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溪仔X的歷史文化觀

    因為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如果家園遭到破壞,而我們不能及時醒悟,不懂得即使挽救不會,那麼任何對大地的影響、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

    也可以說,人類的生存與大地的保護聯絡了起來,兩者興則共興,滅則同滅的關係大自然的力量相當大,最惡劣的環境,有著相當大的破壞力。

      地震:地震的劃分通常是用里氏震級來表示。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越大,震級越高。震級每增加一級,能量約增加30倍。通常劃分標準如下:微震3級以下的地震,人無感覺,3~5級稱有感地震,5級以上稱破壞性地震。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風:0無風,靜,煙直上面平。1軟風,煙隨風飄動,海面起微浪,漁船略覺搖動。2輕風,人面感覺有風,樹葉微響海面小波,波峰平滑。3微風,樹葉及微枝搖動不止,旌旗展開,海面小波加大,處處起白浪花,漁船漸覺簸動。4和風,塵土風起,小樹枝搖動,海面小白浪頗多;漁船滿帆時,可使船身傾向一側。5清勁風,小樹搖晃,內陸水面有小波,海面中浪,很多白浪;漁船縮帆(即收去帆的一部分)。6強風,大樹枝搖動,舉傘困難,電線呼呼有聲,海面大波浪開始形成,水花飛濺;漁船加倍縮帆,捕魚須注意風險。7疾風,全樹搖動,頂風行走困難,海面輕度大浪,碎浪或白沫沿風向呈條狀,漁船停泊港中,在海者下錨。8大風,小樹枝折斷,頂風不能行走,海面中度大浪,浪頭破碎,形成水煙,所有近海船都要靠港,停留不出。9烈風,風掀開屋瓦,吹倒煙囪海面狂浪,浪頭崩潰墜落;汽船航行困難。10狂風,樹木連根拔起,房屋損壞嚴重海面狂濤,海面一片白;汽船航行頗危險。ll暴風,陸上少見,有廣泛損壞,海面上異常狂濤,很少見水煙;汽船遇之極危險。12颶風,陸上絕少見,海面上摧毀力極大。還有很多的自然災害,都在說明著人在自然界中的渺小。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來源於大自然,也屬於自然界的一部分,對於大自然,我們只能敬畏。

      自然力是指在一定的土地上,不同的植物群落從無到有的生物群落演替過程。群落演替是指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所取代的過程,如溼潤的森林地區遭受火災之後,在火燒地上,依次出現多年生草本群落(具有地下莖的)、一次生草本群落、灌叢、森林群落。利用自然力進行生態恢復的過程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圍封,就是在保證土壤不損失的前提下,保證自然分佈的各類繁殖體(種子、孢子、果實、萌生根和萌生苗等)能夠“安家落戶”並得以自然繁衍。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只要存在生命生長的條件,這種自然力就存在。

      為什麼要強調自然力?這是因為,關注自然力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我們知道,中國大部分自然生態系統,從南方的熱帶雨林,到北方的寒溫帶針葉林,從東部沿海的灘塗溼地,到內陸的乾旱荒漠,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生態系統退化。這些退化大都是由於人類過度利用自然資源而造成的。生態系統是上世紀初英國學者坦斯勒提出的,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各種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透過能量流動與物質迴圈而相互作用、相互依賴所形成的生態學結構與功能基本單位。如果上述兩者任意一個發生問題就會造成生態系統的退化。以中國的草地生態系統為例,我們有草地60億畝,佔據了國土面積的41%,但這些寶貴的草地約90%都處於不同程度的退化狀態,直接誘發了沙塵暴等嚴重問題。國家為此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來治理,僅沙塵暴治理一項,就投入近600億元人民幣。可是,大量投入的金錢不是用於恢復草原,而是在草原和荒漠上造林。這就過分強調了“人力”,而忽視了頑強的“自然力”。既造成了大量資金浪費,又白白延誤了自然恢復的寶貴時間。.因此,科學利用自然力是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未來的決策者要認真考慮的事情。

