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曾園
-
2 # 張不叄讀秦史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貿易戰,是春秋時期的管仲打的。當時他所在的齊國謀求稱霸,楚國是個強大對手,為了搞垮楚國,管仲一方面派中大夫王邑帶上二千萬錢到楚國,以高價去買當地出產的鹿,一頭鹿八萬錢。同時讓齊桓公透過民間買賣,偷偷貯藏了國內糧食十分之六。結果楚國百姓都不再耕種而是去獵鹿。最後楚國的收入雖然增加了五倍,糧食卻沒了,價格飛漲到每石四百錢。齊國這時候又派人運糧到芊地南部出售,楚人足有十分之四的人投降齊國。三年過後,楚國就臣服齊國了,齊國因此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類似的理論,戰國商鞅在《商君書·去強篇》裡也有提到:“金一兩生於竟(境)內,粟十二石死於竟(境)外;粟十二石生於竟(境)內,金一兩死於竟(境)外……”並得出結論:“金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將金與糧食對立起來,強調糧食比黃金重要。
-
3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早在春秋時期,就有很多透過商業戰,或者說貿易戰搞垮一個國家的案例。
案例一魯梁歸齊
《管子·輕重戊》:
桓公曰:“魯粱之於齊也,千榖也,蜂螫也,齒之有唇也。今吾欲下魯梁,何行而可?”
管子對曰:“魯粱之民俗為綈。公服綈,令左右服之,民從而眼之。公因令齊勿敢為,必仰於魯梁,則是魯梁釋其農事而作綈矣。”
桓公曰:“諾。”即為服於泰山之陽,十日而服之。
管子告魯梁之賈人曰:“子為我致綈千匹,賜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則是魯梁不賦於民,財用足也。魯梁之君聞之,則教其民為綈。
十三月,而管子令人之魯梁,魯梁郭中之民道路揚塵,十步不相見,紲繑而踵相隨,車轂齺,騎連伍而行。
管子曰:“魯梁可下矣。”
公曰:“奈何?”
管子對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綈。閉關,毋與魯粱通使。”
公曰:“諾。”
後十月,管子令人之魯梁,魯梁之民餓餒相及,應聲之正無以給上。
魯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綈修農。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魯梁之人糴十百,齊糶十錢。
二十四月,魯梁之民歸齊者十分之六;
三年,魯梁之君請服。
這一段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和梁國在齊國之畔,齊桓公覺得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意欲攻佔二國,因而向管仲請教方略。
管仲用貿易戰的方式,不戰而降二國。
當時魯、梁兩國的手工業,主要是紡織業,兩個國家的綿綈遠近聞名,於是,管仲就讓齊桓公穿著綿綈製作的衣服,同時命令大臣們也穿,這樣一來,百姓也都一起跟風。
而齊桓公下令齊國不準織綈,必須採購於魯、梁二國。
魯國和梁國的綿綈被齊國採購一空,兩國的商業稅就足以充盈國庫,魯梁二國的國君目光短淺,一看織綈有利可圖,他們認為,可以透過綿綈交易獲取的大量利潤從外國購買糧食,因此就組織大量原本從事農業生產的百姓從事織綈行業,以滿足齊國不斷增長的對綿綈的需求,荒廢了本國的農業生產。
這樣的交易,延續了十三個月,魯梁二國賺的盆滿缽滿,這時齊國的貿易戰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齊桓公命令全國禁穿綿綈,改回帛制服裝,同時關閉了魯國樑國的國界,中止了與兩個國家的貿易往來。
兩個國家的商業稅收頓時降到了冰點,而由於荒廢了農業,基礎的稅收也無法徵收,更嚴重的是,糧食生產由於先前的荒廢,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恢復的。
由於前期沒有足夠的國家儲備糧,糧食短缺的問題又暴露出來,又由於齊國的貿易封鎖,魯梁二國捧著賺來的齊國的貨幣,無法向齊國購買糧食,也無法向其他諸侯國購買糧食,國內糧食價格飛漲,每石糧食售價竟達千錢,是齊國糧價的百倍。
兩國百姓紛紛逃亡,兩年的經貿封鎖,讓六成的國民逃亡到了齊國,到了第三年,兩國的國君歸順了齊國。
案例二萊莒歸齊
《管子·輕重戊》:
桓公問於管子曰:“萊、莒與柴田相併,為之奈何?”
