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子姑姑

    癌症是什麼?很多人都是百思不得其解,醫學名詞會有很多書面形式的解釋但對於大多數癌症患者來說,並不懂這其中的意義。

    簡單的說吧,我是一個普通人我一直覺得癌症不會出現在普通人的世界裡,但是世界並非如此善意!癌症如同一座搖搖欲墜的房子,房屋的整體是紙片堆積而成如果沒有暴雨來襲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暴雨過後總有殘缺的角落,如果角落第一時間及時修補可能會抵禦第二次暴雨,但是房子沒有倒塌所以根本沒人在乎,第三次第四次等到搖搖欲墜了在想要補救已經為時已晚,儘管這樣還是想全力一搏,用石頭用水泥(就相當於放化療)外表是堅固了可是內在很多都腐爛了,想要安全必須整體拆遷重新在建,可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

    癌症一旦出現結果終究都是不可逆的,放療化療是一個特別恐怖的事情,肉體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折磨,這些都是經歷過的人一生都揮之不去的恐懼。

  • 2 # 普外科曾醫生

    其中手術和放療屬於區域性治療手段,手術是大多數實體瘤治療的基石,只有手術切除乾淨,做到R0切除(肉眼和顯微鏡下均沒有癌細胞),術後才不容易復發和轉移。下面我們來談談放療和化療。

    放療

    放療也屬於區域性治療,透過放射線,釋放放射線的粒子,殺死腫瘤細胞。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三維適形放療,根據患者病變部位的三維結構,做到與病變部位完全契合,將正常組織所受到的放療劑量降到最低。而且,現在還可以使用調強放療,對不同部位採取不一樣的劑量,腫瘤中心區域加強放療,而腫瘤周邊減少放療劑量。

    按放療的時間,可以分為術前,術中,術後放療。按放療的效果,可以分為輔助放療,根治性放療和姑息性放療。

    術前放療能夠降低腫瘤的負荷,使不能手術的患者,轉變為可手術的患者,減少區域性複發率。下面這張圖是一個直腸癌的患者,A圖為放療之前的MRI影象,腫瘤非常大,已經浸透腸壁了;經過放療後,腫瘤明顯縮小(圖-B);做手術後,將切下來的組織送去活檢,顯微鏡下沒有發現癌細胞,達到了完全緩解,透過放療就治癒了直腸癌。

    放療是非常重要的腫瘤治療手段,目前放療的副作用已經很小了,大家不要因噎廢食。

    化療

    化療是利用藥物,去殺滅隱藏在身體各處的癌細胞,所以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由於化療針對的是增殖活躍的細胞,所以正常細胞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造血細胞,胃腸道的粘膜細胞,因為這些細胞增生比較活躍。

    儘管化療有一些副作用,但不是大家想想的那麼嚴重,不像電視裡面播的那樣,個個都掉頭髮,噁心嘔吐,腹瀉,大部分患者的反應是比較輕微的,特別是這些實體瘤的化療。

    下面這張圖是一個結腸癌的患者,左邊是化療前的CT,腫瘤特別大;右邊是化療後的CT,腫瘤明顯縮小了。

    放療和化療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大家不要因噎廢食,只要患者的身體條件能夠耐受放療和化療,就應該積極的接受治療,不存在說一次化療和放療,就把人搞垮的。其實殺死你的,往往是你恐懼和懦弱的心態。

  • 3 # 胡洋

    手術、放療、化療作為傳統惡性腫瘤治療的三駕馬車,依然發揮著主導的作用。絕大多數病人手術後或者晚期癌症病人都需要進行放療或者化療,那麼放化療的療效是透過什麼方式來評估的呢?

    對於術前做新輔助放化療的病人及晚期癌症病人治療後評估是比較直觀的,最常用的是方法是影像學檢查,主要為CT,治療2-3週期後前後CT對比,常用的指標是CR(完全緩解)、PR(部分緩解)、SD(疾病穩定)、PD(進展)。完全緩解指所有靶病灶消失,無新病灶出現,且腫瘤標誌物正常,至少維持4周。部分緩解指靶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30%,至少維持4周。疾病穩定是指靶病灶最大徑之和縮小未達PR,或增大未達PD。疾病進展指靶病灶最大徑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現新病灶。這個評估方式是腫瘤科醫生在日常工作中最常使用的。也有部分病人比如淋巴瘤,也可以使用PET-CT作為評價療效的檢查方式,不過費用較高。另外患者自身的症狀也是評價的依據之一,如果經過放療化療,患者疼痛、梗阻、出血等症狀明顯緩解,說明放化療是有效的,只不過這不是一個量化指標。除此之外,腫瘤標誌物檢測也可以輔助評價放化療療效,腫瘤標誌物下降的程度、腫瘤標誌物下降維持的時間都是可以間接反映放化療的效果。不過腫瘤標誌物只能作為部分有指標升高的病人的評判指標,許多癌症病人,甚至晚期病人並沒有腫瘤標誌物的升高。