      退化生態系統產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們對於自然的態度有關。如果沒有現代化的力量,生態系統中很多的物種不會消失得這麼快,熱帶雨林也能得以儲存,全球變暖也不會提前這麼早。人們在慶祝戰勝自然,陶醉於“人定勝天”的夢想實現時,自然已經發出了無奈、憤怒的吼聲,沙塵暴的頻繁發生便是一個例子。

      據生態學原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地球生態鏈條中的一個環節,人與自然萬物唇齒相依、息息相關。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大自然才能造福人類。但是,長期以來,人們並沒有這樣的認識。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總是以技術為武器、以征服者自居,無休止地與大自然作鬥爭,無限制地索取自然資源,包括對土地過度開墾,草原過度放牧,森林過度採伐,湖泊、沼澤及溼地過度墾殖與利用,以及開發建設過程中的濫挖濫採、亂堆亂倒等,結果導致了水土流失、洪災氾濫、河道斷流、綠洲消失、沙塵暴肆虐等等一系列生態災難的發生。大自然向人類的報復和懲罰,反過來構成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重威脅。在這方面的歷史教訓是非常深刻的。休養生息戰略的要領是,對脆弱的生態系統進行搶救性保護和強制性“休息”,儘快停止人類對生態系統的掠奪性開發,逐步償還生態“債務”,維護自然生態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使人類的經濟活動始終約束在自然生態的承載力之內。

    愛護我們的環境是當今非常時髦的話題,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問題。因為當我們環顧四周,用自己的眼睛仰視藍天,就會驚愕地發現,我們早已失去了在藍天白雲映襯下無憂無慮生活的美好空間。我們的頭頂早已不是天空的原稿,早已被“現代文明”的煙塵汙化得渾濁而模糊。

      不必諱言,現在人類的生活空間和視野中,已難以找到一塊淨土,就連珠峰的雪樣,大西洋海底的淤泥,南極洲的企鵝,北極洲的煙霧中都夾雜著現代文明的成分。

      曾幾何時,我們用意氣風發的豪言壯語和戰鬼神鬥天地的實際行動,讓天地改變了它本來的面貌,創造了令人類引以為豪的現代文明。可也正因為人類相信“人定勝天”,而造成了無節制地掠奪,大片大片地開山墾荒,圍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貪婪地掠奪自然資源。人類大力發展現代工業的同時,使原來已經非常脆弱的生態平衡不復存在。百年的古樹在電鋸聲中十分鐘倒下,上千年的熱帶雨林在幾年內變成光禿,幾百萬年才進化而成的物種也在短短几十年就悲慘絕跡,人類還有什麼辦不到的呢!

      早在戰國時期,孟子就提出“天人合一”的說法。“天人合一”強調的是“天道”和“人道”的和諧統一,“自然”與“人為”的相通。他們認為,“人與天”相通,人的善性天賦,盡心知性便能知天,達到“上下與天地同流”。莊子也認為:“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人與天本來就合一,只是人的主觀區分才破壞了統一,主張消除一切差別,天人混一。西漢董仲舒強調:“天與人以類相符,天人之際,合而為一。”宋以後思想家則多發揮孟子的《中庸》的觀點,從“理”、“性”、“命”等方面來論證天人關係的合一。明清之際的王夫之說,“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強調要“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天人合一”各說都是力圖追求天與人相通,以求天人和諧與一致,實為中國古代哲學一大特色。

      古人尚能如此,我們現代人為什麼不能更好地愛護我們的家園和環境呢?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我們的未來,因為我們的命運是與大自然的命運息息相關的,當大自然被掠奪殆盡時,人類也就會像是最後一塊多米諾骨牌接著倒下。

      經濟的飛速發展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物質享受,生活富裕了,住宿條件改善了,需要什麼東西隨處就可以買到了,可是,我們吃的喝的用的東西卻再也不放心了,環境的惡化正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由於汙染嚴重,飲水源越來越少,在有江河湖泊的地方,飲水源尚可無慮,但是在沒有江河的地方就比較麻煩了。那裡沒有基本飲水源保障,人們的飲用水都很困難。有的地方雖有江河湖泊,但汙染嚴重,飲水就成問題。中國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0%的大城市處於缺水狀態。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事實!有很多地方因水質汙染,缺水的時候只有靠水車從鄉村河道里取水日夜不停地運進城裡。如果遇上大旱,用水就成了關乎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在上世紀90年代僅淮河流域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汙水溝,根本就不能作為飲用水。

