納粹之鷹凱塞林應該是挺適合這個名單的,並且可以加進去。

    從道理上來講,要成為一代名帥,就必須要有獨自代理一支軍隊,並且能夠擁有優秀的戰績。

    從他例舉的四位將領來看,確實無可爭議,這四位將臨可以說將納粹德國軍隊一半兒的風騷全給搶了,你比如說曼施坦因策劃閃擊法國的計劃,最終時刻得到希特勒的採納,並且幫助德國短時間之內擊敗了法國,在這之後,進攻前蘇聯的期間更是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淋漓盡致。在南線戰場的時候,攻克薩瓦斯托波爾要塞,並且在接下來的防守反擊仗裡面多次硬挫了朱可夫的銳氣,以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盟軍方面要求曼施坦因出任當時北約的軍事顧問。由此可見,當時戰爭雙方對於曼施坦因軍事才能的認可,這個人無可爭議。

    至於說隆美爾,他是在北非戰場的時候獨自帶領一支軍隊擊敗了誇張的英國軍隊,如果不是英國的統帥部最後腦子被驢給踢了,派遣蒙哥馬利這樣穩成持重的人來北非戰場的話,說不定隆美爾真的能創造軍事奇蹟。但是隆美爾能夠把戰爭打到這個份兒上,也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華。

    而古德里安組建裝甲軍以後,裝甲軍由於德國閃電戰的運用以及對於裝甲集團的集中使用,使得古德里安多次率領裝甲集團深入敵後,實行戰略包抄,閃擊波蘭閃擊法國以及對前蘇聯早期的一系列的陸上軍事力量的行動都是古德里安的裝甲叢集擔當急先鋒,古德里安對於戰場形勢的正確判斷也是讓德國在一開始的閃擊戰裡面屢試不爽的真正的推動者 包括曼施坦因在她的進攻法國的計劃裡面也多次的去請教過古德里安的意見,古德里安把他排入到五虎將裡面,也確實沒有任何爭議,畢竟,德國裝甲軍跟他的榮譽是緊緊的聯絡在一起的,德國裝甲軍美壯大一分戰功,每成長一分,他都得領一份功勞,沒有,他為德國裝甲軍的傾心付出,德華人想要發動閃擊戰,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說莫德爾在德華人幾乎都快放棄東線戰場的防禦的時候,這個人率領少量軍隊阻止了前蘇聯在誇張比例的軍隊的兵力的進攻之下的攻擊,從這點上來講,莫德爾也可以做到獨領一軍,並且能夠獨攬大局的這種能力,把他列入到名帥之列,也是可以的。

    所以說,綜上所述,如果想要跟這四位同列,首先資歷上面來講,不能是德國老一輩的人,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當長官,並且沿襲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擔任長官的那一批人,是直接被pass掉的。

    那麼接下來就是從同一輩裡面開始挑選人才,遍覽整個德國的統帥部以及德國軍事將領,我就覺得凱塞林應該可以擔任,當然,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個人,這個人是德國的一名空軍元帥,不要小瞧了這個空軍元帥,偏偏是這個空軍元帥最後穩住了義大利的防線。

    後來,北非戰場實在支撐不下去了。隆美爾兵敗北非,這個時候德國統帥部形成了兩種意見,說到底怎麼防守義大利凱瑟琳自己提出了意見,說按照我的意見來,我可以防守住義大利,德國統帥部也同意了,但是他們的觀點就是她也守不住義大利。等到他守不住義大利以後,再根據德國實際情況,在進行防守,結果他守住了防線,在德華人本土陷入內戰的時候,義大利方面一直底擋住了盟軍進攻的壓力。

    知道柏林失守,凱瑟琳才率領著一部分的軍隊向盟軍投降,從這一點上來講,凱瑟琳單獨領一支軍隊,並且能夠進行有時的作戰的能力,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他有資格進入元帥的行列,只不過他的名氣並不大,不能夠稱為名帥,這個人是有能力的,但是可惜他的能力體現的太晚了,即便是很晚,他所創造的戰果也是讓人可以側目的。

  • 5 # 黑子114

    本人覺得首先這個命題有誤,除曼帥外其他三個只能算作將才,從這一層面上沒有可比性,德軍著名就將才太多了不好比,只能說誰更出名。帥才的話首先是曼帥不接受反駁,其次龍帥,凱瑟琳,博克等等

  • 6 # 歷史子午線

    馮·倫德斯特是二戰期間德國軍界年事最高、資格最老的陸軍元帥,也是一位具有典型普魯士傳統的軍人。他參加過一戰,20年代已經是國防軍中將,1938年以上將軍銜退役,但一年以後即恢復軍職,並在波蘭戰役時出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當他率軍突破不堪一擊的波蘭軍隊防線時已年屆64歲。1940年西線戰役開始後,馮·倫德斯特率A集團軍群經阿登山區向英吉利海峽成功突破,對戰局起了決定性作用,並由此晉升為陸軍元帥。蘇德戰爭初期任“南方軍群司令”但因此在羅斯托克戰役中失利而被撤職。此後他於1942年至1944年兩度出任西線總司令時,戰線已經快後退到德國西部邊境了。1945年戰爭結束時分馮·倫德斯特為盟軍所俘並囚於英國,1949年因病獲釋。1953年於漢諾威去世。戰後馮·倫德斯特曾對盟國提審人員談到他重返西線時的心情:“就我個人而言,戰爭在那時已經結束了。

