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許多謙0768
-
2 # mengziqiang
肯定是想過,他跟孝公有的一拼。不過沒有孝公那麼大的魄力,敢完全變法,把全國託付於商鞅,這一點當時乃至於以後都沒有人有這麼大的魄力。還有就是繼承人的問題,趙武靈王廢長立幼,導致困死沙丘。而孝公交代後人歷代君王如果不遵守商鞅之法,死後不得入秦國廟堂,以致出現以後的六代雄主,從而一統天下。
-
3 # 百里不奚
在趙武靈王心中,最大的敵人一直是秦國。
1. 歷史恩怨:
前371年,趙秦第一次在商安發生武裝衝突,趙國取得勝利。
前364年秦伐魏,趙出兵支援,戰於石門(山西運城縣西南),魏趙吃虧,折兵六萬。“秦始復強,而三晉益大,魏惠王齊威王尤強”(《楚世家》)。
第二年,秦攻魏少梁(陝西韓城縣西南),趙國援救。
此後一個時期,秦的進攻重點都在魏韓。虧得韓以申不害為相,“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前361年趙韓聯合攻秦。十年之後,前351年秦大良造商鞅進攻趙國的藺(山西離石縣西)沒有得逞。
前328年張儀相秦,攻趙。趙將趙疵被殺,趙失藺和離石(山西離石境)兩地,不久又收復。
以上就是趙武靈王於前325年繼位時所接受的歷史遺產,可見秦趙之間的攻伐就沒斷過。
2.攻秦構想:
趙武靈王有一個極具創意的攻打秦國的思路:就是不必千辛萬苦地跟秦國在函谷關死磕,而可以取道雲中、九原,直接南下進攻咸陽。這個構想,趙武靈王自己不曾有機會真練上一回,但後來卻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匈奴人就往往採用這條進兵路線,秦始皇修建工程浩大的直道,從甘泉官到九原郡塹山堙谷,千八百里,就是為了防禦這種攻勢。
3.喬裝入秦,戰略觀察
武靈王大概覺得正式出訪,官方活動範固狹小,享宴酬酢頻繁,禮儀繁瑣,不如權作一名使臣便於接觸實際,從側面觀察瞭解主要對手的情況,捜集第一手材料。因此決定化名偽裝使臣訪問咸陽。
前298年,武靈王化名趙招,喬裝使臣入秦,身邊只帶幾名保鏢,作為隨從。沿途他的確觀察瞭解秦國許多風土民情,對商鞅變法以來秦國政治上的變化,有了一些感性知識,有耳目一新之感。他對沿途的山川形勢尤其留心。
武靈王此行印象極為深刻。他親眼目睹秦國防堅固,要塞險峻,形勢便利,山川林谷幽美,天然資源豐富。國內風俗淳厚,百姓儉樸,聲樂不同凡響。人們穿戴很普通,對官吏很恭順,保留了古人遺風。都道官府,各級官員辦事都很認真,“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不正當)”。至於職位較高計程車大夫,大都出家門,入公門,出公門,歸於家,“無有私事也”。尤其重要的是,他們“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觀其朝廷,其朝閒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難怪秦國“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武靈王深有感觸,進一步理解富國強兵之道,富國為強兵基礎,舍此而求強兵,未可恃也。
-
4 # 使用者67724358697
不見得。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嬴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
5 # 歷史大良造
一勺歷史,為您解答。
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趙雍要說沒想過去滅掉秦國那是不存在的。他不止想幹掉西邊的秦國,還想向南進取中原成就一番霸業!
否則趙武靈王就不會“師夷長技以治夷”,不會把積貧積弱、處於“四戰之地”的趙國改革目光投向軍隊,開展胡服騎射的一系列強兵富國措施!
當然,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趙武靈王是個有理想的君王,即使胡服騎射的改革曾一度使得趙國軍事力量大為加強,抗衡秦國,但是趙國所處的地緣環境這個尷尬的“硬體裝置”也是趙國曆代君王不能心無旁騖進取中原的阻礙。到了趙武靈王也改變不了。
戰國時期本身就是一個兼併戰爭的時期,弱肉強食是戰國時期的鐵律。“三晉”之一的趙國的地緣環境是有多尷尬?
