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枯木齋

    孩子爸爸呢?爺爺奶奶呢?

    終不濟是位單親母親?

    城裡有居委會、街道辦;鄉下有村委會、居民小組;黨的組織無處不在,豈能任其如此胡作非為?

    此事例純屬有意捏造,胡說八道。

  • 2 # 寒石冷月

    孩子才3歲,恰是最需要爸爸媽媽多陪伴的階段,而媽媽卻帶孩子去打麻將,看到這樣的家長我真是醉了。這是什麼娘啊?還有沒有一丁點育兒的責任心?由此,我就想到一個成語——玩物喪志。一個整天遊戲人生的媽媽,百分百會耽誤孩子的教育。

    現在有很多年輕的家長,自己尚且還沒有長大,心理還未成熟,就做了爹,當了娘。對於這種心理不成熟的家長,數量正在日趨增長。對於這種“半吊子”家長,非但不能給孩子一些健康成長的環境,反而會用他們不良的興趣愛好去影響孩子。就如這位打麻將一打就4個小時的媽媽,我不知道她是否有丈夫?如果有還默許妻子這樣帶孩子進入麻將館,不知道是一個慫包,還是壓根也是一位遊戲人生的男人。

    3歲的孩子,最需要有良好家庭成長環境,有爸爸媽媽陪伴一起來讀讀繪本,講講故事,做一些手工,玩玩積木遊戲,到室外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或者到大自然裡去看看花草魚蟲等,因為這些都培養孩子擁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並獲得成長快樂感的必需。然而,像這位打麻將的媽媽,她能給孩子什麼?汙濁的空氣,喧鬧的噪音,還有孩子無限的孤獨……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尤其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競爭早已經延伸到早期教育階段。真正理性的家長都會特別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因為在這幼兒階段,恰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最佳階段,誰重視陪伴孩子,多和孩子做親密交流,誰就能很好鍛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而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理解能力同樣會很強,這對於孩子學習生活中的知識,書本中的知識,有非常大的幫助。

    可以預測,這位孩子才3歲的媽媽,如果繼續在麻將館裡呆下去,會讓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不說,慢慢眼裡除了認識麻將牌,可能比同齡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少很多很多。現在有很多孩子進入一年級後,接受能力差,大都像這樣被父母帶過了幼兒期,孩子所欠缺的東西太多了,從小學階段就處於被淘汰的邊緣了,請家長三思吧!

  • 3 # 圓滿未完成的i

    劇本人生:逃避痛苦,追求快樂

    個人成長的原點是教庭教育,家庭教育又根植於社會大勢,互為表裡,互相影響。

    社會大環境深刻影響著家長和孩子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無孔不入。比如,計劃生育造成的少子家庭,傳統文化缺失等原因造成的溺愛家庭,資訊渠道和內容的豐富多彩、隨手可得等原因造成的思想行為的多元化,諸如此類。同時,社會大環境中的家庭文化又反過來嚴重影響著學校教育,最明顯的莫過於再也看不到傳統“易子而教”所應有的師道尊嚴,代之而來的卻是各種“校鬧”,各種“舉報”。

    再看,我們當年精英教育所必須的人才選拔制度下,考試高難度,學習高競爭,高學歷就意味著鐵飯碗和真幸福,那時的大學無疑是稀缺資源。但是,在“建設人力資源大國”、高校無限擴招的時代,幾乎每個孩子一出生就註定是集萬千寵愛的百萬富翁的今天,學校和家長能奉獻給孩子們的最稀缺的資源是什麼呢?——不是一時的成績和名次,而是對學習不深惡痛絕而已!何敢談什麼真正的興趣?!但是,我們今天的孩子們所處的教育環境,不正是過去的教育所造就的我們,親手營造並趨之若鶩的嗎?!

    未來來得太快,我們尚在過去。

    所有這些惡性迴圈而來的苦果,最終吞下的,不論家長、學校、教師,還是社會,無疑都是最初的始作俑者。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此言不虛。

    兒童時期所寫就的劇本,也就是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會影響人的一生。我們之後的生活,不過是同一劇本在不同時空舞臺上面對不同觀眾的重複上演而已。兒童青少年時期表面看起來的乖乖娃,其內在的衝動或許正被嚴重壓抑著,乖乖背後的思想和行為也許會讓人瞠目結舌,但卻被隱藏起來,不為人知。幾年之後,一旦有了合適的釋放環境,我們甚至完全無法理解當年的乖乖娃怎麼一下子就面目全非了呢!