管子對曰:“萊、莒之山生柴,君其率白徒之卒鑄莊山之金以為幣,重萊之柴賈。”
萊君聞之,告左右曰:“金幣者,人之所重也。柴者,吾國之奇出也。以吾國之奇出,盡齊之重寶,則齊可並也。”萊即釋其耕農而治柴。
管子即令隰朋反農。
二年,桓公止柴。
萊:莒之糴三百七十,齊糶十錢,萊、莒之民降齊者十分之七。
二十八月,萊、莒之君請服。
這段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齊桓公欲吞併萊、莒之國,萊、莒位於山東東部,境內多山,農業和伐木業都比較發達。
管仲獻計,安排大夫隰朋帶領士兵悄悄的煉莊山之銅鑄幣作為儲備,同時在市場上哄抬柴薪的價格。
萊國國君看到柴薪價格上漲,貪心大起,用柴薪換盡齊國錢幣,從而吞併齊國。
萊國有多少柴薪,齊國就吃進多少柴薪,萊國為了提供更多的柴薪供給,下令原本從事農業的百姓全部進山伐木,從而荒廢了農業。
管仲隨即下令已經鑄夠了錢幣的隰朋軍隊返回耕種。
貿易戰持續了兩年,齊國忽然停止了對柴薪的購買,同時,再一次封鎖了與萊、莒之國的貿易往來。
萊國國君沒有吞併齊國,反而撐死了自己,和魯梁的遭遇一樣,由於農業荒廢,又缺乏糧食儲備和糧食貿易渠道,糧價飛漲,高達齊國糧價的三十七倍,百姓有七成逃奔齊國。
二十八個月之後,萊、莒之君歸順了齊國。
案例三衡山之謀
《管子·輕重戊》:
桓公問於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術,為之奈何?”
管子對曰:“公其令人貴買衡山之械器而賣之。燕、代必從公而買之,秦、趙聞之,必與公爭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賈,天下爭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
公曰:“諾。”因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不敢辯其貴賈。
齊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國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爭吾械器,令其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釋其本,修械器之巧。
齊即令隰朋漕粟千趙。趙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聞之,載粟而之齊。
齊修械器十七月,修糶五月,即閉關不與衡山通使。
燕、代、秦、趙即引其使而歸。
衡山械器盡,魯削衡山之南,齊削衡山之北。
內自量無械器以應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
這一次,管仲又採取了同樣的貿易戰套路對付衡山國。
首先不論貴賤,帶頭購買衡山國的軍械製品,隨後,燕國、代國、秦國紛紛跟進買入,衡山國軍械價格隨即上漲。
衡山國君貪圖軍械之利,同樣荒廢了農業生產,全民從事軍械製作。
齊國故技重施,一段時間後,切斷了衡山國的貿易通道,和魯國瓜分了衡山國。
案例四狐白降代
《管子·輕重戊》:
桓公問於管子曰:“代國之出,何有?”