東臨齊國,西接秦國和林胡,南連魏國和南韓,北邊更為複雜:與燕國隔羅水相望,與東胡抵長城而居,與Murano緊鄰賀蘭山。
東、南、西有著各個諸侯國的威壓自不必說,北方皆為遊牧民族,善騎射,一直以來都是中原各國的勁敵,而趙國夾在南北之間,無疑是處於風口浪尖之地!
趙武靈王的父親趙肅侯的葬禮之上,就發生過秦、齊、楚、魏等國各帶精兵數萬,名義上是來參加葬禮,實際上是明火執杖地對趙國示以兵威一事。
趙武靈王想滅掉秦國,第一次的試水就是在他即位後的第九年,趙、魏、韓三國聯合攻打秦國,結果趙軍兵敗,被斬首八萬,損失極其慘重。
雖然胡服騎射後趙國軍事力量有所增強到可以抵禦秦國的虎狼之師,但是趙國是戰國時期的“中央之地”,在東面要戒備齊國和燕國,南面需要應對南韓魏國的摩擦,北面的匈奴又恰好這個時候崛起,趙國不得不在北部的邊界保持著一支為數眾多的邊防軍。這支邊防軍最著名的就是李牧率領的騎兵13000人、近戰戰士5萬人、弓箭手10萬人,幾乎是趙國軍隊實力一半的精銳。
可見,即使趙武靈王想滅掉西邊的秦國,不是自己的實力不允許,而是四面的威脅,所以趙國的兵力十分的分散,很難集中一起西進,進而進取中原!
-
6 # 先秦史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使趙國的國力大為提升,他滅中山,服林胡、婁煩,闢雲中、雁門、代地,拓地千里,成為當時僅次於秦國的第二號強國。於是有人認為趙武靈王有滅秦的念想,個人是不敢苟同的。
趙武靈王在推行“胡服騎射”之前,雖然得到肥義、樓緩等人的支援,但是像其他的改革者一樣,還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他的改革阻力主要源於當時普遍存在的中原人的自以為是以及他們對於蠻夷戎狄的蔑視,因為“胡服騎射”本身就是具有很強的“去中原化,向戎狄學習”意味。為了能夠順利的推行改革,趙武靈王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而從他與支持者及反對者的言論中,我們也能得到他的一些重要想法。(趙武靈王)
在與樓緩的商討中,趙武靈王認為趙國有亡國的危機,因為燕、胡、婁煩、韓、秦強敵環伺,中山還嵌在腹心,而趙國卻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來應付各國,所以他決定打造一支這樣的軍隊,而胡服騎射就是趙武靈的選擇。可見趙武靈王推行改革,是為了能夠抵禦強敵的入侵,使趙國免於滅國的命運。後來他又找到肥義商量,趙武靈王認為,如果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他就可以開拓北方的胡地、翟地,更為重要的是,腹心之痛中山國可以永久的拔除。肥義非常贊同,並開導他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掌握真理的人永遠都是少數。
雖然得到了樓緩、肥義等人的支援,但是最主要的人卻站在了對立面,他就是趙武靈王的叔叔公子成。為了說動自己的叔叔,趙武靈王親自登門拜訪,期間再次提及趙國的時局,並重申改革對於擴張的重要性:且昔者簡主不塞晉陽以及上黨,而襄主並戎取代以攘諸胡……今騎射之備,近可以便上黨之行,遠可以報中山之怨。在趙武靈王有理有據的分析下,公子成終於茅塞頓開並俯首聽命。(騎兵作戰)
趙武靈王讓改革與北擴齊頭並進,在改革的第二年,趙武靈王就開始對中山、胡地下手。沒過多久林胡、婁煩的問題基本解決了,但是滅亡中山用了他整整十年,而且是在打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的情況下,人生能有多少十年?中山國是二三流的國家,被趙國三面包圍,並且地形也不是十分優越,尚且要花費十年之功,秦國是什麼級別,相信趙武靈王心裡最清楚。