    對於術後輔助化療的病人,醫生常規會在治療2-3週期後建議患者做CT或者磁共振檢查,其目的就是判斷整個化療期間會不會出現其他臟器轉移,或者出現區域性復發可能。雖然這種情況相對比較少,但對於分期偏晚的手術後病人這種情況時有發生,曾經遇到數個肺腺癌術後病人,第三週期化療後複查發現胸膜結節,且腫瘤標誌物上升,這就說明化療效果比較差,並沒有將體內殘存的癌細胞殺滅,腫瘤逐漸增大,從而過段時間後在CT上反映出來。這種情況屬於原發性耐藥。而對於分期略早的病人,常規術後輔助放化療,其實短期內是無法判斷化療療效的,只能建議患者按規範治療,治療結束後定期複查,後期判斷的指標通常用無病生存期,這個指的是一個群體從隨機化分組研究到疾病復發或者疾病進展導致死亡的時間。針對具體的個人來說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所以對於術後輔助治療的病人,如果2年內全面複查CT均無異常,腫瘤標誌物在正常範圍,就說明病情控制得不錯,5年之後未出現復發轉移就算臨床治癒了。做了放化療之後5年以內會不會出問題,誰也說不好,真的是因人而異,雖然目前發現了一些與癌症預後有關的一些基因,但癌症預後與腫瘤的型別、分期、分化程度有關,與病人體質、個人生活習慣以及遺傳基因也有關係。

  • 4 # 劉永毅醫生

    放化療對病人的打擊非同一般,經過了如此這般的“折磨”,效果咋樣?這是最要緊的!評價放化療最高標準應該是生存期,對生存期無益的話談其它也沒有用,具體的指標還有腫瘤變化情況。

    化療一般情況下是全身治療,也有區域性給藥的。放療屬於區域性治療,和手術一樣,是針對病灶,可以看得見的病灶,大了,沒什麼效果,小了,效果明顯,這很好判斷,做個CT了一些影像檢查就清楚了。

    化療的效果判斷、評價就要複雜一些了。一些做了根治性手術的,術後輔助化療,沒有病灶目標,腫瘤標誌物也都降得很快,這怎麼辦?根據以往共識、指南進行化療,3月左右根據病種做相關複查,沒有發現新的病灶即判斷化療有效。

    化療對實體瘤的評價相對成熟些,肺癌、肝癌等,“疙瘩”就在那,大小測量了。用RECIST評價辦法。腫瘤完全消失是完全緩解(CR),直徑縮小30%以上是部分緩解(PR),增大20%以上、有新的病灶出現了都為進展(PD),在部分緩解和進展之間的都屬於穩定(SD)。CR、PR、SD都判斷為化療有效!PD的話判斷化療失敗,要改換治療方案的。

    空腔臟器化療效果評價沒有一致的辦法。有影像學上可以看見的病灶,比如胃癌,胃壁增厚,化療後複查胃壁變薄了,化療有效。食管增厚,有增強CT,超聲內鏡可以判斷病變範圍大小變化麼。當然還要看有沒有新的病灶出現,出現了就是進展了,化療失敗。

    腫瘤標誌物在化療療效判斷的作用不可小視。持續性的降低以至降到正常範圍可判斷化療有效。

    還有一些臨床症狀、體徵。前幾天有個病人食管癌晚期,腫瘤長到食管外面壓迫氣管人咳嗽不停,化療後不咳了,是腫瘤小了吧?!體重增加、血清白蛋白增加,腫瘤壓迫所致的疼痛緩解,這些都可以說明化療有效!

    許多人對放化療一直存在偏見,不認識、不能正確理解,再加上社會上的巫醫神棍的胡亂誇喊,使許多病人放棄放化療,也就可能喪失了生命的延長。太害人!

