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合書友會

    這是諸侯爭霸的年代,戰亂之時群雄並起。英雄要有用武之地必先贏得地盤,這是根本。和現在的做生意不一樣,與國家板塊不容分裂是一個道理。東漢末年,的英雄人物都是怎麼產生的,基本都世襲流傳下來。

    曹操是太監之後,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宦官當權。所以曹操的祖上給他積累不少的資源,為他後來的爭雄做了必要的準備。袁氏兄弟也是祖上流下資源,他們實力相當。孫謙是前鋒將軍,自然也有一定的資源積累。唯獨劉備啥也沒有,還好一開始就收了張飛和關羽。他唯一有的資源就是自己也姓劉和王室同姓,所以這是劉備唯一可以利用的資源。

    這根本就不是劉備擁護漢室而是為自己創業打基礎。包括劉協死後,曹丕上位。劉備表示很難過,隨後自己也自立王稱帝。種種表現說明劉備是偽君子,他也不是為了擁護漢室。而是為了他自己,為了自己帝王大廈加磚添瓦。

  • 2 # 容我漫溯

    東漢末年皇室式微,三代小皇帝先後被外戚、宦官和重臣架空成為傀儡。而黃巾起義帶來的天下動盪,給了各路諸侯崛起的機遇。

    黃巾滅後,對中央政權的掌控成為諸侯的主攻方向,為此還聯合成立了“討董扶漢指揮領導小組”,最終曹操成功與漢政權接頭,並取代董卓榮任新的“漢賊”。

    當然曹操自己以及他的大謀士們並不承認別有用心,“令諸侯”是目標,“挾天子”也是為了更好的行使權力,扶助漢室。

    劉備底子薄起步晚,甚至在袁紹和曹操手底下都吃過幾天軟飯。但他的聰明之處在於,早在賣草鞋時就大肆散佈自己是漢景帝玄孫多少多少代後裔,加之為人有城府會來事,藉此也結交了不少朋友。

    金字招牌了不得啊,大地主張飛和亡命天涯的關羽見面便即上船,在混跡諸侯日久後在上層有了一些名頭,小皇帝不想知道也難了。

    得知還有這麼一位有本事的“皇叔”,小皇帝喜出望外,馬上想抓住這棵救命稻草,然而往往事不隨人願,“衣帶詔”事發,自己沒好果子,新認的皇叔也吃了掛嘮。

    此後,皇叔劉備自然而然的“肩負”起了興復漢室的重任,無論寄人籬下、亦或三顧茅廬發展團伙成員,這個宗旨成了他的拿手好戲。

    世界上本來沒有理想,招牌幌子說得多了,多的當自己都被說服,也就成了理想。終劉備一生,他也確實在盡力做著“興復漢室”的工作:與漢賊不兩立。甚至到他死後,他的CEO諸葛亮以先主志願為己任,孜孜不倦的討伐曹魏。

    做事總需要目標——我們不能以今人的心理邏輯和情懷看待古人,我們無法否定劉備諸葛亮的忠義之心。不認同?去讀十遍《出師表》吧。虛偽的人根本無法寫出那樣的泣血之文。

    事實上,從最初討董的十八路諸侯,一直到天下三分,只有劉備蜀漢一支從頭到尾的碎碎念著“興復漢室”,縱然最後也沒有成功統一天下,像劉秀那樣再來一次漢室中興,這也不妨礙我們對劉備諸葛亮君臣的褒揚。

  • 3 # 另眼看世界江雲

    提這個問題,只能說題主是在看演義說歷史。

    漢末由於受地球自然規律的影響,夭氣異常,年年非早即澇,造成民不聊生。人民對自然的無知,造成了對統制階級的不滿。統治階級又貪圖享樂,不把人民的生活當回事。買官賣爵,腐朽墮落,才有了黃巾起義。

    漢末群雄,以劉氏為諸侯者,主要以幽州劉虞,荊州劉表,益州劉焉為代表。這三個州,都是亂世中的世外桃源,起到了穩定漢室的作為,為流亡的饑民有了一個休養的地方。但後由於各種原因,都被不同勢力吞併和攪亂。

    其中有一個人必須提一下,在這些人敗亡的背後都有一個影子,那就是題主提到的那個劉玄德。此公助公孫贊攪亂幽、燕,屠殺了幽州牧劉虞。獲得了公孫讚的讚許,被封為平原相。後貪圖徐州陶謙之財物,棄田楷背主而仕陶謙。公孫瓚與袁紹苦戰之時,他卻在下坯研究玉人與甘氏熟美。後被呂布擊敗,投曹操,終心存不軌,背棄朝庭投奔荊州劉表,並背棄劉表,在曹操代漢室征戰袁紹時偷襲葉城,(諸君北向,我自向西。是曹操內心的寫照)。兵危許昌,被劉表探知後緊及制止,才有了火燒博望的大戲。曹操在平定北方後,才騰出手來打擊這個漢賊,兵鋒所指也不是荊州,因為那時荊州本身就是國家的荊州,劉表本身不是割據,只是地方行政單位。曹操要打的是忘恩負義的大耳賊。但劉表此時恰巧病死了,留下倆兒子,劉琮,劉琦。劉琮歸漢,後為議郎,善終。劉琦被蠱惑,或被挾持,枉死。

    可惜曹操不習水戰,不然百萬雄師過大江,將發生在兩千年前,一個盛世倒在了瘟疫面前,惜哉!痛哉!