    扭曲的教育還會嚴重遲滯孩子們的心智成長。

    看看高校課堂上雙手緊握手機,瘋狂“吃雞”的“大嬰”們吧!都已是成年人的大學生了,跟老師玩的依然是童年的“藏貓貓”!要麼就是依然沉浸在“中學”模式,埋頭做著老師佈置的“作業”,繼續未曾圓滿的“高四”、“高五”。好在也還有部分人,在徹底釋放兩三年之後,還能有一年半年時間為自己的未來付出點真實的“大人”般的努力。

    兒童時期的教育至關重要,後期的思想意識文化教育等,會對已經寫就的人生劇本的細枝末節進行雕琢修整,但基本邏輯卻是穩定的,除非出現重大變故而造成劇本結構的坍塌。

    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是一出充滿血腥的人間悲劇。從法律上看是罪與非罪,從人性上看是從善與向惡,從個人成長上看,則是教養過程的順與逆。

    總之,逃避痛苦,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但吉凶,不過是以個人立場因一時一事而區分的得失而已。

    真所謂,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 4 # 洪爺33344611

    這種年青媽媽的做法不可取。

    年青媽媽你帶著3歲的孩子打近4個小時的麻將,你打得安心嗎?打得放心嗎?我想知道3歲孩子4個小時是怎樣渡過的。

    題主所述是否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有影響,年青媽媽的這種行為多了,肯定對孩子成長,學習會產生不良影響。記住,媽媽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重在身教。家風家教影響孩子一生。

    關鍵讓人擔心不是對孩子的學習有多大的影響,而是眼前3歲孩子的人身安全。4個小時變化無窮,誰能確保4小時內無意外事故發生。往往不安全事故都是在一瞬間意外發生。許多案例都是慘後後悔。前不久才發生的,三四歲的孩子在家午睡,媽媽出門下樓拿快遞包裹,還沒返回,孩子已從7樓家中外窗墜樓身亡。

    慘案時有發生,安全陪伴,警鐘長鳴!奉勸年青媽媽,有時間應多陪伴孩子學習,遊戲玩耍,讓孩子安全,健康,快樂成長。少打或不打麻蔣為上策!

  • 5 # 心理種子

    我覺得媽媽帶3歲孩子去打麻將,一打就4個鐘,這對孩子會造成很多方面的影響,不單單是學習。

    3歲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庭成員、社會人士等就像畫筆,會在紙上描繪出各種色彩和圖形。

    打麻將時間、頻率合適、講究人品,其實也是隱形的教育,孩子也可以從中學習自律、誠信、人際交流方式等。

    但是,打麻將4個鐘,時間過長,孩子或許會忘記,但是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的影響就像一顆種子早已種在孩子心中,孩子會模仿媽媽,可能會習得不良的習慣和品性。

  • 6 # 體制公文寫作大講堂

    我講一個案例,希望給愛好打麻將的媽媽們一點忠告。

    在我的老家,冬天是很冷的,生活條件也不好,沒有洗澡間,也沒有熱水器,有一位媽媽,她很喜歡打麻將,每次都是忘我境界。她有一個兒子,哪年不到一歲。

    有一次,她要給孩子洗澡,家中只有她一個人和孩子,她就把水倒進洗衣盆裡,把孩子脫光了放進盆裡,手一試水,水有點涼,與其為了方便1就直接把鐵盆放在爐子上,爐子的火也不大,她就到隔壁去幹其他活了。

    剛過一會,隔壁的王姐過來找她,說打麻將,她太高興了,就跑到王姐家去了,完全忘記了鐵盆和孩子在爐子上,打了大半天,贏了點錢,很得意,準備拿著錢,帶著孩子回家,可以一轉身,身邊根本就沒有孩子,她瞬間傻眼了,突然間想到孩子孩子爐子上。

    她一把丟掉錢,撒腿就往家裡跑,可是等她開啟房間的一剎那,她腿都軟了,孩子就這樣被放在爐子上,活活煮熟了。

  • 7 # 快樂庭院

    媽媽帶3歲小孩去打麻將,一打就是4個小時左右,在有教育意識的人看來,或者說知道怎麼愛孩子的人看來,必定擔心這個孩子以後的學習;不過估計小孩的媽媽或者和她一起玩麻將、甚至可以說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的人看來,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孩子那麼小,沒關係的!