  • 5 # 柳粼風

    放化療是癌症治療的常用手段,特別是化療,幾乎貫穿於癌症治療的整個過程,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治療方式可以代替化療。放化療是把雙刃劍,既可以殺死癌細胞也會殺死正常細胞,殺死正常細胞就會產業副作用,可透過患者症狀表現出來,副那麼,化療的效果,該如何判斷呢?

    1、造影

    一般情況下,對判斷癌症效果來書,優先採用造影技術來診斷。造影是透過影劑的應用,在特殊光線的照射下,使得腫瘤病灶和正常組織產生不同的陰影類別,進而判斷腫瘤病灶的擴大或者縮小。這對放化療的治療效果有十分大的作用。

    2、腫瘤標誌物

    腫瘤標誌物是特異存在於癌細胞,由癌細胞產生的物質,或者是機體對癌症細胞的刺激而反應產生的特殊物質。原發性肝癌最常檢查的是甲胎蛋白等,透過腫瘤標記物的檢測,腫瘤標記物上升還是下降,從而判斷癌症的程序,進而就可以用於放化療療效的監測。

    癌症患者可以結合禾存有機硒。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抗腫瘤,硒選擇性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這一點已從多方面得到確認。近年來硒在抗腫瘤各方面的研究都得到迅速發展,有的含硒抗腫瘤藥物已經進人臨床研究,為腫瘤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選擇,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3、迴圈癌細胞檢測

    迴圈癌細胞就是突破基底膜,進入到人體外周血中的特殊癌細胞,透過對其監測,可以實時監測腫瘤動態,評估放化療治療效果,實現個體治療。

  • 6 # 春雷滾滾2

    放療化療的效果評價:能不能評價?

    一,放療化療效果如何無法評價

    所謂效果評價,要害是:進行這個治療以後,對於癌症治癒到底什麼影響?

    在表面上,我們知道放療化療後,病灶能夠萎縮,癌細胞能夠大幅度減少,各種異常的腫瘤生物學指標能夠正常化。

    但是,我們更知道:無論病灶萎縮多麼顯著,無論癌細胞從體內減少多少,無論生物學指標多麼向好,都不能由此斷定:腫瘤被治癒了。

    臨床實踐中以及腫瘤學研究者,都夢寐以求找到一個指標,能夠明確指示經過治療後,腫瘤切實被治癒了。

    可惜,至今為止沒有這樣的指標可用。

    醫學界只能根據統計資料設計出一個“五年生存率”概念,大約判斷某個具體癌症經過治療又經過五年的觀察,是否走在了治癒的路上。醫生們說:一般說來,經過五年沒有復發,90%以上機率不會復發了。

    這樣的話,對於放療化療到底與治癒的關係,我們只能是說:在治療當中以及過後,是根本無法評價的!

    二,為什麼要進行放療化療?

    有一種情況下,病灶已經產生功能障礙,又不適合手術,就只能用放療化療把病灶縮小。這樣的放療化療就是代替手術刀的作用。這是很好理解,也是必要的。

    除了這個情況,醫生堅決主張放療化療的原因,就是手術不可能切除乾淨,迴圈體液中有癌細胞存在,它們在伺機定植生長。

    問題來了:既然放療化療後不能確定能否治癒,能否預防復發轉移,為什麼編造這麼個理由推廣放療化療?

    這涉及重大醫學選擇,不贅述。

    三,一度治療後,我們到底怎麼判斷自己會走向治癒?

    有形的治療帶來的有形變化既然不能提示能否治癒,我們總要研究一個辦法,做個參考判斷。

    其實,這個辦法就如統計五年生存率一樣,也有統計資料已經指出來了,就是如下幾點

    第一,經過治療後,你開始遠離致癌傷害。

    這個尤其指由於心理失衡致癌傷害帶來的癌變,你必須從此大徹大悟,徹底擺脫負面情緒困擾。

    這一點,非常根本!

    統計指出,只要沒有走出這個困境,治療必將失敗。

    第二,你的機體活力免疫力良好,沒有被手術放療化療摧毀。

    一個垮了的身體,無法正常實現逆轉。這是都承認的事實。

    第三,你有不斷提高自身活力的辦法。

    這個主要就是正常的發揮功能,完成工作,正常生活。而不是自我墮落放棄。

    這樣的三條,是治癒的決定性力量——而尷尬的是,它們不但和放療化療無關,放療化療很可能是負面影響!

    回答如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破冰行動》如果馬雲波是“黑警”,為什麼他要指出塔寨有問題,還反對陳市長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