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晨yuchen
-
2 # 阿德606
秦惠文王是秦國很有作為的一位國君,任內攻佔巴蜀更是功不可沒。
為什麼要車裂商鞅?
1.經過多年變法,秦人知道了秦法的厲害,知道法律出自商君,怕商鞅,秦孝公死後,秦人也許更怕商鞅,而不是秦惠文王(剛登基時還沒稱王),那時秦惠文王還年輕,還沒讓人認識到他的厲害(手段)。哪一個君王能忍受這個?再者,商鞅已經不能再加封賞功了,都商君了。也不能讓商鞅去他國,幫助他國強大,只能讓他死。
2.秦惠文王為了自己王位鞏固的需要。秦孝公在,秦舊貴族和反對勢力知道動不了商鞅,秦孝公已死,都跳出來要置商鞅於死地。處死商鞅,滿足這幫人,鞏固自己王位。
3.為了報自己仇。秦惠文王自己年輕時觸犯了秦法,也受到牽連,在民間待了多年,雖認識到變法的必要,但變法已成,商鞅在不在的,沒那麼重要了。
這幾種因素加起來,處死商鞅也就正常了。秦惠文王英明之處之一是借舊貴族和反對變法勢力收拾了商鞅,然後又指責這幫人是誣告,也收拾了。
然後反對變法勢力聲音沒了,也沒人威脅到他了,商鞅影響力過大,秦孝公在還能蓋住他,新的年輕君王,難。那商鞅就必須死。
雖處死了商鞅,但沒有動變法,秦國繼續強大,任內攻佔巴蜀,拓寬了秦的土地,戰略位置姑且不說,天府之國提供的糧食和兵源太重要了。
長平之戰打到最後,趙國糧食供給不上了,秦國就好的多,耗得起,趙國耗不起,趙國失敗是必然的。
總之,秦惠文王是很有作為的一位君王,任內秦國愈發強大…
-
3 # 西魯
秦惠文王是一個了不起的君王,粗疏殘酷,又寬仁果斷。殺商鞅而用其法確立了他獨特而傑出的歷史地位。
商鞅做為法家的代表,他的變法是秦最終統一中國的基礎,歷史地位已成定論,廢井田,務耕戰,獎軍功使秦迅速強大。但他寡恩薄義,毫無底線,醉心權術,求實利達到喪失人性的地步,既為被剝奪世卿世祿的秦國老貴族所恨,也為天下人所不齒,他本人完全是惡的代表。
在這種情況下,秦惠文王必以殘酷的手段殺商鞅,主要是有三利。其一秦國上層對商鞅恨之入骨,反商鞅自然對新法也抵制。殺了商鞅,尤其是車裂,解了上下切齒之恨,把新法與商鞅切割,實際上使以後新法執行更順暢也更有效,利於秦國強盛。其二穩定了局勢樹立了自已的權威。商鞅在秦惠文王做太子時,劓了太子老師,殺了太子的馬,使秦惠文王在當時顏面掃地。即位後車裂商鞅,不但穩定了朝野情緒,使上層站到了自已一邊,更是表現了做為秦王不可侵犯的殘酷一面,殺一人而舉國歸心,做為以暴為傳統的秦國新王,一定會這樣做。其三,商鞅已完成歷史使命,成為秦國的負資產,商鞅死後,所聚斂的土地財富子女玉帛悉歸秦王,空出的權力位置也迅速被秦王親信填上,完成新的權力佈局又發一筆財,如秦惠文王的性格,必殺之。
但秦惠文王的了不起之處在於殺其人而用其法,這使他完全稱得上合格的大政治家。持別是他在位期間,新法少了暴戾之氣,實行起來,順人心合時代,更是高明,歷史上有這樣胸懷和見識的君王,他幾乎是獨一份用“文”稱之,受之無愧。
這裡還要說一下,商鞅變法為秦朝注入了殘暴虐民,君王寡恩刻薄的基因,這是秦二世而亡的深層原因之一。同時也因漢承秦制,專制主義的負作用與王朝政治如影隨從,最終象癌症一樣終結了王朝時代———商鞅死有餘罪,車裂宜也。
-
4 # 使用者68134130115
秦惠文王贏駟是一個審時度勢,很有政治天賦的君王,在他的帶領下,秦國不斷強大,為將來的一統打下堅實基礎。
贏駟繼位車裂商鞅是經過深思熟慮,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做出決定。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贏駟此人的心機之深。