    後益州劉璋想借大耳賊抗擊張魯(同樣是地方政府,不是割據勢力),被劉備鑽了空子,終雀佔鳩巢,成全了這個千古一賴。

    漢獻帝因多次暗算曹氏,終被大舅子趕下臺,也算咎由自取。不過漢天子的禮祭,甚至延續到了晉,也算對思漢的人有一點安慰。

    這點資料供讀者自已參考分析。蜀是好是壞,各人各有千秋,喜者分享,惡者勿噴

  • 4 # 風玄正

    有句話是: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你以為這句話是說笑的嗎!另外,有一句話是“一漢當五胡”,而這句話是廣為流傳的,可以算是當時的常識了,這你能覺得漢朝諸侯實力弱?而東漢末年,任一諸侯都有吊打當時胡人的實力,西域的勢力都得跪下叫爸爸!

    當時,劉姓的諸侯以幽州刺史劉虞,荊州刺史劉表,益州刺史劉焉為代表!可惜都太過不知進取,最終被淘汰,這不能說他們實力弱!

    另外,建議你沒事可以看看史書,看不下史書可以看看《神話版三國》這本小說,還是寫的挺不錯的!

  • 5 # 胡侃解密三國

    你這還是真是隻看結果啊!宗親的劉姓割據一方的,主要是劉虞、劉表、劉焉。二代的比如劉琮、劉璋不算了。

    首先看劉虞,此人一直被認為是忠於漢室的,早年的政績相當好,而且特別在北方少數民族中威望很高,但是此人屬於內政型人才,軍事能力欠佳,之所以在北方少數民族威望高主要是他採取懷柔政策,能給胡人很多好處,而且此人比較仁厚,對百姓也很不錯,在大治之世絕對的清官良吏,但是亂世之中首先要能安身立命才能有資本為民請命。劉虞如果能跟公孫瓚搞好關係,把公孫瓚徹底收服的話,那劉虞還真有另立天子的資本,要知道公孫瓚強盛時期,冀、青,兗三州在手,劉虞手裡又有幽州,合起來跟後來的袁紹相當,而且此時袁紹,曹操實力尚不大,漢獻帝被李傕郭汜劫持,而身為漢室宗親的劉虞如果能以此為根基另立朝廷,成功的機率還是很大的,而且當時還有不少人本身就支援劉虞稱帝的。可惜的是根本無力調和跟公孫瓚的關係,想削弱公孫瓚都辦不到,而又貿然攻擊公孫瓚,結果自己反倒被擒殺。所以劉虞本有機會,但是軍事能力的欠缺讓他沒有了這個可能。

    再看下劉焉,劉焉此人是比較有野心的,但是剛一開始他卻是奔著避難去的,跟皇帝提議選有清名的重臣鎮守四方,而自己想求的就是交阯牧,就是現在的越南了,完全是想避難做個土皇帝,結果後來有策士給她說益州那一帶有帝王氣,劉焉就改道求益州牧了。到了益州稍微穩定一點後劉焉馬上就傲嬌了,馬上就有僭越之舉,荊州的劉表還為此攻打過劉焉,可以想見劉焉做的多少有些過分了。再者劉焉當時年紀已經不小了,除了小兒子和後來被漢帝派來慰問的劉璋,其餘的兒子在長安被董卓一窩端了,再加上病馬上就一命嗚呼了,所以說劉焉不光沒有忠心,而且還沒有能力,這個根本指望不上。

    最後看下希望最大的劉表,劉表此人還是比較有能力的,劉表到荊州也屬於是空降,孤家寡人一個,但是情商明顯比劉虞高多了,到任後馬上就聯合了荊州的大族蔡家和蒯家,又討伐不從的,從而穩定了自己在荊州的地位,而且內政也有兩把刷子,在北方大亂的時期荊州一直相對安定,所以北方的一些名士很多到荊州避難的,比如荀攸也曾在荊州停駐,和洽、趙儼、杜襲等都是在荊州避難,但是有些人一旦有了一定的功績後就變的沒有進取心了,比如赫赫有名的李存勖,把老爹留的三支箭用完後就徹底迷失了,最後“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劉表就是此類人,有了荊州後劉表就一心只想保住荊州就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天下再好我不眼熱,只要別動我的荊州。所以終劉表之世不再擴張,只是被動防守,所以說劉表自守之賊並不為過。倘若劉表能有劉備的志向,那劉表的機會真是太大了,官渡之戰就可以偷到漢帝,拿下曹操腹地,向西可以進取益州,向東在孫策死時也有機會吞併東吳,向南可以收服士燮,再不濟也能實現周瑜的戰略劃江而治,再退一步至少也可以達成劉備後來的那樣,跨有荊、益。但是並沒有如果。劉表可以說是一手好牌,拿著倆王四個二,別人出個3他也讓過。