說趙武靈王對秦國一點想法也沒有,這也是不現實的。秦武王在與孟說的角力賽中不幸英年早逝,趙武靈王就把在燕國為質的嬴稷送回國,並幫助他繼位,後來又讓樓緩到秦國為相,顯然是有遙控秦國的成分。趙武靈王積極北擴,闢雲中、雁門,本來是想繼先王之業,卻意外讓他了找到了一條攻打秦國的蹊徑,即由新闢的雲中、九原地區出發,越過高山險阻,千里奔襲並直插秦國心臟咸陽,為此他還專門以使者的身份到秦國瞭解當地的地勢已及秦王的為人。(雲中地區)
經過幾代君王的努力,秦國已經是當時最強的國家。他們領土廣大,除了關中本土以外,他們還佔有新得的河西之地、上郡已及部分河東地區,東面已經發展到函谷關以東地區,南方還佔有肥沃的巴蜀和戰略要地漢中一代。趙武靈王干預秦國政治,卻沒有想到在宣太后和魏冉的協助下,秦昭王把秦國打理的那麼好,相信他“考察秦國”回國以後也一定會和秦昭王一樣驚訝。
從雲中、九原直南襲擊秦國,一路上除了要克服黃土高原、洛水涇水河流外,還要克服後勤的問題(雖然騎兵有利於解決後勤問題)。此外如果趙武靈王帶領趙國精銳之師襲擊秦國,國內防禦力量必然有限,韓、魏、燕、齊都有可能對其本土造成威脅。所以說,趙武靈王偷襲秦國,必須實行閃電戰,因為越過洛水以後,秦國也是無險可守了,但是並不是以滅秦為目的,而是快速推進到秦國的關中地區甚至國都咸陽,使秦國屈服,然後讓其割讓一部分土地,比如河東地區佔有的土地、河西的部分土地或者是上郡北部地區。而上郡北部無疑是趙武靈王最想得到的地方,畢竟這裡是他選擇襲擊秦國的北方,而且和雲中、九原地區相連線,佔有這裡以後,不僅擴大了領土面積,還可以此為襲擊秦國的起點,精簡原有的襲擊秦國的路線,最終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滅亡秦國。或者是逼迫其遷都,向南或者向西遷徙,而南遷肯定更合趙武靈王的口味,因為這樣可以把秦國的戰略重心轉移到楚國,讓他們互相削弱,趙國則可以更加遊刃有餘的在北方擴張壯大。統一北方以後,再揮師南下,兼併秦、楚,一統天下。 (關中平原地圖)
趙武靈王在初期的時候,是想著解決國家危機,想著北擴土地,想著取中山的。後來隨著趙國的強大,開始有了由雲中、九原襲擊秦國的想法,但是以趙武靈王之英明神武,不可能認為自己已經達到滅亡秦國的地步,所以他希望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後人不斷努力,最終滅亡秦國。
回覆列表
趙武靈王一代雄才,別說滅秦,他肯定想統一各國,做第一個始皇帝,當他劃時代的學習胡服騎射,在北方開地千里之後,他的目光又重回中原,趙武靈王最先想滅的國家,那就是西邊的強秦!
然而做為東方國家攻打秦國,通常只是兩條通道,一條就是從借道南韓,攻打函谷關;另一條是借道魏國,渡過黃河進入河西。不論是函谷關還是黃河天險,都不容易突破,冷兵器時代,這樣的雄關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趙軍要打下來需要付出比秦軍大幾倍的代價。
在趙國兼併了林胡和婁煩之後,在北方開闢了九原郡和雲中郡,這兩郡就在秦國的北方。這時的趙國就有了第三條攻打秦國的路徑,就是從九原郡或雲中郡出發,南下透過陝北高原,快速抵達關中咸陽,絕對可起到奇兵的作用,讓秦國防不勝防。
趙武靈王假想滅秦路線(一)
趙武靈王假想滅秦路線(二) 趙武靈王是個實幹家,他想滅秦國,絕不侷限於紙上談兵,他曾喬裝為趙國使者趙招,入秦進行實地考察。 趙武靈王入秦的目的,主要是兩個,一是勘查地形,為此趙武靈王還配備了幾個勘查和作圖工匠,將沿途的地形全部載入圖軸之中。第二個目的,趙武靈王還是想看看這個秦昭襄王,到底是雄主還是實力平平的庸君。
在秦國秦昭襄王召見了這個假使臣,初次見到四十一歲正值壯年的趙武靈王,二十六歲的秦昭襄王立即被其氣場所震懾,半響才回過神來,這次入秦之行,趙武靈王帶著手下勘探了秦國的地形、人事、國力,帶回去進行計劃,可惜的是趙武靈王幾年後不幸死於非命,要不然秦趙之間的歷史要重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