贏駟少年受秦國老部族與新法之間的矛盾激化影響遠離朝堂,繼位時,身邊沒有輔助之臣,手中又無實權。朝中以商鞅為首的新法一派占上峰,任其做大的結果是君王地位受到威脅,權利移交。以甘龍為首的老部族隨雖處弱勢,但根基猶在,若扶持老部族打壓商鞅,極有可能動搖新法根基,導致秦國再次出現朝局動盪。
因此贏駟經過多重考量,選擇鋌而走險,徹底解決兩方勢力,回收權利。以重刑處死商鞅,瓦解商鞅的勢力,收回自己所用,平息老部族的怨憤。激起民變後,堅決擁護新法,將處死商鞅的原因歸結為受老部族迫害,順勢徹底將老部族連根拔起。至此,贏駟將所有權利牢牢握在手中,開始不斷髮展壯大。
-
5 # 靈芝淺談歷史
秦惠文王,名嬴駟,是秦孝公的兒子,是秦國第一位稱王的國君,在位期間帶領秦國逐漸走向強大繁榮,為後期秦始皇一統全國奠定基礎。
商鞅,原名衛鞅,是衛國公姬妾生的兒子,是秦國變法變革史上的重要領導者,為秦國擴張疆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秦惠文王和商鞅都是在秦國發展歷史上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
但是秦惠文王車裂商鞅的舉措,一是為了報仇,二是收買人心鞏固政權。
第一,為了復仇商鞅年輕喜歡研究刑名發書之學,在秦孝公謀求變法強國之際,來到秦國主持變法,即歷史上有名的“商鞅變法”。
變法意味著利益的衝突,商鞅在推行變法變革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侵害到了部分秦國權貴間的利益,得罪了不少權貴,而且頒佈實施的法令也使得不少秦國百姓苦不堪言。
其中受害人士就有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在法律實施之初就曾經觸犯法律,商鞅趁機向秦孝公建議:“法律推行不通在於宮室貴族的干擾,若要實施變法,從太子開始即可。”最後太子老師公孫虔和公孫賈代為受刑,於是年幼的太子嬴駟就和商鞅結了仇。
第二,為了收買人心,鞏固政權秦惠文王登基之初,個人的威望並不能和商鞅相提並論。
由於商鞅在秦孝公在位期間推行一系列變法舉措,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統一度量,建立縣誌,推行連坐制等,使得秦國經濟迅速發展,軍事力量雄厚,走上崛起之路。
大國崛起免不了擴張疆土,在衛鞅帶領的幾次軍事戰鬥中都取得勝利,秦孝公表其功績,分封商邑,封號為商,商鞅也在秦國的名聲威望也越來越高。
為了給自己鞏固政權,也為了消除自己的威脅,在宗室貴族高發商鞅造反,要求處決商鞅時,秦惠文王立刻抓住機會,選擇順水推舟,將商鞅車裂,既收買人心,又鞏固了自己的政權,可謂一舉兩得。
不可否認,作為君主,秦惠文王對於秦國的發展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但是為了報仇而車裂商鞅是小氣行為,因為在國家發展之際網羅人才,人盡其用才是真理,商鞅無疑是秦國強大的關鍵 ,車裂商鞅著實不可取。
但是當商鞅威望極高,又蓄謀造反,在威脅到君主地位和聲望時,秦惠文王及時消除對自己不利的隱患,也是對於自己利益的維護和政權的鞏固,車裂商鞅又是可取的。
所以秦惠文王車裂商鞅有利有弊,他只是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一條路,鞏固自己的政權,車裂商鞅,既能安撫宗室百姓,又能籠絡人心,並且在商鞅死後依然延續變法,沒有廢除,所以使得秦國逐漸強大,逐漸吞併周邊國家,最後成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
6 # 剪燈說史
如何評價車裂了商鞅的秦惠文王?