    劉備後來繼承了劉表荊州的一部分,百折不撓終成帝業,不僅僅是能力,更多的是因為那份堅韌。

  • 6 # 夢想家202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漢室諸侯沒有的,劉備都有。

    東漢末年,以為刺史威輕(六百石),置州牧(中央派駐地方最高長官)。宗室劉虞領幽州牧;劉表領荊州牧;劉焉領益州牧。置州牧本意為鞏固朝廷權威,所選之人也皆為重臣、“忠”臣。但天下大亂,世事如棋,各路諸侯身陷棋局,從《後漢書》記載來看,漢室如果還有微末的希望,似乎也只有靠草根出身的劉備了。

    且不論實力,只看志向,除劉虞外,劉表坐觀成敗,劉焉居心不良。漢室諸侯,秉持忠心者,三得其一。而這難得的“漢室之光”,卻有著難以彌補的短板。

    劉虞:“威信素著。恩積北方”;“罷省屯兵,務廣恩信”。這是一個寬仁的長者,他的恩信是普遍的,包括朝廷征討的烏桓。他的部將公孫瓚立志掃滅,而他主張招降,文武不和。致命的是,他不善帶兵打仗,卻忍不住要拔除公孫瓚這個眼中釘。結果,被公孫瓚以弱勝強,誣以謀逆,傳首京師。軍事,是他無法彌補的短板,他的實力,在於“恩信”。他的兒子劉和出現在史書裡,是和烏桓峭王及袁紹合擊公孫瓚,不克。之後不知所蹤。公孫瓚之後為袁紹所滅,幽州為袁紹佔據。

    評曰:劉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美哉乎,季漢之名宗子也!若虞、瓚無間,同情共力,糾人完聚,稸保燕、薊之饒,繕兵昭武,以臨群雄之隙,舍諸天運,徵乎人文,則古之休烈,何遠之有!

    劉表:單騎入荊州,不數年,“南接五領,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萬里肅清,大小鹹悅而服之;愛民養士,從容自保”。從容盡顯氣度,自保難掩格局。曹操,袁紹決戰於官渡。袁紹知會劉表這個盟友,“表許之,不至,亦不援曹操,且欲觀天下之變”。謀士規勸,不以為意;劉備來降,“表厚相待結而不能用也”。這也許就是三國版的“綏靖”政策?結果正如謀士預料,曹操挾大勝之勢來攻,劉表病死,長子劉琦奔夏口,不幾年病死,繼位的劉琮投降。赤壁之戰後,荊州為劉備佔據。

    評曰:劉表道不相越,而欲臥收天運,擬蹤三分,其猶木禺之於人也

    劉焉:置州牧的建議就是這位大宗正提出來的。他的本意是想避禍交趾。後來聽董扶講:“益州有天子氣”,於是去了益州。初入益州,從事賈龍剛剛平滅“黃巾”作亂,迎進門來,為立威信,找藉口誅殺當地豪強,逼反賈龍後又殺之,“意氣漸盛”。因為張魯的母親,派張魯攻取了漢中,上報朝廷“米賊斷道,不得復通”,從此割據。兩個兒子參與馬騰謀反,被殺,天火燒了宮室財物,發病而亡。

    劉璋本來是朝廷派遣來勸導劉焉的,結果被父親留下,兩個哥哥被殺後,“不得不”繼承了家業。一味“溫仁”,看不慣張魯,但又打不過;不忍百姓受刀兵之苦,一路拒絕各種諍諫,終於把益州交給劉備。“備遷璋於公安,歸其財寶,後以病卒”。

    論曰:劉焉睹時方艱,先求後亡之所,庶乎見幾而作。夫地廣則驕尊之心生,財衍則僭奢之情用,固亦恆人必至之期也。璋能閉隘養力,守案  先圖,尚可與歲時推移,而遽輸利器,靜受流斥,所謂羊質虎皮,見豺則恐,籲哉!

    劉先主與曹操一生之敵,英雄相惜。“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身在亂世,雖滄海橫流而不忘初心。“生死看淡,不服就幹”,以髀肉復生,功業未建而坐立難安。漢室諸侯,坐擁大州,又於漢室何益?!

    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

    當時,劉虞已故去多年。

    “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氏孃家貧寒,在賈府是否受到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