      隨著工業化程序的加劇,垃圾也日益增多。這些垃圾要麼填埋要麼焚燒,但無論是填埋或焚燒都要耗費巨資。填埋需要廣用良田,還要做好防滲處理。在工業化發達的南方,土地寸土寸金,焚燒處理,光費用就得數以百億元計。比如廣州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經過一定的分類回收之後進入焚燒處理的約12000噸,更多不能處理的垃圾需要填埋。新聞報道說,南方很多地方已到了無田可填埋生活垃圾的境地。更何況,還有更多的工業垃圾都等著填埋或處理,環境已逼著人們不得不認真對待它。

      工業的發展大多都是以嚴重破壞環境作為代價的,創造的利潤遠遠不夠恢復環境之用。淮河附近的造紙廠,20年間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造紙廠對淮河帶來的汙染,即使是讓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準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如要恢復到三類水質,至少需要用100年時間,其花費更是難以數計。

      全世界很多地方的地下資源被隨意開採後沒有及時充填,露天礦山被開採後沒有恢復植被,許多重大工程建設也未周詳考慮周邊環境,加上天然氣使用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長,全球氣候轉暖,不僅北極熊可能要面臨絕跡,就是各種地殼運動加劇引發的地震、海嘯、山洪、火山爆發、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災害也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

      人類不愛護環境、不尊重自然、盲目認為人定勝天的行為終將導致各類自然災害進一步加劇,我們未來的生存環境將更加嚴峻。有效地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地球人不可推卸的責任。愛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只有我們的生存環境好了,我們才能生活得更好,社會文明才能進一步發展。

  • 2 # 盧要知馬力

    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系統、保護地球等環保理念,在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最近幾個世紀才出現的。從現代人類文明史來講,應該是在工業革命之後才出現。

    工業革命之前,地球人類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往往不堪一擊,匍伏或臣服於大自然的威力。這一點在希臘神話中,人們想象出了大地之神、海洋之神、以及地底之神、農業之神等一系列掌管天地自然的神祗及奧林匹斯山,其實都是對人類對早期自然力量的一種敬畏。

    18-19世紀,人類在迅速強大、並初步解決溫飽後,開始思考人類與周邊環境的關係,開始陸續提出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系統,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等理念。這一方面是因為人類的智慧與思考,自覺與自省,另一方面則在於有部分人先意識到或認清了人類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仍必須與大自然共依存。

    換句話說,就是人類必須依賴大自然,而大自然或地球生態系統未必需要人類

  • 3 # 信仰11

    人類要生存必須要選擇一個生存的空間,現在人們選擇的住房都很注重環境,而建房這一點也是先從地理位置開始的,大自然是提供地球生命所需的最大空間,如何在其中選擇自己的位置,需要認真的對待,何況人們已經知道了這個空間是有限的,不珍惜改善就不能維持下去。

    保護大自然讓我們從能做的一些小事開始吧!

    1節約用電,隨手關燈。

    2節約用水,關緊水龍頭,不要浪費,汙染水資源。

    3郊遊外出不要隨處扔垃圾。

    4每年植樹一次。

    5不亂捕殺動物,破壞植物。

  • 4 # 小農阿龍

    保護大自然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己,人要是生活在一個遍地垃圾,霧霾不斷的環境裡,整天呼吸著霧霾,聞著垃圾散發出的刺鼻的味道,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也會影響自己的心情。因此我們要從自己做起,保護環境,愛護自己的家園。習主席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環境好了我們才能更好的生活,後代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 5 # 石中味

    自然就是自然,人生活在自然裡,不保護自然就是破壞自己的家園。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別裝不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類要保平安就要保護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據透露,趙睿得了重感冒後,仍堅持帶傷出戰,導致病情加重後在醫院打吊針,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