秦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首次完成統一的朝代,在幾百年的王朝程序中湧現出了數量繁多的人才。然而在戰國時期,各種驚天偉地之才也是不斷出現,秦國又是如何在這亂世中實現統一的呢?究其原因,除了秦國佔據著比較好的戰略之地以外,更重要的是秦國出現了一位比較有才能的君主,名曰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在歷史上的評價也是分為兩半來看,首先他是一位驚天偉地之才有膽識,有計謀。同時由於他在登基之後誅殺了秦國的功臣商鞅,也背上了濫殺功臣的罵名。那麼歷史上的秦惠文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今天我們就用三個成語來總結一下歷史上的秦惠文王。
1,一山不容二虎。
秦檜王登基的時候年紀尚小,僅僅只有19歲。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只不過是剛成年而已,但是在他登上皇位以後,很快就展現出來了與眾不同的政治才能。不過在他登上皇位,掌握實權以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誅殺了前朝重臣商鞅。很多人都對這件事情表示不解,商鞅對秦王朝的重要意義不必多說,那秦惠文王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事情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秦惠文王看中了商鞅手中的權力。
但凡有抱負的君王都對權力十分渴望,而且對阻礙自己獲得權力的人大都採用強硬的手段。所以商鞅之死並不是因為商鞅做了什麼事情,而是因為商鞅掌握了太多的權利。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個同樣有才的人生活在一個時代的確是一種悲哀。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孝公卒,子惠文君立。索隱名駟。是歲,誅衛鞅。鞅之初為秦施法,正義為,於偽反。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於貴戚。君必欲行法,先於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師。”於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為反,而卒車裂以徇秦國。2,任人唯賢。
秦國能夠迅速成長為六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家,和秦惠文王任人唯賢關係重大。當秦國成為六國之中實力最強之時,很快就遭遇到了秦歷史上最嚴重的危機。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五國合縱。儘管當時秦國實力非常強,但是也只是剛剛起步的勢力,如果其他五家聯合起來對付秦國,秦惠文王顯然沒有勝利之理。
直到秦惠文王重金求得張儀。針對當時六國的聯眾法,張儀發明了連橫之計,而張儀最後能夠成功的破解合縱之法,也得益於秦惠王能夠知人善用,把權力下放。當然張儀只是其中的一位。在秦惠文王的大力招攬之下,秦王朝聚集了非常多的有識之才。
《戰國策》記載: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3,足智多謀。
秦惠文王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大名,主要是因為他擁有聰慧的頭腦。每每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能夠突發奇想用奇招之敵。
比如當時秦國的北邊緊挨著當時的義渠國。義渠國是草原上興起的一個國家,主要是由一些遊牧民族組成,這些馬背上的民族在打起仗來行動迅速,來去如風。這個讓兩代秦王都頭疼的問題,到了秦惠文王時期終於得到解決。秦惠文王下令燒燬西北地區的草原,義渠是由牧民組成的國家。如果沒有了草原,就意味著沒有辦法放牧,所以只能繼續往外遷徙。正是因為秦惠文王的這一奇思妙想,讓義渠國至此沒有再侵犯過。
《正義地理志》記載:北地郡義渠道,秦縣也。括地誌雲:“寧、原、慶三州,秦北地郡,戰國及春秋時為義渠戎國之地,周先公劉、不窋居之,古西戎也。”綜上所述,秦惠文王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帝王之才。雖然說他為了權力把商鞅殺害,落下罵名。但是縱觀他的一生有勇有謀,也可算得上是一代明君。
參考:《正義地理志》《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戰國策》
回覆列表
秦惠文王謙虛謹慎足智多謀,有仇必報,審時度勢
秦惠文王之所以車裂商鞅有以下原因;
1.秦孝公時期經過了二十幾年的變法使得秦國變的強大起來,商鞅變法使奴隸制廢除,秦國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廢除奴隸制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秦國出現了新過人和舊華人,奴隸當家做主人一時間讓舊華人老世族根本無法接受,奴隸變法後竟然比主子地位還高誰受的了。
這種情況是商鞅一手造成的。因此招致愁恨。這種仇恨一個人有還好說但是這種仇恨近一半秦人都有,這就使得秦惠文王不得不對商鞅下手。秦國變法已成,法不可費鞅必須死。
2.商鞅權利過大影響力遠遠超過了秦惠文王,我們都知道秦孝公時期為了讓變法順利進行下去,秦孝公給了商鞅非常高的權利,孝公之下便是商鞅。縱觀歷史哪個皇帝身邊會有影響力權利比自己還高的國家大臣,在最高統治著看來,不是我的人位高權重必須死,因此鞅必須死。
3.商鞅因變法導致秦惠文王少年流放,雖將秦大好河山盡收眼底,但險些客死他鄉,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經歷使秦惠文王不敢忘。也因商鞅變法使自己的大爺受劓刑。至親之仇必報。這就是為什麼秦國有很多刑法卻車裂商鞅的原因。
總結以上秦惠文王審時度勢法不可費鞅必須死,有仇必報鞅必須死,足智多謀車裂商鞅既報自己的仇也平秦民之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