  • 7 # 度度狼gg

    很明顯應該是陸軍元帥瓦爾特·馮·賴歇瑙,他的綜合軍事能力遠在隆美爾和古德里安之上,如果不是過早暴卒,只怕會成為納粹德國後期的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歷史學家在《第三帝國突擊戰》一書中這樣評價他:“擁有相當專業的能力,是第三帝國無情的締造者之一”,這個締造者用詞足以說明賴歇瑙在二戰德軍中的軍事地位。

    (陸軍元帥賴歇瑙)

    賴歇瑙出身於德國軍人世家,父親曾官至陸軍的炮兵上將,他在一戰爆發時已是炮兵團中尉副官,在戰鬥中表現優異,後升任騎兵第7師的上尉作戰參謀,豐富的前線的作戰經驗和司令部的參謀業務,都為他日後成為軍事家打下了良好基礎。並且與大多數其它國防軍將領不同,賴歇瑙很早就成為納粹黨的支持者。

    1933年希特勒上臺執政後,已經是納粹黨員的賴歇瑙上校調任國防部“部長辦公室主任”,秘密負責德國的擴軍和備戰任務。他堅信希特勒的理念是德國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在總統興登堡逝世僅僅24小時後,他便“創作”出國防軍效忠希特勒的誓詞。

    他毫不掩飾自己是那位納粹元首最狂熱的信徒,儘管希特勒比他還小上五歲。

    (早年的賴歇瑙)

    也正因為如此,希特勒對賴歇瑙也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和寵愛,其互信程度遠超隆美爾和莫德爾等人,更別提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了。當希特勒在佔領波蘭後準備對西線的英法用兵時,曾一度嚇壞了國防軍高層將領團,他們認為那是打不贏的戰爭,而最終選擇的說客就是陸軍上將賴歇瑙,雖然勸說自然不會成功,但身在國防軍系統的賴歇瑙與納粹黨魁的關係,可見一斑。

    1939年波蘭戰役,賴歇瑙擔任第10集團軍中將司令官,是與古德里安裝甲軍配合完成對華沙合圍的主力部隊;1940年法國戰役,第10集團軍更改番號為後來著名的“第6集團軍”並仍然由賴歇瑙統領,隸屬於包克的“B集團軍群”作戰序列,負責從低地國家入侵西歐。

    (注意後面隆美爾的位置)

    賴歇瑙率部橫掃荷蘭和比利時,5月28日賴歇瑙接受了比利時國王和軍隊的投降。 第6集團軍隨即轉向直驅法國境內,協助“A集團軍群”碾壓和粉碎了數量仍然龐大的法國軍隊,法國戰後的7月,賴歇瑙等12名將軍晉升陸軍元帥。

    1941年蘇德戰役爆發後,賴歇瑙的第6集團軍配置於龍德施泰特元帥南方集團軍群的左翼,他也是深諳裝甲戰術的德軍指揮官之一,充分利用裝甲部隊速度快火力猛的優勢,對烏克蘭方向上的蘇軍發起猛烈突擊,與克萊斯特的第一裝甲軍團協同作戰,9月26日率先攻佔烏克蘭首府基輔。同時與其他德軍部隊完成了對蘇軍西方面軍的合圍。

    德軍粉碎了包圍圈內的蘇軍七個合成集團軍,僅俘虜即高達665000名,即著名的“基輔戰役”。

    (賴歇瑙)

    是年冬,羅斯托夫戰役失利後,11月30日希特勒將擅自撤退的龍德施泰特解職,任命自己最信任的賴歇瑙為“南方集團軍群”新的總司令,第6集團軍司令的空缺在賴歇瑙的力薦下由其參謀長保盧斯將軍接任。後世軍事學家始終在爭論:如果賴歇瑙仍然指揮第6集團軍,憑藉他的能力和與希特勒的關係,或許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史會改寫,或許第6集團軍不會全軍覆滅,當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1942年1月,蘇軍發起哈爾科夫反擊戰,賴歇瑙因為兵力不足窮於應付,雖然成功地遏制了對方的攻勢,但在戰役期間極度疲憊和焦慮,1月12日突發心梗死於前線指揮所,終年58歲。幾乎可以說,賴歇瑙是“為了納粹的事業累死在工作崗位上”,也算是二戰期間普魯士軍官團的另類。

    拋開戰爭的政治立場,賴歇瑙確實是一位極富能力的陸軍將領。

    (與希特勒和戈林在一起)

    賴歇瑙絕對可稱“有勇有謀”,身為集團軍司令卻經常親自指揮突擊隊前進,身先士卒鼓舞士氣,同時在大兵團作戰指揮上也可圈可點,其進攻比利時埃本一埃馬爾要塞的戰鬥被譽為二戰的典範戰例。然而他狂熱信奉納粹主義,在東線大肆屠殺平民和戰俘,也犯下了嚴重的戰爭罪行,他的命令是:“徹底肅清布林什維克思想、消滅蘇維埃國家”,遭到德軍將領和史學家們的一致譴責。

    雖然這是一個政治上的愚蠢者,但不可否認,賴歇瑙也同時是一位軍事上的強悍者,參加了二戰初期德軍的所有大規模戰役且戰績輝煌,若非過早死去,他的地位和權力恐怕會繼續上升,如果評選二戰德軍“五虎將”的話,他一定會排名靠前。

    (在東線戰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收穫後要脫粒曬乾儲存,大家都是怎麼脫粒,怎麼儲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