    說實話,如果家長沒有意識,有時候自己不吃點苦頭或者過於任性,再或者認為孩子小影響不到,凡是持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不僅僅考慮不到打四小時麻將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壞影響,也考慮不到更多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1,父母言行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滲透到骨子裡的。

    孩子越小,日常照顧他的人對他的影響越大。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有一個連續性,一歲時的習慣,如果家長不刻意糾正,還會、繼續到兩歲;兩歲的毛病,如果不糾正會繼續下去,這就形成了習慣,尤其三歲之前的孩子,和家長之間建立安全信任感的關鍵年齡,也是去大腦心智發育的第一個快速期,在這個階段如果好的影響也會影響很大,不好的影響也會影響不小。

    俗話說的“三歲看大”,孩子不僅是看大的,還是養大的,養不僅是吃飯穿衣,還需要心靈精神的滋養。

    走在大街上看很多年輕的父母一手拉著兒女,一手拿著手機,眼睛盯著螢幕,對於旁邊的兒女就拉著走就好,根本沒有交流,有的小孩用哭鬧對爸爸媽媽的行為表示了抗議,可爸爸媽媽卻不明就裡,對孩子的哭鬧錶示了厭煩,嫌棄孩子打擾到自己了。不知道這位打麻將的媽媽所帶的三歲小孩子是否哭鬧,如果哭鬧是否也有這種心理呢?

    不過如果家長用麻將來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就另當別論了,比如認字、比如擺圖形等。

    2,孩子小時候,家長所做的好事或者不好事都會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印記,在以後的日子裡,好事留下的影響會讓自己感到慶幸——幸虧自己做對了!不好的事留下的壞影響也讓我們懊悔不已,有的還可以改正,而有的就沒有了改正的機會!

    這個三歲的小孩陪媽媽打麻將四個小時,估計不是一次,一般情理來說,平時不打麻將的人是絕不會帶孩子來玩麻將的,不是偶爾玩一次的也不會帶孩子坐下玩四個小時的。這個媽媽給孩子的影響此時還看不出來,真正的出效果是在上學之後的習慣和學習方面。不過那時如果後悔了,想改變孩子的習慣,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能改的還是少數。因為現實中,很多家長習慣於從孩子身上從其他家人或者老師方面找原因,唯獨不願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就是也覺得自己有點不對,一般也選擇性忽視。

    現在對孩子的教育,很多年輕人一談起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會習慣地說到老人帶孩子給孩子養成了不少的壞習慣,其實年輕人自己帶孩子也不一定就能把孩子帶的很好。就想題主所說的這個媽媽,我還聽到一個更加無知的媽媽:

    一歲多的一個孩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孩子,五口人,孩子是家長至寶。對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是年輕的媽媽做主的,媽媽每天給孩子吃兩個大蝦,奶奶、爺爺感覺不合適,說過幾次,媽媽不以為然,還不高興,依舊我行我素。我有點懷疑這個事情的真實性:怎麼還有這麼無知的年輕媽媽?

    不過實際分析來,還有告訴這件事的人的可信度來說,這的確是真的。

    我說這個案例,就是想勸告很多年輕媽媽們,也不要把老人帶孩子就認為一定沒有自己帶的好,其實我們自己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們自己的很多做法也不見得就都對,就如每天用兩隻大蝦餵養一歲多的孩子、帶三歲孩子打四個小時的麻將、一手拉著孩子、一手握緊手機,眼睛給了手機的爸爸媽媽,這行為能說是利於孩子成長的嗎?當然這樣的行為還有很多。

    對孩子的養育,不是說個對錯、好壞就完事的,犯錯誤是必然的,不犯錯是不可能的,不過如果我們發現錯了,能正視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對的事情!希望更多年輕媽媽能明白這一點,把自己的孩子培養的越來越好!

  • 8 # 秋城夏微涼

    身邊太多愛打麻將的朋友了,那些媽媽帶著孩子我打麻將,小的才幾個月,抱在懷裡打,大一點會走路了,就讓他自己玩,拿個電話給孩子,自己就專心打麻將。看著這樣的場景會覺得這些孩子很可憐,攤上這麼一個媽媽,什麼都不管,孩子也不要了,只想打麻將。

    要知道,三歲的孩子需要陪伴,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整天帶著孩子打麻將,以後孩子會是什麼樣子的可想而知。

    我們這裡發生過一次真實事件。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去朋友家裡打麻將,孩子自己到衛生間去玩,浴缸裡裝滿了水,孩子淹死在浴缸都沒人知道。更誇張的是,後來這個媽媽又生了一個孩子,照樣帶著錢打麻將。感覺麻將就像吸毒一樣上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一名癌症患者,只能在醫院度過,想聽聽你們是怎麼快樂是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