管子對曰:“代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貴買之。”
管子曰:“狐白應陰陽之變,六月而壹見。公貴買之,代人忘其難得,喜其貴買,必相率而求之。則是齊金錢不必出,代民必去其本而居山林之中。離枝聞之,必侵其北。離枝侵其北,代必歸於齊。公因令齊載金錢而往。”
桓公曰,“諾。”即令中大夫王師北將人徒載金錢之代谷之上,求狐白之皮。
代王聞之,即告其相曰:“代之所以弱於離枝者,以無金錢也。今齊乃以金錢求狐白之皮,是代之福也。子急令民求狐臼之皮以致齊之幣,寡人將以來離枝之民。”
代人果去其本,處山林之中,求狐白之皮。二十四月而不得一。離枝聞之,則侵其北。代王聞之,大恐,則將其士卒葆於代谷之上。
離枝遂侵其北,王即將其士卒願以下齊。
齊未亡一錢幣,修使三年而代服。
然而狐白難覓,兩年來一無所獲。
離枝國知道代國全民進山捕獵,國防空虛,遂入侵代國北部,代王不得已,舉眾投降了齊國。
在管仲的謀劃下,齊國假意買狐白之皮,卻輕易獲得了一個國家。
案例五以鹿制楚
《管子·輕重戊》:
桓公問於管子曰:“楚者,山東之強國也,其人民習戰鬥之道。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兵弊於楚,功不成於周,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即以戰鬥之道與之矣。”公曰:“何謂也?”管子對曰:“公貴買其鹿。”桓公即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買生鹿。
楚生鹿當一而八萬。管子即令桓公與民通輕重,藏谷什之六。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於莊山,令中大夫王邑載錢二千萬,求生鹿於楚。
楚王聞之,告其相曰:“彼金錢,人之所重也,國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賞有功。禽獸者群害也,明王之所棄逐也。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則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齊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盡齊之寶。”楚人即釋其耕農而田鹿。
管子告楚之賈人曰:“子為我致生鹿二十,賜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幹斤也。”則是楚不賦於民而財用足也。楚之男於居外,女子居塗。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錢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對曰:“楚錢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錢五倍,是楚強也。”桓公曰:“諾。”因令人閉關,不與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糴四百,齊因令人載粟處芊之南,楚人降齊者十分之四。
三年而楚服。
同樣的套路,這一次擊敗的不再是那些小國,而是強大的楚國。
首先,在莊山悄悄鑄錢,定向用於貿易戰,不用於國內流通。接著,在市場上抬高楚鹿的價格,大肆收購。楚國從國君到百姓,人人逐利,荒廢了農業生產,紛紛去鄉野間獵鹿。齊國正常收儲的糧食增加了五倍,而楚國獲取的金幣增加了五倍。
這時,齊國封閉貿易通道,禁止與楚國糧食貿易。楚地糧價飛漲,一石高達四百錢,楚人逃奔齊國的有四成。
人口減少,進一步削弱了楚國的國力,三年後,楚國被迫降服了齊國。
實際上,華人,才是最懂金融的民族,管仲利用金融手段,輕而易舉滅亡一個國家,《管子》的聊聊數言,就把金融學和經濟學的大道理講清楚了。
回覆列表
清朝就是被商戰搞垮的。
鄭觀應在名著《盛世危言》中提出,他外國侵略分為“兵戰”(軍事侵略)和“商戰”(經濟侵略),主張以兵戰對兵戰,以商戰對商戰。並認為商戰比兵戰更為重要。可見他看出了清朝後期的宏觀政策出了問題。
教科書往往不願意提到,乾隆時期,中國GDP超過印度,成為全球第一。暢銷全球的主要商品是茶葉,其次是絲綢與陶瓷等。在這場茶葉戰爭中,清朝掏空了英國與俄國國庫(這種情形就是今天常說的貿易順差)。隨之而來的商戰就是英國銷售鴉片。
這就是商戰。但清朝將商戰用兵戰來對付,失敗。之後用商戰對付鴉片危機,但具體做法是自己種鴉片銷售給人民,“成功”擊潰了西方鴉片商人,但也擊潰了自己。
英華人在印度阿薩姆、大吉嶺等地種茶,成功。中國茶葉銷售一落千丈。英國商戰勝利。
林則徐曾對道光皇帝說,道光元年至今,粵海關已經徵收銀子三千萬兩(茶稅與鴉片稅),十分之一拿來買炮艦,今天不至於如此。道光帝的硃批是:一派胡言。
可見即使是欽差大臣,也只是辦事而已,不能在宏觀問題發言,也不能在宏觀措施錯誤之後提出糾正意見。分不清商戰與兵戰,當然會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