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86600878501
-
2 # 隱士夢言
答,寄生生物是生活於另一種生物體內或體表並從其體內獲得營養的生物為寄生生物。
有很多種病毒寄生在一定的活細胞內,它們直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作為自身的營養,營寄生生活。例如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菸草花葉病毒等。
某些細菌生活在人體或動植物體內,也是營寄生生活的生物,例如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
還有一些單細胞的原生動物也是營寄生生活的。
例如痢疾內變形蟲、瘧原蟲等。 蛔蟲則是多細胞動物,它是人體腸道內的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直接吸收人體消化後的養料作為自身的營養。
除此,還有絛蟲、蟯蟲、血吸蟲等等,都屬於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生活在人體體表的體蝨、跳蚤等是常見的體表寄生蟲,它們主要吸人血作為自身的營養。
使人患足癬的某些菌物生活在人體的足趾間和足底,依靠吸收人體體液作為自身的營養。
某些寄生微生物的基因可以併入宿主的染色體,成為宿主的遺傳病。
寄生蟲之於生態鏈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它和細菌、病毒一樣,都在這個生態鏈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例如:它能加速一些抵抗力差的和一些老年的動物死亡,留出空間讓更強壯和年幼的動物生存,起到了保持動物群體活力的作用。
對於自然界來說,某種生物的存在並不存在有沒有意義的說法,它只是適應環境的產物,寄生就是它的生存之道。這種寄生關係不只會給宿主帶來危害,它也能給宿主帶來一些生存上的優勢。
牛、馬的胃裡生存著纖毛蟲,纖毛蟲以胃裡的植物纖維為食,它能分泌消化酶,幫助牛、馬消化食物纖維。牛、馬的胃又給它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纖毛蟲的死亡又會給宿主提供蛋白質食物。這種關係被稱為互利共生。
蛔蟲(有人用這玩意兒減肥)
事實上,人類在長期與寄生蟲共生中也獲得了一些好處。由於人類適應了寄生蟲在體內生存,離開了寄生蟲甚至會患病。有實驗表明,在寄生蟲感染較多的地區,人類患上過敏症的比例較小。寄生蟲能分泌一些物質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而過敏就源於過度的免疫反應。這也是發達國家過敏症患者較多的原因。
寄生關係還有其他的型別:片利共生(一方獲利,一方不受損)、競爭共生(雙方受損)、偏害共生(一方有害,其他無損)等
鮣魚 (片利共生)
生活在海葵中的小丑魚(互利共生)